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美的科研体制 – 美国篇 -- 穿越

共:💬115 🌺28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近年景不好,有tenure也不保险了

      前两天我们老板聊天时候说附近某大学缺钱,已经开始炒有tenure的教授了。

    • 家园 【原创】中美的科研体制– 中国篇

      中国的科研体制俺基本上是道听途说的。错误难免,欢迎指正。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三十年前的体制是教育和科研分开。教育归大学,科研归中科院。现在由于国门开放,越来越与欧美日接轨。虽然现在中科院科研实力还是全国老大,但清华北大由于科技部和教育部的特别扶持,科研实力膨胀得极快。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北大清华会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越来越近,同时带动中国的其他985大学更像美国的大学,以教育、科研并重。在这些985学校中,我个人比较看好复旦,交大,南大,科大,浙大,南开,武大和厦大等。也许几十年后,这些学校中间会有一两所能达到像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这样的地位。而中科院的发展方向,有一种可能是会像美国的国家实验室,除了做一些秘密项目之外,主要做单所高校不能支撑的重大项目,走大团队,大设备的路线。

      中国的目前的高校里,一个人可能同时会有职称,职位和职务。职称指的是这人是正高还是副高。某人有职称,意味着这人有一个事业编制,相当于铁饭碗。除非他犯罪或者学术造假(也许以后还会加上性骚扰这条),单位不能解雇这个人。所以有没有职称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职称只能涨不能降,没听说谁从正高降成副高的。职位也就是岗位,正高职称对应的就是教授或研究员,副高职称对应的就是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位还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授什么的。职位是可以变动的。比如现在好多大学在搞每三年一次教师评审。评审不好,这人可能会从二级降到三级,以后还不好,从三级降到四级。每降一级,自然相应的工资福利就丢掉一些。但有职称的话,这人不会卷铺盖滚蛋的。职务呢,就比如说系主任就是职务。大学里有人有职务有人没有,但每个人都有个职位。唉,絮絮叨叨这一大段话说的我口干舌燥。看到这里大伙儿是更明白了呢还是更糊涂了呢?

      目前中国大学里重科研轻教学,如果都有编制的话,往往研究员比教授位置更好,这点和美国大学正好相反。为什么呢,教授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而研究员没有。但研究员想教书的话,大学一般也欢迎。所以研究员进可攻,退可守,比教授自由多了。而且拿到研究员的人往往科研能力强,文章发的多,更符合高校对老师的要求。但都有编制这四个字很重要,后面会解释。

      国内的土博,如果拿到了讲师,就算有编制了。虽然以后的长征路漫漫,老享受国民二等待遇,但算有个牢靠的饭碗了,只是饭菜很难吃罢了。而海归们有国民一等待遇,文章好的话有时能一步从博士后跳到教授。但其中有些名堂。有的人是引进教授。这些人需要走正常的程序。在教授会上答辩,然后全系教授投票,一半以上才算通过,好的高校下一步是海外评审,就是在国外再找几个教授来评定此人水平,要写评语的。最后报送校长批。批了就有了一个编制,以后发现这人水平不行也不能踢走了,只能评审时给他降级,穿小鞋让人自己离职。另外有些人拿到的是特聘教授的头衔。 特聘教授比引进教授的待遇和科研条件要好,但不是每个特聘教授都有编制的。有的水平出色,招进来时就给编制,有些则不然。三五年后要评审。水平高的才会留下来给正式编制,水平低的会叫你走人,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举个道听途说的例子,有些大学有个百人计划的项目。招进来的人给正教授的头衔,享受特聘待遇,听起来很爽,但三年后评审有可能叫人卷铺盖滚蛋。其实这个位置还不如差一点的大学的引进教授,至少后者职位稳定。有人也许要说,当然要抓住好大学的有利条件多发文章,以后就不愁评审了。错了,中国的评审和美国大学评tenure一样,并不是学术水平高就行了。得罪了系里的教授们照样投票反对叫你走人。

      国内还有个现象,副教授和正教授之间有道鸿沟。这点不像美国,拿到tenure的副教授和正教授几乎没有区别,只要呆够年头就是正教授了。在国内,很多项目不给副教授做头的,副教授只是正教授的马仔。而且副教授升正教授需要系里的投票,那就像美国的助教一样了,必须做小媳妇,夹着尾巴做人才能拿到足够的票数。我还听说在有些大学里副教授升正教授只有两次机会,两次不过就很麻烦了。我个人对国内高校改革的愿望,当然是跟国外的体制进一步接轨。一是把更多资源下放给副教授和助教们,让他们带学生和主申请项目,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出头。二是让做科研的人也一定要教课,特别是研究生课了。我的个人体会是做过科研的人更明白怎么教研究生。他们知道上课时不能纯粹灌输知识,启发思路更为重要。

      至于中科院系统,则是另一个体系。中科院一般只有研究员,全日制做科研,不教书的,简单得多。一般招进来的都有编制,不过压力也很大。因为中科院所里管理费很高,不少手下的工资都要从项目经费里出,比学校里烧钱快得多。拿不到大钱很受气的。俺老人家码字手码麻了,就懒得写了。

      通宝推:游识猷,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有硕士导师,博导

        当了教授,不一定能带学生,还得评硕导,博导, 这是由中国特色的潜职称。 呵呵

      • 家园 中科院的教授日子不难过

        补充一下个人感受,中科院的教授非常难评上,没有过硬的项目,雄厚的实力背景(论文、学历、关系等等)连候选的资格都没有。基本状况是副研究员远远高于研究员(1:3、4或更高),副研究员下面还有博后、博士、硕士研究生。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教授都是在从好的研究机构直接聘任过来的,譬如国外某研究所,大学里的牛人换工作岗位,直接从副研究员向研究员升级比较难,晋升之激烈程度惊人。一旦有人能够脱颖而出由副转正,两种情况,要么非常牛,挑不出什么毛病心服口服,要么背后有背景(院士大牛弟子,情况偏少)。

        • 家园 补充一下

          补充一下个人感受,中科院的教授非常难评上,没有过硬的项目,雄厚的实力背景(论文、学历、关系等等)连候选的资格都没有。基本状况是副研究员远远高于研究员(1:3、4或更高),副研究员下面还有博后、博士、硕士研究生

          您老的字打错了吧,应该是研究员远远高于副研究员。我们这边的比例,可以作为例证,我们这个大方向总共有十个小的课题组,但是研究员的数目也就是七八个。十个小课题组总共有大概40-50人,其他人都是副研。

          国内现在科研院所研究员、副研究员也是分级的,什么一二三四级,要一级一级往上升。副研之间待遇差别也很大。破格升研究员的很少,只有在某些发论文好发的方向才行。像我们这种方向,就纯粹是垫底的。

          院士大牛的弟子,想评研究员也是不容易的。但是行政方向的人还是有点优势的。我所在课题组的二老板靠着我老板的关系就评上了研究员,但是实际上,我想,这个大方向的这么多人中有他这个水平的还是比较多的。

          副研究员跟博后很少是隶属关系,国内这种相互隶属的关系出现的不多。有些课题组甚至小老板也近似彼此独立。不过我们课题组控制的严格一点。经费申请、使用啥的都要统一,自由权稍嫌少了。

        • 家园 我认识的海归中科院的人不少,人手一百人计划

          从职位上来讲应该是正研究员了。可见上华山的捷径是国内土博想办法出国做几年博士后,然后就可以争取百人计划回国了。不过就是这一两年国内对国外人的要求高了好多,如果现在还没出国的话,将来这条路不一定能走通了。

          • 家园 百人是不是现在不值钱了?

            我知道的几位回中科院也是人手一百人计划。。。。

            不过就是这一两年国内对国外人的要求高了好多,如果现在还没出国的话,将来这条路不一定能走通了。

            关系啊,除非你在美国tenure了,不然说啥都是假的,关系最重要。05年的时候,我就听说有ivy毕业回985做postdoc的了。

            • 家园 好像是的

              我们单位有个博士后最近在国内找,一口气拿了两三个地方的百人计划。最可气的是他其实不怎么想回国,现在在美国找位置找得欢呢。

              • 家园 呵呵,这哥们条件是不是不错啊

                能在美国找到教职,说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啊。

                百人是不是只有中科院系统才有?高校里面对应的是长江学者?感觉长江学者要难多了,几乎没有听说谁回高校就能拿到长江学者的。

                • 家园 长江学者比百人计划高一档

                  平常大家说的百人指的是中科院的。科大因为是中科院的独生子,也适用中科院百人。另外北大,清华也有百人,挂其名但性质不一样。

                  一般来讲,中科院百人大致对应高校的引进正教授。高校虽然实验室启动经费少,但学生便宜,实际能花的钱和中科院百人的两百多万差不多。如果去中科大的百人,既是正教授又是百人,算是很好的offer了。

      • 家园 关于中科院的定位,很难说啊

        目前我们一个所里面还打架打的不能互相合作,各自关起门来搞各自的东西,大团队协作的项目从何谈起!!

        此外,老大还忘记谈一个了,就是各个部委下属的那些研究所。其实这里面很多日子比较滋润,远远超过科学院机构的。至少我们这个方向就是这样的。国家海洋局下属的单位,他们去电子市场采购的时候从来不搞价,而且多半就是要点发票,连东西都不拿,我出钱你给我开够多少多少的发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