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我的平凡的世界 -- 成奎花

共:💬167 🌺4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啊

          说的好!是更有根。

          我觉得说YY,还有前面说这是坐在家里编出来的,特让人莫名其妙。路遥是怎么写出这本书的,我想如果不是太年轻的话应该知道吧,年轻的也可以考证下啊。

    • 家园 《平凡的世界》绝对 不是80年代最好小说

      “我对自律感到饥渴;把资本至上赚最容易的钱作为最大的成功的时代,我对劳动光荣感到饥渴;把随心所欲当成感情信条小三横行的时代,我对家庭责任感感到饥渴;把抨击黑暗当作廉价的流行的人生态度的时代,我对信仰光明和美的单纯感到饥渴。“平凡的世界”满足了我所有这些饥渴,对于此时的我,它是最好的作品。”

      因为饥渴和贫乏而去欣赏能和自己一样的作品,我觉得似乎不是夸它为“平凡的世界是中国最好的当代小说”的理由。你说你“阅读就象爱情,在合适的时候遇上的合适的书就是评论者/阅读者眼里的好书”这话我倒是不反对。但是请在你对它的评价前加上“我认为”三个字。

      此外,不要这么评论梁实秋。梁实秋穷其一生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至今为止,也没第二个人做到过。朱生豪是被我们钦佩的,但是他也没有翻译完,就去世了。梁实秋主编了《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实秋跟着西南联大转战大后方,我想作为梁实秋来说他做的已经够了。对于文学到底要不要承担那么多的社会责任,梁实秋也未必就没有承担,只不过当年年轻气盛跟鲁迅对战过,不必从此就这么随大流的贸然鄙视他吧。

      80年代最好的,中篇我看过的是《棋王》,短篇印象不是很深,长篇我不太确定,但是我觉得,论文学的综合水准,《平凡的世界》也就是个优等生的水平,算不上顶尖的。

      • 家园 这样呀!那我可要去看看!
      • 家园 吃不饱饭的同志是不需要通过莎士比亚来了解人性的

        不看莎士比亚,并不说明低人一等,比如俺,呵呵呵呵。。。

        通过文学作品来学习人性,其实比较奢侈;另一方面其实也有很大的不足,因为文学作品的东东,毕竟是二手的,来自生活的实践才是第一手的。真正的大家是建立在对一手东西的研究和刻画上的。

        最后,to be or not to 貌似贵族的烦恼啊-是认贼作父安享荣华,还是冒死斗争(没看过,凭印象胡诌的,请方家指正。)要是故事改成去挖煤,还是饿死,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恐怕捧场的人要少很多啊。

        近来看《潜伏》,俺对某一集中电台播送的晚秋小姐的自由诗评价颇高 -- 。。。 走大道,大道上风景好。。。。

        晦涩的文字说明的不是高深,说明的只是当时写作环境的恶劣和政治的压迫;同样,简单的文字也不是浅薄。

        抛开一些东东,笔直的看世界,人会轻松很多。。。

        关键词(Tags): #个人精华
        • 家园 吃不饱饭和吃饱饭并不是艺术和不艺术的边界条件

          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在寄出手稿的时候差不多也揭不开锅了。这并不能阻止他把这本书写的不能再好。

          • 家园 《百年孤独》没看过,先自我BS一下

            其实,俺基本上没看过什么外国名著:青葱岁月时简奥斯汀的看过一些,《基督山伯爵》(谁写的?),啊。。。《福尔摩斯》《丁丁历险记》《战争风云》《凯恩号哗变》《星球大战》(如果算的话)。。。然后,然后。。。就没有了。 不过国外的科幻倒是看的多,凡尔纳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

            国内的也没看什么,四大名著从未看过,就是拍的电视都没看全,为什么啊!!! 什么《东周列国传》《隋唐演义》这些俺那个年代比较流行的,俺也没看过。俺也是爱读书的啊。。。

            上了大学后,在同窗的影响下,开始看一些书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慈溪全传》《胡雪岩》等高阳的书、《中国人史纲》、《南行记》、沈从文的看了几篇,不喜欢、梁实秋的翻了翻,不喜欢、其他杂七杂八看了一些,没什么映象深的了。

            文学作品看的少了,不过在大学还是借着图书馆,好好看了不少杂书:什么“城市建设与地理环境”、“美国银行体系”,记不住啦,貌似当时俺喜欢在角落书架上淘非流行的书看。

            啰啰嗦嗦,给自己留个纪念。

            最后回到原题:俺说的不是作家,是作品的作用。是为什么写,为谁写,写了后起到什么作用。

            • 家园 如果那样说的话样板戏是最好的

              高大全,充分的为我党的宣传发挥了作用。

              我印象很深的,马尔克斯在寄出去百年孤独的时候,已经基本揭不开锅了,结果百年孤独一炮打响,马尔克斯也就此摆脱了贫困的境遇。

              其实这个世界上好作品多的是,您多看看,就会发现这点。从您的阅读单目来看,您大概比较倾向于有故事情节的和讲个人奋斗的书,所以,有些书不喜欢,却喜欢平凡的世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的阅读单比较杂,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鲁迅,郁达夫,老舍,解放前的这些人基本都沾过,但是不喜欢冰心和巴金的风格。丰子恺翻译的《飞鸟集》是大爱,徐志摩翻译的部分就不如冰心的。冰心翻译还是蛮好的,但是散文不喜欢。

              国外的,所谓的世界名著小说,看过《基督山伯爵》《笑面人》《悲惨世界》《烟》(屠格涅夫)《战争与和平》(大爱)《呼啸山庄》(大爱)《海明威小说集》(包括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羊脂球》《漂亮朋友》《约翰克里斯朵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高尔基)《百年孤独》《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绞刑架下的报告》(这个说世界名著有点勉强)《牛虻》《巴黎圣母院》(好像看过,时间太久了)《红与黑》《复活》《一生》《茶花女》《三个火枪手》。。。。。这个书目太古典了点。我必须要承认。因此我对现代的国外文学的发展趋势可能了解的相对较少些。

              凡尔纳也看过几部,很小的时候看的,现在记不全了,就记得一个叫做《大炮俱乐部》的,很有趣,在那个时代模拟了登上月球。郑渊洁童话,还有西方的童话和东方的寓言,历史故事,地名由来,很小的时候读了不少,现在也大部分忘记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必看的,阿加莎就没有看过了。前阵子买了《魔戒》,《哈利波特》系列我看的是英文,中文翻译的看着没有感觉。杰克伦敦的《白牙》英文版是大爱。

              国内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很小的时候看过半部),《诗经》《古文观止》之类,那些乱七八糟的话本小说,比如《隋唐英雄传》《三侠剑》《东周列国志》之类,可能很久以前都翻了一遍,其他的也记不住了,就不说了。

              现代的小说喜欢的没有多少,虽然看过一些。获得鲁迅文学奖或者国内的什么文学奖的集子看过一些,有的还不错,有一篇讲内画鼻烟壶的,算不错的小说,不记得名字了。乱七八糟的书评,文学赏析(小时候当中文教师的舅舅有很多书,被我搜出来了),我那个时候是一股脑看了不少。起点太高,以至于后来看不下去很多书。《康熙大帝》算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小说,棋王算是最喜欢的中篇。短篇看的太杂,实在记不住了。武侠只看过古龙和金庸的几个代表的作品,觉得也还可以。言情看过一些,琼瑶奶奶的东西,甜的发腻。什么梁羽生梁凤仪的,看过一两部,都是很小的时候看的了。网络的基本上略读过一些,《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感觉就是个城市言情,《悟空传》真真大作。其他大部分无感。

              我记得我当时在大学里面的时候去图书馆看小说期刊一般只翻两本,一本是《译林》一本是《小说月报》,其他不看,因为看不下去。这两本一般是挑着看。当时印象很深的是翻来翻去就看到《周渔的呐喊》了,后来被编成了电影《周渔的火车》。小说月报的还是能保证质量的。虽然看多了也絮叨。

              高阳的没有怎么看,主要是因为看他写的红楼梦背景的故事,上来就写李熙逼淫媳妇,写的太缺乏美感赤裸裸了,也有点不够真实,就没有看下去。他的跟二月河比起来,就不是一个道上的。某些地方二月河写的比他逼真,技巧要好,但是有些情节处理和写作手法上,我觉得二月河反而不好。比如在《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某些情节设置和立意上,就很不好。读起来没有美感。雍正的结局原著还不如胡玫改编的电视剧。二月河有点学者型,考据癖,加上吸收了民间传说等,但是在某些情节上,不能充分的结合人物性格,写男性比写女性好的多。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跟夫人感情不好。。。姚雪垠的《李自成》,写作上,我觉得很不错。虽然题材太旧了。

              大学的时候很上瘾黄仁宇的作品,最近在看一些其他的,比如许倬云的《春秋战国的社会流动》吕思勉《先秦史》等等。还有一些,暂时还深入不了太多的,就先不提了。我自己的书,两柜子。我bf的书半墙。我们差不多可以组一个小的图书馆,虽然在河里这个也不算啥。

              • 家园 你看过样板戏吗?
              • 家园 高大全就不是最好的啦,润物无声的会更好些。

                其实这个世界上好作品多的是,您多看看,就会发现这点。从您的阅读单目来看,您大概比较倾向于有故事情节的和讲个人奋斗的书,所以,有些书不喜欢,却喜欢平凡的世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谢谢。俺相信还有不少好作品,不过。。。精力有限啊。。。目前看业务书籍多,西河帖子多,社科类的看一点,文学作品基本靠边站。

                ”倾向于故事情节“好像有点,散文也看看,喜欢的少。”讲个人奋斗的“ - 《基督山伯爵》其实俺不喜欢,慕名看看,觉得不咋的。

                沈从文还看过几篇,《边城》?

                张爱玲,深恶痛绝啊,包括张曼玉拍的电影,病怏怏的,没精神气。

                鲁迅:小时候看不懂,长大后觉得好,但还不想看,累。

                • 家园 张爱玲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但是相比较她的小说,我更喜欢散文些。她的小说,黄金几年的某些还是挺好的,虽然从立意上往往有点没心没肺。

                  其实有很多人的生活中是有这些没心没肺的成分的,只不过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鲁迅的作品看的少还行,看得多了,总觉着自己也变得尖刻起来,受了他的传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