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我的平凡的世界 -- 成奎花

共:💬167 🌺4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我来说,即使是汉奸,其文其人也是可以分而论之的

                此外,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对胡兰成的文字,评价也不高。胡兰成自己说自己是“吃了张爱玲的馋唾水”我觉得很妥当。他的文采是有的,但是并不见得高到什么地方,放在那个时代,似乎还比五四诸人往下。

                汪精卫的古典诗词的确是很好。如果高度再高一点,从他投敌的本意以及被裹挟的过程来考察他做汉奸的心态,未必不能更加明确做一个汉奸的悲哀和主子的靠不住。这个角度上,我觉得汪精卫的传记、研究和诗词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这样一个有才华有前景的人是如何一步步堕落成为一个举国唾弃的汉奸的,这样来看问题不是很好吗?然而河里很多人的普遍反映是因人废文,进而连人都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受鄙视的印象,这个认识层面,真到自己走到那一步,未必就比汪看的清楚多少。

                我坚顶叔叔的观点,“主贴的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将某件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和该作品本身的文艺价值混淆了”。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一篇作品能寄托某些人的怀念和追忆,能够反映一定的现实,这并不是一部伟大作品的充分必要条件。

                • 家园 河里很多人的普遍反映是因人废文

                  我正好不喜欢梁实秋的文字,但也与无论他的私德还是他面对现实的态度都无关。我也不喜欢张爱玲这个人,可我还是喜欢她的散文和“小团圆”。

                  MM你看,确实有很多人是既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的。

              • 家园 del
          • 家园 在今天看来,路遥的思想或理想

            有偷懒甚或粉饰太平调和矛盾之嫌,里面的人物都有个底子里的善良兜着。然而,在当时,也许现实还能给他们以这样的眼睛来看社会。毕竟,八十年代的阳光还是那么明媚的嘛,呵呵。

            路遥的文字象中学生作文,思想不够深刻,然而他光是把他知道的生活和人物写出来,那部作品就立住了,也足够留下自己的地位。

            其实,回想起来,很多当代作家都可以说是真诚的,都带给你足够的心灵回响,问题在于他们的作品或过于深刻、抽象、局部、私人,没有叙事技巧与社会现实的圆融的结合。以池莉、方方这样能贴近生活的呢,太肥皂;象马原、余华这样讲究叙事、结构和思考的,又太过于书斋。

            记忆中有两部合集让我读了又读,一部是天涯编选的《边缘感觉》,一部是《王安忆选今人散文》。

            请夹报纸的怪叔叔点评一下王小波,他似乎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说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个领域不接纳他,认为他一直在讲的只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未见多深刻;说是作家,文坛也不接纳他,至少是沉默以对。而以我的阅读经验来看,他的作品的文学性也毫不逊色,论叙事、论结构,足够繁复精美,足够节奏跌宕;论人物刻画,也足够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内心;论贴近社会,也反复去探讨真实的荒诞和荒诞的真实。

            至少他是唯一一个让我始终怀念的作家,因为他是为“我们的精神”画像的人。

          • 家园 你关于中国属性的说法

            和我在和别人讨论“台湾保持了更多中国正统”所持的论点相似,“什么是中国正统?中国正统就是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观念和生活,这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汉唐大不同,古今大不同,昔日胡服骑射当今“西风东渐”,终将皆归为正统。”

            在我的个人体验中,现在西方和中国是分裂和紧张,当我写上面那些文字时,我脑海里有个“假想敌”,就是强势的西方文化和我自己对于中国历史的疏离。每个人脑里都有个“假想敌”,个个面目不同,所以对于别人言论的理解角度也就不同 :)

            路遥的理想主义色彩,只不过他选择接受了某种思想,说实话,在你看来,这是理想主义色彩,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偷懒罢了。寻找一个东西来相信并不困难,而且思考得越少,找到得越快。

            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因为也有另外一种可能:什么都不相信可以很容易,选择相信并且坚持一种理想却需要勇气。

            • 家园 呃,这个,我觉得吧

              其实坚持什么都不相信是很难的,试想一个人上下左右皆无依托,只被虚无所包围。并不能算是件很愉快的事。

              还好,我本人是相信一些颠仆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比如说“上班磨洋工,下班打冲锋”等至理名言。

            • 家园 关键在于是未经省查的“选择相信”,

              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之的“选择相信”。路遥可能更像前者,不过我的理解是,他也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个上面,他不是冷峻型的,而是激情型的。

              韩少功90年代有一篇文章《完美的假定》,里面给出了两个圣徒式的人物,一个是切.格瓦拉,一个是吉布斯,路线不同,确俱是“选择相信”式的人物。

              完美的假定

      • 家园 快去跳这个坑吧

        可热闹了……

        瓦斯:【原创】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你说的是浩然,还是浩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