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关老爷的武艺高低问题 by 孙勇进 -- johny

共:💬40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不怪不怪。

        关于是否偷袭,一直有争论。

        记得以前酒兄和萨兄都有文章论述这个问题。

        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关老爷真和颜老爷打,没有个3,5十合出不来结果。关羽那么容易得手的原因主要是马快刀沉。呵呵。

        而且那时候流行的是先来一句:“来将通名”,“某乃XXX是也。”

        关老爷冲下山后,颜良正要来这些套话了,兴许还有个原因是刘备让袁绍营中各位将军帮他留意二弟的下落呢,颜良一看是个红脸大汉,嘿,还挺象,刚想过去套词儿,没成想冷艳锯就过来了。

        是有点偷袭的意味在里面。呵呵。

        我这些东西都是偷的老酒和老萨的,让他们两位给您解释一番就更好了。

        • 家园 这个话题会一直有人说下去的

          疑义相与析,乃读书之一大乐事。

        • 家园 johny兄客气了。俺随便说说这个万马军中刺颜良

          如果按网上流行的毛改本来评,则基本上没法评,因为冒失父子把原本这个情节的许多细节都给抹去了。

          如果按嘉靖元年本(即俗称“罗本”)来评,虽然也有争议,但却能更清楚地看清那一战的前后脉络(假定真有这么一战哦)。这是假定我们把小说当正史读的情况。如果我们以一种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态度来读的话,我们也更容易了解作者编出这么一个情节的深意(其深意是为后文关羽战徐晃不下埋了个伏笔)。

          罗本有这么三处重要细节,被毛本删掉了:

          1 颜良出征之前,刘备已然风闻关羽可能在曹营,所以刘备特意找到颜良,请他如果见到自己的二弟务必告知自己的下落,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关羽能投过来。为了让颜良不致错过关羽,刘备特意详细告知云长体貌特征,诸如什么身长九尺五寸(毛本做九尺),髯长一尺八,面如重枣双眉卧蚕等等,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颜良带上。

          2 关羽在临冲下土坡之前,曾将自己的头盔置于土坡之上,因此这时的关羽头部特征完全展现了出来,估计距离20米远就能清晰地看出这位的面如重枣双眉卧蚕髯长尺八等等容貌特征。

          3 关羽冲下土坡之时,是倒提青龙的。正常冲锋时,应该不是倒提军器的,因为这样一来,当接近敌军时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摆好交锋的姿势。

          这里我们先撇开关羽冲下土坡之前的主观想法是怎样不谈,我们先看看他这个置盔于地和倒提青龙 在客观上造成了什么效果--效果是河北军如波开浪裂,放开一条大道。

          河北军为什么不做抵抗拦阻?我觉得有两个因素让河北军一时懵住了,一个因素是,他们觉得来将不象是来厮杀的,因为既无头盔复倒提青龙,更重要的是颜良连胜之下,其部下也跟主将一样骄横,根本想不到这个时候会有人敢孤身撞阵;另一个因素是对方速度太快气势逼人。两方面因素搀和到一起,大概也就是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吧,前排的军卒下意识地让了一下,后面的也就跟着让开了。

          颜良呢?颜良这几日连战连胜(罗本中并非仅取胜了三场,而是“败将极多”!),做梦也想不到有人敢孤身撞阵而来,而且颜良更不会想到敌人冲阵居然自己前排军卒毫不阻拦。(有点足球比赛里守门员和后卫之间相互让球结果把球让进大门那个意思)等到关羽冲到距离颜良20米左右的位置时,颜良猛然间看到对方了、也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了。可恰恰在这个时候他也看清关羽的容貌特征了--面如重枣双眉卧蚕髯长尺八。如果没有刘备那番交待,颜良应该还有最后一点时间(不到一秒)可以进行防卫(应该是闪开或者跳马,直接拿刀硬抗肯定完蛋)。可惜这个时候颜良想起刘备的话来了,所以才有了“颜良方欲问时”。很显然,颜良模模糊糊地觉得对方大概不是来交锋的而是来投诚的,所以想确认一下对方是否正是关羽。就因为颜良最后关头的这么一糊涂一犹豫,头颈部就让老关一刀给扎上了!或者干脆说是给撞下马去了。

          所以,撇开老关主观想法不谈,完全看客观情况,关羽冲阵时的迷惑姿态,河北军卒的下意识躲避,颜良本人的缺乏警惕,以及颜良在最后关头的糊涂和犹豫,是颜良的死因;而刘备之前的那番交待和对关羽体貌特征的描述,又直接造成了颜良最后关头的糊涂和犹豫。

          平心而论,颜良死得比较冤,因为从客观效果上来看,颜良死于突袭,也就是说在基本无备的情况下被杀死。

          不过颜良也就是“比较”冤而已。如果换做赵云马超关羽,则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古城下关羽能在瞬间避过义弟突如其来的一矛,充分展现出顶级高手那种与生俱来的防卫本能。赵云临阵之冷静、思维之快如闪电,马超在纷乱噪杂中听风辩音轻松避过于禁从背后射出的冷箭,这些都属于在战场上你永远也杀不死的人物。颜良的机变能力显然跟这几位都有明显差距,如果关赵马处在颜良那个位置,最差也应能在最后关头逃得性命。

          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而只考虑严格单挑中表现出的纯武力,则颜良显然跟关赵马是一个级数的,而且在白马一战中其所表现出的强悍攻击力,恐怕不是赵云能比的了的,与马超大致相当,明显高于普通状态的关羽。当然,状态神勇时的关羽,连吕布也比不了--一合秒华雄,两合走文丑!这种表现就算俩吕布联手也未准能做到。

          至于关羽主观上是怎么想的... 这个咱们回头再聊。

          • 家园 嘉靖本我也看过

            我在文中之所以用毛本的说法,倒不在于毛本是网上最流行的,而在于此本清初一出,几乎它本尽废,三百年来坊间流行的几乎都是此种本子,后世的戏曲、评书也多是据此本,直到今天,市面上流行的也主要是毛本。所以,既然我谈的是大众话题,就参用大众熟悉的通行本子,而不是选一个大家不常见的本子,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否则,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黄忠轮刀步战关羽、张飞、魏延三将的描写,这是不是也要拿出来说一番?斩颜良这一段,平话里也有,文字十分粗糙简略,对击斩颜良过程的叙述,和毛本差不多,是没有罗本中的那些曲折的,实际上,若照《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这个击杀过程很简单,就是说关羽刺良于万军之中(按,历史中的关羽的兵器很可能是矛,这是题外话)以证关羽之神勇。

            而且,即使是罗本,问题也没这么简单,煮酒兄说罗本有这么三处重要细节,被毛本删掉了,摘下头盔、倒提青龙这两条是实,但是第一条,即“ 颜良出征之前,刘备已然风闻关羽可能在曹营,所以刘备特意找到颜良,请他如果见到自己的二弟务必告知自己的下落,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关羽能投过来。为了让颜良不致错过关羽,刘备特意详细告知云长体貌特征,诸如什么身长九尺五寸(毛本做九尺),髯长一尺八,面如重枣双眉卧蚕等等,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颜良带上”,这一条,说起来就有些复杂,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的嘉靖本,这一条是有,但并不是在正文里,是文中的小字注,而嘉靖本中的小字注到底是出自谁的手笔,现在其实也没有定论,倒不见得是出自罗贯中的笔下。

            不过这都是细节问题了。其实我所探讨的重心,是考虑到中国古代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的写作特点和文类特征,象读西方小说那样采用细读法来读,这种读法的合理性问题。若必以作者意图为准,那么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但抛开作者意图,象煮酒兄这样的自由阐释,也未必没有价值,也未必不会产生很多妙趣横生的结论,这其实也是读者的自由,也是读书之一乐。这个问题,我在《漫说水浒》的“奸雄话题”一章中曾有所探讨,和这里谈论的话题不无相似之处。

          • 家园 酒兄分析的是

            这段是毛改掉了关羽的智,想来是毛不太认同这种杀敌方法,按他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来保护关羽的形象?这个还请酒兄指点.

            以前看过某个高人整理的详细列明罗本和毛本所有不同之处的帖子,毛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改动了罗本,个人认为从小说整体来说改的还是比较精彩的.

          • 家园 高手就是高手,分析得头头是道啊。

            给俺签个名吧,俺可是您的忠实粉丝啊。

            • 家园 老兄玩笑了

              俺这不入流的东东,不过就是博大伙饭后一哂而已,哪当得起年兄谬赞?

              孙勇进教授的水浒系列文章,煮酒是十分佩服的。可惜孙教授这篇随笔文字,却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等煮酒回头给孙教授搬搬杠子 否则西柠那家伙也不会善罢甘休哦

              • 家园 俺是认真的,把武力这么虚幻的东西进行这样严谨的量化研究

                我看是没几个人能做到。

                期待你对孙教授文章的意见。真希望孙教授也能来这个网,那就热闹了。(我依稀记得好象老萨和孙教授熟,能不能烦动老萨去做个说客?呵呵)

                且看门旗闪处,两员大将战在一处,说时迟,那时快,二马一错蹬......

                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