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历史简要回顾 -- wqnsihs

共:💬509 🌺238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年的国企,不堪回首的数字

      1、高负债

      1995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额为4747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全年利息支出1265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16倍。1996年工业企业利息支出2271亿元,比1995年净增1006亿元。1997年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在75%以上,流动资产负债高达90%以上。很多老企业已是负债累累,有的更是资不抵债,成为空壳企业。到1998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9%,比全部工业企业高2.2个百分点,利息支出达1097亿元,占产品销售利润的37.9%。如果将商业企业等其他国有企业算进去,其负债率仍然是75%以上。由于债务过重,相当部分久拖不还,形成呆账坏帐。

      2、企业办社会

      我国国有企业开办学校1.8万多所,在校学生610万人,教职员工260万人,疗养院1.9万所,医院诊所22.5万间。这些非生产性资产占到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近10%,这里还不包括国有企业每年用于职工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这部分费用大约占企业全年管理费用的50%。

      3、人浮于事

      据粗略统计,全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至少有1000多万人,各企业普遍存在大量无工可作的工人和后勤管理人员,为了养活他们,一年的工资、福利等各种开支就需要1500亿元左右,大大超过了这几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像鞍钢,20万正式职工、20万合同制工,10万离退休人,仅人头费便不得了

      4、严重亏损

      1996年,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亏损额18亿元,1997年为293亿元,到1998年已上升为558亿元。

      1997年,在1493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发生亏损的有6093家,亏损面为40.4%,亏损额589.1亿元,亏损率高达52.75%,分别比非国有大中型企业高10.1和26.2个百分点。1998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241亿元,比上年下降52%;亏损面为45.1%,比上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

      目前在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的背景下,其亏损额和亏损面更大。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开工不足的占70%,产品库存积压达3万亿元以上。现在纺织、铁路、煤炭、机械、兵器、石化、邮电、航空、森工等都出现全行业亏损,512家重点国有企业有156家亏损,占30%以上。

      1998年,国内成品油和化工化纤产品的走私猖獗。特别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走私的油品对国内的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占我国国企税收近40%的盈利大户石油石化行业效益大幅度下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行业亏损局面。有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上半年全国大型企业亏损88亿元,石油、石化两大总公司便占了40亿元。

      所以,我认为朱起码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家园 债务主要是拨改贷改出来的

        分税制改革也大大加重了国企的税负,而私营企业因为多是包税制,就是在93~98年间迅猛崛起,税负轻,养老负担轻。

        国企人浮于事,也是78年后为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大量招工所致。

      • 家园 债务主要是拨改贷改出来的

        分税制改革也大大加重了国企的税负,而私营企业因为多是包税制,就是在93~98年间迅猛崛起,税负轻,养老负担轻。

      • 家园 我看到的情况

        1、2、3在重复。4没有,但是,是不是会有谁也不知道。

      • 家园 我看到的情况

        1、2、3在重复。4没有,但是,是不是会有谁也不知道。

      • 家园 从开源节流,整理财政上来看,非常成功,所以会载入

        史册。但是人民尤其是国企工人及其家庭付出的代价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都是巨大的,也是空前绝后的。其实经过我们在现场的经历,完全不用这么着急,不要这么极端,这么急功近利,可能能够处理得更好。

        • 家园 前阵子去蚌埠

          当地的压缩机以前很牛的,现在国企都不见了。全是私企

          出租车司机跟我扯淡,我觉得也是可以考虑的当时国企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内部的人在倒腾,尤其当时国企的销售人员。基本上是拿国企的东西去赚自己的钱,企业越来越亏损,能倒腾的越来越富。然后国企改制再买下,当地现在的压缩机企业基本是当年几个压缩机国企的销售人员出来干,或者收购原来企业的。

          要说产品有大问题,不适应市场形势之类的,显然不是。

          问题出在货卖出去,钱收不回来,或者钱去了私人腰包。

          这种事情,现在的国企虽然有收回扣之类的事情,但是显然现在监管要到位的多。即使利润可能有多有少,但是保证企业运营继续发展是肯定没问题的。

          • 家园 插句嘴,类似的事情现在多的是

            国企啊或者事业单位啊什么的自己人从仓库里头倒腾,不多的去了,只有最没能力的或者有相当能力的不做这些事情。

          • 家园 你说得对,相当多的破产、灭亡国企是可以活过来的,实际

            上当时地方为了推卸责任,夸大危机了,而国家经贸委为了迎合前总经理,故意选择性失明。

            • 家园 当时的条件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我所在的地方属于苏南传统轻工业发达的地区,但当时有些国有企业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而是先打白条给员工,等市长(书记)批条子给银行贷款后再兑现。现在看来某些国企确实可以救,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各方面的压力来看,地方政府当时最迫切的还是甩包袱,当时MBO的条件优惠到难以置信,国企的厂长甚至不需拿出一分钱来,就可以把偌大的资产和盘端走,唯一的条件就是要安顿好原有企业的员工,就这样的条件当时某些厂长书记还心惊胆颤不敢接盘,当然到2000年之后MBO已经基本成了腐败和权钱交易的手段,在问题不断暴露之际被老朱叫停了。

              • 家园 我的看法

                从一个P民看来,当时形成国企大面积破产的原因:1、88,89年开始的政企分开,从一家企业由厂长,书记,工会主席三方负责到由一人独挑厂长,书记,工会主席之职或事实上由厂长或书记一个说了算,所谓的厂长负责制,形成权力垄断。2、当时已允许私人办企业。却私企由于不负担社会职能甚至都不用为员工考虑工伤,养老等问题(甚至现在有的企业都还没有),工资比国企员工要多得多。3、国家、企业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条律,事实上,当时是资源共享的。4、大量的社会职能当时其实是由企业来负担的。就我看到的情况,有厂长与采购人员联合,吃回扣,销售人员倒卖合同,企业领导开办同性质的私企,技术人员一般也在外面兼职等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