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钱理群讲座--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 元亨利

共:💬52 🌺4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毛泽东反对右派扩大化

                谢谢夸日追父的考证,送花!

                毛泽东的这段话正是其反对反右扩大化的一个佐证。鲁迅这样说真话的人是会被错划为右派的,所以毛泽东才会有鲁迅关在牢里这样的话

            • 家园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是先打弱敌

              政治手段则是催其魁首

              鲁迅要是还活着 很可能变成借人头祭旗的理想“牺牲”

    • 家园 意外乎,不意外:我喜欢了解这个问题的看法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献花。鲁迅中学,即南师大附中。

      1898年5月至1902年1月,鲁迅曾在南京求学,先就读江南水师学堂的轮机科,后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校址在南京三牌楼,面临妙耳山,今南师附中附近)。鲁迅在南京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官费留学的资格。1902年3月24日,鲁迅乘日轮“大贞丸”离开南京,赴日留学。

      1968年-1978年,南京师范学院附中更名为南京鲁迅中学。1978年后,恢复原名。1984年后,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元兄就读于鲁迅中学,是小弟的前辈校友。

      鲁迅的意义之二是他认为,真的知识阶级,永远站在平民一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站在弱势群体一边。

      这一点,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一书中,有过类似的观点阐述:

      在普遍知识分子之中,除了传统知识分子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有机知识分子。他们与传统知识分子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相信有普遍的真理或正义存在,知识分子可以面对所有的人发言。但如果说知识分子确信自己是自由的、超脱的,可以超越于一切阶级之上,代表着社会一般的公共利益的话,那么,有机知识分子则认为在一个阶级分化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总是与各种利益集团无法分离,总是代表着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声音,所以有机知识分子应该看清哪个阶级代表着历史的未来,承担着世界拯救者的使命,并且自觉地充当这个先进阶级的代言人。或者说,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底层受压迫的民众一边,为底层民众的反抗压迫而呼吁呐喊。

      在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萨特,就是属于这样的有机知识分子。他相信,个人虽然是绝对自由的,但相互之间的竞争,使得每个人又是孤独的,陷入所谓的 “惰性实践”。个体为了克服孤独和惰性实践,只有靠统一于一个意志之下、朝着同一个目标的运动。他试图将个人的自由同无产阶级的解放、底层民众的反抗融合起来。

      不过,有机知识分子这样的代言人意识正如布尔迪厄所指出的,是一种虚幻的神话,这样的神话将知识分子看成是某个“普遍阶级”的同路人。但这些“普遍阶级”,对知识分子来说不过是一具稻草人而已。因为实际上不是“普遍阶级”指定了知识分子,而是知识分子指定了“普遍阶级”,知识分子依然将自己看成是普遍性的最终裁决者。利奥塔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批评萨特说:

      在现实中已不再出现普遍的主体——受害者,让思想能够以它的名义提出一种同时是“世界的构想”(寻找名字)的控诉。萨特试图采纳“社会经济地位最低下”的阶层的观点以引导自己穿过各种不正义的迷宫,但归根结底,这一阶层不过是一个消极的、无名的、经验的存在。

      有机知识分子通常都会表现出民粹主义的倾向,将底层民众的道德感和正义感抽象地加以美化,但一谈到具体的民众,他们又表现出极端的鄙视和不信任,认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代表自己,需要像自己这样的有机知识分子来为民众伸张利益,发出声音。但在福柯看来,这样的矛盾背后事实上蕴含着某种压抑机制,有机知识分子暗中参与了阻止民众正当表达的权力机制。在经历了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以后,福柯颇有感慨地说,过去知识分子总是以为他们有义务向那些看不清真相的民众说话,以他们的名义表达真理、良知和雄辩。现在,知识分子发现群众并不需要通过他们来认识,他们能把自己认识得比知识分子更完美、更清晰,也表达得更好。相反的是,妨碍民众表达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查禁权力,一种在社会网络中无所不在的权力。知识分子本身就是这一权力系统的一部分,甚至连他们是“社会良心代言人”这一观念,也成为这一权力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阻止了民众直接表达的正当意愿。因此,福柯认为,知识分子的真正作用不是在于为民众代言,而是与身临其中的权力形式作斗争,揭示知识话语与权力统治之间的隐蔽关系。

      • 家园 绍兴也有鲁迅中学,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学校
      • 家园 借献花老乡校友再顶自己一下

        鲁迅,钱理群,都可以引为校友啊!

        不过亨利只能瞠目其后,不敢与前辈并列。

        希望E兄弟能承前启后,光大我校。

        非常感谢提供的信息!

        在说说讲座的事,那天讲座9:30开始,亨利9:15左右到的,整个阶梯讲堂已全满了,工作人员放了一批凳子,亨利拿了一个坐在最后,没过多久,凳子也没了,开讲时,走道坐满了,后面也站满了,说明鲁迅在南京还是很有人缘的。

        讲座是由一位省文化厅领导主持,说明领导也很重视,只不知领导对鲁迅的知识分子精神有何感想。尤其是鲁迅说的,他预见到将来有可能会穿着小红背心扫马路,说句老实话,亨利当时听得毛骨耸然。文学家有些很有预见性,比如一些科幻小说,但能把几十年后的事描写得那么具象,让经过文革年代的人真的很害怕。前几年余华在哈佛讲座,讲文学中的真实,提到鲁迅,他对鲁迅的细节描写功底非常佩服,说在一篇散文中提到与孙伏园的会面,说孙一进来,把长衣搭在椅背上,虽是散文,但细节描写习惯成自然,这个细节,人物跃然纸上。

        讲座完后的听众提问,有一位女士说她是从北京赶来,这位女士看上去三十上下,短发,看上去很知性。发完这个贴后突发奇想,这位听众是不是就是河里的陈郢客?

        • 家园 呵呵,钱的这些观点在他的各种书、

          文章和演讲里反复谈过,说不上让人毛孔悚然吧?呵呵,鲁迅还是很酷的。以陈MM对鲁迅的学识,还不至于追星钱理群来听这样一个讲座,我的意思是这样的说法她应该很熟悉,不是钱讲得不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