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 达闻奇

共:💬94 🌺3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纯粹逻辑不管这些

                    大部分人所谓逻辑不好,是用了推理后没有意识到大前提或者说公理的荒谬或不合常理。

                    • 家园 集合论是数理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小波应该是知道的,当然他的逻辑问题确实直接出在你说的前提上。三段论在这里的大前提是,理智的人(们)遇上不理智的年代是他(们)最大的不幸;小前提是,知识分子(们)是理智的人(们);结论是知识分子(们)最大的不幸是遇上不理智的年代。虽然大前提可能就不成立,但我质疑的是小前提,即知识分子不一定就是理智的人。而小前提之所以有问题,就是王小波没有将知识分子这个集划分出子集。不过如果分了,他的论述就没多大意义了,这才是要害。

                    • 家园 所以西方一个劲的推普世价值

                      王小波希望用逻辑自洽性论证价值体系自身的不合理性,有些给他搞成了,但对国学他还是打擦边球抖小聪明。老祖宗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我想如果他再活个十年,会对儒学和传统文化有重新认识。

                      • 家园 幸与不幸

                        用纯粹的逻辑来解构人和社会的自然属性,是件很危险、具有自我欺骗性的事情。这对聪明人尤其具有吸引力,然而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陷阱。

                        王小波英年早逝,没来得及在这条道上走太远。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概也是种幸运。不过世事难料,他若活到今天,会不会扬弃这一套。不幸的我们是永远没法知道了。

                        • 家园 这牵涉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谁更重要,更基本?几年前我认为思维方式更重要,因为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难。现在我倾向于认为价值观第一,价值观决定思维方式。

                          但价值观也是“被决定”的,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人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思维状态,但这两者的互动关系从人幼时、甚至是还没出生就开始了。其变化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理性的分析它,并且不要成为它的囚徒。

                          • 家园 没人可以超然物外

                            思维方式也好,价值观也好,都依赖于环境与时代。没有超然的头脑。尽管理性主义的目标是超越主观束缚,作为理性载体的人却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说到底,人的思维过程必须依赖于经验,而经验无法超然于环境。

                            越是聪明人,越容易被自身的头脑之强大所欺骗。前面所说的危险便在于此,潜藏在理性思维方式下的非理性价值观,容易被忽略而又有强大而无形的影响力。

                            我不是要否定逻辑和理性的作用,只是想强调一下人的另外一面,因为人们常常有忽视之的倾向。

                            • 家园 世界是个不断展开的集合

                              作为自然的产物,人类到底能不能超越自身去认识经验之外的世界?

                              我对这个问题持中立的态度,我始终觉得思维是个人类难以把握的能力,拥有它是人类的幸运。

                              你的话让我想起了狄拉克的观点。在建立量子电动力学的过程中,曾有实验数据相互间出现了矛盾。有人问狄拉克相信哪一个,他说:“别管它,相信美的那个!”结果果然是对的。即使科学,也不是单纯求真的学问,真、善、美的多元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 家园 立场不一样

                    当他在说知识分子最怕遭遇不理智年代时,他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的,当他批评中国知识分子时,他是站在理智的立场上的。他认为知识分子应以理智为天职,而时代造成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不理智,这种迷失又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理智,以致恶性循环。

            • 家园 哈哈,同意!

              我下面这段主要讲的就是你所说的。王小波最喜欢的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做自己擅长的事。

        • 家园 王小波的智慧似乎很有限

          他6岁时没想清楚的事,36岁也还没想清楚:6岁时他和他父亲一样相信粮食亩产30万斤,36岁时当然不相信了,可是他没想清楚的是,粮食多到堆积如山之前,智慧再底的农民也早就收手不种粮食了,哪里需要麻烦他去计算出一座喜马拉雅山来说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