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对袁、单、田三人评书比较 -- 早生华发

共:💬38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嘿嘿,以前河里有很多介绍评话的好贴。听不懂俺们也没法呀,

        只好先满足于能听明白的了。

        • 家园 确实遗憾

          小弟总结了南方评书的几个特点.

          1.详细.就拿长板坡那段来说,南方评书能说10多回,和赵云交手的这些个曹将的来历,拿的兵器,武艺特点,穿者打扮,骑什么马,战前先说什么,表情如何,心理活动怎样,厮杀时的动作细节都一一交代,夺槊3条是怎么夺的,2面大旗是如何砍倒的,50多员战将是怎么杀的等等,甚至连他吃的什么干粮,里面的成分如何都有详细描述....记得光赵云战张绣好象就说了2 3回...还有故事情节的延伸也很合理,都是书上没的.

          2.专业.每个评书演员都专攻一部书,别的书也能说说,但一般公开表演一辈子只说一部,在自己专攻的这部上精益求精.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另一部书上的表演能力不如其他专攻的,也就不太会去说了.

          3.注重个人形象.那些位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把头发梳的油光瓦亮,一丝不苟紧帖头皮的那种,身上永远都是件熨的笔挺的长衫.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杯茶.老先生们间竞争意识也很强,虽然说的不是一样的书,但有时在台上会彼此嘲笑对方就一件长衫啊,观众反映不热烈啊之类的玩笑话,很有意思.

          • 家园 如果只攻一部确实可以精益求精。

            不过给人感觉好像功夫也不怎么深了。如果这一部篇幅脱得太久,风格也不变的话,就有点腻了。

            不知道您听过田连元说的水浒没有,像您描述的一样,他对水浒中的每个细节都充分扩张,每个不起眼的人物他都要加上一段关于他的故事,不起眼的情节也要发挥出一大段前因后果。如果是书中的著名段落,他也把它面面俱到的描绘一番。比如,潘金莲被王婆请客吃饭,都跟西门庆做一个桌了,这一回结束;然后我跳过了下一回,听第三回,西门庆居然还没跟潘金莲挑逗完毕!还有武松第二次发配,去恩州,都出了孟州城,碰上施恩来送行吃上了,这一回结束;然后我跳过下一回,第三回居然武松才刚到飞云浦。要知道,这部水浒每回的时间都挺长,都是27-29分钟的篇幅,比现在一般的一回都长多了,其他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但这样我就觉得太罗嗦了,听了半天如果没有情节进展,都是细节描述,就叫人兴味索然了。况且现在的剧集都是按篇幅算得,这样随意拉长作者是高兴了,没有地方愿意买就没用了。我想您说的这几位在电视、收音机里少见全篇盖因于此。

            最后,我觉得终归还是个米饭馒头问题,如果没有米饭,只吃馒头,我也满足了,没什么幸与不幸,是吧?

            • 家园 好象我又说错话了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除了家喻户晓的北方评书外,在南方的江浙一带还有另一种评书的表演形式,由于方言的关系所以它的地域性很强,也由此它的影响力比北方评书小的多,但它也同样很精彩。我为能同时欣赏这2种表演艺术而感到幸福,仅此而已。鄙人嘴笨,言辞之间如果引发了误会大家多包涵撒。

          • 家园 才知道原来每人只专攻一部呀,这样下工夫质量肯定是没得说。

            老先生们是只在特定地方表演还是也上电视台和电台说呢?

            • 家园 答配合兄

              老先生们以前一般是在专门的书场登台表演,后来也有在电视台录像的,不过基本都是些片段,没有连贯完整的讲一部书的,因为要讲整部时间太长了,任何一部都起码要2 3年.电台也有,不过这个不看光听表演的精彩程度就大大折扣了.

              • 家园 多谢多谢,看来想欣赏也是费时间费力气的活儿。

                这方面评书似乎好些,单听电台基本就可以了,看电视更好不过没那么必要。

      • 家园 有点不明白

        可惜不是江浙地方的人听不明白?

        为什么这么说呢?

        • 家园 答无斋老哥

          因为是用方言说的啊,不是这个地域的人听不懂啊.就象我听不懂粤剧一样.

          • 家园 那外国人岂不更不幸了,哈哈

            您也听不懂粤剧,是不是不幸呢?

            记得南方人如果以馒头为主食,会觉得吃不饱,要是顿顿都这样,会觉得非常难受。可是我岳母,标准北方农民,要是连着两顿吃米饭,就会说胃不舒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