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秦始皇评价有感 -- 泉畔人家

共:💬176 🌺973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什么叫“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这就是中国的史料如此严谨,连续和丰富的原因,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和中国的史料相对比。西方那些历史学家还是嫩了些。

        再有,你同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吧。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性的共通之处。社会是人组成的,当然社会的发展和兴替就有规律可寻,读历史就可以帮助你掌握这些规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政治家有水平的高低,也有屁股的问题,但研究这些历史,正确理解其中的规律是有助于其在政治上的成功的,曲解和滥用之则会加速他的失败。

    • 家园 贾谊还是认为秦始皇是暴君的

      实际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贾谊,李白,柳宗元和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秦始皇大功大过,但功大于过。而朱熹,司马光,三苏为代表的宋儒和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为代表的民国一代知识分子,史学家团体是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是小功大过,过大于功。

      事实上,贾谊的《过秦论》中说秦始皇是暴君的不止一处。而且他的这些观点正是后世儒生们骂秦始皇的蓝本。例如: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段前面好像在说秦始皇的伟大,其实是欲抑先扬,关键在最后这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接下去说: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也就是说贾谊认为秦国的覆灭正是由于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的缘故。而且他进一步认为,秦始皇守天下还是搞取天下那套是不对的。所以“其亡可立而待也。”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就应当向殷、周学习(标准的儒家“今不如昔”的论调)。

      贾谊最后总结说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这里贾谊说秦始皇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后世骂秦始皇的,大致都不出贾谊的这些论调。

      至于柳宗元的《封建论》主要是论郡县制和封建制的优劣,但说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则是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这里说秦朝的郡县制度本身很好,但是秦朝没有实施仁政,反而施行暴政,压迫民众,最后灭亡。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的问题。这里没有直接说秦始皇,但所谓“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都是指秦始皇的政策。

      至于李白的诗也是先扬后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前面说秦始皇雄才大略,后面却讽刺他劳民伤财,求仙问药,妄想长生不死。

      • 家园 关键是如何评价秦政体制

        秦始皇是不是暴君,这个并不重要。但秦政体制是良制还是恶制,商鞅变法是良法还是恶法,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退步,这是最关键的地方。贾谊,柳宗元,毛泽东都肯定秦国统一和秦国变法的意义,认为这是历史进步。

        而你看司马光,郭沫若等人,尤其郭沫若,把秦始皇安排成奴隶制度代表,六国反而成了进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你认可吗?正如你所说,“柳宗元这里说秦朝的郡县制度本身很好,但是秦朝没有实施仁政,反而施行暴政,压迫民众,最后灭亡。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的问题。”。但司马光,郭沫若他们仅仅是否定一个人吗?他们是认为秦政制度本身就是错的,倒退回文王时代才是好的,回到让他们士大夫阶层向往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才是好的,改郡县制度为分封制度那才是好的。他们否定秦始皇是假,否定秦政体制,否定商鞅变法后带来的国家体制变革才是真的。

        苏轼的《六国论》是怎么结尾的?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夫智、勇、辨、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贵富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因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 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王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世主不问也。岂惩秦之祸,以为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耶?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就是先王之政(文王体制)那是秦汉所能比的了的。对,是比不了,他们宋朝儒生嘴皮子功夫了得,资治通鉴成书后不到40年,宋朝的老百姓面对的生活就是“金人有狼牙棒啊,咱有天灵盖啊”。靖康2位皇帝当俘虏。“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秦汉当然比不了,堂堂中原王朝,几千万人口,上百万的常备军,无数饱学的大学士,在国家没有分裂和内乱的情况下,让几万女真铁骑横扫,中原的百姓的生命被人随意夺走,妻子女儿被敌人掠夺奸淫,秦汉当然不及。蒙恬,卫青,霍去病,窦宪等人如果泉下有知,看到华夏江山居然在这帮唱着先王之政的人手中沦落的这幅样子,他们只会被这帮不肖子孙气死。

        王维 少年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如果让老百姓自己来选,他们是愿意做宋朝的百姓被女真人鱼肉还是像王维诗歌里唱的那样“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实际上说来说去,还是屁股决定脑袋。苏轼的六国论把司马光,郭沫若,葛剑雄这些人心里真正想的说出来了。就是所谓什么先王仁政,主要是要给他们这批所谓的士人,专门切一块蛋糕出来。他们可以不吃苦,不服劳役,不纳税更好。“夫智、勇、辨、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贵富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还不能干涉他们这批人的政治自由和个人情趣爱好。至于这是不是真的老百姓希望的生活,他们真的关心吗?

        我们今天的这帮专家们,和苏轼的想法是一样的。民主接轨美国无敌派也好,孔子仁爱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派也好,他们的喇叭唱的好听,实际上都只是在为自己这个小团体谋利益而已,他们真的是没有私心,心向百姓?北京那些希望保护西藏,认为西藏是香格里拉的所谓专家们仅仅是因为西藏环境吗?西藏农奴主们把农奴当商品,当奴隶,而农奴主,土司,头人们自由自在,不受限制的生活才是他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曾经强大和大唐争雄百年的吐蕃,在信封藏传佛教,把体制从更贴近中原秦政制度转型到更贴近先王制度的土司,头人分封制(这个我是猜测,吐蕃到底什么体制,吐蕃之后的西藏什么体制,河里牛人们来讲吧)。土司,头人们是香格里拉了,至于农奴们,有人关心吗?至于吐蕃的伟业消失,就像唐之后的宋一样,变成对周边地区无害的一个国家,他们也不会关心。

        比较起来,商鞅,贾谊,柳宗元,王维,毛泽东这些肯定秦政体制的人,还做的实事更多。司马光,苏轼,郭沫若这些人可能更能抢话筒,掌握话语权,但他们的实践,尤其王莽和宋朝司马光主政推翻王安石变法后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 否定秦政派上台,带来的不会是什么幸福生活,带来的从来都是民族灾难。

        实际上,无论是现在的东方中国秦政体制,还是现在西方民主选举体制,郭沫若,葛剑雄这样的人都不可能吃得开。在秦政体制下,汉宣帝的评语是他们命运的正解。

        宣帝很不高兴地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由此骂道:“乱我家者,太子也!”毛泽东很注意汉宣帝父子的这场争论。1957年6月他同吴冷西等人谈话时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不失为鼎盛之世。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元帝好儒学,摒斥名、法,抛弃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他父亲骂他,“乱我家者,太子也”。1966年3月,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再次提到:汉元帝用《诗经》治国,“儒学”治国,汉宣帝对他说,汉朝要亡在你的手啊!西汉一代,也确实是从汉元帝手上出现衰变的。由此看出,执政者确定的路线方针这个大主意,是如何鲜明地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盛衰。

        而如果是自由选举体制,台湾这么多年的选举也告诉我们,能选上的只能张口“阿扁”闭口“阿扁"那样的流氓律师,或者像马英九这样,不通融,不讲情面,不讲关系的”不粘锅“。国民党的大教授,大知识分子出去选举,从来都是一堆废柴。

        如果是台湾那样的选举体制,你指望郭沫若,葛剑雄这样的人出来拼选举,他们绝对什么职位都选不上。他们有什么手段去争取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退休打麻将老太太们,打工仔,打工妹这些投票主体的选票?(河里的白领们的票绝对没农民工和这些群体票数多)。 靠他们知识渊博?靠他们士的身份?在秦政体制下,这帮人还是受尊敬的,占据话语权的人,如果是美国体制,他们的命运顶多不过就是犹太财团家族的狗吧了。他们要是敢提个什么提案,去查查犹太财团的底细,提议个美联储国有提案,提议重新调查肯尼迪怎么死的之类的,自然会有精神病人出来把他们干掉的。

        通宝推:侯风玄黄,风中乱发,
        • 家园 其实,在我看来,秦朝的体制事实上是失败的

          秦始皇是奉行法家那一套的, 这个法家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提倡的,如法律之下人大体平等(人人平等还做不到撒,但是大体平等是不差了),如提倡维护法律的权威等等。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秦朝并没有司法独立的思想。

          秦二世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被一郡长官诬陷至死,赵佗就是这样控制广东的。

          当然,这与秦二世的乱政有关,也与天下对秦政的普遍反对有关。

          在封建时代,至少有一点是要注意的:皇储很可能冲龄即位,要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政治也不会急剧恶化。

          不禁感慨,秦始皇不立皇后,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果扶苏有强势的皇后为援,赵高跳梁焉能得逞?

          法家将天下人看作是潜在的犯人,秦始皇修阿房宫绵延千里,这样拿天下百姓的利益尊严不当回事的行为,焉能不败?

          儒家崇尚先王之政,很可能就是和当代说共产主义一样:

          “我们也不知道共产主义应该是怎么样的。”

          先王之政是怎样的,儒家分子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据,但是,他们就是犟着说先王之政如何如何,就是想让“仁政”的思想有个历史依据。

          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儒家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是作了一些好事的,尽管在一些人眼中,这些事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后果是那么严重。

          天下只有皇帝有这个权力:发征夫多少多少万修陵墓、治宫殿,花尽钱财求仙药。到头来苦的是老百姓啊,尽管这个皇帝很牛逼,但是,如果他的后继者能体恤下老百姓,不是更好么?

          至于儒家的提倡先王之政对于中国改革力量的阻碍,我认为,这是个托辞罢了。历代强势帝王作出成功改革的不少啊,为什么就没人看到呢?或者说,仅仅是那些大臣们所作的半拉子改革才为学者所普遍关注罢了。

          改革者,说白了是新旧利益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新旧观念的争夺,前者毕竟是主要矛盾,只要摆平了旧利益集团,不就成了么?这也是强势皇帝可以放开手改革的原因。

          大家都把秦始皇的那些事放在当代史说,我认为大可不必,毛泽东毕竟离我们远去了,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对现在的影响也不是相当之大,其实中国是集体右转了么。

          现在我所知道的85后,除了考研、入党的必学毛泽东思想之外,其他的很多人对毛泽东都一无所知,即便不是,所知也有限。况且考研、入党的学毛泽东思想也就是图个敲门砖,敲开门,也就忘了。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也就是所处的高度不同

          骂秦政的,是从小处着眼,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确实很苦,夸秦政的,是从大处着眼,因为没有千古一帝的霹雳手段,分崩离析的华夏民族也许早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如果没有秦统一中国,建立一个大帝国,随着气候的变化,随着技术(冶金、马镫什么的——这些技术太简单,传播很容易)的扩展,华夏和蛮夷之间的水平越来越接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会更加容易,最后就是马上民族驱逐农耕民族(一般是游牧变成农耕,再被下一波游牧民族代替)我们的历史和欧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然,除了物资上的保证以外,思想上的东西也很重要,因此,把儒家思想树起来的汉武帝也很重要,要不,怎么会有秦皇汉武的并称呢。

          把历史缩小一点,红朝前三十年基本也是这样,打基础的时代。

          • 家园 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太大了吧。

            春秋开始商人和学者们已经各封国到处跑了,自然经济瓦解转向了市场经济,建立在市场经济上的政权肯定是中央集权,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肯定会有一股势力出来完成国内市场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军事财政体系。

            同样,中央集权形成以后就不能打破,一旦中央集权崩溃,就会走向分裂和战乱,解决的办法,也只有重建中央集权。这是趋势,不是谁能违反的,秦统一也只是社会时期到了顺应这个趋势而已。战国七雄的局势和后来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 三国 唐末藩镇没有区别,除了一股势力出来军事统一,没有别的办法。

            • 家园 没出秦始汉祖,结果英格兰苏格兰都要分鼻涕屎了

              英格兰苏格兰鼻屎大的地盘都要分家,其原因就是在欧洲,分封制度没有被彻底清除。欧洲人最有希望完成大一统的时期是罗马帝国时代,但只出了凯撒那样优秀的军事统帅,而没有出现秦皇汉祖(从高祖到汉武几代君主)那样优秀的政治统帅,对自己国民不能一视同仁,不能实现皇权之下人人平等,废止贵族特权(不止是六国,也包括本国),按功授爵,激励百姓。罗马帝国的公民权利是以罗马为中心逐渐递减的,按出身和阶层递减的,象主人喂狗喂牲畜一样,分三六九等。广大奴隶和边疆地区的人民享受不到同等的权利,与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观念离普世价值其实更加遥远,作为国家领导人却总对某一特定地区和某一特定族众存在偏向,这怎么能长久治理广大的国家呢?

              后来罗马帝国崩溃了,各民族的酋长头人都是没文化的野蛮人,就更是以自己的私利为优先,攻略各自的地盘,战胜者民族的最高囚长成为国王,各有功诸将率领族众分封诸国,然后彼此征伐不断,从中古一直到两次大战,若不是因为有了原子武器,春秋大战会一直延续下去。大家争得无非是狭隘的民族利益,但这是零和的,有的民族成功,有的民族就必然失败,而失败者除非被灭族,否则总想翻盘,总想分家单过,于是日不落大英帝国逐渐分崩离兮,海外殖民地全丢了,爱尔兰也丢了大半,最后连苏格兰都要保不住了,成为名符其实的鼻涕屎(BRITISH)。

              秦灭六国靠的不仅仅是军事胜利,那样就和罗马没分别了,而是政治上的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农耕,按功授爵。但秦毕竟是六国的世仇,又用民太苦,所以人民造反了。而来的汉朝是靠造反起家,扫平六合的,因此正统性得到普遍承认,而汉朝又是尊秦制,废除分封,选贤为官,不分地域和族群,破除各地的文化和度量衡壁垒,这就奠定了中国万年一统的坚实基础。

              说到底,当年虚伪的欧洲贵族阶层(一个很小的彼此连姻的家族群体)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分封头衔、特权和福利,做到国家之内各地平等,民族平等,到了现代西方社会,所谓现代的联邦制度反而助长了分封单过的色彩,于是连鼻涕屎都要被分两半了。

              • 家园 之前没有文化统一
              • 家园 分封制是自然经济的反映,中央集权是市场经济的反映

                自然经济上,小国寡民,极少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只能是分封制,根本建立不起中央集权的财政和军事体系。

                市场经济下,全国各地的商业和货币已经参与流通了,春秋初税亩开始连土地都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就立不往,开始瓦解了。军事政治兼并只不过是经济兼并的延伸。不是长期战乱就是一股势力完全统一,除非外敌入侵逃不出这两种可能,经济上想回到各地自足的自然经济分封制是不可能了。从政体上说,分封制下,国君和卿大夫都有独立的军事和财政权,技术上已经可以完成中央集权,军队和财政国家化了,还留下各个封国莫非是想找不自在,给反对势力留下独立的军事和财政资源吗?后来项羽的下场,分封制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诗经里的话,就是指春秋初税亩法定土地私有制以前的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权是国有,封主只有受益权和使用权,把土地卖掉不行。

                罗马和战国到秦汉一样,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崩溃转向前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初期,已经是市场经济了,还留有些分封制的残留。至于奴隶,就是生存环境极差的人,这样的群体,就是现在也一样有。汉代的大商人也大量使用和买卖奴隶的,工业资本主义初期也有一段这样的时期,不是哪个社会的特征。

                罗马就是没能结束战乱统一,在外敌入侵下崩溃了。说白了和中国前资本主义王朝的崩溃原因一样,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市场经济就有周期性经济危机,只是前工业时代周期长一些,王朝反复甚至外敌入侵。

                只要不是落后的蛮族入侵一下子打退几百上千年道行,这样的战争兼并也不是零和的,一轮周期洗牌以后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至于现代所谓的联邦制,更是笑话。军事财政权和国会手里,意识形态在法院手里,经济在中央银行手里,还有情报机构,这些社会资源统一,一个已经连行政权根本特征上下级都失去了的名不副实的所谓政府(法院倒是有上下级关系)玩玩联邦,只不过是掩盖中央集权本来面目的鬼把戏。

    • 家园 好帖,“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谈得是认识论,一切对历史的认

      识都是服务于现实政治的。在2000多年前孔子著史就已经是这样了。

      扯远一些,不仅一切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为现实政治服务,而且一切对现代国际关系的认识也都是对现实政治服务。

    • 家园 怎么评价,就看你的屁股坐在哪边了

      身为帝王将相,其理想是统一国家、统一世界,民众在他眼里都是粪土,一将功成白骨枯,自然,秦始皇是他的偶像。

      但是在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死去的千千万万的人的眼里,在为秦国大搞建设死去的人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 家园 那么你认为宋朝老百姓会怎么评价宋徽宗?

        这个绘画水平极高的皇帝那?文人士大夫们对他评价貌似都不差马。可是宋朝的老百姓为什么那么喜欢把当时宋朝的大臣们打死?那些在女真几万军队南下过程中被杀死的大量百姓,又会怎么看宋徽宗?

        死在秦始皇建设中的,还基本都是男性。而宋亡后很多地方的人都把妻子出生的头胎孩子摔死(蒙古贵族有初夜权,和勇敢的心里一样),那些被摔死的孩子,会怎么看宋朝的皇帝?他们的屁股会坐在那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