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四川饭店这潭水深得很” -- 潇洒书生

共:💬76 🌺516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张戎是文革后期的工农兵学员,第一批公派出国,

                    张戎是文革后期的工农兵学员,第一批公派出国,川大第一个“叛逃”的出国人员。没有这个文革里被整死宣传部老子,这些好事那轮得上她呢?

                    不知道她是该恨TG呢,还是给感谢TG.

                    • 家园 俺刚出国时

                      就有外国人看了张的那本记述她家家史的书《天鹅》跑来提问,俺跟这帮老外说,相比普通中国人而言,张的经历算是很幸运的了,听闻此言,老外瞪着大眼珠子,表示难以置信。

                      张在书里把自家塑造深受tg和老毛迫害的光辉形象,电视访谈上也是侃侃而谈她及她家人文革的受迫害经历,绝口不提她作为高干子女所享受的待遇。

                      她后来还和人合写过一本书《Mao - The Unkown History》,其中否认长征啥啥的。

                      啥叫体制里出来的人最反体制,张大概就是个很好的一个例子。。。

          • 家园 老红军嘛,总还是有人支持的。

            百度百科上面也是这样,前面的评价和后面的差别很大。

    • 家园 明朗的“告状信”

      李井泉由于在大跃进运动中,上交国家征购粮食积极,所以深受当时高层的喜欢,而他在大跃进令人发指的行为却被掩盖下来了,直到 62年7千人大会,四川梁平县委书记明朗以匿名信的方式上书毛泽东党中央,四川在大跃进中产生的人间悲剧才被毛泽东知晓,以下为明朗的上书信内容:

        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并党中央:

        我是在四川工作的一个干部,第一次到北京来参加会议(中央工作会议),来的时候抱着很大希望,希望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出来,回去愉愉快快地工作,现在,会已开了十几天,看起来,这个希望是不能实现了。中央提倡说老实话,所以我想写这封信,把我知道的情况反映到中央。这次开会,头几次叫我们体会文件精神,不联系实际。后来允许联系实际了,但,又叫各人联系各人的,不要把责任往上推,往下推。这几天有人给省委提了点意见,又说发言要端正,于是又像在四川开会一样,大家坐在那里磨时间。不许讲话,不许讲批评省委的话,这大概就是四川省委领导这次会议的方针,这不过是李井泉闹分散主义的一个表现罢了。在四川工作的干部,上上下下不敢讲话,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只举几个闹分散主义的例子。一,毛主席的六条党内通讯,四川省委不准传达,不准贯彻,叫下边从积极方面理解。二,毛主席反“左”的八句话,四川省委改成三把刀子变成反右。三,中央关于自留地,私人养猪的五条紧急指示,四川省委顶住没有执行。四,四川自作聪明提出“一个样”,“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等政治口号,助长强迫命令和瞎指挥。五,不执行中央甄别干部的指示,沪州地委第一书记邓自力的错误,是划自留地,解散公共食堂,毛猪下放,甄别的结果,“批判基本上正确”,直到现在省委并没有承认错误,邓自力也没有复职,对其它人的处分当然也“基本正确”。六,四川省委前几年规定,农民的的口粮标准是八两,不久以前规定四两、五两、六两,(十六两的秤)有的地方执行下来,农民一天一人只能吃二两、三两、四两,现在还在饿死人。七,中央关于改变基本核算单位的文件,没有发到县,不许县里试点,现在中央作了决定,又规定一个公社保留一个大队不变。八,最近中央指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四川省委改成“打击投机倒把、贪污盗窃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规定万分之几逮捕法办,千分之几斗争打击,百分之几批判,硬说干部中有百分之几十的人搞投机倒把,还规定县委书记要到成都交账,哪个交不出不准到北京开会。李井泉这样搞分散主义,结果是怎样呢?结果大量死人、死猪、减产。有的县饿死的人将近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四川全省到底饿死了多少人,还要饿死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像这样严重的问题,李井泉怎么敢叫下面讲话呢?中央如果要反分散主义,就应该反反这种人的分散主义。

            一个四川干部

        

            一九六二年一月

        

          中央办公厅一月二十五日收到此信,印发政治局常委参阅。

      • 家园 出处?
        • 家园 这封信曾广为流转

          文革初期,李大章把一九六二年中央七千人大会上、四川有人写匿名信控告李井泉一事捅了出来。急于搜集打李材料的造反派到中央办公厅查到原信。造反派的侦破能力超过了李井泉的侦察班子,他们找到关押在四川大学的明朗。明朗承认是自己所为。这封信被四处传抄,成为李井泉反毛主席的铁证。

          • 家园 这个可信度有点疑问。

            在那种环境下,明朗是不是说的实话?怎么知道打李的造反派没有编造证据?

            对李井泉没有好感,但是这个证据有点悬。

            • 家园 质疑是可以的,但这个证据不悬

              明朗写信的时候,与同病相怜的个别与会的基层书记议论过,他们没有“出卖”,只是在他逝世后发表悼念文章提及此事。再者,至今也无任何他人来“冒功”。重要的还是有无这封信,以及信中反映的是否事实。1976年以后,明朗以“一个四川干部”名义发出的“关于四川灾情和李井泉问题致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并党中央书”;于克书以“一个共产党员”名义发出的“给毛主席的信”等事件都被当作了他们的功德进行宣传,并无任何同辈中人提出“没写过”或“不是他写的”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封信,在开“出气会”时,邓小平才来到四川组了解情况。据当时四川出席会议的干部回忆,四川有人写信告状这事众人皆知,因为李井泉还追查过这件事。中央确实也还重视这事,派邓小平总书记到见到四川组来过。至于为什么派邓小平来,可能因为他是四川人,又曾在西南工作,对四川的情况比较熟悉。邓小平对四川的干部们说:“李井泉也不要再做检讨了,省委有责任,中央也有责任,账不能都算到某一级头上。”

              • 家园 证据一定要弄确切

                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一不小心引错照片,人家对书的整个信任度就明显下降。

                李井泉现在的官方定论还是很正面的,民间的意见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检查。

                • 家园 写在报纸上的悼词,与档案馆和当事人的评价区别

                  比如有文章说,四川饥饿是因为中央高指标调粮,这个是事实。但问题又提出了:为什么不向中央说实情?为什么在中央明令反对什么的时候,个人还坚持下去?为什么要像自己所不齿的国民党分子那样,在饥民呻吟之时照样吃大鱼大肉、想尽花样娱乐而不自律。了解他的多数工作人员为什么直到文革结束都不原谅他。用不着引用失误什么一张照片或某件事,一个天府之国以及从不大旱缺水的川西平原居然长达四年时间民众挨饿,批斗盛行,生存状态甚至比云南居民处境还不如,难道李大人及其子女、跟班的帮腔可以以“委屈”二字就可“滑脱”其应负的罪责?张纯如错引照片什么,导致了什么能说明啥?难道因为表述上、引证上不够完美就可以否认什么?须知,事实就是事实,不因为表述和证据搜集上的暇疵、不确切而一叶障目,全盘否定。如果有人拿这些以偏概全所谓“学理”否定真实发生过的事实,只能说:你摸一下自己的那颗还在跳动的心吧!

                  四川发生过什么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是否尊重事实的问题。怎样让后人确认什么叫事实,别的不说,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的比对就说明问题,然后,再与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比较一下,就能说明李政委是如何“左”得可恨的!

              • 家园 同意 不能因为是造反派揭出来的就一并否定掉

                当时造反派打李,那肯定也是先从有实在证据入手。 有实在的东西不用去造假的怎么可能?

                而且这种信,在揭发之后属于立功表现啊,如果事后没人跟明朗争,那肯定就是明朗写的了。

      • 家园 明朗其人

        明朗(1918-2006),陕西汉中南郑县人。1936年12月参加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援西军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宣传科长、三八五旅宣传科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宣传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宣传部长。1949年底专业到地方党委,历任中共川东区党委宣传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79年夏调南京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任党委书记兼院长,1983年底离休。著有《明朗诗词选》、散文集《巫溪连大江》,编选出版了《二十世纪诗词选萃》。他曾挂职过县委书记。

    • 家园 毛泽东给李井泉的信

      四川省委李井泉同志,并转简阳平泉公社陈正人同志:

        陈正人同志(当时任农业机械部部长)五月一日给我的信收到,很高兴。再去简阳做一星期,最好是两星期的调查,极为有益。井泉同志: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呢?我渴望你的信。你去调查了没有?中央列举了一批调查题目,是四月二十五日通知你们的。五月四日又发了一个通知,将会期推迟到五月二十号,以便有充分调查研究的时间,将那批问题搞深搞透,到北京会议时,比起广州会议来,能够大进一步。我在这里还有一个要求,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同志,请你们在这半个月内,下苦功去农村认真做一回调查研究工作,并和我随时通信。信随便写,不拘形迹。这半个月希望得到你们一封信。如果你们发善心,给我写信,我准给你们写回信。

        此信并告中央。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五月六日于上海

        你们来信,用保密电话直达我的住地及火车上,勿误为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