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和国安二三事1 -- 简裕

共:💬100 🌺7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1984年我上大学时,我的外教是个美国人

        他父亲曾经在美国国务院任职,所以他也认识一些美国国务院系统的人。

        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他仍然在当外教,然后发现我们的新来的几个外教里面有两个是美国国务院系统的情报搜集人员。于是他就报告了学校,后来层层上报到国家安全部在安徽的部门,再后来学校就解聘了这两人,另外请了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在香港的混血儿做外教。

        • 家园 哈哈,这事我知道

          当年因为这事,省公安厅七处可是立了功了,安徽那鸟地方,早年值得让七处动手的真没几次……

          小学的时候,班上一半同学都是省公安厅的,某年突然说几位同学的老爹集体升官……我靠,裤头改汗衫,处改厅人家上去了!

        • 家园 这算大义灭亲吗?
          • 家园 洋人有的时候直得让你受不了

            这肯定是他遵守校方有关的明文规定,并且认为别人也有义务遵守,甚至不可为祖国利益服务。

            不过呢,80年代的美国人大多经过60/70年代民权运动自由主义熏陶出来的,对自己的政府深恶痛绝。所以也不算奇怪。

            • 家园 算算时间,还真的差不多

              80年代的美国人大多经过60/70年代民权运动自由主义熏陶出来的

              1984年他38岁,70年正好24岁,当是那一拨人的一员,至少不太可能不受影响。他反对里根在黎巴嫩和格林纳达的政策。他父亲的名字还出现在中文版基辛格的《白宫岁月》里面,不过只有一次。

    • 家园 外教中也有值得警惕的

      我读博士时的一位外教,兼CCTV英文编辑,经常邀请我们去其住所,灌输一些东西。其时,我不喜欢共党,但也不喜欢这些东西,后来就疏远了。

    • 家园 【原创】我和国安二三事3

      跟踪

      现在说说A老外被“交朋友”的故事。

      A年过60了,在军队服过役。他对中国很感兴趣,喜欢自己骑着摩托车四处转悠,有一年暑假还骑着摩托去了内蒙古,到了内蒙后屁股受不了了,把摩托托运回来,自己搭车回校。他喜欢和我讨论时事,而且我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西方人为人处世,对待工作的方法,虽然我们政治观点不同(他投小布什的票,支持伊拉克战争,但强烈厌恶任何宗教),经常争论,但我仍然很喜欢和他交往,还坐在他摩托车的后座跟他去郊县走访了一番。

      有服役经历,再加上骑着摩托四处乱窜,没法不受人关注。最初我告诉甲科长A的这些经历时,我明显看到了甲瞪圆了眼睛——确确实实引起了警觉。后来,甲科长,乙科长,加上一个丙科长,频繁造访我的办公室,详细询问他的言行,和谁交往,骑摩托去乡下的细节。我把我跟他去郊县的那次旅行说了一下——对什么都感兴趣,最喜欢看乡下的老房子。

      有一次甲在我办公室时,A打电话给我邀请我第二天一起出去,我拒绝了(不愿意受摩托车颠屁股的罪)。甲听说后马上表示要跟踪他一天。

      甲后来说,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把车停到A宿舍附近,结果习惯早起的A(我告诉甲老外A通常五六点就出门)早上九点才慢慢悠悠出门,去了本地的一个机车俱乐部,又跟着俱乐部的人去了一个宠物市场,下午就回来了。看看甲的表情,明显一副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很不值的表情。

      正值局里开展“交朋友”活动,而且A引起了局长的兴趣,于是甲带局长来我办公室,就让我把A约出来坐坐,交个朋友。我告诉A:我的朋友是研究政治的,听说他对中国很感兴趣,想向他了解普通西方人的看法。晚上找了一个茶楼,局长,甲,A和我四人热烈的讨论起来。A谈了很多中国现存的问题,虽然用《中国人权报告》那种口吻,但深得局长的赞同。我现在还记得局长问A:“你认为中国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A答道:“Transparency。”局长深表赞同。

      其实,中国存在的问题,体制内的人很清楚,只不过认为自己也无能为力罢了。

      A在我们学校呆了一年半,后来回国了。局长觉得很遗憾,因为他还想和A交流交流。

      • 家园 局长和甲很难不引起A的怀疑。好文,花。
      • 家园 中国的问题不是缺透明

        而是缺制度和执行。比如严格的反腐败和监管制度。现在很多问题都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很多时候出了问题只是临时突击,关键的制度却没有建立。比如屡屡出现有监管失职现象,就应该以加强对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问责来弥补,否则类似事件仍旧会重演。

        • 家园 赞同!中国这么大,层级这么多,如何才能落实到位是个问题!
        • 家园 根子不在这里。

          这就是鸡和蛋的问题了。 法规的产生很多时候是拍屁股拍出来的。 不符合实际。例如绿爸事件。 监管部门只能变通。 这就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对法律的不尊重。 反过来, 一些严肃的法律就得不到严格执行。要是监管过严, 就是秦暴。人民要造反。 要是监管不严, 就是政令不出中南海。 很多时候, 只好和稀泥。

          民主制度的优点就在这里。 法律的产生是民选的代表。 法规是各方利益较量的结果。 比较符合实际。 执行上的阻力小。

      • 家园 这个局长

        有点像潜伏里的站长。

      • 家园 【原创】我和国安二三事4之和网友方解石兼老外换驾照

        A老外也碰见过和方解石所述类似的事。

        有回他骑摩托经过去了一个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县,结果有警察来到他住的旅馆,要他离开。当时有些晚了,于是警察就让他住下,还想派个人跟他呆在一个房间。A拒绝了,于是警察就在他隔壁住下了,并命令他不许锁门。第二天,他骑着摩托,警察开着警车,把他“押解”出县。

        他也说过汉语警示牌的事,我告诉他:“如果用英语警示牌,岂不是告诉外国间谍,这里有秘密,欢迎来搞情报?”

        话说A经常受到警察的骚扰,把他截下来要看他的护照和驾照,他也知道这些警察实际上是就是好奇,但他没办法拒绝警察的好奇心。

        在几年前的中国,老外想拿中国驾照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大城市除外。在来我校之前,A在一个民风剽悍的城市,打日本鬼子,闹土匪是全国有名的。他告诉我,在那里,只要你买摩托,老板就跟你代办驾照。而且,那里的交通异常混乱,交警和交通指示灯形同虚设。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巴司机可以理不直但气很壮地和交警吵架,还吵赢了。说到这里,我打断他说:“你瞧,中国不是个警察国家。”

        到了我校,他的驾照快过期了。他习惯做事亲力亲为,不喜欢中国朋友跟在身边帮他的忙,于是他自己跑到车管所用语调奇怪的中国话去交涉,但一直没人理他。再后来,他郁闷地拿回来一本交通法规,说车管所让他准备参加考试,我哈哈大笑地告诉他:“我可不想把它全部翻成英文。”过几天,他又一脸郁闷地告诉我他在网上找不到英文的中国交通法规,况且试卷也是中文哪。我告诉他,要不我找找关系?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同意了。

        我找到甲科长,他很爽快,说让局长去交涉。过几天,甲告诉我:都说好了,你陪老外去吧。我们到了车管所,车管所很快就给他办好了,不过要他把美国驾照押在那里,离开本市前再用发的中国驾照换回来。

        • 家园 呵呵,我觉得,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该改进了

          很多我们的涉外政策,我觉得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要改进或者取消。我们的政策改的太慢,这不利于我们争取国外友好人士的支持和跟国外互相理解。很多老外其实在意识形态上跟他们的国家是独立的,我讲过的跟我bf在一起的那个五十多岁的老外就认为国家政府都是shit,这跟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人一般是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即使骂也不能对着外人骂。也难怪有些老外觉得我们像是被洗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