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印度的新画饼 -- 晨枫

共:💬129 🌺22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俄印将签40亿军售合同 其中航母改装费为23.5

      据俄罗斯《公报》报网站3月4日报道,俄总理普京即将于本月11-12月期间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两国有关部门间将签署总价值高达40亿美元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来自俄国防部和接近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高层的消息人士介绍,两国此次将主要签署三份军事技术合作合同,分别是有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现代化改进工作的补充合同(总价值为23.5亿美元,签署双方为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和印度国防部)、出售29架米格 -29K/KUB舰载战斗机的合同(总价值为12亿美元)和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间签署的有关联合研制新一代中型军用运输机MTA(即俄方所称的伊尔-214)的合同。

        在即将签署的合同中,价值最高的无疑是有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改装工作的合同。该航母已在俄北方机器制造厂接受了长期的改进。根据俄印在 2004年签署的合同,针对该舰的改装费用只有9.7亿美元。但印方在向北方机器制造厂支付了5.5亿美元的费用后,其便暂停了后续的拨款:印方当时已经明白,仅凭9.7亿美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改装工作的。因此,双方不得不就新的协议价格展开谈判。在2009年,印最终同意了俄方的涨价要求。

        至于MTA军用运输机项目,双方自2000年初便已展开相关的谈判。两国有关部门起初曾商定,俄方负担的研制费用将从印欠俄的债务中抵扣,但据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双方最终商定各支付3亿美元。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康斯坦丁·马基延科指出,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使得该项目一度无法继续实施,这才促使双方最终在拨款问题上达成了妥协。

        此外,俄印双方目前还在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和再向印空军提供约40架苏-30MKI进行谈判,不过,据接近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将不会在普京访印期间将这两项内容签署合同。

    • 家园 楼主的观点很错误

      1、天朝的茅坑2级170/171上不是照样宙斯盾加米波远程搜索雷达?是该告阿三抄袭我们的设计方案,还是顺便嘲笑一下天朝?其实,米波远程搜索雷达是用于远程的空情预警,顺便节约一下相控阵雷达的寿命,这个配置对于雷达技术并非一流的天朝和阿三来说,是一个务实的做法。

      顺便说一句,小的相控阵雷达天线表明该雷达主要用于搜索而非制导。

      2、按照楼主的说法,天朝2000年后下水的驱逐舰护卫舰都保留了反潜火箭弹发射装置,是否同样表明反潜能力不足?楼主是否知道,苏联体系下的军舰之所以保留反潜深弹发射装置,除了将其作为作为一道反潜武器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今军舰上的反潜火箭发射装置主要任务并非是反潜,而是用其来作为反鱼雷装置和反掠海导弹攻击武器,原因是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可以迅速发射多管火箭深弹,在鱼雷和掠海导弹来袭击方向上形成水幕,根据相关试验结果,能够持续若干秒而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水幕,是对付鱼雷和掠海导弹的最佳防御利器,相比西方主要依靠反鱼雷拖曳诱饵对抗鱼雷、用CIWS对抗来袭导弹的效费比,反潜火箭深弹远在其之上。

      3、关于主炮问题,请看一下天朝最新成批服役的新青年054A级护卫舰,这个年头可不再流行大炮了。

      4、至于防空导弹,相比天朝的茅坑2和旅洲级上单一的远程防空导弹,人家好歹构成了双层防空导弹体系,貌似还在我们之上。

      我并非是说天朝不行阿三很棒,大家不要把阿三的设计能力看得太糟糕,得益于我们无法媲美的国际采购能力和国际技术支援水准,人家规划在图纸上的性能甚至还可能比我们好。不过老实说,阿三的问题在于其工业生产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设计能力,使得原本有可能优秀的设计变成了纸上谈兵。别的不用说了,其实光是从纸面上来看,两国海军的主要舰艇性能应该差不多,可对比一下天朝和阿三的生产能力,天朝五年间光是054A新青年级护卫舰就先后有8条服役或者在建,期间还帮助巴铁建造了3条护卫舰,可是阿三呢?自己制造的护卫舰下水三年,都烂成废铁了还没有完成舾装。这才是差距。

      • 家园 这个白猫好玩

        我并非是说天朝不行阿三很棒,大家不要把阿三的设计能力看得太糟糕,得益于我们无法媲美的国际采购能力和国际技术支援水准,人家规划在图纸上的性能甚至还可能比我们好。不过老实说,阿三的问题在于其工业生产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设计能力,使得原本有可能优秀的设计变成了纸上谈兵

        设计能力与生产能力不匹配能称为优秀的设计,如果这样的,象很多原理清楚工程能力不够的事情如受控核聚变都可这样吹牛了。

      • 家园 阁下关于米波雷达和反潜火箭深弹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米波雷达不是代替相控阵用于远程空情预警,甚至连代替值班都不太现实,米波雷达更多的是考虑到对隐身目标探测任务。而053,052C们上米波雷达,是海军执行前出掩护重要目标(一般是大陆上的重要区域,国土防空的一项任务)任务的要求,而这项任务是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战时的重要作战任务。执行这种任务,海军的驱护编队是作为海上机动防空阵地,要做的尽可能早的探测到来袭空中目标,引导航空兵或者使用自身防空火力拦截目标。因此,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能力就成为必须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二十年新服役的驱护舰上都出现八木天线的原因,这是任务决定装备的选择,和雷达技术水平关系不大。美海军执行攻势作战,执行由海到陆任务,自然无须装备这种用途单一的雷达。

        反潜火箭深弹是浅水反潜的得力武器,属于常识,同样是需要执行浅水反潜的瑞典海军也装备了火箭深弹。而中国海军目前的主要反潜任务区还是浅海区域,这就是为什么新服役的054仍然保留火箭深弹的主要原因。火箭深弹拦截鱼雷和制造水幕的功能不能说没有,但不是它的主要用途。

        至于052C只搭载远程防空弹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舰艇吨位;二是防空导弹技术,这两者距离美帝都有很大的差距。

        • 家园 反潜火箭现在主要是反鱼雷和反掠海是没错滴,反潜工作

          目前主要由舰载鱼雷承担。反潜火箭反潜艇一个是射程不足一个是威力不足,只剩下个反应快,正好用来反鱼雷。这里说的是主要职能的转变,你一样可以用它来砸潜艇如果有机会,哪怕用来反滩头呢。

        • 家园 米波雷达对付隐身飞机根本就是TG的遐想而已

          很多人都陶醉于米波雷达可以探测到隐型飞机的遐想,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这点没有错,目前隐型飞机反雷达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分米、厘米、毫米级的机载雷达,对于米波雷达反而不足,可问题是,米波雷达的更新速度和精度能够确保稳定截获隐型飞机的信号么?

          只有能够稳定跟踪,才能够确保截获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啊,现在的导弹和战斗机的搜索雷达为什么波段越来越低,就是因为波段越天线越小更新速度越快、精度越高所以能够保证稳定跟踪。

          米波雷达必须和其他雷达向结合才能够实现互相扬长避短,米波雷达负责远距离空情探测,发现可疑目标后交班给其他雷达系统进行精确跟踪搜索。这才TG坚持装备看似落后的米波雷达来承担远程空情,发现目标后交班给其他雷达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说一句的是,这个做法也未必可靠——哪个隐型飞机上,甚至是非隐型飞机上没有装备电子对抗系统?(就算是没有雷达的F117也有),发现自己被米波雷达扫描到了,肯定会采取机动动作进行规避以避免被持续照射乃至跟踪,除非是对方的米波雷达部署密度吓死人。

          隐型飞机并非是不可探测的,只是能够有效地缩短雷达系统的正常探测距离(好象是信号强度降低一半,探测距离减少三次方?),从而在原本环环相扣的雷达网中找到缝隙钻进去,要么偷袭,要么采用SEAD战术干掉关键的雷达节点从而在防空网中打出一道门来。

      • 家园 火箭深弹对抗掠海导弹?

        前天还在网上查了一下俄系火箭深弹资料,没见过此战法,而且从道理上有点牵强。火箭深弹反鱼雷是硬杀伤,而通过产生持续数秒水雾拦截掠海导弹,有点匪夷所思了。

        由相关资料出处或连接吗?

        • 家园

          前几年的舰船知识上专门开过帖子介绍水幕(而不是水雾)拦截战术,并且提到美国和法国都曾经做过这方面的测试,文章中还展示过作为靶弹的小牛导弹在穿越水幕后失效的照片。苏联方面确实有这样的战术,具体出处暂时难以查核。

          此拦截手段有双重作用:一是通过形成的水幕对于导弹的引信形成干扰造成提前爆炸,二是当导弹穿透厚度达到几米的水幕时,其飞行姿态必然被破坏。

          虽然火箭深弹在精度、反应速度和再装填速度上有所欠缺,但是它却是目前舰艇末端防御手段中相当有效的一个环节,原因很简单——水幕从形成到消失可以持续若干秒,足以弥补上述所有的缺陷。

          • 家园 火箭深弹是有多种战术作用的,但无限夸大道理上讲不通的。

            很久未看舰船了,但是这个战术仍然让人匪夷所思,在网上搜了很久没找到。

            "此拦截手段有双重作用:一是通过形成的水幕对于导弹的引信形成干扰造成提前爆炸,二是当导弹穿透厚度达到几米的水幕时,其飞行姿态必然被破坏"。

            1、目前欧美包括中国反舰导弹基本上(是95%以上)配备半穿甲爆破弹头,触发延时引线,确保导弹穿透舰艇外层壳体后在内部爆炸,燃烧;俄国大型反舰导弹多数使用穿甲弹头,触发延时引线,确保能够穿透美军核动力航母装甲后在内部引爆弹头,由于目前军舰上层采用钢制结构居多,因此引线也必然有一定的触发条件。水幕既没有足够的动能质量,也没有各种电磁效应,以水幕引爆简直不可能,令人想起传说中的用气功击落导弹一样不可相信。

            2、小牛多为光电、红外、激光制导,重量不及飞鱼、鱼叉重量一半,亚音速飞行,实战鲜有用于反舰的,多用于对地近距离支援遮断,其动能与500kg级别欧美反舰导弹最起码差一半,与超音速飞行重量在500kg-数吨不等的俄国导弹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实验要令人信服起码用2.5M、700Kg的"氪"试一下(可能要求太高了,不过美国确实搞到了氪的的靶弹)。而且掠海导弹,最低高度仅2-3米,如果一层水幕就被打倒海底,也是说不过去。

            3、如果该实验是存在的,欧美军舰装备序列中没有火箭深弹,不知道做这种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在试验某种火箭深弹武器?如果不是,在实验中怎样产生水幕的?这种水幕的性质和火箭深弹的性质一样吗?

            火箭深弹是有战术作用的,但无限夸大道理上讲不通的。

            • 家园 继续探讨一下

              一、尽管来服兄会觉得几米厚度的水幕并不起眼,似乎也看多了舰艇穿浪航行的镜头,认为水幕似乎不足以触发反舰导弹的引信,更谈不上干扰导弹的导引头,但是动量定律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高速飞行的反舰导弹来来说,一旦撞击上这层水幕,那么几乎和撞击上舰艇没有什么区别。撞击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导致引信触发(包括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的可能——关于水幕是否会干扰导弹的搜索雷达,我想只要回顾一下早期舰艇炮瞄雷达是依靠炸点形成的水幕来修正弹道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这点我想大家只要想想飞机撞鸟的例子就知道了,同样的,前几天不是有个视频,一艘客轮遭遇大浪导致玻璃被打破,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当掠海飞行的导弹遭遇到这样的水幕阻击时,完全存在着引信被触发或者是飞行姿态被破坏的可能——当然,这也是只是很大可能,没有人敢于绝对保证有效。

              二、关于舰艇上的相关文章,很抱歉我自己也没有找到,但是依稀记得,采用了小牛作为靶弹、在飞行路径上设置水池、在水池内设置预置炸点的方式来模拟,试验充分证明了这一拦截手段的技术可能性。但是文章中提到,西方没有采用类似火箭深弹的思路,而是考虑采用由舰艇的艏部拖曳类似扫雷爆炸索、在距离舰艇舷侧几十、上百米处作为拦截手段,但是实际也没有采用。

              我认为,此战术存在的问题在于:在理想状态下,水幕的拦截位置最好是在距离舰艇500-2000米的距离上,以保证导弹万一穿越水幕之后仍旧会命中舰艇,但是导致西方没有采用这个战术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在这个距离上,因为这个距离恰好也正是舰艇末防御系统如加特林火炮和近程导弹的有效距离,一旦采用了此战术,由于水幕的阻击位置必须准确地位于导弹正对舰艇的航路上,因此必然干扰火炮或者导弹的射击(无论是采用光学还是雷达制导,水幕一旦形成必然将阻碍正常探测),而考虑到超音速导弹有可能采用末端拉起的俯冲弹道、亚音速导弹可能在末端采用蛇型机动弹道,水幕战术有可能不够高或者无法覆盖导弹的航路,反而会影响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末端拦截火炮或者导弹的工作,而且相对于其他拦截手段,火箭深弹完全是一次性的拦截手段,因此没有采用火箭深弹战术而是考虑拖曳爆炸索的方式,然而拖曳爆炸索又无法满足安全距离的需要,而且还存在着一个能否准确展开的问题。

              我并没有认为水幕拦截是万能的,也不认为是装备火箭深弹的唯一理由,但是我认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从实战角度,一切皆有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