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家之言:从《中国不高兴》到摩罗华丽转身,看中国的全面右 -- 土拨鼠yuanap

共:💬227 🌺5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好奇的是

          当然中国的是永远有特殊性,这个不能想得太细,约定俗成吧。我好奇的是:

          中国人为什么将日本右翼团体“天皇是民族的核心生命,永远统治国家”之说,称为极右思想,宣扬日本第一的的民族主义者是左还是右?

          如果台湾有左右派的话,国民党和民进党谁是左谁是右?

          • 家园 日本民族主义当然是极右

            因为日本是发达国家,日本的民族主义者要的是帝国主义。

            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往往偏左,因为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在论述的时候会偏向社会主义。但是这种偏左是很摇摆很虚弱的,典型的是印度的尼赫鲁。印度宪法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很少有人知道吧?

            台湾,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不是什么左派。一个是精英党,一个是民粹党,如此而已。

          • 家园 随便说一下我的看法

            其实很多情况下民族主义这个思潮的左右很不好分,所以对现在日本比较敌视其它国家、想恢复军国体制这种保守思潮大家也会对它的划分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我觉得还是因为这是一种保守主义就应该分到右翼去。

            日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段时间里面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这种宣扬日本第一的思潮,它的本质就是日本当政的财阀-官僚-军部的联合体通过向民众灌输法西斯思想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出于想让全体国民的民权得到保障和提升。最后日本战败之后的后果都由被转嫁到中下层,由中下层来吞下战争的苦果。从这点来看,当时的“大日本帝国”思潮是右翼思潮无疑了。

            而现在的日本这种思潮我认为还是日本二战时那种思潮的延续。其实日本的官僚体系虽然被美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本质上还是二战时的老样子,所以这些保守的财阀-官僚们所宣扬的仍然是右翼思想,不过这种思想因为参杂了一些中下层民众的悲情而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但是我认为这种思潮本质还是右翼没错的。

            至于台湾的左右派,熟悉台湾思想界的人都知道国民党在台湾是公认的右派,而民进党是公认的左派,这基本上就是台湾政界思想界的共识了

            • 家园 按你对日本保守主义着一段分析

              我同意原作者文中这段话:中国“真正的右派立场在这场名为反右运动的政治较量中根本就没有出现”。

              民进党当年起家的很多主张和毛的反右运动中“右派”的主张很相识,如宪政原则,民主自由,但被毛打倒的右派的同时还有坚持社会主义和爱国意识。为什么民进党这么做是左,章伯钧和罗隆基同样这么做就是右?我觉得毛的反右运动本质上只是一场左对左的较量。

          • 家园 很简单

            中国人为什么将日本右翼团体“天皇是民族的核心生命,永远统治国家”之说,称为极右思想,宣扬日本第一的的民族主义者是左还是右?

            我认为,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本身并无左右之分,全看主张它的人是谁。宣扬“日本第一”的日本民族主义是日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它当然是右的。

            如果台湾有左右派的话,国民党和民进党谁是左谁是右?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台湾”这个概念。如果你是把台湾看作一个独立的政治生态体系,那么KMT可以算右派,民进党可以算左派;但如果你把台湾放在整个中国生态体系内观察,那么KMT和民进党都是右派,TG才是左派。

    • 家园 从Anti CNN上转的一篇文章

      主要是希望作者的不用区分左右的建议能被更多的河友看到,而且虽是日本作者,意见不可谓不中肯。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是太祖流传下来的斗争法宝,我们可不能忘了呀。

      加藤嘉一:愚蠢的“左右”之争

      发布: 2010-2-22 16:25 | 作者: 加藤嘉一 | 来源: 专栏作者 | 查看: 104次

      快过中国新年了,这是我牛年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所以就写我最想表达的东西。

      在上一篇拙文中,我批评了中国的历史学者只跟与日本的“非右翼”打交道,“右翼”则彻底变成驳斥的对象,不去面对,只能在对方看不见的地方间接地痛骂一顿:“你们的历史观有问题,不准确,不道德”。我也表示理解,因为,在特殊的国情之下,中国知识分子在公共场合保持独立的立场和风格几乎不可能,其言行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否则就政治不正确了。

      我在结论中提出:“真正问题并不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围绕历史认识问题的接近或分歧,而是中国部分(也许是大多数或绝大多数)学者、公共知识分子以及媒体人等所谓‘知道分子'们把通常在对外交往上积极使用的‘友敌区别对待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攻击或排除持有与自己不同观点或立场的人群——应用到国内的思想交流上”。

      以下解释我提出这一结论的理由和背景。

      这种现象简直可称为“外交内政化”。过去,我只知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这一本着历史经验的普遍规则,原来也有“内政是外交的延伸”这一倒过来的逻辑推理。大多数日本右翼分子认为,“与中国学者讨论历史没有用,别说中日之间发生的历史,先应该好好学习本国的历史,去了解毛泽东的真实故事,中共对西藏干了什么”。大多数中国学者则认为,“右翼就是不了解历史,以篡改历史当作饭碗的修正主义分子。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之类的,简直无耻,连基本事实都不承认,还为那些数字、细节等较劲儿”。

      观点和立场截然相反,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完全一致的身份——“交流无用论者”,即彻底否定、并排除对方观点和立场存在的理由和背景,并美化自我,陶醉于道德优越感。他们都认为,跟对方交流是没用的,不如不交流,浪费时间。这是中日知识界之间交流上的常态,也是病状。这一常态和病状正在中国知识界像甲流一样蔓延,形成一种“阶级斗争”的态势。

      每年的春节前,我有幸应各媒体的邀请参加年末聚会。几年前,聚会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网络崛起。各大门户网站的聚会涵盖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博主”们,范围广泛,思想交锋,交流深刻。唯一感到可惜的是网络媒体的“同质化”现象。对于在新闻报道面前实际上只有编辑权,而没有记者权的网络媒体来说,博客、论坛等互动产品是唯一能够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产品。但最近这些互动产品遭到来自监管部门前所未有的压力,博客和论坛等影响力和渗透力似乎没有几年前有力度和份量了,其影子日益淡化。

      从去年到今年,让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则是,纸面媒体之间的“交流无用”现象。据我观察,稍微不客气地说,“右派”媒体(改良派:抱着新闻理想,追随西方,间接、模糊地提倡自由、民主、人权的部分媒体)和“左派”媒体(保守派:严厉批评西方对中国的无礼和蔑视,相信“中国模式”生命力和可行性的部分媒体),两者基本认为,与对方交流没有用,互相排斥,攻击,讽刺,却充满道德优越感,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视为生存、发展上的信仰基础。

      我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只能扮演“第三者”的角色,所以,我在平时的交流或撰稿上不排除“右派”,也不排除“左派”,都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渠道。令人欣慰的是,两者都很热情地邀请我为他们写稿,参加他们主办的讨论会。

      我参加“右派”媒体的聚会,只能遇见“右派”人士,没有“左派”,甚至连“中间”一点的人士都见不到。他们对现有体制抱着非常“反对”的态度,在他们眼里,极权体制不符合国内外社会的利益需求,使得中国陷入国际社会中的“孤儿”,必须改变“警察国家”的形象。在那个环境里,说共产党的好话几乎不可能。比如,围绕着在去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15)上中国的表现,这批人都痛骂祖国表现,“他妈的土共根本不遵守国际规则,拿权力说话,搞的永远是双重标准,一边假装负责任的大国,一边假装欠发达国家,又不知道被绝大多数国家厌烦的事实,真丢中国人的脸”。

      我参加“左派”媒体的聚会,只能遇见“左派”人士,没有“右派”,甚至连“中间”一点的人士都见不到。他们对现有体制抱着充满“自信”的态度,在他们眼里,坏人就是不懂得中国国情的,不承认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的西方,主张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屈从西方,走自己的路,让西方去说吧。在那个环境里,说共产党的坏话几乎不可能。比如,围绕着在COP15上中国的表现,“中国是会议达成哥本哈根协议的最大贡献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中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西方发达国家多得多是理所当然的,到底谁一直破坏地球环境,不是产业革命以来采取殖民政策,为自己的繁荣盲目牟利的西方吗?西方国家先表示承诺,主动减排是应该的,中国没必要听他们的话!”

      我没有干涉内政的权利,在各种聚会上,只好也保持沉默,没什么可说的。在我看来,右派和左派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也反映现实政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的一部分。只是觉得,我们毕竟都是东方人,尽量避免绝对化或极端化的观点才是表达上的技巧,更是沟通上的艺术。然而,我在那些场合说稍微一点中立或平衡的观点,就只好被嘲笑说,“你被那帮人洗脑了吧?”

      两派人已经把自己的理论和逻辑武装地相当固定化了,我就没有办法,也没有渠道说服他们,就只好顺从他们自言自语、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的宴会氛围里,实际上就是拍马屁。在右派聚会上拍右派的马屁,随便说说左派的缺陷,在左派聚会上拍左派的马屁,随便说说右派的漏洞。他们当然很高兴,一个外国友人能够认同自己流派的观点,并加入其圈子,显得很得意。其实,我不是认同你们的观点,是“被”你们逼着认同的,更不是加入你们的圈子,是“被”你们逼着加入的。

      不是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吗?就哥本哈根而言,我很不赞同中国狡猾地采取“双重标准”的做法,甚至认为,哥本哈根正是成为中国采取双重标准上的终结,以后再也很难被各国接受。同时,我也很赞同西方国家先对减排目标表示相应的承诺,并以行动来支撑自己的承诺。中国政府一贯强调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极为正确的。

      令人感到寂寞,悲哀的是,两大流派之间几乎没有人力、观点、思想上的交流。前者聚会上没有后者的影子,后者聚会上没有前者的影子……

      在中国舆论环境客观上没有取得开放和自由,其言论环境仍未成熟,颇有发展空间的阶段之下,知识分子的观点已经明显形成“左”和“右”两大流派,两者之间却严重缺乏交流,甚至相互排斥,我认为,后果不堪设想。

      祝愿全球华人虎虎生威,春节快乐。

      2010年2月9日于广东东莞

      http://www.accn.com/?action-viewnews-itemid-5398

      另外,以下是一些网友的回复。

      拥抱和平 (2010-2-23 11:57:56) 引用

      看完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日本为什么能很快从废墟中崛起。正如《中国力》中谈到的,中国的两个流派都得了斜眼病,视野越来越窄。

      lsyxm (2010-2-23 11:33:40) 引用

      说的好,兼听则明!!

      冷静下来,听听对方说的,找到自己的认为对的位置!!

      时间之箭 (2010-2-23 09:04:27) 引用

      说得有道理!

      红色的血 (2010-2-22 17:02:37) 引用

      呵呵 咱是左派

      通宝推:悠然见南山,
      • 家园 这个日本人没有明白一件事,

        今天中国大陆40岁以上的成年人,从小学习的是“阶级斗争”,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高唱着“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种从小教育的背景和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和传统儒家的那套中庸的对人对事态度大不相同。

        捣浆糊的中间派,永远要被两边打!

        观点的不同,并不表示双方没有交流。实际上,左右双方一直通过各种场合的论战,密切地交流。很多人正是通过这种交流,眼界愈发开阔,同时也给自己的观点添加各种弹药和防弹衣。

        • 家园 我的政治立场测试偏左

          可是我并不认为右派就完全错误(这个右派不是那些买办或者代理人,而是真正认为右派道路对中国好的右派.).虽然我认为自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可是这种行为会被认为是在捣浆糊而被打么?

          另外,交流也许有,比如这个论坛,可是真正有理性交流,愿意去思考对方的意见是否有合理的地方的不多呢!基本上大部分很快就会变成立场之争,最后变成吵架并偏离主题.然后会从对方的回复里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作为下次吵架的手段.并不是站在尝试交流意见并理解对方的想法的立场上的.

          铁手的

          建设性理性探讨。勿以是非论断为目的。
          这个条款很少被人遵守.

          • 家园 而且我认为,

            您说:“我的政治立场测试偏左”,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类测试,定义的左右,是从传统意义上划分的。它往往默认:支持“民族主义”的,归为左派。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新右派,或者称为“右翼”的一类,正是支持“民族主义”的重要力量。它既不是传统左派,也不同于传统右派,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的右翼。这个事实其实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的标志,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说话的。

            结论是,您未必是偏左,很可能是新右派。这需要编辑全新的模拟测试题来确定。

            • 家园 这个这个

              好像不是吧?我不赞同现在就将私有化财产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利.因为这样没有办法将以前的贪官买办的财产收归国有了.杀猪榜蛮好的.另外,对于富人,佩服他们的创新和经营能力,但认为他们现在缺少了社会责任.我也认为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比民间企业好.只是现在国家对国有垄断企业的约束太小了.呵呵!

              但是,对发生在国内的事情,要从多方面来看.我偏向于大方向不能变而在小细节上可以更加的包容.而且,不喜欢西式民主政治.因为担心会撕裂中国社会.现在的左右派就已经撕裂的很严重了.如果双方不交流,鸿沟会越来越大.

            • 家园 新右派也只能在现在中国崛起时才能产生

              他依附于中国日益繁荣、勃勃生机的民族经济,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

              这才是原文说的,说明中国真的可以和老牌帝国主义分庭抗礼,真的准备强大起来

          • 家园 呵呵

            “建设性理性探讨。勿以是非论断为目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古人所谓知易行难,论点激烈交锋的时候,依然非常理性,没有情绪的人,我到今天没有看到几个,特别是年轻人,呵呵。

            当然,在别人提醒下,能够冷静下来,就事论事进行交流的人,在河里还是有不少的。这就是西西河与众不同的地方。

            很多人明明有自己的立场和明显的倾向性,偏偏喜欢自居中立,不偏不倚,占据道德制高点来指点江山,那就显得特别令人讨厌。结果是,无论左右--->人人喊打,这是不用奇怪的。

            • 呵呵
              家园 放心了,我应该不会被打.

              因为不自居中立嘛.顶多就是觉得对立方的人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世上哪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道理呢?这个应该不会被打吧?不过,你的这段话也说明并不是中立的人会被打,而是装作中立的人会被打吧?

              不过你所说的现象也是我反对给人贴左中右标签的原因,不要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对西西河对自己都好.当然可以了解自己的倾向和立场,但不要据此拒绝立场不同的人的意见.

              建设理性的西西河,理性的中国社会,需要大家的努力啊!一定要培养就事论事的风气.立场不能成为理由和借口.

      • 家园 光看这篇文章不行

        还得看看加藤的其他文章,才知道他对自己的“中立”标榜其实也很没意思。比如日本有很多左派学者,也有不少右翼学者,观点冲突非常激烈,那你加藤对本国学者的交手什么态度呢?我看也不高明,其实还是一个模糊暧昧的态度,对侵略也不否认,但就轻描淡写地说几句,然后转过来说中日应该合作,友好。说这个极端那个极端很容易,自己拿不出像样的观点,不吭声也就罢了,居然还洋洋自得地指点江山。这种“客观中立”,廉价得很。

        还可以看一下他写天皇那篇文章,奴颜媚骨,跃然纸上,就这也配谈独立人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