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登上了黑瞎子岛 [全文完] -- 萨苏

共:💬41 🌺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登上了黑瞎子岛 (三)

      这时,我们已经接通了视频,周工依然是当年矮小黝黑的形象。这个倔强的东北汉子有着奇特的经历,做过电工,搞过建筑,最后却皈依数学。科学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称呼,表面上平淡无奇,内里却有深刻的含义,比如华老,熊老这个不说了,“万老总”,是因为硬件大王万家雷研究员只有独目,走起路来旁若无人,形如独眼大帅刘伯承;“宫头儿”,是因为老实巴交的宫惠生研究员担任长城零五二零研制生产组组长的时候,督促大家也如同资本家的“工头”一般凶狠。“周工”则因为这位研究员早年艰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谁家有个修收音机甚至换电线的事儿都会找他帮忙,朴素如同电工或者修理工。

      但是此人性格很倔,说一不二,不容别人质疑,因此经常和人吵架,技术问题也如此 -- 可是他又瞧不起没有原则的人。这样一来,他的朋友就比较少,而萨爹和他关系极佳,周工说那是因为两个人很少有不同意见。外人询问原因,说难道周工说煤球是白的你也跟着说么?萨爹笑道:是阿,周工假如说煤球是白的,我就这样说 -- 对啊,如果下雪天,那煤球看起来就是白的么。

      周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我问他的问题,他最多的回答就是 -- 不是!当然,然后他会有解释,这个正是我需要的。

      萨:那么,当时大家的船都走黑瞎子岛北面的航道么?

      周:老毛子的走。

      萨:那我们呢?

      周:我们的船一般不走北边,我们的船一般走黑瞎子岛南岸和江岸之间。

      萨: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主航道在那里还有争议阿?或者有两条主航道?

      周:不是!你小子怎么这么糊涂呢?那条江有两条主航道呢?看那个水流就知道,黑龙江的主航道在黑瞎子岛的北边,这个谁也没话说。南边那个水道,也是连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可是你看啊,它有个特别的地方,黑龙江涨水的时候,水就从这儿流到乌苏里江,乌苏里江涨水的时候,它就从乌苏里江流到黑龙江,这段航道的水流方向是不定的,你见过有这样的主航道么?

      萨:那咱们的船干吗走南边呢?

      周:那是因为黑瞎子岛上没人啊,走北边没有客人,也做不了买卖,还费油费时间,那不白瞎了?黑瞎子岛老大啦,绕一下那不是一段的航线阿,几十公里呢。

      萨:那您收鱼的船怎么不从南边走呢?

      周:我们船大啊,走南边就搁浅了。苏联船也大,它也走北边,也有偶尔走南边的。

      萨:您的船从北边走,苏联人不管么?

      周:不管,那是我们的地方吗,他们管什么?他们船从南边走,我们也不管,五四年的时候是中苏友好。

      萨:苏联人说我们往南边航道里推土,改变主航道的走向。

      周:那不可能 -- 反正五四年的时候不可能。你不知道,我们这边江岸上大多数地界儿也是沼泽地,哪儿有土往江里填阿。再说了,水总是要流的,你填土,水就把黑瞎子岛那边岸子冲塌了,不值当的。

      萨:那您收鱼的路线从哈巴罗夫斯克前边走么?

      周:走,我们的路线是从小河镇出发(我在地图黑瞎子岛西南对岸边找到了“小河”这个地名),走黑瞎子岛北岸,进乌苏里江,收鱼,最后到抓髻山。抓髻山啊,在现在乌苏的北边,俩山,跟俩抓髻似的,一个在咱们这边,西岸,一个在老毛子那边,东岸,有个神话传说,说这个山原来是一个的,怎么的让乌苏里江给劈成两半了。五四年黑龙江在抓髻山下边有一个渔业加工厂,我们收的鱼就都送它那儿去。哈巴罗夫斯克?我们不叫它哈巴罗夫斯克,都叫它伯力屯子,那儿原来也是咱们中国地方。那原来是山东去的人建的,就是个小渔港,后来老毛子才把它修大了,改的名。斯克,老毛子话就是“城”,哈巴罗夫斯克的意思就是哈巴罗夫城。你知道哈巴罗夫么?

      萨:俄国探险家吧?

      周:不是,老毛子的土匪头儿。早年那整个黑龙江北都不是老毛子的地方,是达斡尔的,这老毛子就带着人来占这块地方。西伯利亚没有道儿,他带的是马队,从彼得格勒过来得走好几年,过来抢东西杀人。达斡尔人就和他打,把他一千人的马队打剩三个人,哈巴罗夫带着这三个人又跑回去。

      萨:达斡尔人好厉害。

      周:是啊,你知道有个电影《傲蕾.一兰》吧?傲蕾.一兰就是指挥达斡尔打哈巴罗夫的女英雄。

      [待续]

      • 家园 我登上了黑瞎子岛 (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傲蕾一兰剧照,可惜是新拍的。。。

        关于傲蕾一兰,我曾经因为查找别的资料有过一些了解,傲蕾一兰其实是一个复合的名字,傲蕾是她的名字,一兰是她的部落名称,又名“依兰”。至今黑龙江省还有依兰县,就和这个部落奉清政府之命南迁后活动在那一带有关。傲蕾一兰的实际意思就是“依兰部落的傲蕾”。她是历史上真实的抵抗沙俄入侵的达斡尔女英雄。

        顺便说一下,抵抗沙俄入侵的北方少数民族英雄很多,傲蕾一兰的出名在于那部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的电影《傲蕾.一兰》,当时我尚在小学,走在大街上看到这个电影的海报觉得十分惊奇,印象直到今天不能磨灭。海报作的极好,黑色背景中凸现戎装的傲蕾一兰,身穿钢蓝色的锁子甲,头盔两侧是细小的链环组成的披风式护颈,画面中央自上而下是锋锐的长刀,盔甲闪烁着点点寒光。整个画面色调深沉冷峻,将傲蕾一兰的面部衬托得更加清晰,以后每听到“冰美人”脑子里闪现的就是这样的形象。同龄人中相信有这样印象的绝非老萨一个。

        很遗憾的是网上无法找到这张海报了,上面的照片是新拍的《傲蕾一兰》剧照,倒是有戎装的傲蕾,感觉大概为了突出中国特色,穿了一身岳家军式的盔甲,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由得大摇其头也。

        傲蕾一兰等的抵抗,有力的配合了康熙帝反击俄军的卫国之战,侵略军将领图尔布青,斯捷潘诺夫等纷纷命丧北疆,沙俄被迫和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遗憾的是清末中国衰落之际,沙俄乘机把疆界推进到了黑龙江边。

        萨:那么,您去的时候哈巴罗夫斯克 -- 伯力还有中国人么?

        周:有,老毛子一般是走一个地方杀一个地方,要地方不要人,不过伯力没杀,具体的原因我也不知道,反正五几年的时候他们那儿二毛子很多。

        萨:二毛子?

        周:就是混血儿。

        萨:噢,那您怎么知道的呢?您去过伯力?

        周:没上去过,那儿不让去,但是很近,从船上看过去就象眼吧前似的。我们收的鱼都卖给伯力,他们的船在江中和我们交易。

        萨:哎,大马哈鱼好干吗不卖给我们自己人吃呢?

        周:这个没办法,当时我们的交通不行啊,从抓髻山开到哈尔滨的半个月,夏秋天,保存不了阿。

        萨:为什么要那么久呢?

        周:抚远那疙瘩不通火车,只能走船,那是逆流,就慢了,所以我们加工也就是加上盐,掏鳃分个尺寸,再卖给伯力,他们加工了再卖,可就赚老钱了。

        萨:伯力当时繁华么?

        周:也不繁华,苏联人打仗死的人太多了,五四年它还没缓过来呢。伯力都是二层小楼,白色的。这两年有人去,说可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萨:因为卖鱼给伯力,所以您的船才走黑瞎子岛的北边?您上岛也是从北边么?

        周:也有这个道理,不过主要是吃水。我们上岛从哪边都有,南边北边都上去过。南边有个日本炮艇。

        萨:日本炮艇?!

        周:早年的啦,抗战的时候给打沉的了,我记得那个炮艇竖在水里,尾巴朝下,船身的颜色分成三个色,水底下是泥色的,上边包着一层水苔,中间一截黄色,涨水就淹了,枯水就露出来。上面一截油漆都让风给剥了,也没有锈,闪亮闪亮的。那儿风可大了。

        萨:您就从那儿上去的?

        周:不仅是那儿,这岛没有岸,哪儿都能上。划个小船,就象现在北海公园那样的小船就上去了。

        萨:黑瞎子岛上有动物么?

        周:有,不过没有黑瞎子,有野兔子,野鸭子。

        萨:那岛上有什么呢?

        周:哎呦,可有好东西啦。黑瞎子岛上到处是野樱桃树,接的果,可好吃。我们上去主要就是去摘樱桃,还有都士。

        萨:都士?都士是什么?

        周:都士就是现在说的黑加仑,黑瞎子岛上遍地都是阿。

        [待续]

        • 家园 傲蕾一兰海报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你贴的那张傲蕾一兰的剧照是老的,不是新的

        • 家园 有片片么?除了三文鱼以外,还有什么要紧的呀?
          • 家园 可能乌苏里江最重要的物产就是大鱼了

            周工没有说过留有照片,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差,但是也有可能有,因为毕竟是个很奇特的地方。等我和他问问。这个人挺了不起的,文革的时候回去探家,因为家庭问题被当地人给斗了,打人很野,他就跑到山里去,让他的一个远亲定时给送些食物。夜里老狼来,围着窝棚号叫,他就举一支火把在窝棚门口和老狼对着瞪,最后把老狼瞪跑了。想回北京,在火车站被红卫兵抓住,再次被关起来。半夜看守听到里面打起来,开门看,原来周工和同时被关的一个公安局干部叫安志儒的自己弄了石头子下棋,为悔棋打起来了。安志儒是个大胖子,后来调到海拉尔当公安局长,到北京看周工我还见过这个人。

      • 家园 赶紧和个《傲蕾.一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我登上了黑瞎子岛 (二)

      一九五四年?我的心不禁怦怦的跳了起来。因为根据一些说法,黑瞎子岛已经被俄罗斯占据了一百年,假如一九五四年周工还上去过,那距今只有五十年呢。这至少说明五十年前,中国人还曾经到过黑瞎子岛。那么,五十年前的黑瞎子岛,是怎样的情况呢?周工当时是不是象保钓勇士一样冒险登岛呢?

      萨:黑瞎子岛有多大啊?

      周:老大啦,长度大概一边有二十公里,另一边有二十公里,还有一边有个十七八公里。(这个和地图不是十分符合,我想和五十年的水流冲刷和人为建设有一定关系)。

      萨:岛上有人么?有苏联人么?

      周:没人,那地方没法住人,都是水淹的地。我们去的时候都得穿长筒的雨靴子,不然就陷进去了。岛上没有苏联人。

      萨:您是一九五四年去的那里?

      周:是啊,我一九五四年到的那里。

      萨:那么,您到黑瞎子岛作什么呢?

      周:收鱼。

      萨:收鱼?

      周:对,收大马哈鱼。你不知道么?黑瞎子岛那边,老了去了。当地老乡打了鱼,我们就去收。大马哈鱼可是好东西啊,这个鱼长得快,一年能长到二十多斤,它长在海里,要回到江里来甩子,来的时候整个江面都象沸水似的,这个时候捞上来的大马哈鱼最好。要是误了,它就甩子了,母的鱼在前面游,甩子,公的在后面跟着交尾,江水整个栏的发白,发浑,那就晚了,不捞那个鱼自己也要死的。你知道吗?世界就五个国家产这个好东西,俄罗斯,中国,朝鲜,美国。。。还有加拿大(萨对此有些怀疑,大马哈鱼又称鲑鱼,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都有出产,我想周工所说的是太平洋大马哈鱼。)。

      萨:那是在黑龙江里么?

      周:不是,黑龙江里这个鱼少,主要是乌苏里江。

      萨:您是私人,自己去收鱼的?

      周:不是,我们是公家的水产公司,当时新成立的,到了夏天就招人干活,有加工厂的活儿,到七八月份就到下游去收鱼,加工。五四年的时候没有户口,也不要什么介绍信。我那时候在黑河念中专已经毕业了,就去报名干活,想挣点儿钱,就这么着去的。

      这儿有必要介绍一下周工的情况,他是五十年代的老中专生,毕业以后当电工,干了一段以后,国家保送去建工学院学习,周工说去学习的时候许诺很好的,说是毕业后回到黑龙江,给小别墅,参军给尉官军衔。那时候黑龙江挺富,也好找工作,好多人不愿意去学,就给说好听的,后来实际上都没有兑现。就是这样,好多人还跑,没有念完就回去了。想想现在文凭的重要性,考大学的如登独木桥,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萨:您是到黑瞎子岛上面去收鱼么?

      周:不是,我说过的,黑瞎子岛上面根本没有人,那地方没法住人,都是水淹啦,就是沼泽地,很平的,那就是一个大沙洲,不是大连外边那种有山的岛子。

      萨:您说您上过黑瞎子岛。。。

      周:我们的船经常靠岛停着,我们闲着没事就上去阿。

      萨:那么那一带有苏联的边防么?苏联人不干涉么?

      周:苏联人不干涉,那是我们这边儿么。而且那时候中苏友好,那地方有争议是后来的事儿。苏联边防军?没有,上游有,黑瞎子岛那一带就没有了,可是我们走船都很小心,不能过水面那个中心线,你知道不,中心线这边是我们的,那边就是老毛子的了。

      萨:那有我们的边防么?

      周:也。。。也没有。

      萨:黑瞎子岛这边,我们的岸上也没有边防么?

      周:没有,你不知道,那地方可荒呢,黑瞎子岛归抚远管,抚远县城当时才2000人啊。

      萨:水产公司怎么去收鱼阿?

      周:开船去阿,我们的船是三截的,前面一条汽船,拉着两条驳船,一条住人,一条装鱼。走得挺慢。

      萨:船有多大?

      周:那装鱼的得有千吨吧。老大了。里面都是一个一个大桶码起来,一个大桶能装二三百斤鱼,腌上。

      萨:啊,那样大的船都能走得了?

      周:能走得了,走黑瞎子岛南边勉强,走北边一点没问题,黑龙江可深呢。老毛子比我们大的船开起来也在那儿走。它船大,马力大,走起来浪大,可欺负人呢。

      萨忽然悟出一点来, -- 不能过中心线 ---走北边一点没问题 -- 和老毛子的船在一条航道里走 -- 萨问道:那么中国水产公司的船是从黑瞎子岛北边绕过去,走哈巴罗夫斯克和黑瞎子岛之间来收鱼么?!

      周:当然啦,不这样走怎么走啊?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