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84) -- 江南水

共:💬97 🌺4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91)

      奇迹,只有一个

      球场上,一名表现相当出色的球员,在比赛处于胶着的时刻,被无厘头的替换下场,后果会是啥样呢。

      燕军将士看着乐毅落寞的身影,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默默地问候着一个女人,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了,总不能指望他们把枪口掉转,指向这个女人的儿子,现任的老板吧。

      希望新来的领导不会比乐毅棒槌吧,估计这是燕军将士的最低要求。

      虽然燕惠王如田单所愿,换下了乐毅,但是如果换上场的骑劫,跟乐毅水平差不太多,田单的日子,还是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对方将领的水平,是高是低,田单实在是管不了,他现在能够管得了的,不过是即墨孤城而已。

      田单决定,对即墨城中现有的资源深度挖潜。

      一座孤城,扛了燕军四五年,所有能用到的资源,差不多也该用完了,再挖潜就只能从细节入手了。

      田单将军突然下了一道很奇怪的命令,即日起,即墨城中的人,吃饭的时候,必须先在庭院里祭祀祖先后,才可以正式开吃。

      有点儿像某宗教饭前叨咕,感谢上帝赐我balabala。

      田单的这道命令,比较不合当时的规矩。

      古人讲究慎终追远,对祖先充满了无限的深情,祭祀祖先是一件极其隆重的家族事务,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其他大日子,才会祭祀祖先,向祖先汇报自家目前的大好形势,平常日子里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怀念祖先。

      现在,田单要求即墨人每顿饭都祭祀祖先,等于把神圣的仪式庸俗化,不过,田将军现在是即墨人的唯一指望,他怎么说大家怎么做就是了。

      自从执行了这道不合规矩的命令后,即墨城中出现了极其壮观的一幕,一群一群的飞鸟,黑压压的扑向了即墨城。

      城外的燕军将士看到这一幕,都感到很纳闷儿。

      如果不知道田单有这么一道命令,我也感到纳闷儿,知道了这道命令,我就不纳闷儿了。

      在庭院里祭祀祖先,总会有些汤汤水水洒在地上,怎么着也会有仨米粒俩芝麻落到地上,看到这些高质量的美味儿,这些飞鸟不拥向即墨城,就算它们集体没智力。

      当然,田单是不会把这个秘密告诉燕军的,他不但不告诉燕军,也不告诉即墨城里的自己人,反而告诉自己人:看这样子,过不了多久应该会有神人来对我指点一二。

      没多久,即墨城的大街小巷传出了这样的说法:将要有神人下来,指点田将军带领我们共度难关。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不要说神人,就是神鬼也没见到啊。

      田单的忽悠就要露馅了,或者说已经露馅了。

      一个小兵就针对这个传言,表示了自己的相当不屑,冒冒失失的说了一句:我可以指点一下你吗?

      说完后,自己也感觉有点儿过了,拔腿就跑,他就是比博尔特还快,也没有田将军的命令快啊,一会儿就被逮了回来。

      田将军没有惩罚这个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小兵,而是正儿八经的拜他为师。

      这下玩笑开大了,小伙子赶紧实话实说:我其实啥也不懂。

      田将军对他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开口说话,做一个优秀的哑巴。

      以后,田将军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在最后加一句,这是神师的意思。

      有点儿太平天国的意思。

      对内完成一整套封建迷信后,田单把目光调整到了城外的燕军,希望燕军进一步帮自己挖潜,同时也掂量一下骑劫的斤两。

      燕军从即墨城得到内部可靠消息,要是燕军把手里的齐军将士割掉鼻子,并且把他们安置在燕军军阵的最前方,就能够把即墨人都吓死,压根儿就不用费事儿去啃城墙。

      天下竟然还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自己手里的齐军将士,不是被俘的,就是投降的,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也算他们没有白吃燕国的粮食。

      就按这个内部消息办。

      即墨城中的人一看燕国版的虐囚门,再摸摸自己的鼻子,就是为了它,也不能让自己落到燕国人手里。

      即墨人坚守城池的信念,增加了好几分。

      过了两天,即墨城里又传出了机密消息,前面那个割掉鼻子的消息,是小道消息,其实即墨人最害怕的不是被割鼻子,而是被刨了祖坟。

      只要燕军掘开城外即墨人的祖坟,狠狠的折腾一下那些白骨,即墨人立马就精神崩溃了。

      这个说法比较靠谱,依旧照办。

      即墨人站在城楼一看,好嘛,燕国人也忒不地道了,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对祖先的愧疚之情,引燃了即墨人心中的熊熊怒火,他们那求战的欲望,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时候的即墨,成为了一座核反应堆。

      绝对不要做你的敌人希望你做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敌人希望你这样做——拿破仑。

      有时候 ,敌人不希望你做的事儿,你还一个劲儿的去做,也不一定就那么正确。

      在骑劫的帮助下,田单顺利的完成了内部挖潜工作。

      我不明白,骑劫为什么那么相信那些内部消息,要不是他最后为国捐躯,真让人怀疑,他就是在主动配合田单。

      也许,他太没把这座孤城放在眼里了。

      看到对手骑劫的一系列的配合,田单也知道了,跟先前的乐毅相比,他眼前的这个对手,简直就是个超级脑残,再看看自己这边空前高涨的士气,田单知道是时候了。

      城外的燕军看不到即墨城内的变化,但是他们看到了即墨城头士兵的变化,站在即墨城头,守卫即墨城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竟然还有女人。

      女人被卷入战场,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个人认为,中华女性走上战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也是中华儿男的耻辱。

      每个多少还有点儿血性的男儿,在看完《花木兰》后,都应该狠狠的鄙视一下自己。

      我从来不反对男女平等,但是我始终认为,使女性免于危险状态,是男人最起码的义务和责任。

      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骑劫收到了田单的投降意向书。

      乐毅忙活四五年没有实现的目标,就这么轻松的在自己手里完成了。

      成功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骑劫要是不骄傲一下,也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在外征战多年的燕军,听说了即墨人的投降意向,也终于看到了回家的曙光,万岁声响彻整个军营。

      收到田单的投降意向书后,骑劫又接待了一批客人,即墨城中的富豪。

      这些富豪带着重金前来拜见骑劫,希望只有一个,燕军进入即墨城后,不要打扰他们家的女眷。

      既能拿下即墨为国立功,又能从即墨人手里捞点儿外快,燕军将领不高兴一下,也说不过去。

      记得张正隆先生写的报告文学《枪杆子:1949》中,提到围困北平的时候,当年的指导员翟文清说,解放军的基层“就是练兵,针对北平练兵”。

      这位老人还说:上边谈判,我们一点也不知道,谈妥了才传达下来。

      原因是:提前知道了容易松劲。

      气可鼓不可泄,士兵的战斗意志一旦消失,再重新激发出来,就没那么容易喽。

      可惜,骑劫将军不知道这个故事,他把即将和平的消息,传达给了每一个士兵。

      知道了即将和平的消息,燕军将士如果还保持着严肃紧张的军备,那也太对不起这难得的和平气氛了。

      为了跟和平的气氛和谐相处,燕军将士终于失去了必要的警惕,比最初知道田单要投降,军备又下降了一个档次。

      即墨城外的燕军大营,处处洋溢着和平安宁的气氛。

      即墨城中,却是一派严肃紧张。

      田单将军本人把自己也当成了普通一兵,时刻注意跟士兵打成一片,基本上做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田将军的妻妾也拿起刀枪,站上了即墨的城头。

      即墨富豪回到城中后,把燕军大营的情况,向田将军做了详细汇报。

      田单知道,最后的时刻来到了。

      田单下令,把即墨城中所有的牛都赶到一块儿。

      足足上千头牛,过上了集体生活,田将军还专门给它们打扮了一番,给牛们披上了名贵的绸缎,并在绸缎上画了五彩龙纹。

      那年头,没有官职的人,只能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号称布衣,只有当官儿的,才有资格穿绸缎,这些牛的待遇,可真是不一般的高啊。

      田将军为啥要给这些牛这么高的待遇啊,难道他老人家是阿三国教的信徒?

      阿三们要是看了下面这一幕,估计要吐血数斗,气绝而亡。

      田将军还没有给牛们打扮完呢,田单又在牛角上绑上利刃,并且还在牛尾巴上捆上苇草,苇草都是在油脂中浸泡过的哦。

      此时的即墨城已经是一座“破城”了,城墙上多了几十个洞,这些洞也是田单让开凿的。

      夜半,放牛。

      “放狗”的“放”。

      上千头牛,带着尾巴上的烈火,呼啸着扑向了燕军大营。

      惨烈的吼叫声,搅扰了燕军将士的清梦。

      睡眼惺忪的燕军将士,看着这群屁股后带着火的怪物,有点儿发懵。

      很多人还没回过味儿来,就被牛角上的利刃,送上了西天。

      尾随在火牛身后的五千齐军精锐,趁势掩杀过来。

      梦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诡异的火牛大阵,彻底摧毁了燕军将士的神经。

      在和平的梦想中,燕军士兵断送了回家的归途,统帅骑劫也死于乱军之中。

      像当年的齐军一样,即墨大败的燕军,也麻利儿的后撤,齐国的领土在转瞬之间,又换了主人。

      田单因为复国有功,被齐襄王封为安平君。

      田单利用假投降,来欺诈骑劫,的确是违反了基本的战争道德,但是跟复国大业相比,这点儿道德瑕疵又算得了什么呢。

      战争只承认胜利者,哪怕他不道德。

      一百万美元的导弹,去轰炸十美元的帐篷就很道德吗?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90)

      乐毅的敌人不是田单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同样,抵抗的意志,也代替不了抵抗的物质。

      莒和即墨这两座孤岛,能够不屈不挠这么长时间,首先应该归功于齐国人的坚强抵抗意志,没有这一点,其他的都是白扯。

      但是,任何一种纯粹的意志,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能够把革命当日子过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在革命的激情过后,主要考虑的还是自己的肚子问题。

      齐国人如此意志的底气就是,他们的肚子始终有保障。

      这里要交代一下,莒和即墨这两个地方,在齐国的特殊地位。

      当年齐国有五座都市性质的城市:临淄,莒,即墨,高唐,平阴,其中临淄是当时天下最大的都市,其他四个,在齐国,也只是仅次于都城临淄。

      燕军长驱直入后,那三个都落到了燕国人手里,剩下的这两个就是齐国的续命人参,保证了齐国不会马上断气儿。

      齐国在这两个地方经营了数代人,当地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在齐国最危险的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仗就是一个烧钱的买卖,尤其是防守战,基本上是只出不进,再雄厚的力量,也架不住战争这个怪兽的吞噬。

      这些年来,这两座孤岛是如何解决,只出不进,这个问题的呢?

      让我们看一下地图,山东地图就行,找到莒县和即墨的地理位置。

      莒县和即墨的背后,都是黄海。

      燕军没有海军,齐国就可以拥有一个可靠的后方,这个给齐国提供安全保证的后方,不仅不需要物资供给,相反还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只要不是特别的流年不利,黄海还是不结冰的,只要海水不结冰,两地的人们,就可以一年四季的从大海获取很多很多的食物,比种庄稼都划算。

      种庄稼你得有先期投入不是,并且一年还只能收获一次。

      不用担心肚子问题,两地的人们就可以斗志昂扬的跟燕国人死磕了。

      另外,大海还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盐。

      食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当年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红军将士,就常常为食盐发愁。

      齐国不差盐,这就为齐国获取其他的战争物资,提供了条件。

      我是这么琢磨的,在官方的控制下,齐国的平民可以通过走私食盐的手段,从其他各国换来各种战争物资。

      据说,当年石油换食品的时候,萨达姆同志就这么干过。

      大海就是乐毅的大敌,一个不可征服的大敌。

      面对这个大敌,乐毅也没啥高招儿,忙活了一年,啥用也没有,只好撤退九里,扎下大营,并且下令不准为难出城的平民,有困难的还要帮一把,希望能够使用攻心战,瓦解齐人的抵抗意志。

      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乐毅的美丽幻想,三年过去了,即墨人一点儿放弃的打算都没有。

      就在这个时候,乐毅的后院出事儿了。

      历史上的人物,跟我们今天没什么特别的不一样,也都是有勤的,有懒的,当然也少不了捣蛋的。

      吴起就是因为一个捣蛋的,离开了鲁国,如今燕国又来了一个捣蛋的,真所谓捣蛋恒久远,相传一万年。

      跟鲁国那个不同,燕国这个捣蛋的,还不算是纯粹没事儿找抽型的。

      乐毅自己多少也有一点儿责任,他老兄前后表现的反差,可以用光年来计量,拿下那么一大片齐国领土,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而为了这两座孤岛,他竟然忙前忙后的折腾了好几年,并且啥进展都没有。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个捣蛋的,就着乐毅的这个缝儿,就开始下蛆。

      这位仁兄找到燕昭王,对前线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三年以来,前方战事一直没啥进展,不是乐毅的水平不行,而是乐毅有了小九九。

      接下来,这小子展开了对乐毅的心理分析。

      乐毅现在明明是一只大老虎,却摆出一个小白兔的pose,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在齐人心中的好感指数,时候差不多了,他就自立为齐王。

      现在就已经差不多了,齐人基本上都已经被乐毅糊弄住了。

      那乐毅为啥还不称王呢?

      还得需要这小子来继续分析,乐毅还算是个好男人,为了在燕国的老婆孩子,所以只好暂时先板着。不过呢,齐地盛产美女(曾经出过新中国第一位第一夫人哦),乐毅过不了多久,就该把老婆孩子,扔到后脑勺之后了。

      这小子不做职业心理分析师,实在是太可惜了。

      最后,这家伙专门提醒了一下燕昭王,大王要早作打算啊!

      面对着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乐毅,再听这个捣蛋的一通白话,任何一个领导的心中都难免会咯噔一下,这是人性。

      咯噔完了以后怎么办,才能检验出一个领导的真正水平。

      燕昭王就是一位有水平的领导。

      燕昭王召集大臣举办了一个酒会,在酒会上,燕昭王给死去好多年的老爸(燕王哙)戴上了一顶高帽,先王就从不贪恋土地,并且还努力把燕国,托付给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是子之那小子不争气,搞得天怒人怨。

      言外之意就是,俺们家才不稀罕土地呢。

      接下来,燕昭王阐述了燕国搞齐国的原因:当年的齐国忒不地道,趁我们国家有了麻烦,就来杀死了先王(这有扣屎盆子的嫌疑),现在我们搞齐国,只是为了报仇。只要有人能够帮着我成功的搞定齐国,燕国我都可以分给他一半儿。

      最后,燕昭王旗帜鲜明的表态:如今乐君亲自帮着我搞定了齐国,完成了燕国的报仇大业,齐国理所当然的归乐君所有,跟燕国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该说的都说了,下面就该做了,燕昭王一声令下,把这个捣蛋的咔嚓了。

      燕国能够名列战国七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燕昭王也是鲁国国君那个水平,燕国就连鲁国还不如,人家鲁国好歹还出过一个圣人呢。

      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作为一个领导人,算是比较到位了。

      燕昭王却认为,到位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出位。

      燕昭王把王后的服饰赐给乐毅的夫人,把王子的服饰赐给乐毅的儿子们,并且派丞相把他们母子送到乐毅身边,让他们一家团聚,并且尊奉乐毅为齐王。

      面对领导如此的出位表态,任何一个下属心里都会嘀咕一下,这也是人性。

      嘀咕完了以后怎么做,才能检验出一个下属的真正水平。

      乐毅也是一个有水平的下属。

      乐毅赶紧拿出一副怕得要死的架势,表示坚决拒绝领导那赤道阳光一般的热情。

      随后,乐毅给燕昭王写了一封亲笔信,乐毅在信中表示,你要是再说让我做齐王,我就死给天下人看。

      另外,乐毅还打发自己的老婆孩子,赶紧回燕国,别在前线碍手碍脚。

      两个有水平的人,领衔出演了一场君臣互信的大戏。

      这两个人的一招一式,都达到了传说中的天外飞仙,不能不让人说一声,佩服!

      如果两个人的水平,稍微有点儿差距,这出戏非砸了锅不可,下面上场的,就是一个水平差一点儿的领导。

      没有人能够万寿无疆,燕昭王忙活了三十三年,把一个曾经灭亡过的国家,建设成为了一个足以吞并齐国的超级强国,雪了当年的亡国之恨,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他相信,过不了多久,儿子在祭祀自己的时候,就会向他送上彻底搞定齐国的佳音。

      然而,他始终没有听到这个佳音,哪怕他转世到公元3000年,他都不会听到一个“燕国吞并齐国”的故事。

      逃亡有两下子的田单,守城也很有两把刷子,坚守即墨孤城三四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哪怕是有老天爷和龙王爷的保佑。

      虽然田单守城守得很有成就,但是跟他的对手乐毅相比,他手里的牌实在是太烂了,他只有一座孤岛,乐毅手里有大片的齐国土地,背后还有燕国的倾力支持,能够撑到什么时候,估计田单自己心里都不一定有底。

      历史有他的必然性,但是一些偶然的事件也会改变很多东西,燕昭王的去世,就改变了乐毅和田单两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燕国和齐国的命运。

      燕昭王的去世,让田单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一丝希望能不能转化为现实,还要看继位的燕惠王配不配合。

      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就跟乐毅有过节,这是战国时代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么多的牛人只能服务一任老板,跟后任的老板多少都有些不对付,商鞅如此,张仪如此,这次宿命的光环又落到了乐毅头上。

      前两位跟后任老板的过节,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没有给秦国带来啥不良影响。

      乐毅这一次,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还直接改变了燕国的命运。

      燕惠王登基后,燕国国内又出现了不少不利于乐毅的言论,也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不过还是乐毅想当齐王之类的东西。

      不过,这次阶级斗争有了新动向,这个新动向就是,齐人十分害怕燕国派其他的将领来替代乐毅。

      听到同样的言论,燕昭王可以那样做,燕惠王却很难做到老爸那一步,不一定是燕惠王不懂得帝王心术,而是他之于乐毅,没有玩弄帝王心术的底气。

      乐毅是因为燕昭王的重用,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在燕昭王面前,乐毅只有称臣的份儿,但是这个成就跟燕惠王无关,燕惠王不敢跟乐毅充大辈儿。

      反间计能够成功,不是因为领导人愚蠢,愚蠢的领导人没资格让对方使用反间计,而是自己内部有间隙让对方可趁。

      也许是燕惠王真的愚蠢,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也许是乐毅劳师动众,忙活三四年,啥进展没有,让燕惠王失去了耐心,燕惠王决定换人,派骑劫前往齐国接替乐毅。

      乐毅也知道燕惠王不待见自己,并没有回燕国述职,而是直接去了前东家,赵国那里,就此乐毅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地下见了老祖宗乐羊,他乐毅可以骄傲的向他汇报:我比你还要牛。

      丧失了吞并齐国的黄金机会后,燕惠王还专门派人到赵国埋怨乐毅不厚道,辜负了燕昭王的高度信任。

      面对这个不要脸的指责,乐毅写了一封流传千古的信《报燕王书》。

      在信中,乐毅首先声明,正是因为先王和自己的得当措施,才让齐国差点儿歇菜,算是进行了必要而适当的辩诬。

      然后,话锋一转,乐毅谦虚的表示,自己能做到那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谓“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也。

      最后,乐毅用“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含蓄的指出,燕王你丫的才不地道呢。

      接到乐毅的答复后,燕惠王并没有很不高兴,也没有拿乐毅还在燕国的家属怎么着,反而让他的儿子乐间坐上了他的位子,还是昌国君。

      这并不说明燕惠王是多么的宽宏大量,只说明,他有点儿心虚。

      乐毅来到赵国后,赵惠文王封他为望诸君,封地在观津(今河北武邑县审坡镇),严重震慑着燕国和齐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的确是不同凡人,感叹一下

        其实看燕昭王和乐毅的这么一来一回,我倒是会有些担心乐毅为了证明,或者是表现以作证明自己没有其它心思,会因而改变原来的策略。要么去猛攻,要么是过于小心,总之是没法再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如果是那样,燕昭王倒是要好心办坏事了。

        好比演义里面的庞统,为了证明自己,就盲动了。

        燕昭王和乐毅这样,我只能说他们两个之间的确是相互信任,而不只是燕昭王的权术多好的问题了。

        • 家园 呵呵,也许是我小人之心了

          不过,从燕昭王尊奉乐毅为齐王来看,要说他一点儿权术都不讲,似乎也说不过去啊。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好的善意,来推测任何人的,括弧,包括历史人物。

          不过,对任何政治决策,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邪恶推测他的动机的

          • 家园 这倒是让我想起一点事情来

            前几天想事情,觉得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双赢场面很多,比如伍子胥和吴国,比如范蠡和越国,比如范雎和秦国。

            • 家园 战国后期,秦国简直就是人才济济

              不过这些人才的下场都不是特别好,商鞅就不说了,张仪也是仓皇逃离,范雎也是黯然收场

              不过,看一下历史人物,善始的不少,善终的不多,命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