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国古代气候变化 -- 唵啊吽

共:💬70 🌺1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别拿恐龙说事了

              死光光了。

              我前面就说过,再说一次,人可以活在气候A,也可以活在气候B。无论AB,人都可以适应。但是现代社会无法适应从A到B的变化,如果变化速率太快的话。

              • 家园 别费劲了

                这个问题已经政治化了,你说多少遍,不喜欢听的还是不听的。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最重要的是淡水。IPCC对于淡水问题有一个预测,在亚洲:

                不喜欢印度的人会喜欢这句话:

                预计到2025年由于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印度的人均淡水供应量将从当前的1,820m3下降到1,000 m3以下。

                这一条对中国有不小影响:

                季风期间更强的降雨和更频繁的山洪将导致径流比例上升,地下水的比例下降。

                对中国也有影响:

                预计东亚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农业灌溉需求量将每升高1C而增加10%。

                对中国影响会轻一些:

                在海岸带地区,特别是人口稠密的亚洲大三角洲地区将面临因海水倒灌造成洪涝的风险最大,并造成河水泛滥。

                这个是大麻烦:

                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变化、冰川融化以及雪线抬升将影响到径流的季节性变化,造成干旱的夏季水短缺。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和数亿印度人口将受到影响。

                • 家园 缺水和气候变化之间要联系起来很不容易。

                  冰川融化、北极的那滴眼泪是“气候变暖”说者最喜欢的证据--可现在的话语都已经变成“气候变化”而不是“气候变暖”了,也只是说极端气候会变多,是不是变暖还是两说。

                  冰川是在融化,可大气环流的变化是会增加降雨还是减少降雨呢?中国自己的历史(有据可查的信史,比什么“科学推论”可信度高得多)证明暖必湿,冷必旱。IPCC报告的那些既变暖又干旱的论调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不合情理,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传统的“三废”污染、减少化学需氧量、还自然界和全国人民一个绿水青山大家都是赞成的,可二氧化碳这个和能源使用联系及其紧密的东西,要限制、控制实在显得不靠谱。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大头花在了减少二氧化碳上就会压缩治理三废的资源,那个毕竟紧迫得多,不是吗?

                  我们还是从更紧迫得事情做起吧。

                  • 家园 冰川融化和缺水之间的联系就算有,也是个周期问题

                    中国的新疆天山西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有历史变化数据来支持吗?我看没有。

                    谈到冰川退缩好像是全球变暖的原因,瑞士阿尔卑斯山冰川记录清楚地表明今天的冰川退缩在几十年前也发生过,并不是全球暖化所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0年代阿尔卑斯山冰川退缩得比今天还要多,后来又长回去了。这个冰川退缩变成冰川成长和大气温度变化同步。

                  • 家园 碳排本来就不是环保的重点

                    别看喊得很凶,但是各个地方,其他的污染治理才是重点。碳排的问题,是在设计新项目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

                    新闻界碳排闹得很凶,真正的工业界,这是环保考虑的最后一项。

                    能源方面,只要达不成总量排放限制,碳排就不会是重点。

                    更重要的是节能降耗,工业界关心的是成本。当减碳排的投资有合理回报率的时候,自然工业界会去做。否则,也就是一群人在嚷嚷罢了。

                • 家园 你说的大麻烦已经开始,

                  最近看到一报导: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已经抬升了不少。登山者今年年初在珠穆朗玛峰探险营地---500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苍蝇。这个已经不是季节性融化了。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些尼泊尔村子因为冰层化光,已经开始缺水。

                  cctv的经济半小时也报导过三江源的情况。那里冰川消融得厉害。黄河源冰川最大退缩77%。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危机越来越近,一帮子人还在那里看屁股,说着几百万,几亿年前如何如何。

    • 家园 太好了,上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