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时评]我们在怀念朱镕基什么? -- 黑暗森林

共:💬405 🌺1057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能我理解有误,他指的是下岗

            下岗这个事情的确害了不少老百姓。不过下岗和练功间的关系也是很勉强的。

            首先时间是不大对的,大规模下岗开始于1998年,圈圈1999年5月左右就被宣布非法了。圈圈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效率。此外认为修习大法就能管饭的人不一定没有,但是我相信是极少数。实际上2000年左右工业城市里最常见的现象是老头老太上街静坐,要政府发工资。工人们知道应该找谁去要钱。

    • 家园 我相信朱是一个好人。但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他能够管的事情,不多。也就是相当于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外经贸部部长。

      有人说今年J的今天镜头太多,他不出来行吗?不随时上上新闻,写写文章露露脸,有多少人寝食难安啊。30年来的问题,J要付最大的责任,遗毒甚多。

      • 家园 朱在位上的时候经济政策太狠了

        给我的印象就是与民争利。不过没他那几年做黑脸,中央财政也不一定有钱抗过两次金融危机。

        他那个时候开始的教育产业化可能是那界政府最大的败笔,败到后来温这界的教育部都不承认有教育产业化这回事情了。真是tnnd搞笑。

        • 家园 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下岗没处理好,确实激化了不少矛盾

          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下岗没处理好,确实激化了不少矛盾

          教改利大于弊,现在还是这么看。普及了高等教育,在教改前能上大学的农村子弟肯定在教改后还是能被tg保障;而教改前上不了的,就按成绩好坏依次按等级多交钱。

          • 家园 我觉得只是数量上去了,质量没有跟上

            我也赞成普及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可是如果质量没有保证,普及的就只是一张学历,而不是高等教育了。好点的学校规模控制还好,差的一界学生都能上万或者更多。配套的资源,除了宿舍别的都没能很好的跟上去。上百人的大课真是随处可见。

            教改还是对穷人家庭伤害很大的。我记得非常清楚,00年-02年,几乎每年都有家长因为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而自杀的报道。城市农村都有。后来可能教育部出台了配套措施,这种报道就没有了。不过那些报道当时对我触动颇深。

            本来本科教育是精英教育,就业和工资都有保证,99年扩招后,就业难不说,应届生的工资我感觉一直在跌,读本科的投入产出比已经很低了。本科应届生的工资现在和农民工差不多了。这对一,二线大城市影响可能不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可能就是读书无用论了。贵州瓮安事件的分析中就提到读书无用论抬头导致中学生流向街头加入黑帮。

            学历含金量缩水驱使大家都去读研,这个时候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因为家庭情况就不得不放弃了。现在研究生制度改革估计更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 家园 del
            • 家园 首先,我觉得这是两块内容

              首先,我觉得这是两块内容

              1、上不起大学自杀真是少数中的少数,我觉得这个自杀只是诱因,恐怕和下岗关系更大。当然这也是朱的责任;

              2、我还是认为,金字塔吧,按照从前扩招前的录取比例,首先初中上高中时候淘汰掉55%,剩下45%;大学+大专录取率大约在35%左右,综合录取率只有16%。

              现在大概有70%的上高中,75%的高考通过,大致综合录取率是50%;

              所以如果你要和从前比较,拿现在应届生中前30%比较下薪资水准更合适。如果缩小到本科生访问,那么可能就是现在应届生的前12%左右的水准和从前来比较,这部分人现在也不缺乏高薪的。

              读书是不是无用,纯粹看学生学的如何,从前那批去社会上早早出来混生活的,现在也就是所谓瓮安事件的中学生。

              至于学习质量,我更多是认为靠自学和图书馆,教师因素是有,但是关系没那么大。从前大学教师也不可能事无巨细讲清楚,教学进度就是那么快,如果自己不在课外拼命,那么就是混日子罢了。

              • 家园 唉,我也说不好,借这个帖子一用吧

                城市里面和下岗真有关系,农村就没有了。当时打工还少,种地的哪里去筹一年几千块学费去。你说诱因也对,考不上大学就不会去自杀了。

                苍野:大学学费: 94年和03年的变化

                读书无用论是指读书的产出投入比太低了,不是说真的觉得读书无用。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来打工,都和城里人一样知道读书是有用的。只是真的太奢侈了,读不起了。好点的小学,中学,哪个不要钱。不交钱上的学校,能考上大学的都少,不要说12%了。

                至于工资,见仁见智吧。我只是根据我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我也没有统计数据。

                • 家园 我的看法嘛

                  我的看法嘛,因为孩子上不起学的自杀真只是少数,每年因为这样那样自杀的人多了,只不过那几年对所谓教育产业化质疑很多,所以各种争鸣报道也多。

                  教育无疑不能作为牟利的手段,最好的做法当然是tg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不过tg算是没怎么做到,因此比起高校扩招的坏处,其实好处更多。至少大多数人愿意多花钱读个大学。

                  教育质量下降之类短期都是有的,但是比起培养出来更多的大学生这点来说,教学质量还是可以期待提高的。另外,只要人不是太废材,经历过高等教育,即使是混过的,总是会受点熏陶,这点论坛上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的,自然也有体会。好学生有好学生的生存之道,学习不好的,混过的,打拼几年也总会体会大学的益处。

                  • 家园 好处肯定是不少的

                    没有人要否认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有钱,谁都愿意多读点书。

                    我只是觉得当时高教改革速度太快,或者严格说不能算是一个改革,只是多发了上百万份通知书。

                    • 家园 同意

                      同意。不过就当时的环境来说,也确实解决了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高校渴望,好歹让一大票人感受下高校气氛

                      也缓解了就业矛盾,以及解决了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缺口。

                      当然,持续扩招下去,到了后期就太滥竽充数了,因此有就业难,读书无用之叹——我还是认为,多数还是读书无用的那群人根本读不好书。

                      • 同意
                        家园 那时候各种言论非常多

                        那时候各种言论非常多

                        典型的有两个

                        1、教育产业化

                        2、瓜分国企(抓大放小的小。。。)

                        扩招本身无疑对教育部是有利的,因为扩大了教育部的影响力。

                        就教育产业化这点来说,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搞成产业了:

                        1、小学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取消初考的结果,但是还是要择校,名校还是存在。

                        2、各种英语考级

                        3、高校扩招部分的高职、三本等,收费高,教学质量相对低下。

                        瓜分国企就不用说了,所谓利益团体主要就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

        • 家园 朱是个悲剧人物

          他的一切政策几乎都成为别人套利的工具。

          这个位置,需要一个政治家来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