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绝非借古讽今 -- 格里高利

共:💬42 🌺2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再续
        家园 笑,伊藤的那个愿望几十年后实现了

        只可惜是被动的。

    • 家园 继续八卦历史

      再次声明:绝非借古讽今,谢绝跨省追捕。

      张正隆《枪杆子1949》中引用时任四野某团参谋长的魏化杰老人在平津战役中的回忆说:

      “……跑出10多里,前边又打上了。1连长马连喜说碰上个地主大院,没炮,攻不动。我说投手榴弹呀。他说院墙太高,投不进。我说见鬼了,天底下还有投不进手榴弹的地主大院?这时,几发照明弹升空,我的老天爷,什么地主大院呀,是北京城的城墙,就在广安门附近。”

      《建国大业》中葛优和王宝强的那段戏估计灵感就是来自此事。

      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抗战时奉中统密令,渗入伪组织做反间谍工作,任《国民新闻报》社长。他自认为是中统特务,在上海的地下同志必然知悉他的身份,因此丝毫不加防备。不料中统特务都只有纵的关系,没有横的关系,他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暗杀了。接替他的是另一个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也同样被暗杀。

      犬养毅曾问孙中山:“您最喜欢什么?”

      孙答:“革命!推翻满清政府!”

      “除此外,您最喜欢什么?”

      孙注目犬养毅夫人,笑而不答。

      犬养毅催问:“答答看吧。”

      孙回答说:“女人。”

      犬养毅拍手:“很好!再次呢?”

      “书。”

      一次留美清华学生聚会,闻一多问潘光旦:“世界上什么样的民族最优秀?”潘光旦答:“世界上受压迫多、境遇困难的民族,如中国人、犹太人,是最聪明的。”闻一多说:“那就好!要是你研究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应当淘汰灭亡,我便只有先用手枪打死你!”

      傅斯年性格暴躁。有一次他走在街上,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溅了一身泥巴,便忿忿不平地说:“凡是坐汽车的都该枪毙!”

      胡适被称作“上卷博士”,因为他兴趣过杂,分散了精力,一些代表性著作如《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都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黄侃戏称胡适为“著作监”,因为“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

      突然想起某网络作者自号“蚕室废人”。 蚕室者,宫刑也。盖因“有刑者畏风,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这个笔名,和“著作监”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 家园 八卦也有通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时为上海时期暨南大学吧?辗转多次,早不见当年精神。
      • 家园 有暨南大学这样坎坷经历的高校有几个?

        100 多年的历史里,数次被强行关闭,全部师资与资源被瓜分。数次浴火重生,毕业生遍布全世界上百个国家。

        暨大的精神从来没有失去,暨大人还是那个在

        “上海孤岛”在日寇侵入之前上“最后一课”的热血青年。

        也许暨大不是中国顶尖的学术机构,也许暨大没有出过高官。但暨大人永远是最热爱祖国、热爱暨大的。

        暨大收到的各地校友的小额捐款,是国内高校最多的。

        暨大是一所草根大学,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的教育经费拨款不足。是暨大的毕业生,用一笔笔的捐款,给母校买图书,买设备,盖大楼。

        暨大的精神。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

        如今,1906年成立的暨大建校103年,复办31年了.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在1990年恢复了暨大的名号。

        弘扬中华文化一直是暨大与暨大人默默从事的工作,各地使领馆免费派发的《海外中文教材》就是由暨南大学编制的。

        暨大的精神是一直存在的,在我们每个暨大人的行动中,心里。

        我们没有总理做名誉教授,我们没有国家主席做校友。

        但是我们有“忠、信、笃、敬”的校训。

        我们有与祖国近代史息息相关的传承,我们体会祖国的苦难与光荣。

        暨大精神永存。

        通宝推:物格修齐,
        •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能让学子毕业后怀念的学校不多,而能学子回捐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了。

        • 家园 咣当一声,这位要不是校友那就怪上天去了。

          母校多变迁,后辈需努力。

          暨大其实提供的条件还是不错的,老师都是努力的。只可惜当时是自己不上进啊。

          • 家园 校友好,毕业后所在地的校友会都很活跃

            老中青三代,学到了不少东西。

            有个98岁高龄的校友,土改时万贯家财被共产党没收,平时听义勇军进行曲时从不起立的,汶川地震时对我说,你一定要把我们的捐款送到中国领事馆!直接送去!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非常好,像我这种从不上课,只去图书馆看闲书的,教授们都很宽容。

            我的感觉,暨大重实践,大2开始,专业课老师带我们走遍珠三角考察。

            在惠东的巽寮,我见到了这辈子所看到的最美海景。

            暨大在教育上的宽容,不是国内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可以想象的。

    • 家园 名人也如此
    • 家园 熊十力与废名

      废名(冯文炳?)也爱好佛学,常跟熊十力交流,也免不了争吵。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他在另一间房子里听熊废两人大声吵,忽然没声了,跑进去一看,只见两人真的象北京人说的,掐上了:两人互相掐着对方的脖子,颇有欲致对方于死地之气概。

      • 家园 如此好佛之人?
        • 家园 这二位恐怕称不上好佛之人

          只是靠研究佛经、佛教吃饭的,所谓的佛学家。

          据说学佛的人是很忌讳学成佛学家的。因为好佛、学佛最终要落实到自身的修养或修持,进一步则是对自己身、心的深入了解和把握,而不是仅仅懂得些概念,或引用些经文。

          学佛是类似中国古代正心、修身的路子,与近代西方的做学问的思路差别比较大。

          • 家园 那这两位是不是有点叶公好龙
            • 家园 也不能这样说

              近代以来做学问的思路都是西方式的,把一切事物,包括心理活动都当成客体来比较分析,进而改造和利用之。而我国古代的治学思路大概是通过对自我身心状态的深入了解,并由此把握和调整自我,以达到与社会、自然地和谐共存,所谓天人合一。可以说,二者各有利弊。

              熊十力先生对佛教研究造诣颇深,非常有建树。可是站在自身修养的角度看,这就有点像巴菲特把自己对资本运作的心得都发表出来,赚了一点稿费,但是没有亲自去投资获利一样。更何况佛经里讲的多是前人深入修行所证悟的境界,站在旁边看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最后,可以再打个比方,古代的文化典籍都是前辈先人的心血成果,这些果子,你是量了尺寸,称了重量就丢到一边去,还是吃下去增加营养,强壮身体?

              就我所知乱说几句,供您参考。

              • 家园 准确的说

                熊严格来说也不是佛学家,而是唯识学家,他是精研佛学中的一部分精华,即唯识学,然后根据这个为底子,采用六经注我的方法,搭建自己的哲学框架和体系的,熊的学问又博又深,是很了不起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