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与当地雇员的办公室故事1——初次接触 -- 老木

共:💬62 🌺4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与当地雇员的办公室故事4-离间记

      拉菲尔工作年头越久,馊主义怪念头就越多。

      刚到没多久,快到国庆吧,单位决定买点饮料,准备搞活动用。既然拉菲尔是兼职司机和壮劳力,当然是他打主力了。在市内几大超市采购了一番,把一个尼桑越野车塞得满满的,回到了处内。大家一起把饮料分发到各个部门,便准备下班了。我们因为新来,房间不够,便在外单住。正要发动车,拉菲尔同志过来了,主动表示说可以帮我们搬饮料回家。我们回答,不用了,没有往家搬的。他以一种很暧昧的眼神和表情,摇着头说,这不好,这不好。他们都有,你们没有。第二天,同样时间,准备开车,这次手里拿着几个饮料。他又来了,同样的表情,同样的眼神,说,他们都是一箱箱的(在办公室),你们怎么不拿一箱箱的。这不好,这不好。让他觉得他似乎就是正义的使者和裁判,对你是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由于是长期雇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便要负责他中午的午饭。本来说就给钱算了,他坚决不同意,说给钱在外边吃不饱,要求维持原有方式。这成了大家的一大负担。开始的时候,一位同事负责,他就嚷嚷,老吃不饱。话就不好说了,只好各位辛苦,每月轮流负责。大家都紧着他吃,至少是米饭管够。他对当月做饭的同事都说,吃饱了,以前都吃不饱。时间一长,大家都明白了,这才帮那位同事洗刷了冤屈。他说吃不饱,可能也确有实情。因为他不吃早饭、晚饭,就盯着中午这一顿。您说,他再怎么吃,能吃饱吗。

      既然是司机,开车外出难免有刮碰。一次他倒车出门,直撞人家车尾巴。拉菲尔同志理直气壮,拉着车主找到领导,要单位赔人家200基纳,当时约合80美圆吧。赔钱是应该的了,可气的还是他一脸的正义凛然。即使是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这事情明明就是他干的啊。赔完钱,我们便对拉菲尔同志表示,鉴于他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决定他承担50基纳即1/4的罚款,以示惩戒。他不服。这可由不得他了,巴新当地也是有法律有规定的。从此以后,拉菲尔再无大的事故。车上如有大的刮痕,他一概便推说是前任哪位哪位领导。这叫人怎么查呢?他也知道知道中国人的心思,对前任领导,你不方便查,也不会查。不过这不是次次都能过关的。2003年5月,巴新通了数字手机。他对我们人手一个能说话的玩意也是没搞明白,但是知道能说话,中英文的都行。刚好没多久,车又被刮了,他顺势推到刚走的前任领导。我追问几次,他嘴硬,坚持不改。我急了,说,要不要你拿这个和领导说说,5秒钟就知道。知道不妙,拉菲尔立即承认错误,表示车就是他刮的,希望不要处分。于是让他写了书面检查存档,以示教训。此后,对车的事情,他更是小心了许多。

    • 家园 我与当地雇员的办公室故事3-借钱记

      拉菲尔妻子来自他老家的临近村庄,未接受较好的正规教育,便在家附近一当地市场摆一蔬菜摊,从当地最大的瓦盖尼蔬菜中心倒腾点小批发,算是零售小摊贩。再加上拉菲尔的稳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算是衣食无忧了。

      当地人的思维很简单,较为直线,说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确不为过。如这两周拉菲尔原本一直加班,发薪日拿到了接近两倍的工资。周一一上班,便戴上了新买的手表和皮靴,还特地在开车外出的时候显摆一下。当地发薪为2周起算,到了下个发薪日,却又要求从公司借钱,数目不大,理由是用于孩子的学费。再问其加班工资,答说都花光了,让人无可奈何。以前迟到早退,往往是口头批评,后来要说明理由并书面检查。这下才发现了问题。同样的理由可以出现许多遍,比如哥哥妹妹去世啊,当然他们的哥哥妹妹确实也,也无啥堂表之分的。我们无法确认。巴新当地法律明确规定,雇员有12天的照顾性休假,我们也只好照此办理。但如深夜帮忙开车未能及时赶回啊什么的,每年可能都会出现1次,且内容雷同。手中握有书面证据,往往在这时,我们就抓住机会,好好敲打他一顿,以免他尾巴翘太高。

      在前任领导执政期间的一个早上,拉菲尔早早地来上班,泪流满面。见着我们,犹如见着救星,号啕大哭。手里还拿着一份申请,要求我们借钱并准假回老家奔丧。拉菲尔据说是个孝子,幼年丧父,由母亲拉扯大,相依为命,靠母亲部落的原始共产主义百家饭百家衣居然也读到了10年级。对此我们也有所耳闻,按照规定和当地风俗,我们也表示了深切的慰问。经过商量,决定公家送他抚恤金200基纳,相当于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赞助了回老家的往返机票;个人私下也都给了他数目不等的表示。拉菲尔感激涕零。

      在我任内,却遇上了另外一档子事情。拉菲尔又以同样的理由来请假、借钱了,虽表情伤悲,却远不如前次。大家颇为纳闷,一再追问他究竟如何,他坚持说是自己的母亲去世了。领导就调侃,说你母亲去世了,我们档案都有的,怎么又去世了一位。看这次没人搭理他,拉菲尔改口说,是后妈。这话可吓我们一跳。从没听说啊。怎么拒绝呢?想来想去,大家就统一了口径。告诉他,按照中国的风俗和有关规定。只能有一次父母去世时的照顾。既然他是中资企业的员工,便照此办理。拉菲尔哑然。但毕竟和中国人打交道多年,除了直线思维和善忘之外,也有了些急转弯的本事了。便说,要说实话了,是他夫人在老家的母亲去世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土人的面子不好驳,就是拒绝也要给他给说不出话的理由。事实证明,华人伤亡的事情大多与此有关。经过严肃的会议研究,我们也接着他的话表示,组织决定,鉴于是他夫人的母亲去世,按照中国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准假两天,可以借钱,但没有了机票和补贴的待遇。拉菲尔目瞪口呆,但借到钱,也是对其夫人有了交代。我们也认可了他的理由或者借口,还算满意。

    • 家园 我与当地雇员的办公室故事2-下马威

      上岗之初,拉菲尔应该还是相对认真负责的。巴新高地地区盛行一夫多妻制。妻妾数量,既是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体现。有大的家族,妻妾30余口,也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来源。拉菲尔在高地原有妻子,因到莫尔斯比港孤身一人投亲,便与妻子离异。单位人少,外出机会不多。拉菲尔心眼却多,自己主动开始打扫庭院卫生,自然我们也不亏待他,常来点金钱或实物奖励。。90年代初,巴新货币基纳坚挺,拉菲尔也不知从哪儿弄了点钱,买了辆日本的小破二手车,倒也逍遥自在。恰逢当时的雇员司机辞职,领导便询其意见。拉菲尔自是喜出望外,白天当兼职司机,晚上便在我处做正式保安,其实就是睡觉。有的住,有的吃,两份薪水,无房租水电开销,拉菲尔就在我处干了下来。后来他再婚,便从保安公司辞职,摇身一变,当上了我处的正式雇员。也算是他再次成功地置换了身份。

      各驻外单位,如同军营,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光荏苒,拉菲尔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却以老臣子自居。除最高领导外,一干人等一律不在眼里,且自认习惯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我们刚到没几天,就被他来了个下马威。

      当时,我们暂住在另一中资企业处,与工作地不在一处。因我尚未换当地驾照,上下班都需他接送。不到一月,最高领导突然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小伙子刚来,上班要准时。我虽纳闷,却也年轻气盛,便直问领导怎么回事。领导解释说,你们上班来太晚,拉菲尔说他每次都要等很久。我便回一句,拉菲尔一来我们就走的啊。领导脸色一变说,拉菲尔是老员工,我觉得他的话更为可信。我气急,便说我们每次都在驻地中资企业的办公室等,其他中国人皆可佐证。领导默然。估计后来领导进行了查证,再不提此事。

      当地治安较乱,我们外出一般用越野车。有些交费、送信等事宜,也是让他单独外出,但时间往往难于控制。加油站抢劫的也多,最后这加油也让他负责了。但一周需加油2次,大大高于我们的频率。新人既然来了,便按令陪他加油。一次,两次,他便坐不住了,找领导抗议,说这是对他严重的不信任。领导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免他犯错误。随后的一次加油,让他彻底打消了这卡油的念头。

      当地人多说皮金语,为当地化的简单英语,有时可听懂一些。这次又到了附近的加油站,拉菲尔用皮金语说了加油的数量。油加完了,土人服务员便笑着过来,很随地:‘这次写多少,120基纳(当地货币)?”。我初来咋到,人也年轻,也不敢说完全听懂,只是当时脸色微变。拉菲尔勃然大怒,冲下车,一摔车门,对着服务员一阵咆哮。上车打火后,他一言不发,直回办公驻地。拉菲尔倒是表面老实了许多,每次加油,便主动要求有人陪同,而且改用英语说加油数量了。

    • 家园 花您,好好说说中国人如何搞油的.
      • 家园 石油小事

        说来话长。据说中化曾经去打过两口井,不知道啥原因,没出油,自然就撤退。那钱就是白扔了,不算小钱。加拿大风险资金进入,运气好吧,成效显著,到处上市,继续融资。中国石油老大们又想进入,直接收购,没成。

    • 家园 疑似沙发。握手,我在巴布渡过假,那里工作的确辛苦

      坐等雄文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