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哈哈镜中的真实——笑话里的苏联史 -- 路人癸

共:💬371 🌺19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起来,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比较平稳的一个时期

        执政初期,美国在越南泥沼深陷,处于战略守势。而苏联通过镇压“布拉格之春”而巩固了对苏东集团的领导权。

        在其执政期间,苏联的经济生活水平明显上升,开始向西方看齐。普通苏联人有冰箱、小汽车等等都是在其执政时期开始普及的。这和当时的国际能源危机有关。而通过操纵中东战争和 OPEC,苏联很容易得让西方陷入了经济危机。而通过支持霍梅尼上台,又把伊朗从美国阵营里拉了出来,从而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进一步深化了西方的经济危机。

        当然,搞过火的入侵阿富汗也使得苏联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但到其逝世为止,阿富汗战争并未成为苏联太大的负担。

        勃列日涅夫是属于扮猪吃老虎的好手。一方面高喊“缓和”,另一方面则毫不留情得在世界各地下阴手,搞得美国疲于奔命。说实话,美国能打赢冷战还多亏了勃列日涅夫正好死掉了。他的后任戈尔巴乔夫根本不是里根的对手。如果勃列日涅夫能象里根那么长命,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 家园 如果勃列日涅夫还活得更长。。。。

          那苏联估计要直接脑死亡了。

          勃列日涅夫因任人唯亲混日子,造成的苏共中央政治局的严重老龄化,是造成戈尔巴乔夫上台胡搞的重要原因。而地方党委的长期封建化,也是苏联迅速解体的催化因素。

        • 家园 感觉有点像三代
        • 家园 这到也是实话

          但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特权阶层的腐败也开始凸显出来。同时,四处的扇风点火对苏联国力也是巨大的消耗,这种消耗在石油带来巨大红利的时候还是可以承受的,而当石油红利减少甚至丧失的时候,这种四处伸手的行为就成了巨大的包袱了,

          送花一朵,感谢讨论

          • 家园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特权阶层的腐败也开始凸显出来。同时,四处的扇风点火对苏联国力也是巨大的消耗,这种消耗在石油带来巨大红利的时候还是可以承受的,而当石油红利减少甚至丧失的时候,这种四处伸手的行为就成了巨大的包袱了

            勃列日涅夫四处伸手,无非是争霸。和赫鲁晓夫的色厉内荏不同,勃列日涅夫对苏东集团之外相当低调。鼓吹“有限主权论”等等,无非是要稳定苏联的老大地位。

            而其对西方的政策,恰恰是以遏制西方经济的命门 -- 能源为纲领的。西方的工业经济完全建立在大规模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搞掉了这个基础,就能从根本上搞垮西方的经济。他这么作了,也获得了成功。到他逝世时,美国的国力跌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对于苏联来说,除了阿富汗,到处煽风点火并没有消耗太大的国力。盖除了阿富汗,苏联基本没有长期直接出兵过。而阿富汗,可以说是苏联的“越战”。当初勃列日涅夫并没有想到阿富汗会如此难缠。估计他盲目相信阿富汗将是另一个布拉格。而没有估计到美国和中国会以阿富汗为陷阱来消耗苏联的国力。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太平日子,也造就了苏联官僚的腐化。苏联的垮台,其实并没有垮在盲目追求资本主义上,而是各大官僚利益集团在太平日久后开始为子孙计,要将自己的利益传于子孙罢了。

            说起来,苏联崩溃后出现的资本新贵大多为原体制内的人。苏联的崩溃给了他们名正言顺瓜分国有资财的机会。

            这个现象其实不限于苏联。历史上的各个大帝国都经过这个打天下后功臣集团大肆分配利益的过程。只不过苏联由于在第一代就遭受卫国战争,然后又面对美国的原子弹威胁,而不得不将这个过程延迟了而已。一旦外部威胁在表面上看来减轻,内部的利益斗争就不可避免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联并没有完蛋。俄罗斯其实是各集团协调利益的产物。然而当国内利益瓜分完毕后,资本的本性就要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就不可避免得要向外扩张。俄罗斯自普京开始的“复兴”说穿了也就是这么回事。

      • 家园 勃列日涅夫可送谥号-武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