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你会看地图吗?(再打一枪) -- 履虎尾

共:💬39 🌺1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肉食者鄙 未能看图】
    • 家园 除了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和北美×之外,

      所有的国界线都是不规则的曲线。

    • 家园 俺就没怎么看过地图,汗

      不知道重新分省有什么必要,好好的这么多年了。。。莫非跟经济有关?

    • 家园 【文摘】慈禧全传:江淮设省

      此事还早,倒是有件事,两位不妨参赞一番。”说着,奕?链映槎分腥〕鲆环莩?件,

      顺手交给了袁世凯。

      这个抄件是两通奏折。一是署理两江总督端方代奏修撰张謇的条陈,建议在徐州设行

      省。另一个是监察御史周树模所奏,建议裁撤漕运总督一缺,说到理由,条条是道。

      漕运总督管理漕粮由运河北运的一切事务。漕船有帮,称为“漕帮”,由明朝的“卫

      所”演变而来。至今还保留着沿运河的直隶、山东、江南、江西、浙江、湖广诸卫所,每一

      个卫所之下,又分多少卫、多少所、多少帮。管事的首脑,在卫称为“掌印守备”,在所、

      在帮称为“领运千总”。

      明朝的卫所,本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计口授田隶属卫所,平时为农,有事当兵,称

      为“屯户”。到清朝利用卫所运输漕粮,屯户只管弄舟,不管打仗,本已大失原意,自从洪

      杨以后,一方面运河淤塞,不通全漕,一方面海运勃兴,转输便利,南漕一半折银缴纳,一

      半由海道北上,运河上漕船连樯千里的盛况,再不可见。所以各省的卫所,一律裁撤,屯户

      亦与一般百姓,毫无分别。

      这一来,各省的粮道,也就次第裁减,漕运总督无官可辖,无船可管,不仅有名无实,

      简直成了个赘疣,是故裁去漕督一缺,早就有人主张,只是周树模形诸奏牍而已。

      至于张謇的条陈,着眼不在裁漕督,而在设行省。他作了一篇文章,名为《徐州应建行

      省议》,以为当年刘邦崛起,与项羽争天下的这一片千里无垠,莽荡平原,一方面“控淮海

      之襟喉,兼战守之形便,殖原陆之物产,富士马之资材”,可以自成局面;一方面“俗俭民

      ?w,强而无教,犯法杀人,盗劫亡命,枭桀之徒,前骈死而后钟起者,大都以徐为称首。”

      久为朝廷的隐患,而“将欲因时制宜,变散地为要害,莫如建徐州为行省。”

      这个“省”的辖区,张謇有明确的指陈,以徐州为众星之月,东到海州,西至商邱,南

      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苏、皖、鲁、豫四省交会之区的四十五州县。此省新建,张謇以为

      有“二便四要”。所谓“二便”实际上只有一便,即漕督可裁,由“徐州巡抚”兼理裁撤漕

      督以后所留下的“未尽事宜”。

      另外“一便”,是练兵容易。因为这个地区的民风,“朴啬劲悍”,照张謇的估计,招

      募一万人,练步队六千、马队四千,如果训练得法,只要三年的工夫,这一万人便有足够的

      防御力量。这在鱼米之乡的江南是不可能的事。

      所谓“四要”是“训农、勤工、通商”,地方富庶了,自然百废俱举,但“农工商兵皆

      资学问”,所以“兴学”为要中之尤要。

      “这个条陈,看起来很动人,可惜,纸上谈兵,不容易做得到。”袁世凯将两个抄件转

      交那桐,淡淡的说:“我跟季直相处甚久,很知道他的为人,如果他入南皮幕府,宾主一定

      相得。”

      这是隐隐讥刺张謇不免书生之见。奕?恋愕阃匪担骸拔乙嗍钦饷聪搿2还?,张季直以状

      元居乡,过去刘岘庄很看重他,听说他在南边很有号召力,大家就觉得他的条陈,不能不

      用,而要用又实在很难。军机处把原件转到政务处,为的集思可以广益。慰庭,你是奉旨参

      与政务处的,不妨切切实实说一个意见,我好跟大家去斟酌。”

      袁世凯对张謇的这个条陈,实在不感兴趣,主要的是觉得徐州设省这件事,根本就是空

      谈。不谈“四要”之难,只说划定辖区,牵涉到四省,便不知有几许分歧的意见。

      不过,朝廷有大政,每先咨询北洋,他已恢复了当年李鸿章所拥有的地位与权势,倘或

      缄默不言,无异自贬自削,因而想一想说:“漕督可裁是不易之论,江淮辽阔,江宁藩司照

      应不到,亦是实情。我以为不妨就此两点去斟酌折中,期于允当。至于分割四省四十多州

      县,合为一省,疆界的变更最容易发生纠纷,这在承平时期,尚且要慎重,何况当今之世。”

      “对!一动不如一静!”奕?梁芷鹁⒌乃担骸拔业淖谥级?了。”

      转眼年下了。徐州设省这件事,必须在年内办出一个结果,因为分划疆土,改变建制,

      正好趁改岁之初,除旧布新,自成段落,办理一切改隶移交的手续,以光绪三十年年底为

      准,界限分明,可以省好多事。

      就是为了省事,不但王文韶、鹿传霖与新补不久的军机大臣荣庆,听从奕?恋囊饧?,瞿

      鸿玑亦觉得改漕督为巡抚,不失为综核名实,顺理成章的事。于是援引史实,亲自拟了一个

      奏片,驳张謇之议。

      张謇特重徐州,所以要驳他就得讲个徐州并不重要的道理。“徐州在江苏,地居最北,

      若于平地创建军府,既多繁费,所分割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十余州县,亦涉纷更。今

      昔形势,迁变无常,汉末迄唐,淮徐代为重镇;宋及金元之际,徐已降为散州。至明以来,

      则重淮安,历为前代漕督及国初庐凤巡抚,后改漕督驻扎之地。及江南河道总督裁撤,漕督

      移驻淮城迤西之清河县,实为绾毂水陆之冲,北连徐海,南控淮阳,地既适中,势尤扼要。”

      接下来是论漕督原有管理地方之责:“伏查前明初设漕运总督,即兼巡抚地方。国朝顺

      治六年,裁庐凤巡抚改漕运总督,仍兼巡抚事。漕督之兼巡抚,原为控制得宜,现漕务虽已

      改章,地方实关重要,与其仍留漕督,徒摊虚名,不如径设巡抚,有裨实用。”

      理由说明,奏陈办法:“臣等共同商酌,拟将漕运总督一缺,即行裁撤,改为巡抚,仍

      驻清江,照江办巡抚之例,名为江淮巡抚,与江苏巡抚分治,仍归两江总督兼辖。一切廉俸

      饷项,衙署标营,均仍其旧,但改漕标副将为抚标副将,以符定章。”

      定了江淮巡抚属下的官制,再定江淮巡抚的辖区。这比定官制更容易,原封不动地转一

      转手就可以了。

      因势利便,亦由江苏的建制与他省不同。他省都是一省一藩司,唯独江苏有两个,一名

      江苏藩司,随江苏巡抚驻苏州,一名江宁藩司,随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藩司管苏州、松

      江、常州、镇江四府及太仓直隶州、海门直隶厅。江宁藩司亦管四府,江宁、淮安、徐州、

      扬州,另辖两个直隶州,南通、海州。泾渭分明,久如划疆而治。如今在长江以北设巡抚,

      与苏松常镇的关系浅,而与江淮徐扬的关系深,所以,“应将江宁布政使及所辖之四府二

      州,全归管理。巡抚所驻,即为省会。江宁布政使应随总督仍驻江宁,总督在江南,巡抚在

      江北,既无同城逼处之疑;江宁六府前隶苏抚者,即改隶淮抚,亦无增多文牍之扰。”

      写到这里,瞿鸿玑自觉这番更张,解消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得意之余,奋笔直书:“不

      必添移一官,加筹一饷,而行省已建,职掌更新,建置合宜,名实相符。”他这样自夸,同

      官亦纷纷表示赞许,于是在封印以后的十二月二十二,明文颁发上谕,如奏施行,并规定新

      建行省,由两江总督兼辖。

      消息一传,江苏的京官奔走相告,哗然惶然,新年团拜,无不以此为话题,大致愤慨,

      决定上疏力争。其时江苏京官名位最高的是两个状元,一个是同治元年壬戌状元,礼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徐嗤,嘉定人;一个是同治十三年状元,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书房行走陆润庠,

      苏州人。徐嗤年纪大了,不愿多事,便由陆润庠领衔出奏。

      江苏人,尤其江南的江苏人,最不满的是将江苏无端分隔为两省。譬如前堂后轩一座成

      格局的住宅,忽而为人封闭中门,割去了一半,门面依旧,堂奥已浅,自然不能甘心。不

      过,这层理由,列为有“关系者三”。第一有关系是“江淮、江苏,若合为一省,则名实不

      符。昔有控扼两省设为重镇者,如国初偏沅巡之例,至一省两抚,向无所有。现在湖北、云

      南本有之巡抚,甫经议裁,而江南一省忽然添缺,未免政令分歧。”

      其次,“苏淮若分两省,则要政首在定界。自古经划疆里,必因山川觊塞,以资控制,

      设险守国,盖在无事之时,溯自苏皖分省,亦非复旧时形胜,而苏省跨江,尚有徐淮得力,

      据上游之势。今划江而治,江苏仅存四府一州,地势全失,几不能自存一省,较唐之江南

      道,统州四十二,宋之江南路,统州十四,亦复悬殊。”

      “惟南宋浙西一路,仅有三府四州,此偏安苟且之图,非盛朝所宜取法。至巡抚藩司,

      专管地方之事,例驻省城,今设省清江,舍临江扼要之名城,就滨河一隅之小邑,似亦未甚

      得势。”

      接下来的“其有关系者三”,其实是最有关系的一个理由,即为省分的大小,省大不在

      幅员,而在户口,户口繁密,税赋旺盛,地小亦为大省,倘或地广人稀,幅员虽广何益?但

      户口繁密,总亦须有地可养,过于局促,施展不开,亦不能其为四方观瞻的大省。江苏之不

      宜,亦不应分割,由此处着眼,自然振振有词。

      这段文章,先由规制讲起,论省分之大小:“国朝经制,分省三等,盖因户口之多寡,

      亦视幅员之广狭。各行省中,惟山西、贵州两小省,幅员最狭。今苏淮分省,江淮地势较

      宽,仅及中省,江苏则广轮不足五百里,较山西、贵州,殆尤褊小,势不能再称大省。”

      江苏不成其为大省,后果如何?简单明了地说:“若改为小省,则一切经制,俱需更

      改,而筹饷摊款,尤多窒碍。”所谓“一切经制,俱需更改”,首先是吏部签分候补人员,

      江苏便容纳不了那么多!而最厉害的是:“筹饷摊款,尤多窒碍”这八个字,因为朝廷若有

      征敛,不管是额内正用如练兵经费等款项的筹措,或者临时需要集资,如慈禧太后万寿,举

      行庆典,各省被责成必须依限缴纳的“摊款”,江苏总是高居首位,即以江苏膏腴之区,而

      又为大省,怎么样也推托不了。如果江苏改为小省,则前面已经说过,“因户口之多寡,亦

      视幅员之广狭”,虽为膏腴之区,无奈幅员太狭,尽可据理力争。

      其“有关系者四”,说来亦是气足神定:“漕运总督所委漕务人员,皆系地方官吏,又

      有屯政军政与地方相附丽。定例兼管巡抚事者,所以重其事权,初不责以吏治。”这是隐然

      驳斥漕运总督兼有巡抚职责之说,以下便正面谈到,江宁藩司,力足以顾江北。“淮徐之去

      江宁,远者仅数百里,不为鞭长莫及。而三府二州之地,特设两道一镇,固已控扼要区,布

      置周密。其地方要政,向由藩司秉承总督,以为治理,历久相沿,未闻有所荒脞。今之改

      设,似出无名。”

      “无名”犹在其次,难在执掌权限,有所冲突。“若江宁办事,悉仍旧贯,则江淮巡

      抚,虚悬孤寄,徒多文移禀报之烦,无裨吏治军政之要。”

      行文到此,下面这段结论,自然掷地有声:“江苏跨江立省,定制已久。疆宇宴安,官

      吏无阙。朝廷本无分省之意,江督亦无废事之虞。顾以裁漕督而添巡抚,而设巡抚而议添行

      省;办法既超乎倒置,定章必归于迁就。”

      以下引用同治三年御史陈廷经条陈“变通疆舆”,曾国藩驳倒此举有两句警语:“疆吏

      苟贤,则虽跨江淮,而无损乎军事吏事之兴。疆吏苟不贤,则虽划江分治,而无补于军事吏

      事之废。”

      其时江南初定,一切庶政颇多兴革,大致地方督抚自己认为可行,往往先付诸施行,然

      后奏报朝廷,皇帝批个“知道了”,或者“该部知道”,便成定案。

      但如陈廷经此奏,是少数慎重处理的大政之一,奉旨先交两江总督曾国藩等,“酌度形

      势,妥筹具奏”。

      曾国藩主稿的复奏,亦是十分经意之作,引据古今,斟酌至当,才得出一个“此等大

      政,似不必轻改成宪的结论。”

      陆润庠领衔的这个折子,特为引述这段往事,恭维当时君臣:“仰见廊庙之虚怀,老臣

      之深识”,认为前事不远,可备稽参。

      结论是要求重议。政务处奏定的会议章程,共计七条,第二条规定:“查内政之关系

      者,如官制裁改,新设行省等类,由各衙门请旨会议,或特降谕旨举行。”与此正相符合,

      所以奏折上很委婉的说:“立法期于必行,更制亦求尽善。可否援照新章,恭请饬下廷臣会

      议,并饬下沿江督抚一体与议,复奏请旨遵行,俾见朝廷有博采群言之美,无轻改成宪之

      疑。臣等籍隶该省,情形稍悉,不敢有所见而不言,谨缮折具陈,不胜待命惶悚之至。”

      奏折一递,当然发交军机。奕?潦孪人溆兴?闻,只当江苏京官是因为无端失地而不满,

      可以用一顶大帽子把他们压了下去,及至细看原折,头头是道,不由得愣住了。

      其余的军机大臣,传观了这个折子,亦都面无表情,唯有瞿鸿玑,不便装聋作哑,想一

      想,大声说道:“江淮设省,原是为了漕督已裁,地方不可无大员主持,事非得已,江苏京

      官应该体谅朝廷的难处。如今明诏已发,通国皆知,何况漕督亦已改授为淮抚,朝廷莫非还

      能收回成命?”

      “只有暂时压一压再作处理。不过,”奕?廖实溃骸吧贤肺势鹄矗?该有话交代。”

      “上头问起,我有话答奏,只要江苏京官不闹,慢慢儿可以想法子。”

      “子玖,”奕?廖剩骸扒肽愀嫠呶遥?这个法子怎么想?”

      “无非顾全朝廷的威信,慢慢儿想法子补救。”

      “好!”奕?料氲昧艘桓霭旆ǎ?“你我分任其事,上头问道,请你担当,江苏京官,我

      去想法子安抚,请他们别闹。”

      “是了,我听王爷的吩咐。”

      于是带着原折进见,慈禧太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一案。

      “他们的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她说:“当初是办得太草率了一点。”

      “是!”奕?粱赝吠?了一下。

      “原折自然言之成理,不过有些话是避而不谈。江淮一带,南北要冲,民风强悍,从前

      是出捻子的地方。漕督、河督两标兵,加上淮扬镇总兵的各营,亦不见得能应付得了,如今

      漕督一裁,漕标移撤,江淮之间,伏莽四起,将成大患,所以不能不设巡抚镇守。至于江苏

      虽分割为两省,就两江总督而言,仍是整体,一切钱粮征派,应该不受影响。地犹是也,民

      犹是也,倘以省分大小为借口,对征派故意推诿规避,其心就不可问了!”

      这番振振有词的话,慈禧太后觉得亦很不错,便即问道:“且不说谁对谁错,江苏京官

      既然有这么一个奏折,总得处置才是!”

      “是!”瞿鸿玑答说:“原折亦只是奏请会议商酌,并饬沿江督抚一体与议,本来亦是

      件从长计议,一时急不得的事!”

      “好吧,你们先商量着看。”

      一件大事,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让瞿鸿玑暂且敷衍过去了。

      接下来便是奕?寥グ哺Ы?苏京官了。

      他是采取的擒贼擒王的办法,传个帖子专请陆润庠吃饭,不提正事。饭罢又看奕?恋氖?

      藏,到得起更时分,陆润庠起身告辞,奕?练绞嘉实溃骸胺锸?,我想起件事,你们递那个折

      子,是怎么打算着来的?”

      “王爷明鉴,兹事体大,总期斟酌至善,庶无遗憾。”

      “诚然,诚然!不过,凤石,我要请教,如果你我易地而处,我该怎么处置?”

      这句话将陆润庠问住了,想一想答说:“似乎不能不召集会议。”

      “召集会议的上谕怎么说?要皇上认错,收回成命?”

      这一问不难回答!“召集会议就是。不一定要见上谕。”

      “是了!谨遵台教。”奕?凉肮笆炙担骸胺锸?,咱们就此约定,会议我一定召集,上谕

      可是不发了!”

      “是!”

      “只怕贵省有人等不得,又递折子来催,如之奈何?”

      “请王爷释怀,王爷肯全我江苏疆土,大家自然耐心等待,我回去告诉同乡就是!”

      奕?潦导?他的诺言,主张裁撤江淮巡抚,但支持出自袁世凯而由署理江督周馥出面所奏

      的建议,另设统兵大员镇慑枭盗。上谕中说:“现据各衙门说帖,改设巡抚,诸多不便,拟

      改设提督驻扎者居多。复经查核周馥所奏,亦以分设行省,不如改设提督驻扎为合宜。该署

      督身任两江,更属确有所见,拟请即照该署督所请,改淮扬镇总兵为江淮提督,文武并用,

      节制徐州镇及江北防练各营。”

      江淮提督之设,既然重在镇慑枭盗,自必加重法治,因而又规定,“以淮扬海道兼按察

      使衔,凡江北枭盗重案,应即时正法,军流以下人犯,归其审勘,毋庸解苏,以免迟滞。似

      此江北文武均有纲领,江淮巡抚一缺,自可无庸设立,旧有漕标官兵,即作为提标,以重兵

      力。惟淮、徐各属,向为盗贼出没之区,现既裁撤巡抚,改设提督,应即令该署督将营伍重

      新整顿,认真训练,以重地方。其余未尽事宜,应由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悉心酌议,分别

      奏咨办理。”

      这道上谕拟得不甚高明,支离含糊,条理不清,加以这天正碰上慈禧太后情绪不佳,因

      而大挑毛病。用字不妥的,自然即时改正,办法有出入的,便很费一番口舌了。

      “怎么叫‘文武并用’?”

      为了“文武并用”四字,在军机处便起过一番争执。“提督”的全名是“提督军务总兵

      官”,尊称“军门”,依绿营编制,为一省最高的典兵官。品级与总督、驻防的将军相同,

      都是从一品,但身分职掌不但不能比总督、将军,甚至连从二品的巡抚都不如。因为总督、

      巡抚照例带兵部尚书、兵部侍郎衔,掌管军政,便可节制武将,提督见了比他低两级的巡

      抚,亦须“堂参”,更无论总督。

      总督、巡抚照例又带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身分等于都察院的堂官,提督若有不听指

      挥,不遵调度情事,可以指名参劾。封疆大吏参属下文官,容有不准之时,如参武将,那怕

      是戴红顶子的提督、总兵,无有不准的。为此同治六、七年间,捻匪初平,宿将纷纷解甲,

      如已封男爵的直隶总督刘铭传坚卧不起,就因为觉得武职官太委屈的缘故。

      如今说是提督可以文武并用,在瞿鸿玑看,即等于文武不分,身分相等,是屈辱了文

      官,就象徐世昌以翰林带狮子补那样,不伦不类,自贬身价,所以提出反对。

      这“文武并用”的主意,是袁世凯想出来的,作用是:首先,幕僚中知兵的文士,亦可

      放出去自张一军;其次,提高武职官的身分,亦就等于提高他这个并无功名,几同行伍出身

      的总督的身分。有此两层重要关系,所以奕?良岢衷?议。瞿鸿玑虽蒙慈禧太后赏识,到底敌

      不过奕?潦蔷?机领班,只得让步。

      此时慈禧太后亦以此为问,瞿鸿玑自是暗暗称快,侧耳听奕?链鹱啵骸拔奈洳⒂茫?不拘

      资格,调度比较灵活,亦容易奖进人才。”

      这“不拘资格”四字说坏了。“任官当差,岂可不讲资格?”慈禧太后问道:“文武异

      途,各有所长,混杂不分,将来要整顿吏治就吃力了!”

      “回皇太后的话,”奕?恋目诓乓嗖换担?从容说道:“文武异途,是因为从前的武将,

      大多行伍出身,目不识丁,所以不能混杂。自新建陆军以来,将弁都是学堂出身,留学东西

      洋的亦不少,不比从前的武官。如今整军经武,为了鼓励人才从军,似不妨量予优容。再

      者,各省练兵,主事者虽为武将,每每以道员任用,名实不副,无如文武并用,量才器使,

      反倒比较切实。”

      这番话不易驳倒,慈禧太后以不再往下谈作为默许,但另外又挑了一个毛病,“江淮提

      督的辖区是那些地方?”她问。

      “西起徐州,东到海边,都是江淮提督的辖区。”

      “海州不包括在内?”

      “包括在内。”

      “海州是直隶州,既然包括在内,就不该叫做江淮提督。”

      慈禧太后振振有词地质问:“这不也是名实不副吗?”

      奕?劣锶?,唯有碰头。于是瞿鸿玑向上说道:“江淮提督名不副实,似乎可以改为江北

      提督。”

      “对了!”慈禧太后是嘉许的语气:“这个名称就醒豁了。”

      这一关总算过去了。紧接着江淮巡抚裁撤改设江北提督的上谕之后,先以淮扬镇总兵署

      理江北提督。过了几天,奕?磷嗲爰蚺闪繁?处军政司正使,候补道刘永庆署理江北提督,赏

      给兵部侍郎衔,所有江北地方镇道以下,均归节制。武能管总兵,文能管道员,无异别设一

      巡抚。此人是袁世凯特保过的,自然算是北洋一系,袁世凯的势力,彰明较著地伸入了两江

      地界了。

    • 家园 【原创】苏皖两省

      朱元璋定都南京,在首都附近要划一个圆,作为首善之区的直隶。由于他是安徽凤阳人,凤阳必须进这个圈子。如果你以南京为圆心,南京到凤阳为半径,作个圆,那么大致就是今天的苏皖两省。后来迁都北京,这块地方就成为南直隶。

      清初,尚无苏皖之说,当时还是一个省:江南省。清朝的两江总督,所督的就是江南和江西。但这个江南省人口实在是太多,民事也相应的太复杂,就到后来江苏省也是全国唯一有两个藩司的省。所以到了康熙六年,被从中一刀两段,成了今天的模样。我没有去查书,按时间来看,韦爵爷还没有进宫,这应该是螯拜大人的手笔。这家伙一介武夫,给江南省来个剖腹,不过这可能是当时最合理的处理办法了。不知兄台以为然否?

      当然此举给后人留了麻烦:南京三面被安徽包围。江苏要修高速,从南京向苏北,要借安徽的宝地,双方大扯其皮。江苏必须答应安徽方面的要求,否则就得下洪泽湖.

    • 家园 肉食者鄙,重新划省一事已告乌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