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的音乐乐事 (序) -- 胡丹青

共:💬182 🌺2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我回忆了一下,

            真得有我,

            就是02年,南配殿,

            那时候我自己没选,但每周陪阿壳上课。

            我和阿壳一般坐第四、五排。

            我们俩当时买了几百张盗版碟.......

            到现在听完的不到十分之一.........

            • 家园 帝都的碟市好繁荣啊

              不过我也有几百张······盗版的·····哈

              到现在听完的不到十分之一!?,资源浪费啊

            • 家园 是严宝瑜老师的课么?

              似乎我也在 02 年选过, 此后也偶尔去听过几次课. 不知道严老现在还在教这门课么.

              • 家园 02年上的是朱秋华老师的

                我本科时选过严老师的贝多芬音乐欣赏,还和同学去他家拜访过老先生,一书房的CD,堆得满满当当的,呵呵。

            • 家园 我到美国来带了几百张盗版碟

              现在积的灰都可以写字了。图书馆啥都有,顺带还可以把谱子也一起借了看,后来再也没有花钱买过CD和谱子。回国照样买盗版,的dvd。

              现在都有高清的音乐会下载了。

        • 家园 嘉木啊,咱俩绝对面对面见过~~~~

          选过同一门课。

          虽然大眼瞪小眼地谁也没认出来谁……

          • 家园 呵呵,多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当年阿壳住33楼,我住35楼,我和阿壳在一起之后我就给他说,我们两肯定有过同时走在去学一路上的时候,只是不相识啊----

        • 家园 有意思的是

          西方音乐欣赏我也选过一个学期,给我的成绩是B+,我可没有逃课哦,还给老师准备磁带来着。因为我不大会写乐评。

          再早一点,幼儿园毕业的时候有个总结评语,音乐一栏是“对音乐不太感兴趣”(我进了小学才开始学琴的,而且是唱合唱早于弹琴,合唱唱龄从6岁到现在,当中只有5、6年的空缺),倒是画画一栏上写“能有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等等。。。”,明显是被我的名字误导。原件应该还压在国内某个箱子底里,很有意思的。

    • 家园 【原创】我的音乐乐事 (5) 间奏曲/变奏曲

      上一集里我提到了巴赫的 Piano Concerto No. 5, BWV 1056的第二乐章,Gould弹的。复习一下,3:33开始的第二乐章。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sqeZgEWoIg[/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sqeZgEWoIg

      巴赫的一个特点,也是他伟大的地方,就是universality(这里用英文反而感觉更达意,用哪个中文词来更好呢?)就是说,他的音乐几乎在任何乐器上演奏都可以,都一样地有表现力。也可以说,巴赫的音乐不依赖于音色。手机音乐,有没有发觉用巴赫的最cool?可惜我这里没法贴,Nokia里面有好几个,Toccata and Fugue是其中之一。

      说回到开头,虽然我是最早听钢琴协奏曲听到的,但其实它的“原版”是古钢琴协奏曲。Harpiscord,严格的名字应该是拨弦古钢琴。顾名思义,可以想象成一台竖琴(Harp)给横过来(横琴?),然后通过键盘触动一根羽毛根管去拨动琴弦。除去音色,和钢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音量没有变化,不可以像钢琴那样通过下键的力度和速度来控制的。所以听起来很优雅,但是音量是均匀的。在钢琴上弹古钢琴作品,“严肃”地演奏法应该也是很少加入轻响变化,保持其原味。听听看,这个Pinnock和The English Concert的版本是很忠实的古钢琴演奏,和Gould的比较一下。(我都很喜欢,两种性格,古钢琴的表现力在音量的轻响之外,音乐大有天地可作为。)

      [FLASH]http://www.youtube.com/v/NLrNhMGPQtk[/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rNhMGPQtk

      但其实,这个乐章更早的出处是巴赫自己的Cantata No. 156的开头做为一个引子:

      [FLASH]http://www.youtube.com/v/92QOAVPYOMg[/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2QOAVPYOMg

      独奏的是古双簧管。

      接下来就是各个改编版本了,各有各的味道。

      大提琴,名字变成了取自Cantata No. 156的G大调咏叙(也就是介于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独奏大提琴是Julian Lloyd Webber,比他更有名的Andrew Lloyd Webber是他的哥哥。

      [FLASH]http://www.youtube.com/v/mSd6cPYzjPU[/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Sd6cPYzjPU

      巴赫的音乐,自然有管风琴的版本。管风琴和古钢琴有一样的特点,无法直接控制音量。但是管风琴可以通过插拔销子离散地改变音色,比如宏大的音量和纤细的音量做前后对比等。这样,巴赫赋格中的对比和对位就很好理解了。在钢琴上练巴赫的赋格就是希望突出每次主题进入时的音量和性格对比,自然就出现了层次感和深度。当然这个是咏叙,没有这么多讲究了,先来听吧。

      [FLASH]http://www.youtube.com/v/1r43wSGnSQ4[/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r43wSGnSQ4

      最喜欢巴赫音乐的一定不能不提古典吉他。因为一个弹古典吉他非常好的朋友缘由,我很中意古典吉他的表现力,而Romero家族是大名鼎鼎的吉他豪门,听他们家的一个小弟的。

      [FLASH]http://www.youtube.com/v/6CSiESmw9QI[/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CSiESmw9QI

      -------- Finale ---------

      找到这个版本是让我有点出乎意料的。有人声,就全了,一样很有味道。是不是巴西的,葡萄牙语?有字幕我也不知道她在唱的是什么,但不影响我对她的欣赏。因为巴赫

      [FLASH]http://www.youtube.com/v/-ox3xDyV4LQ[/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x3xDyV4LQ

    • 家园 【原创】我的音乐乐事 (4) 简单而美极

      之前回马大帖时我曾提到过这样一个说法,简单的不一定容易,复杂的却可能不难。这个道理以音乐为例应该如何说呢?

      音乐作品里有不少是托电影的福出了名,而其中有一部更是以“最难的钢琴作品”而著名,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出自电影Shin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三的这个“最难”不是公认的,因为难易各人自有取向,我这里只能认可这是最复杂的钢琴作品之一。复杂比较好认定,音多得应付不过来恨不得多一双手,而听起来也不敢确定是一双手十个指头弹得出来的,那就是相当复杂了。谱子拿过来一看,不识谱的人也不免敬畏三分,密密麻麻上蹿下跳的小蝌蚪,谱子一共就五根线贯通的线,黑乎乎的一片片几乎都盖得看不出背后的线了,这识谱是不是要花老鼻子力气!

      ----------------- 插播回忆 -----------------

      话说小时候学琴时,年纪小性子急,做数学题都经常点错小数点,识谱就别提了:一眼看个大概,知道是上行或者是下行,和声是肥还是瘦,然后经常是随性发挥(尤其是夏天天热的时候),觉得接下来那个音“应该”是这个就当是这个了,反正我耳朵听听都挺顺的。跑到老师那边,我一边弹她就一边拿着支红笔跟着在谱子上一个圈一个圈,把错音都圈出来(因为第二遍错的那些音还不一样,所以她基本红笔不离手)。上完课谱子拿回家,谱线上高高低低那些红圈好似水泡泡往上浮。那识谱就更难了

      ---------------- 回忆毕 -----------------

      那为什么说复杂却不能说难呢?拉三怎么就不难呢?因为“完整地弹完一个作品”和“弹好一个作品”是两码事。从不会弹到弹完拉三是一件比较累人的事情,但比起有些曲子,弹好拉三还真算不上是最难的。像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这么多音符,只要按照谱子把每个音都摁到了(当然还要准时和及时),谨遵谱子上面清楚标记的轻响提示,那肯定是大气势啊。熟练了以后速度再微微加快一点,就更加气势逼人了。要是来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抡圆了砸琴,那就是在和琴弦的极限搏斗了,好似弹不断琴弦就没弹好拉赫玛尼诺夫一样。所以我说累人,但不是最难。

      -------------- 插播回忆2(别走开,马上回来) -----------------

      当年家长让小孩练琴的理由有的是这样的:手大,适合弹琴。当时家长心里真有这样的标准,手越大琴弹得越好。这个可以量的:手往最大里撑,看可以够得着琴键上几个键。如果大拇指在Do上小拇指能弹到高八度的Do,那手的跨度就是八度。八度是最起码的,因为弹平行八度的机会太多了,十度十一度那才算是手大的,左右那两个音都是要按住的哦。小时候还有更恐怖的故事,说是有同龄小孩琴弹得挺好就是手小,家长就带他去做手术,虎口(大拇指食指之间)那边划一刀,把手“变大”。听这样的故事小孩是会有心理障碍的,不过八十年代这个词还没有发明呢。其实现在懂了想想也不太现实。手大手指长也不是没有坏处,换指就没那么灵活。一般公认的是,练琴练得好的手都比较厚,比较肥大,还听说过某钢琴家的轶事,当然是外国人,手指粗到会卡在两个黑键之间的间隙里,所以都要弹外面的那部分白键,那多麻烦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熊掌”

      这个手我们已经可以称为“熊掌”了,进出两个黑键之间一般都不是个问题啊。

      手最重要的就是灵活性和各个手指独立运动的能力,此所以指头的功夫都需要童子功,手长成了就难练了。这里出个测试:大拇指称1指,谱子上指法标“1”,小拇指称5指。现在来试试,2、3指合拢,4、5指合拢,然后试着让合拢的4、5指远离2、3指,能自由开合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

      然后试一下3、4指合拢,2指和5指能自由活动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4指合拢

      附加题:一双手10个指头,可是谱子上有11个音的和弦怎么办?也就是要有11个键同时按下去。

      那个谁说用鼻子的,我当年错的和你一样,所以不要试了,鼻子红了也没用。(提示:此法亦可搞定12个音的和弦,谁有两个鼻子的?)回答对者按西河规矩奖小红花。

      ------------ 回忆又毕 -----------------

      那简单的怎么就难了呢?我来举这么个例子理科的同学比较好理解:一个曲子有1000个音,错两个混在里面是不是谁都很难听出来?的确,没有人弹拉三是以不错音为目的的,再说音乐也不是体操,错音不扣分。那要是有个简单的曲子就20个音,错两个,还能听吗?我估计要不及格。有人说,就20个音要出个错也挺难的,出错概率低嘛。那这么想,是弹好1000个音的曲子容易还是弹好20个音的曲子容易呢?如果你相信我,就尽量回避20个音的曲子,弹好那个肯定要难多了,我宁可多花点功夫练成1000个音的那个,因为那是早晚的事情。

      难在哪里?我再打个比方,国画里让我感叹的作品除了“清明上河图”,更多的是那些留白惊人的那种,比如八大山人的一石、一鸟或一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留白难啊,那个白不是空白,都是有“气场”撑着的,而那延展无所不在的气场,就来自于那看似随意的寥寥几笔。一样的道理,独独那几个音,个个的处理都要花了不得的心思。一般轻响吧,太单调;加一点变化,又怕支离破碎,到底就这几个音,什么变化都是离散的,感觉唐突。一串音连起来容易,三个音连成一句旋律就要功夫了。每一个音下去之前我保管都要教人头痛,轻一点响一点的那个度太难了,而多少就在一毫之差。相比之下,要是给我1000个音,加上肥大和弦的烘托,做出一点情绪来是顺流直下的轻松。20个音不但要出旋律,更要把整个场子撑满,带着乐思还要不停地向前走。

      20个音,最难的是哪个?这个简单,第一个音。关于这第一个音巴伦博伊姆两年前在BBC做过一个讲座。道理也简单,第一音之前,只有寂静,本音就要来破这个“静”字,你说难不难?这么一想,难怪有些人坐在琴凳上超过一刻钟,听得人都快要打瞌睡,听到的还是只有寂静。手提起来又放下,提起又放下,这个音下去可就再无补救,太轻太响太长都由他去了,想来想去怎么着都是错,唉。也有潇洒的,掌声还没结束屁股还没落在琴凳上手指已经下去了!怪不得,艺高人胆大,乘“寂静”还没站稳时就下手,高。

      偏偏,那些单音的作品竟有如此摄人的美。语言不得不在此终结,让音乐开始。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sqeZgEWoIg[/FLASH]

      J.S Bach: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5 in f, BWV 1056 (Glenn Gould)

      倾听3:33开始的Largo。一个词,sublime。

      [FLASH]http://www.youtube.com/v/uX-9bsVUDUk[/FLASH]

      Haskil play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V 466 with Klemperer

      此乐章也是电影Amadeus结尾时过字幕时用的音乐。这个电影我最喜欢得不得了,音乐用得极好。

      [FLASH]http://www.youtube.com/v/koN9m0ltRFY[/FLASH]

      加一个莫扎特,刚才的是KV466,这个是KV467。Dinu Lipatti又是我最中意的钢琴家之一。

      Dinu Lipatti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1 Mov 2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U0fDcr_QqY[/FLASH]

      Martha Argerich plays Chopin sonata n°2-3 (funeral march)

      2:10起,无与伦比的超脱,看得空啊,却教听的人心。。。,唉。

      通宝推:回旋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上花,可能十年以后弹拉三只能找中国人了

        偶一看到劳动密集型的东东就不由自主地想在中国建个产业基地

        像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这么多音符,只要按照谱子把每个音都摁到了(当然还要准时和及时),

      • 家园 这个开合容易啊,熊仔就可以

        小时玩游戏机,握摇柄有两种方法,正手抓,反手握酒杯。

        这个反手玩得多了,一分手指就是这样滴,而且这样还舒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