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海经适房后面的阳谋 -- 数字通信

共:💬152 🌺68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有道理。

      这种新小区,至少总要有个10年时间才能成为成熟小区的。

      那么前10年居住的那些人就只能忍受不便,带来的好处就是10年后成为成熟小区后房价的上涨。

      又想房价便宜,又想交通便捷,配套齐全,医院小学中学超市菜场样样都近,哪有这种好事?

    • 家园 【原创】上海经适房后面的阳谋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图是上海未来的城区规划,挺有点宏伟样子吧。不过要实现可不简单

      上海的人口已经快2000万了,相当一部分压缩在外环之内。这怎么可能住得宽敞。居民朝外居住是势在必行的。

      首先开发土地就不容易,政府从农民手里拿一块地,要一次性向农民支付很多钱,还得管吃管喝管工作。这是第一笔支出。

      接下来是硬件基础设施

      A 标准公路,还不能是南市区那种只能通一辆车的,至少双向4车道吧,挺花钱的,还不能收过路费。遇到些有河的地方,还得架桥。

      公路也分等级,新城区的普通公路,主干道,副干道,主干道相连的立交桥。很花钱啊。

      B 供电供电话,这个好办,往往是电力电信系统出钱,属于很快能收回的投资,前提是有人住!

      C 供煤气供水,这个虽然是申能股份和源水股份出钱,但本质上就是上海政府掏钱。如果一开始没人住,还好点,有人住了反而亏钱。。

      D 绿化园林路灯等等,纯粹是花钱赚吆喝。

      以上最基本的一些硬件,基本上有了这些,就可以开始卖地吸引开发商了。等房子开始造起来了,就得再花些钱了

      A 公安局,这不能少吧,警察工资也是很高的

      B 工商税务防火防疫,这也不能少吧,花钱啊,这些个楼都得政府自个盖

      C 公交线路安排,公交始发站安排,甚至地铁。说实话,公交公司都不愿干新线路,没客流,即使被逼着干,也是有条件的。这还不算花钱得,有些地方如松江,去市区上班,公交都不管用,还得地铁。这地铁比较花钱,只能靠银行贷款,贷款哪里来,老百姓的存款嘛

      以上都不算困难,短期内能改变,虽然花钱,不过也值。但是下面的,就麻烦了

      A 医院

      话说仁济医院80年代花了许多钱买下了东方路浦建路那块地,这笔投资现在看来简直是巴菲特再现。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虽然现在医院领导都明白投资的重要性,但是地价不是当年那个价了,医院有心也无力。况且,医生也不一定愿去啊。医院问题的解决其实比教育还麻烦,涉及到了将来的医疗保障改革。这么说吧,只有允许社会力量平等参与医疗事业,才能弥补城市扩张对医疗的需求。tg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不过还不能明说。

      B 教育

      其实上海教育已经负债不少了。但是任务还很艰巨。新城区小学初中高中托儿所幼儿园都要办!

      话说这年头上幼儿园可能比上大学还贵。你要让一个校园美丽,老师温柔,教育质量高的幼儿园出现在人少的新城,这不开玩笑么。

      新城的幼教随便凑合凑合得了,实际上就是如此。

      高中倒好办,上海90年代花了n个亿造了许多寄宿制高中,现在想想这个政策果然超越了时代,同意这个政策的人必须得发套房子奖励奖励。

      小学初中没办法,硬件花钱,软件更花钱。只能靠时间慢慢来。

      http://sh.eastday.com/qtmt/20080430/u1a425803.html

      这条新闻说,韩正将提高郊县教员待遇。也是在暗示,一时半会新城很难提供优秀的基础教育。

      上海政府入不敷出的今天,还要承担新增学校的人员建设费用,难啊。

      不过很多人目前暂时只求一个安家之所,对教育暂时没啥要求,等他们明白过来了,只能被再收割一次了。明白过来的人,则在疯狂地选学区房。

      C 商业娱乐

      不谈了,让社会上的老板们来吧,政府只收租。显然,老板们目前宁愿找人多热闹的地方投资。至于什么五角场,新天地,不夜城式的开发,最近的日子很难看到了。

      上海政府为新城下了不少本,那可是急于收回来,光靠卖地给房地产商还不行。一来规模还太小,卖地那点钱还不够政府开销喝一壶。得把规模做大,从卫星城变区域中心,再和市中心连成片,进而扩展至江浙,比如杭州。至于浙江那边也是同样的想法,天下xx一般黑。这样将来的收益才可观,光收物业税就是天文数字。

      不过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人,新城的人越多,集聚效应越明显,潜力就越大,来钱就越快,地皮就越好,投资就越多,环境就越好,人也就越多,集聚效应越明显...几轮下来,新城就成中心区了,虽然这个几轮要不少年头。

      自然,开荒吃苦的事,只能让最早搬进去的那批人承担了。但是让人心甘情愿的搬过去,可不容易(待续)

      • 家园 哈哈,果然是上海人

        “不能是南市区那种只能通一辆车的”——南市区已经并入黄浦区很多年了,不是久居上海的估计都不知道有南市区。

      • 家园 老兄你好

        你很牛,真的。

        我有个问题:从你的这些帖看,买新城区的房,是很有潜力的,对吗?那么,这些地方有商品房吗?现在能入住的有吗?我对上海不熟悉,呵呵,虽然去开过一次会,但没怎么停留。谢谢你。

      • 家园 上海TG就是个大庄家

        坐庄三部曲,炒概念吸引跟风盘,用别人的钱来拉高,最后统统出货给散户。

        以前党建学习的时候,浦东开发经验“三千亿”那是被津津乐道的。啥是三千亿呢?猫总说要开发浦东,哪有钱嘛?92年的时候浦东陆家嘴还是一大片农田包围着一栋栋火柴盒。就是靠着炒概念,炒地皮,忽悠了外资一千亿,央企一千亿,浦东只出了号称一千亿的地皮。——这光荣的革命历史,自从房价狂涨之后,就不大提了。

        但坐庄还是要继续滴。良玉同志肩负革命重担继续拉高,没钱就借,先借外地的,2002年全国银行系统一大半拆解去了上海。后来借不到了,就向上海老百姓借。2006年上海社保系统向房地产商贷款20多亿,当年上海全部房地产贷款也不过200亿。而这20亿都贷给了一帮老鼠仓的三无货色,现在还有烂账一大堆。前几天有人在河里说让历史评价良玉同志的创新,册那,开老鼠仓这么俗的事儿还算创新,太扯淡了吧!

        该出货了,出货将是在疯狂中派发,让一帮子散户来顶缸。最近顶缸门槛羞答答的降低了点,没办法,不是啥宁都好顶缸的~~~要调一调~~~

      • 家园 话说,这怎么像打模拟城市

        其实也的确如此,从原理来说就是如此简单。当年上经济地理区位理论的时候,就有人说这课根本不用上,打趟模拟城市就全明白了。

        可惜,那时节小关还没电脑呢。。。。。

        扯远了,其实是想说商业娱乐那一块的。小关曾去那个“世博家园”(就是为开世博会动迁的房子造的动迁安置房)去看过房子,人介绍可是说“商业设施一概俱全啊”,过去一看果然如此。全是耳熟能详的老字号的分店。听了解内情的亲戚说是那些收归国有的企业受行政命令到那边去开分店的。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 家园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上海政府入不敷出

        老百姓有什么可抱怨的,叫你当一天上海市长试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