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唐才子中那些另类人物(一) -- dreamflyer

共:💬62 🌺4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四)就怕坏人有文化!(下)

      不少诗人都有外号,如,唐人赵嘏因为诗句 “长笛一声人倚楼”得了个外号叫“赵倚楼”;温庭筠因为才思敏捷被称为“温八叉”;宋朝贺铸因为“梅子黄时雨”被叫做“贺梅子”;宋祁因为“红杏枝头春意闹”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词人张先——本人非常喜欢他的词——被人称为“张三中”(“眼中泪,心中事,意中人”),但他自己却更喜欢“张三影”这个外号:“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 “隔墙送过秋千影”……

      中晚唐时期,还有一个姓张的诗人,外号叫“张三头”。得到这个外号的原因,不是他的诗里面有什么“头”的名句,更不是因为他长得比较像哪吒,而是因为他的考试功夫了得。在唐才子中,这种本事,大概只有王维可以和他比个高低。

      张又新同学先是在博学鸿词科考试中考了个第一名,是为“宏词敕头”;接着,在京兆地区的考试中得到第一,是为“京兆解头”;最后,在进士科考得第一,也就是状元及第——“进士状头”。当时人吃惊之下,便称他为“张三头”。

      可惜,这个“张三头”却实在是个不长脑袋的家伙。《唐才子传》中,对他的评语是“为性倾邪”,他谄事奸相李逢吉,成为他的鹰犬,名在李逢吉的“八关十六子”之中,相当于后来魏忠贤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类。他收受贿赂,陷害忠良,简直丢尽了状元的脸面。

      不过,论诗歌的成就,张又新属于高分低能的那种,水平比宋之问差得远。除奸邪之外,这人还有两件事情值得一说:

      一是自负与好色。曾经说“我少年擅美名,意不欲仕宦,惟得美妻,平生足矣。”很倒霉的是,他偏偏娶了个“有德无色”的老婆,结果一辈子都感到怏怏不乐。从这件事来看,同样是娶了个丑媳妇,他的境界要比诸葛亮要差很多。

      另一个是喜欢品茶。张又新除了老婆丑之外,最遗憾的事情,大概就是生于陆羽之后了。陆羽写了《茶经》,张又新便去钻研“水”的学问,结果写了篇《煎茶水记》(又称《水经》)的文章。在此文中,张又新品评各地的泉水,以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

      到了现在,最有名的泉水成了无锡惠山的泉水。因为有个叫阿炳的盲人创作了一首二胡曲,名叫《二泉映月》。

      另一个有争议的“坏人”叫王涯,就是前文提到的,和卢仝一起被宦官杀掉的重臣。王涯,字广津,最大的官当到宰相,进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因为他当的官实在是够大,所以就犯了大官们常犯的错误——政策性错误。这一点,非常类似后来宋朝的王安石。

      文宗太和九年。王涯强制推行 “榷(榷,本义为独木桥,这里指专利、专卖、垄断)茶法”,强迫江南茶农将茶树移栽于官办茶场,并将剩余茶叶全部烧光。结果,这一举措大大影响了茶农的生计,激起了民变。等王涯在“甘露之变”被杀后,老百姓都指着他的尸体痛骂,而且纷纷往上面丢石头瓦块,“须臾成堆”,当场修个坟墓都够了。

      他的另外一个错误是由于个人爱好引起的。王涯个性风雅,喜欢收藏前代书法名画,一见别人家里有稀奇的,便千方百计要弄到手。愿意卖的他就买,不愿意卖的,就想办法陷害主人,然后占为己有。

      等王涯家破人亡之后,人们发现,他家储藏的字画多达数万卷,而且都精心地裱糊过,“奁盒金玉牙锦”。乱兵百姓冲进他家里,一个个都是不识货的土包子,他们把好看的盒子、卷轴等外包装剥下来,兴冲冲地带回家去。真正值钱的字画则扔在大街上,任凭车辗人踏,全部化为烂泥。

      就诗歌的成就来说,王涯应该比张又新强点,但还是远远不如宋之问等人。

      介绍完了几个著名的坏人,最后,给大欣赏一首五律。和该诗的作者比起来,前面几位完全可以称为善人。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

      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这位打算挂冠之止,避世升仙的高人是谁呢?——正是人人痛恨,“至今欲食林甫肉”的奸相李林甫!

      在唐朝的坏蛋之中,这位即使算不上“状头”,进入前三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至此,不得不佩服唐朝的确是诗的盛世,不管好人坏人,只要是人,几乎都能卷起袖子,刷刷刷地露上一两手。

    • 家园 听故事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三)就怕坏人有文化!(上)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害死刘希夷的宋之问。实际上,在唐朝的诗坛中,宋之问的名气和实力都要比刘希夷大得多。 “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

      和刘希夷一样,宋之问也是个青年才俊,而且家学渊源,他老爸宋令文就是当时有名的文坛名人。宋之问二十岁左右中的进士,才华横溢。再加上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所以在京城混得很是春风得意。

      有一回,武则天游洛阳龙门,命群臣赋诗。最先交卷的是左史东方虬,武则天看了,觉得写得不错,便赐给他一领锦袍。

      东方虬披上锦袍,一时得意洋洋,顾盼自雄。但还不到五分钟,宋之问的诗也写好了。武则天读后大吃一惊:哇!真是绝了!这么好的诗那找去?

      她抬眼一看,恰好看到东方虬正披着锦袍,还在面前晃来晃去。于是命令:来人啦!把东方虬的锦袍给我剥下来,给宋之问披上!

      所以说,女人就是会节省持家,就算当了皇帝也不例外。你看人家曹操,见部下为锦袍闹出了矛盾,干脆一人赏了一领了事。武则天的钱应该说比曹操要多得多吧?但就是没那个气度。

      我们可以想象东方虬先生那天有多么郁闷!

      经过了这件事,宋之问的名声更是如日中天。但遗憾的是,宋之问好像并不把自己的名声当一回事。

      本来,宋之问的地位已经够高的了。但他还嫌不够,便“诌事张易之”。张易之是谁?当时有名的奸臣,胡作非为的家伙,而且是武则天的男宠!大家心里都非常不齿这个人。但宋之问偏偏就是要去攀这个高枝。

      而且,“攀”到什么程度呢?——“至为易之奉溺器。”!!!

      不久,武则天退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诛,宋之问也顺带被贬到了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那时的广东,是烟瘴之地,和现在完全是两码事。宋之问在那边呆了一段时间,实在受不了了,第二年便秘密逃回洛阳。本文开头提到的五言绝句,便是在潜逃的路上写的。单从诗歌的角度来讲,这首诗绝对是五绝中的上品,放在李杜的集子里也毫不逊色。

      逃到洛阳后,宋之问东躲西藏,还好老朋友张仲之冒险收留了他。当时,张仲之和一些大臣正在商议如何铲除奸相武三思。宋之问一听,便觉得机会来了。

      第二天,他便派人去告密。结果张仲之等人被处死,宋之问则重新当了官。

      当了官之还不老实,宋之问又去谄事太平公主;后来,他发现安乐公主的权势更大,便立刻离开太平公主,去依附安乐公主。把太平公主气得眼冒金星!

      看过《大明宫词》的人都知道,太平公主不是个好惹的角色。果然,不久后,正当皇帝打算升宋之问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揭发了他的贪污腐化行为,于是宋之问被贬为越州长史。接着一贬再贬,最后,“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

      到了唐睿宗即位后,发现宋之问“无悛悟之心”,便赐死于徙所。据说,宋之问死之前,吓得满身大汗,东奔西走,连后事都无法和家里人交待。

      宋之问就是这么一个怪物:贪图名利,极端无耻;恩将仇报,手段恶毒。而且,是个标准的变色龙,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抛诸脑后。从各个方面来看,他都是个货真价实的坏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坏蛋,老天爷却赐给他绝妙的诗歌才华。于是,几千年之后,人们依旧会将他的佳句吟哦不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