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孟买断魂路(牛X的印度铁路) -- stably

共:💬204 🌺3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明白什么叫通勤列车?

          列车前面打上通勤二字?13号线算不算,5号呢?

          估计老兄是指现有铁路的再利用。这个,提几个外行问题:

          现有铁路客货混运,速度和间隔有限制。如果按原有车站设置,第一,站间间隔太大,如果车速不高,每天上下班折腾不如在市郊租房合算。第二,增开通勤车肯定和其它客运车次打架,调度和协调都是个问题。没有让特快等通勤的道理吧。如果缩小站间距离,增扩建新站,成本就上去了。

          搭现有车次上下班的也有。原来每次回家总看见有人从高碑店(?)和丰台上车到北京站的。这里有一个主要问题:如果住得远每天坐火车成本和时间上都不划算;如果住得近,中国大城市的非轨道公共交通都比较发达,实在没必要坐火车折腾。除非你在火车站边上住或工作,或者就是铁路职工。

        • 家园 是不是可以这么看问题

          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土共为什么不那么做,有很多客观因素。

          首先当然是资源不够,说白了没钱,没人。刚建国时才有多少铁路啊,所以当然是先铺骨干网,中国多山的国情决定了土共铁路发展的不容易。印度相对平坦,这个难易程度不同。其次,没有人才,你说的这些思考,当时土共根本想不到。只有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这个认识。印度当时可能也没有这个认识,也是发展起来才明白。印度也没有人才,但是英国人是有经验,印度的铁路设计,施工都是英国人在干,直到现在印度建设基础设施,设计还要全世界发包。我在印度的时候正赶上大概是那个建筑公司,雇了中国工人去修高速公路。被印度媒体讨伐,公司还在那里辩解说没有给中国工人高工资,给中国人的工资比印度工人还低。这个我是不相信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缺乏能够从事大工程项目施工的人才,哪怕是工人。印度的铁路就是英国人的设计,管理,穆斯林的劳工修起来的。

          这个工程师队伍,土共刚建国时是没有的,需要自己慢慢的培养起来。这些都决定了土共修铁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象大炮一样,买张地图,画几笔就出来10万英里铁路了。而且和英国主要是为了掠夺印度,所以要发展孟买,加尔格答这些重点城市。中国主要是为了国土开发布局,所以着眼点不同。

          其次,土共建政时已经是汽车时代了,公路占有相对优先的地位。英国人1849年在孟买修铁路时,他不需要考虑公路的竞争。一门心思修铁路。这个和土共1949建国后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有需求,比如连接你说的西直门-昌平一线,修条公路过去,然后通公共汽车就可以解决,更省钱,还更方便。如果土共建政在1849年,那可能还真就修铁路过去了。

          再次,土共的社会组织和印度不同。印度基本一直是市民社会。所以建了铁路就有居民点,就有客流。土共前几十年计划经济是单位制,那个单位在那里是计划修建的,单位建成后,在工作地点附近修建宿舍,自然没有通勤的必要。

          我在孟买的时候,印度人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通勤问题怎么解决,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一个去过上海的印度人就很激动的带我解释了。他的解释是什么呐,他说中国人工作和住宿是在同一地点。他怎么知道的呐,他去上海做项目,office在10楼,他住在二十几楼,所以commute时间是0,最后印度人一致认为这个方法好。既然我土共国威已经远布四海,俺就只有点头的份了。:) 不过那老印说的是部分事实,也不能算错。

          当时所谓通勤仅仅存在于两口子不同单位结婚后只能选择一方宿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班车解决。而当时的北京,上海市民则一般都在城区居住工作,所以通勤需求很少,一直到80年代才大幅度涌现。

          你举了西直门-沙河-回龙观/昌平的例子,凑巧我从小在这一代长大,所以很熟。当时在德清公路一线的单位自己其实都有班车,比如清河毛纺厂,科后,十五所,黄寺的科学院单位。要说公交线路其实不少,我记得就有345,355,344之类的(可能记错)。80年代初的时候很多车过了清河就全空了。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我说过你要对比孟买要考虑公交因素。80年代以前,在西直门-昌平跑通勤没啥油水,就几个大院,其他都是农村,三环边上大片片的油菜地。而且我记得是有一班去昌平通勤火车的,北京通勤火车一直有,我座过去燕山石化的。当然345之类公交是终点站到得胜门,你需要倒44。这一线发展起来还是要到90年代后开发小区起来的,说白了是因为公路啊。

          看那个模式好坏,还是看实践,北京上海人口不比孟买少,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大大强于孟买,通勤时间其实差不多,拥挤程度我们稍逊。死人可少多了,这个耗子我们抓的不错。所以说孟买通勤比我们强,不能同意。

          • 家园 不错.赞同楼主结合历史实际的分析方法.
          • 家园 这才是脚踏实地的讨论问题,而不是脱离历史和现实的搞理论架
          • 家园 耐心、细致,花之

            344好像以前有,现在不知道了,偶去看一眼再说。天天路过,没注意。

            • 家园 344现在是快车

              回龙观《=》德胜门,走八达岭高速……想当年,回龙观居住区刚刚开始建设、地铁13号线还没有开通的时候,那个车可是观里人进城的重要通勤工具,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那叫一个拥挤啊:-)

          • 家园 我从来没说过孟买的通勤交通比北京好!!!

            你不要给我乱扣帽子!

            我只是指出了,物美价廉的通勤铁路交通,在我国城市,是不存在的,是一片空白。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忽视了这方面的建设。应该立刻重视这个问题,并加以改变!

            这有什么不对?

            比孟买好就是你的模式好?敢不敢和东京比比,和汉堡比比,和柏林比比?能踩印度人就光荣伟大了么?就不能长点出息?

            • 家园 这位兄台,俺觉得你的语气过激了
            • 家园 语气过激了吧

              你不要给我乱扣帽子!

              能踩印度人就光荣伟大了么?就不能长点出息?

              • 家园 没事没事,问题越辩越明...

                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是有用的,北京也许用不上了,对新兴开发的西部城市,那真还是个好主意。不是红蜂这么一说我们压根没想着不是?

                京老广说的也是有条有理,就是分析为什么这几十年没这么干。唉我们都不是开发区的总设计师,否则的话真可以考虑通勤铁路的方案。

                • 家园 Redbee的点子根本就不灵

                  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是有用的,北京也许用不上了,对新兴开发的西部城市,那真还是个好主意。不是红蜂这么一说我们压根没想着不是?

                  详细解释如下:

                  Alarm:你说的这种线路就是个不尴不尬的地位

                  北京国铁并非没有开过通勤线路,当年开燕山石化的线路,客流最少的时候,一趟车才收入百把元的票款、一节车厢只有几个乘客……就这么亏着本扛了几年,最后北京铁路局还是把线路给停了。Redbee的招数,在开头的几年,就必然是这样的状况;等新区发展起来了,得,赶忙的拆了铁轨枕木、修高架轻轨吧,您呐:-)

                  • 家园 那条线我坐过,真是的人可罗雀。

                    好像我记得原来到昌平也有通勤线。人还不少

                    • 家园 西直门开八达岭的通勤线现在还在运营

                      换成了噪音极大的、柴油机动力的第一代实验型单层动车组,每天往返两次吧,好像……从我们公司的窗口就能看见它轰隆隆开行。客流马马虎虎,满员率不算很高,反正还可以维持下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