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待烈士的态度 -- 雪琴

共:💬43 🌺1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不起,歪一下楼,也是有关对待烈士的问题

      前几天因为找资料,翻了旧报纸,看到一篇回忆录。

      作者名叫沈克勤,应该是原台湾外交部的官员,他写了一段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纽拉堡(Rabaul,拉包尔)的经历。长话短说,就用他给台湾外交部、国防部的公文吧。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国军血战数月撤退,留下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最后弹尽粮绝,退至英租界被软禁。

      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英国租界,八百孤军沦为俘虏,部分被日本送到巴纽拉堡,为日军作奴工,修筑防御工事,遭受迫害,死亡者数百人,有的被爱国华侨拣尸埋在荒山野冢,情景凄凉。

      战后澳洲政府特在拉堡郊外,划拨一块广阔土地,供盟军各国兴建纪念馆及公墓,英、美、加、澳、印度纪念馆及公墓均已建成,馆前树有其国旗在空中飘扬。独缺中国尚未兴建,空地仍保留在那里,拟请政府拨款兴建,以慰忠魂。

      沈后来接到国防部覆函,表示关切,允派员前往查勘,再作定夺。未久台澳断交,下旗归台,此事遂不了了之。

      直至不久前,台湾国防部方才派员迎灵回来。

      外链出处

      [URL=]http://bbs.news.163.com/bbs/history/123623713.html 网易历史[/URL]

      • 家园 楼主这点的确有失偏颇。但支持楼主所说的尊重态度

        补充一个

        也可以在这里看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288484

        郑萍如兄妹这样的,父亲是高官,母亲是日本上流社会的名媛。但兄妹2个一个为了刺杀汉奸牺牲,一个做为战斗机飞行员在对日空战中牺牲。连郑萍如的未婚夫也在对日空战中牺牲。

        以他们特殊的中日混血血统及家庭背景,投向日本方面岂非易如反掌,但他们就是以生命的代价来保卫祖国。

        所以对色戒这样的电影总觉得有些反感。虽然我个人满喜欢汤唯这个演员的。

        我也是在上海的纪实频道这类节目看到的,楼主有兴趣可以多看这个频道的《往事》访谈,里面介绍的好多当年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家庭生活,听了会很感慨。真的是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都出现了保家卫国的英雄儿女。而且这节目好的地方是不拔高,很多当事人的亲属及后代说的都是很实在的话。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苦有乐的人。

        另外关于态度,还是那句话,即使是英雄,也会有苦有乐有优点有缺点,他们总归也是凡人,不必过于拔高形象,但必须懂得尊重。正是这些同样有缺点的凡人,牺牲了自己做为一个人最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现今家园国土和平年代。

        就象一句谚语,苍蝇飞得再高也不会成为雄鹰。

        烈士身上有缺点,也磨灭不了他们是我们国家英雄的事实。所以请尊重。

        我在俄罗斯看到那里好多婚礼,新郎新娘当天都穿着婚纱来到无名烈士墓地二战烈士墓地等烈士墓献花,导游说俄罗斯人觉得没那么多烈士牺牲他们现在不可能享受人生最快乐的结婚典礼。所以要来到墓地让长眠的烈士也能分享快乐美好的鲜花。

        说实话我看了那场景感觉很惭愧。难道我们国家不是有那么多的烈士牺牲才有现今和平生活么。但我们普通老百姓在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有多少人自发想起长眠的烈士?

        那么即使无法象俄罗斯人那样婚礼去烈士墓地献花的社会风气,至少也做到言语态度上对烈士尊重吧。

      • 家园 说出来或许不那么好听

        不过澳大利亚自立国以来的战死者就很少. 一战加里波利海滩, 二战的太平洋战场, 总数加起来不过数以千记(至多上万). 富裕悠闲的国家是不会薄待烈士的, 而中国/台湾则正好相反. 面对着百万千万的受难者, 每个短暂人生的漂泊历程就象空气一样平淡, 更遑论把眼光投向中国人完全陌生的南太平洋异域.

        情况交代完了. 回头看看, 像我这样把烈士的死当作商品资源来考察需求供给, 简直是发指残忍, 然而事实恐怕就是如此.

        • 家园 指出一个事实错误

          澳洲两次世界大战死亡的军队服役人员超过10万(澳洲政府认可数字http://www.awm.gov.au/research/infosheets/war_casualties.asp)。您的量级都错了。另一个错误:一战的时候,澳洲还没有立国,是和新西兰一起组成殖民地军队ANZAC参战。

    • 家园 送花支持。。。。。
    • 家园 支持

      支持

    • 家园 你 说 谁 呢?

      “有些人给前线的将士加发光荣弹,却把自己的儿子送去美国”

    • 家园 张自忠将军在你眼里是不算烈士的。

      张自忠自传

        我是山东临清县人。家住在临清乡间,那个地方,叫做唐园。清光绪17年7月7日(1891年8月11日)上午8时,我就是在那个地方诞生的。先世是耕读传家,也有从政的,在军界的就很少。

      再补一个我朝大元帅:罗荣桓,原名慎镇,字雅怀,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一个乡绅家庭。

      1943, 清华的专家教授梅贻琦送本不属于应征对象的儿子(大学二年级)梅祖彦参加远征军,二女儿也参加战地医疗队。

      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姚名达。(又是一个‘叫兽’)

      隔壁有人也在说精英抗日的故事(天才考霸张甲洲,是富商巨贾儿子当抗联和鬼子拼命的)。

      铁血锄奸团里的成员有不少是世家子弟,死事的也大有人在。

      还在讨论对待烈士的态度,实事求是都做不到,排比句倒是用得充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