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李锅17>:小飞机 (一) -- 本嘉明

共:💬81 🌺2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目标不一样

          super tucano 攻击机主要可能还是对付贩毒,走私什么的,用A10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去年是那个臭名昭著的黑水公司出面买super tucano 攻击机,目的据说是对付在伊朗伊拉克边境偷运武器的走私贩

    • 家园 陕西获批试点低空空域开放飞行 私人飞行将被看好

        被我国航空界公认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天字第一号”难题——低空空域开放飞行问题有望破解。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同意西安航空基地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成为中国民航唯一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试点,这意味着中国低空空域的开放飞行有望在陕西率先突破。

      新闻

    • 家园 是不是要恭喜一下本大

      这两天紧随着中航通用飞机公司的成立,电视新闻里呼吁发展小飞机、开放空域的呼声嗓门很大。

      说明本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家园 好系列,要推荐!
    • 家园 <李锅17>:小飞机 (七)

      <李锅17>:小飞机 (七)

      V/STOL,意为“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从民用角度,我们只关注螺桨,因为:

      1)喷气发动机,耗油大,造价大,起降地面要求高(会烧化),易伤人。

      2)“小飞机”主要用于省内,省际飞行。这点距离不追求高速。

      在螺桨V/STOL中,我们关注4-6人座,更大或更小的适用范围都狭窄,或与其他交通

      工具重叠。

      这里我介绍两种相对成熟机型:加拿大的CL-84 和美国BELL X-22。

      (以下的图片链接,如果国内河友打不开,请告诉我。)

      先说CL-84:

      http://tbn0.google.com/images?q=tbn:kZQcSr6uk4Gh8M:http://i122.photobucket.com/

      albums/o273/rcafebay/262.jpg

      http://tbn2.google.com/images?q=tbn:ge4SCGwFLBXS9M:http://www.aviastar.org/foto/

      canadair_dynavert.gif

      CL-84自1956年开始设计,有两台主发动机(Lycoming T530LTC1K-4As,每台1400马

      力),变速传动由Curtiss-Wright 公司分包,机尾还有两个小螺桨。机身为半硬铝

      结构。

      垂直起飞时机翼转动85度,由悬停加速到(平飞)115英里/小时需要10秒。

      它短距起飞的性能也很好,在无风助力的情况下,短距起飞能多承受近20%总重(垂

      直起飞总重可为15,000磅,短距一般为16,800磅),这意味着有效载荷加倍。

      飞行中的问题有:机翼翘起时翼根的紧固问题,因为迎风面大了;同时稳定性也有

      问题,而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机尾的尾旋翼。(注意这对旋翼既能提供向上的升力,

      有时也能提供向下的压力,以扳起机头)

      CL-84相当成功,到1967年,一架试验机在145英里时速时失事,原因是螺桨控制电

      路出错,使桨叶的角度超出了可控极限,飞行员安全跳伞,飞机进入螺旋后坠毁。

      这是零件问题,与设计无关。

      加拿大国营的CANADAIR立刻生产了3架改进型:CL-84-1。到了1972年,总飞行时数

      达250小时,地面试车400小时。

      结论:机翼带发动机旋转(敞开式螺桨),看来要比涵道螺桨做更多的研究。有些先

      天的气动复杂性带来机翼翼根的过度疲劳,机翼既重又复杂,还不大牢靠。另个问

      题是敞开式螺桨转动所带来的危险性,而且不好控制。

      但,优势也显而易见。大桨叶既有效又轻便,尤其在短距起降时(500 FEET以内)效

      率很高。

      第二种是X-22。

      http://tbn0.google.com/images?q=tbn:TIRwyLtTIBamCM:http://www.diseno-art.com/

      images_2/Bell_X-22_side.jpg

      http://tbn2.google.com/images?q=tbn:DZqKmf62aEEQ9M:http://www.aviastar.org/foto/

      bell_x-22.gif

      http://tbn3.google.com/images?q=tbn:ACQHB6Mo2EJ9SM:http://www.strange-mecha.com/

      aircraft/x/X22a.jpg

      BELL渴了,喝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lt;李锅17&gt;:小飞机 (八)

        如今还有人关心这古董话题,算是“狠”给小本面子了,也感谢爱莲君。

        我原打算在最后把CL-84,X-22,V-22参数列总表,现在先提上来说,以解答问题。

        1)V-22的前身是BELL的XV-15,目前单价确是68 Million USD。但他大,飞行员2人,

        可安装座位24个,或席地而坐搭军人(难民)32人,飞机空重15吨,垂直起飞总重21吨,

        最大总重(短距起飞)27吨。而CL-84呢?参数如下:

        垂直起飞:总重: 6。8吨;有效载荷:2。7吨。

        短距起飞:总重: 7。6吨;有效载荷:3。6吨。

        发动机:2台

        主螺桨:2个(4叶片/个)

        尾部小螺桨:2个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0,000FEET):560公里/时

        CL-84特点:机翼可后转达100度,因此飞机可以以48公里/时速度倒飞,或在顺风时

        定位悬停。

        这两个成本没有可比性。

        2)山寨必然会牺牲些质量的,所以我一再强调要有机翼,便于迫降。在万事马马虎

        虎的中国发展民用直升机更危险!

        3)CL-84 和 X-22 都是当年的军方项目。北美地大人稀,造小机场毫无困难,所以

        民间对这种复合机型兴趣不大,不去研究(好比你用惯了WINDOS,改LINUX吗?)。而

        军方的二百五们马上对新玩具感兴趣了:英国搞出了“鹞”式喷气V/STOL。

        这两个螺桨飞机项目虽然就此搁浅,但指明了可行性和研究方向。而中国今天的全

        线工业基础和民用航空制造水平,恰好能胜任到这样的要求,又可以通过新材料,

        新航电加以改进。这是小步走的好台阶啊。

        好啦,说回X-22,其实小本更看好X-22。

        X-22也算相当大了(还有其他大量太小的实验机型,到小本这儿就毙了,不浪费大家

        时间),用4台Turbine 发动机,4个同尺寸的涵道螺桨,共造了2架。

        发动机用了GE的YT58-GE-8D turboshafts,1250轴马力/台。她的特色是“动力共用

        传动”,只要一台发动机开动,4个涵道螺桨都分到动力(V-22沿用了这个技术)。飞

        行员靠手杆上的一个开关控制涵道螺桨倾转角,每秒可转5度,18秒可转过90度。(上

        升改平飞)

        垂直起飞:总重: 7。3吨;有效载荷:2。1吨。

        短距起飞:总重: 8。3吨;有效载荷:不详。

        发动机:4台

        主螺桨:4个(3叶片/个)

        涵道内直径:2。13米

        最大平飞速度:523公里/时(理论)

        1966年8月6日,1号机刚飞离基地5英里,操控系统中的液压装置失灵。飞机有一套

        完全独立的备用液压系统,飞行员立刻飞回基地,但第二系统在一分钟后也告失灵

        (两套系统由同一公司生产),飞机只好迫降,机尾断裂,但无人受伤。

        2号机继续使用,后转给Calspan Corp 公司,直到1984年退役,交给美国一家航空

        博物馆展览。

        2-4座小飞机,美国称V/STOL SPORTS,纯粹休闲的,现在很多所谓“FLYING CAR”

        概念都出自于此,有些美国公司预计在2009年可以出商业成品供应市场,短距起飞

        型售价在15-20万美元间。因为载荷,内部空间都小,用场不大,这里我们就不关心

        了,大家自己去搜就是了。看来不久的将来,贵妇流行遛狗,公子流行遛鸟(严正警

        告,大家表想歪歪)。

        以上是官方资料,以下是小本个人想法。

        1)CL-84和X-22,都有个共同点,即升力源至少有三点(X-22是四点)。三点组成三角

        形,四点组成四边形,可操控性大大增加。

        CL-84的尾桨既可提供升力,也可改而提供下压力,可灵活调节整个飞机的重心。而

        X-22如果以中央电脑,借鉴现代坦克的猎-歼稳定系统,微调四个涵道螺桨的升力,

        就可以抵挡突如其来的侧风,切变风,和舱内失稳(人,货突然移动),安全性大了

        很多。

        2)CL-84 和现在的V-22,都使用敞开大桨叶,这在飞行中“脸大招风”,被飞鸟,

        气球等异物“骚扰”的机会大一些,在战时则要求完全的制空权,否则人家民兵对

        着这对大脸盘猛打,你也得兜着走。而在地面机场,民用机场的管理不如军用的,

        伤人的危险性也大。

        X-22有涵道包裹桨叶,牺牲了性能(平飞速度)则换回了安全性。

        3)X-22的发动机布局较好,而四个涵道的支撑臂短粗,受力安排也容易得多。而V-22在

        这方面则先天不足。

        4)X-22的一个缺点,是机翼面积不大,滑翔能力可能不强。这可以通过机身修形和

        加鸭翼来改进。

        5)从两个机体尺寸,速度,安全性看,CL-84适合货运(好比2吨货卡),停市郊小机

        场;X-22适合客货混运(好比依维科面包车),停市区直升机坪。

        6)X-22能飞直升机的全部包线,而反之则不能。所以X-22有可能发展成“直升机杀

        手”(她的低速度反而成为优势了)。而对方的红外热源导弹对X-22则不起作用。

        7)在南海小岛,山地等无法建设长跑道的地区,可用来执行巡逻任务,宣示主权。

        8)X-22和CL-84都适合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因为降落前油已经耗得差不多了,总重

        量轻了很多。而短距起飞CL-84占优,属于能拉快跑。

        9)在现代碳化物材料基础上,X-22的涵道前脸蒙上网格以防止异物进入是可能的。

        结尾:现代打经济战也好,热战也好,要靠你能爆发式地花钱,比如苏联爆发式地

        在二战中生产坦克飞机。但花钱之后,要有人能使用,才形成战斗力。大批航空人

        才(飞行,地勤,管理)的培养,将极大改变中国的面貌,变得连美国都自惭不如。

        小本在河里建议大家:学习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从自己身边

        找点点子,执行不了没关系,拿出来大家讨论,说不定能启发一批山寨大王,冲下

        山来找食吃。这场大灾荒,没三五年消停不了,大家不要到了晚年,后悔自己蹉跎

        了“大时代”。

        老实说,“东方马歇尔”不是个好计划,因为地产不易变现,一旦中美交恶,无异

        资敌(当然美国在华投资TG也就嘻嘻笑纳了)。但小本江郎才尽,想不出其他主意了。

        靠大家一起努力吧,至少咱要有点气势不是?不就一道喜马拉雅坎吗?

        本嘉明:有分教!!!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满天小飞机,万一出故障掉下来砸到人怎么办?飞来横祸阿
      • 家园 看看,啧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这几个东西不算小飞机了。

        参考v22七千万美刀一架。

        • 家园 山寨之

          本大指着国产山寨大批量制作呢,把它们都搞成白菜价。

          反正这年头,只好被山寨看上了,啥东西都得成白菜价。

          • 家园 山寨是要牺牲质量的

            小飞机牺牲质量以后会是什么后果。。。

    • 家园 &lt;李锅(17)&gt;:小飞机(六)

      多谢崔兄,三兄高论,敬花。

      在《伪善社会》里,小本说人人有责,你既是纳税人,也是税吏。从这一层说,英雄不论出处,人人都有权利有义务像人大政协委员一样提提案,只要有利于国,何必认真出处呢?所以西西河的网上议会,其实早就隆重开幕了。

      中国今天碰到的困难,是外向型经济一旦遭遇外部需求萎缩,由于产能过剩产生的反作用力,伤诸己身。外向越强,回力越大。这种困局,日本已大小经历多次,值得借鉴。

      日本为了维持既有社会模式:均贫富(一亿总中流)+ 稳定就业(终身雇佣),面对外需不足,就大举借债,发展硬基建。可怜日本基建余地很小,到最后为一个小渔村修一座跨海大桥。问题是任何基建都有全寿命费用,这项目根本没有意义,以后还一路付钱,拖累子孙?

      中国一定要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搞没有意义的硬基建,为基建而基建。况且,即便现在上马的硬基建项目(高铁,水利)都有意义,但三年建设高峰过后,产能过度扩大的相关产业(钢铁,水泥),又如何恢复正常?

      那么,中国必须相应搞一些软基建。但软基建有两个软肋。一,如陈志武教授所担忧,政府钱收上去不明不白,用下来也不明不白,软基建没有硬性指标,往往疑似贪腐。二,目前国内学术界实在腐败,败事有余。给他们项目可能所托非人,搞到最后国家一起挨骂。

      其实《煮酒论雄》(十九)就是探讨软基建问题,即利用远程教育改变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当然不一定搞国家贴钱。不过社会慈善捐款,购买龙芯网本捐给希望小学总可以吧。我希望大家参与这个议题,何妨一拍砖,莫非拍小本不够爽?

      中国的人口政策,稍放松一下可以,大局就不必翻动了,毕竟人太多是铁的事实,自己硬起头皮把计生扛过去,遗泽后代吧。以目前小学入学率的笔直下降而言,接下来应该大力整顿高校,并转一批,改成技术学院。

      德国的初中毕业生,就面临选择,是读高中考大学,还是直接转读职业学校将来升技术学院。这种制度尊重个人选择,人尽其趣(但并非人尽其才)。欧美社会的缺点是不同工而同酬,初三时就立定决心将来当个面包师傅,家人不会反对(但实际上容忍这种对刻苦学习的逃避,迫使社会从外界寻找高素质科研人口以维持国家竞争力进步,会形成对人才的境外依赖)。这样一来德国投身科研的虽是满怀热情的“精兵”,但基本资源就单薄了,况且初中生并不清楚自己的天赋在哪里,许三多知道自己能被磨练成兵王吗?

      德国的这种“技工培养体制”,10余年前初访德国时我非常推崇,今天就有点不以为然了。不过部分吸收这种经验,对中国过度专注大学学历仍有帮助。中国必须成为工匠第一大国,把一批普通大学改为技术学院(当然校长的级别不能下调,中国特色嘛),引进德国教育体系和教师专家,文凭也就有了德国含金量,是值得的,家长也欢迎。

      好,说回小飞机。小飞机是半硬基建,比较好观察费效比。小飞机项目改变了东部人口稠密地区交通拥堵问题而又不必重修一遍公路网(根本没有这个空地)。小飞机一旦成气候,投资巨大,也需要大量“飞行器全寿命”从业人员,而且技术含量高,吸纳劳动力效益显著(在大飞机工业而言,一个造大飞机的工作机会可以带动80个使用维护工作机会)。对于突发灾难性事件,小飞机能迅速征用成为救灾力量,国防力量。这个体系,确实只有中国用得起,(美国人口不够密,日本人口不够多)中国不一定立刻火烧眉毛地搞,但,千万千万,要有这个意识!!

      现在回答二位的意见。

      1)小飞机主要在东部发达地区搞,主市场不是西部。

      2)小飞机不能全天候和夜间飞行,但夜间飞行将来做得到(技术上现在就没问题,大规模生产后夜航航电成本就摊薄了)。而且,小飞机没有交通拥堵,隧道桥梁损坏,道路断裂等阻碍,救灾时威力就出来了。

      一般近陆岛屿也可以用水上飞机,安全性更好,随时可迫降。

      3)机场确实占地,但,这只是一个火车站的月台。只要建一批月台就能连出一张新“铁路网”,似乎还划算吧?而且这也是个升级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建嘛。

      4)航管:崔兄的“封闭飞行走廊”正是我的设想,我会跟踪这个技术进展。以北斗为平台,我们是做得到的,关键是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5)不安装北斗应答系统的飞机,等于没报户口,根本不给生出来(不发适航证)。航线全部不进市区和敏感空域,这样一来反恐是有保障的。关键是我们不可以因噎废食。

      6)小飞机最大的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舒适性。

      安全性,体现在:一出事故,机上的人危险很大,地面上砸到的危险也很大。所以小飞机一定要带机翼,有起码的滑翔能力。将来还可以带迫降降落伞(如同俄军的装甲车降落伞,像汽车气囊一样以备万一)。

      舒适性,一个是飞行稳定,一个是噪音震动小,一个是飞控轻松。

      那么我希望的小飞机是怎样的呢?

      先看看美国QTR的布局设想。

      http://www.airforceworld.com/heli/gfx/v22/v44.jpg

      http://i0.sinaimg.cn/IT/cr/2008/0424/2991891993.jpg

      接下来是美国X2的:

      http://norincogroup.com.cn/upload/%B1%F8%C6%F7%D6%AA%CA%B606.06/%D0%CE%D0%CE%C9%AB%C9%AB3.JPG

      这两种设计思想,我偏向X2再加前后两付短机翼。

      或者另一种布局:(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机)

      http://images.wangchao.net.cn/images/upload/images/military/1175285252372.jpg

      类似的设计美国在二战名器P-38上用过,框式结构,强度特别好: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7-11/15/xinsrc_4221104151437734088344.jpg

      把新光无人机的布局放大,加上俄国卡—32共轴双桨: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9/12/xinsrc_31209041208239062097621.jpg

      民机并不追求军机的高性能,体积做大一点(舱内人可直立),用两台成熟发动机并置(防止一台空中停机),垂直起降时两台发动机工作,平飞时轮流以一台怠速,一台推动水平螺桨。

      现在能想到的,暂时就这些了。

      本嘉明:<煮酒论雄>(十九 ):西西海演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补贴图

        (一)

        先看看美国QTR的布局设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据说中国在开发类似机型。以下是新披露的中国新型无人直升机“绝影”,由于装备水平拉力的螺桨,平飞速度是普通直升机的两倍。注意旁边展示的“中华鱼鹰”------蓝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绝影”相对应的,是美国的X-49,加装水平推力螺桨,所不同的是X-49装在机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

        (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放大看,大概是类似于这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