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说分工和交易 -- 万里风中虎

共:💬176 🌺2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花+问问题

      我以前就说过美英的贫富分化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高,随后逐步得到改善。
      请问这里的贫富分化是用什么标准?基尼系数吗?我看美国的基尼系数在95之后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 家园 最好

        用同一批人的收入进行比较,否则会有统计学所说的COMPOSITION BIAS.

    • 家园 老虎兄这么快就发贴了?

      我说的分工也是指专业化分工,不是任务分派。我的回复说

      更加深入的广泛意义上的分工在奴隶社会也产生了

      专业化分工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产,而在此前早就有了,你不能不同意吧?基于分工的交易也是一样的。同样依赖交易于分工和交易的德法为什么竞争力不如英美体系呢?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答案不在于分工和交易,在于对待创新的不同态度。

      至于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突破,在所谓新经济产生之前早就有了,比如电话的发明,飞机的发明。这些技术突破无疑有利于扩大分工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交易成本,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止经济危机的产生。如果有什么作用,我认为那就是我回复说的,由于外部市场的扩展而导致经济繁荣期的延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同样扩展了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但同样无法阻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德法意的竞争力低于美英,我们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角度不同。我所说的是,

      可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德法的竞争力还没等到危机爆发就已经被成本更底的英美体系打得满地找牙了
      你说的是
      德法意的竞争力低于美英就是由于工会主义抬高在职工人工资(白人,男性,35岁到55岁的投票人),导致了全国高达10%以上的失业率

      这不是一样吗?

      不过我看不出这和新经济有什么必然联系。相反,我看到的是两个体系对于“鼓励创新和公平分配”之间的不同取向。

      在我看来,新经济这个概念才是奥卡姆剃刀法则应该运用的地方,因为它毫无新意,无助于解释经济危机为什么爆发。

      你分析了德法和英美体系在创新上的差异,那么也应该说明德法的资源禀赋与英美的不同,可能无法使用与英美同样的战略。

      注:下班前偷空回复了一下,如果冒犯,请老虎原谅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嗯,分工的概念不一样,顶!

      • 家园 送花砸出宝。你们继续掐,我继续砸。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送花砸出宝,说明RP没问题,因此大胆地邪恶一下:双方继续讨论,往死里掐,不用非争出个胜负,只是道理越辩越明。咱是看热闹的同时还可以装作在学习,省得在河里逛还得拎个酱油瓶。

        • 家园 感谢送花!不过,真的好像掐不起来啊!

          我很喜欢老虎的一系列文章的,只不过好久没有来河里了,这次回来看到了,就手痒评头论足一番。观点是有不同的,最近忙,没时间多写,自己还有关于金融危机的坑没有填呢。

          多谢捧场!

      • 家园 这样讨论好啊,花之

        咱们搬个板凳坐一边,边听边学习.

    • 家园 花~~

      最后一句是双关么?

    • 家园 原来如此,受教了~
    • 家园 波斯地毯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