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时势造Outliers -- 同人于野

共:💬46 🌺1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学西方把书越读越厚,然后再学中国把书越读越薄

                是啊。要学通过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还是得学西方。

                能不能请展开聊一下:老毛的实践论和这个什么关系?

        • 家园 那您定个比例,环境的重要性是几分之几呢?

          我觉得是人天生的性格、智力、环境、教育、运气,各占1/5之一吧。

          但是具体到同人兄说的,要在某个职业做到出类拔萃,恐怕还是千分之一的几率吧,甚至更低。1955年出生的人多了,那个时代能在中学摸计算机的人也不少,但成功的还是这么几个人啊。好比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代在相同层次里的大学里接受相同的教育,不错,是一定会在这批人里出一批成功人士,但是平摊到个人的头上的几率又有多少呢?所以,总的来讲我感觉同人兄真的是在搞科学宿命论,没什么意义。

          说起来还是要感谢您,这许多年孜孜不倦办西河,效果相当好。至少这几年我几乎只上西河,学到很多很多东西,下一步就看我自己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想办法成功了:)

          • 家园 比翼鸟 总结的 “一命二运三风水”也很有意思

            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可以努力改变的,有些是无法努力改变的。先天的一些因素,自己已经没法改变。要努力的方向,大概也只有那些后天的因素。

            环境的重要性到底是几分之几,这个很难说,但是我想最好还是尽最大的可能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古人其实早就总结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基因是没法选择了,但是至少可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参加什么样的社团活动,参加什么样的社区活动,甚至,是上什么样的网站。触类旁通,往往是和交往最多最密的人交互的过程中出现的。

            呵呵,你上西西河是上对了。感谢我是应该的。我也很感谢大家。总体上来说,因为有了西西河,我的眼界开阔了很多很多。你比我幸运,成功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 家园 哈哈,看来你是喜欢玩游戏的

      开个玩笑,不过也是真话,现在的计算机在国内大部分时候被用来作为游戏的平台了。

      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很有启发。

      感觉上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时机。你最后提到的那个访谈,其实很有画龙点睛的意味。在美国,很多人很关心学区的问题。在我看来,好的学区不单单是因为有更好的师资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教育,最重要是,好的学区里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等等,在相互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会帮着人开阔他的视野。就好比你和一个军人的小孩玩多了会更容易对军事感兴趣一样。在将来,这些校友也可能成为必要的人力资源。

      你文中提到的盖茨受到同学富有母亲的赞助,我想,如果盖茨不是在那个学区,大概也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就好比西西河里,来的人群不同,参与的人眼界也就不同,所能得到的启发也就不同。

      文化传统的传承方面,我以前也想过一些东西,对比中西而言,华裔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实际上是不能和欧裔或者非裔相比的。我感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华人的“社区”概念不够强。虽然说中国人传统上是比较容易定居,不喜欢四处迁移,但是缺乏了一种“大社区”的概念,交往往往是局限在左邻右舍,因而视野也就狭小。

      比如犹太人一代、二代、三代移民后代可以从打工者转变为银行家、律师,而华裔基本上还是在服务业里面打转,我想是和他们的“大社区”很有关系。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旁边的人做餐馆,他很难想到会去开银行的。

      我的看法是,接触面越大,视野越大,有突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家园 孟母还知道三迁呢,华人也没这么傻啊,历来还是重视教育的
      • 家园 现在的华人第一代就是医生,律师了

        不要说华人不重视社区,因为以前国内是通过考试拼重点中学,没有学区概念。现在搞就近入学之后,年轻的父母纷纷在好学校周围买房子。

        另外比尔同学和学区无关,他在西雅图最好的私立学校。一定要类比的话,就是在一个上层社会的圈子里。现在新一代的华人父母,也开始省吃俭用送孩子上私立学校,这个趋势也明显说明新一代中国移民经济地位的上升。

        几千年残酷竞争筛选出来的中国人,个个都是精明人。你能想到的,别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而且也不要小看开餐馆的,人家也许比你更重视子女教育,更适应这个社会呢。凡是想要批评华人某种共性,请先想一想,必然是有原因的。

        • 家园 希望是这样,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华裔的社区概念还是不够

          这也是我为什么努力建设西西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常见的社区交流,可以在网络上来实现。

          总体上,从我的感受来说,华裔为下一代考虑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在于,比如说一个人到了上层社会后,给我感觉是他会倾向于脱离原来的社区,而不是停留在那里去交流,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启发打开眼界,来靠近他。

          奥巴马的当选,非裔选民的选票功不可没,但是华裔参政的,和华裔选民的脱节就比较明显了。

      • 家园 给你看我收藏的一篇文章

        总结一句话:还是自控能力低。即使没有游戏,这种人成功的概率同样很低。即使成功了,还是要掉下来的。命运不在自己的手中,就一切皆有可能,没什么可说的。

        =============================================================

        7种最不配成为玩家的人

          1、 遇游戏就沉迷的人

          都是玩游戏,他们是玩一种沉迷一种。不管是什么游戏,一玩上就不管工作不顾生活。明明是自己没有自控能力,遇啥迷啥,还非亲身演说,把没有接触过游戏的自己形容尽善尽美,得害得家人和同事把罪过都归功到游戏身上,都把游戏"妖魔化"。其实游戏本身不"妖魔","妖魔"的就是这种人。

          实例:把天才变成魔兽

          2、 动不动就自称专家的人

          玩家群体不欢迎专家!就算是有十几年游戏龄的玩家,也只敢自称是"骨灰级玩家"。其它行业的专家到了游戏里面就是"小白"一样,除非你本身就是制作游戏的,才有资格以"专家"评论游戏。否则,您该是哪里的专家上哪去,别对游戏什么都不懂还以"专家言论"评论游戏。

          实例:经常在报纸、电视上以"某某专家"为名称评论游戏的人

          3、 花父母钱玩游戏的人

          游戏对我们来说是娱乐享受,这个世界要享受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劳动。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自己去享受,一边在游戏当中买些完全不实用的喊话功能,害得父母辛苦工作满足你的私欲;一边还因为在游戏过度挥霍引起了社会对游戏的公愤,害得玩家成为社会眼中的"魔兽"。

          实例:无数依靠父母生活的人

          4、 来游戏中寻找一夜情的人

          以为虚拟世界里面可以掩饰真实身份,就把寻找"艳遇"定在游戏里面,安全污辱了我们热爱的网络游戏。本来是一片美好的游戏世界,玩家在其中各得其乐,就因为有了这些人,害得社会认为玩家都是在游戏里面寻找一夜情的。拜托您还是把"战场"选在聊天工具上吧,别影响了游戏还害得玩家为你背黑窝。

          实例:所有怀着艳遇心理玩游戏的人

          5、 在游戏里面诈骗的人

          我说你们这种人也好意思叫做"玩家"?除了下端游戏,登陆游戏,再就是只会CTRL+V的人。并且,整天在游戏里面发木马网站,中奖信息,盗走咱们辛辛苦苦练起来的号,你们这号人顶多算是游戏里面的"过街老鼠"。

          实例:各游戏安全区内不停发中奖信息的人

          

          6、 玩游戏惊动整幢楼的人

          非得在玩游戏的时候把音响开到最大,打打杀杀的声音搞得整幢楼的人都听得到。拜托,玩游戏爽那是您的事,别因为自己的爽了就要影响别人。玩游戏还是注意一点影响好,别丢了咱们玩家的人。

          实例:各大网吧、小区内音响声动天的人

          7、 动不动就把过错推到游戏身上的人

          没考好说是玩游戏分心了;和女朋友分手了说是玩游戏没顾上女友;跟老婆离婚了说是游戏害得家破人亡;跟父母吵架了说是游戏害得自己全身兽性。这种人就算没有游戏,照样也会去包二奶、泡酒吧搞得妻离子散,凭啥说是游戏害的?君不见我们堂堂正正的玩家照样是家庭美满?

    • 家园 记者写的文章往往比较琐碎,本文中的现象,

      用生态学的观点能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解释,物理学可能只能用来“比喻”。

      本文中的现象大体可归纳为两类问题,1、个体、种群、群落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2、生物进化(如何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与环境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之间的关系。对这两类问题,生态学都有较系统的论述,同人兄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期待你更精彩的文章!

    • 家园 非常赞同。我了解经验就是,给下面的学校提供的机子最好是

      足够安装基本的应用软件,但是又不能太好,如果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太突出,学生玩游戏还其次,经常是再也轮不到学生使用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