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曹操的有趣帖子 -- 肥狐

共:💬29 🌺10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趣!
    • 家园 咦,好像有个古文理解上的bug,悬赏捉拿
      • 家园 莫非是疾病?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又遗孙权书》)

        丞相自己给自己开病假条,哈哈真是笑死我了。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魏书

        病的不是丞相自个儿,而是他的手下--吏士多死者。

        • 家园 看高手过招,爽啊

          点到为止,还都那么谦虚。

          丁兄牛年大吉!

        • 家园 是的

          “值有疾病”,我开始想当然曹操自己生病。发完之后自己读了两遍,沾沾自喜之余觉得不大对,如果是“值有疾”,这么理解没问题;“值有疾病”似乎应指部队感染疫病这个事情。

          干活不细,比较惭愧,各位老大姑妄看之。

          • 是的
            家园 个人认为这里的"疾"

            应该是快速的意思.

            古语中疾和病分别指小毛病和大毛病,不会连用的.如"癣疥之疾"和"病入膏肓"

            这里连用"疾病"显然应该是指快速发作的传染病.

            • 家园 这话说得……古书中“疾病”连用不是没有,而是太多

              丁兄举的例子就不说了。而且“疾”也未必只有“小毛病”的意思,最著名的如《左传·成公十年》:

              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先秦文献中“疾病”连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大多数“疾病”中的“疾”可以当动词解释,但也有类似于今日的连用法。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请二三子盟。’”以及《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到了太史公《史记》里,还有这样的名句呢:“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家园 恩,看来我原句是少了个限定条件

                应该说,"疾病"连用表示"病"这个单独意思的情况,我是没见过的.

                江城兄举的例子,多是写急病,重病的例子,与我的想法不矛盾.这些位置把疾病的疾字解释为"快""严重""马上夺人性命"的意思不仅不损害原文意思,反而能加强原文的修饰程度.比如"疾不可为"完全可以解释成"病情发展太快(太恶劣)已经没什么办法解决了"

            • 家园 你去查查三国志再说吧

              疾病连用多不胜举,

              为趣味计,举一个著名淫妇贾南风的例子:

              洛南有盗尉部小吏,端丽美容止,既给厮役,忽有非常衣服,众咸疑其窃盗,尉嫌而辩之。贾后疏亲欲求盗物,往听对辞。小吏云:“先行逢一老妪,说家有疾病,师卜云宜得城南少年厌之,欲暂相烦,必有重报。于是随去,上车下帷,内簏箱中,行可十馀里,过六七门限,开簏箱,忽见楼阙好屋。问此是何处,云是天上,即以香汤见浴,好衣美食将入。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夕,共寝欢宴。临出赠此众物。”听者闻其形状,知是贾后,惭笑而去,尉亦解意。

              • 家园 呵呵,此例不能证明什么

                1. 古汉语一字一意,此处疾病连用,难道不能理解为"快速发作的病症"或者"很紧急的病症"么?

                2. 占卜者说话从来都是模棱两可,连用疾病,大病小病全包了,从癌症到打喷嚏,有着一样就算卜准,很正常的语言现象.

                最后,我一向很看不惯"你还是先XXXX之后再说吧"这样的说话方法.难道我非要看了<<三国志>>才有资格说话么?孔圣教训自己的后辈也只是说"不读诗,何以言"说的是不读<<诗>>就没有和上层贵族阶级唠嗑的话根,也没说不读<<诗>>就不能说话了吧.

                • 家园 再让你看不惯一回吧

                  1. 古汉语一字一意,此处疾病连用,难道不能理解为"快速发作的病症"或者"很紧急的病症"么?

                  以正常的语感而言,这里的疾病该如何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更重要的是,我已经说了,例子多不胜举,您与其这样匆忙争辩,不妨去找几个别的例子来看看,再回过头来判断此处如何理解。

                  2. 占卜者说话从来都是模棱两可,连用疾病,大病小病全包了,从癌症到打喷嚏,有着一样就算卜准,很正常的语言现象.

                  您这好象正是在自我否定吧。

                  3

                  最后,我一向很看不惯"你还是先XXXX之后再说吧"这样的说话方法.难道我非要看了<<三国志>>才有资格说话么?孔圣教训自己的后辈也只是说"不读诗,何以言"说的是不读<<诗>>就没有和上层贵族阶级唠嗑的话根,也没说不读<<诗>>就不能说话了吧.

                  最重要的在这里,您若只说我认为如何如何倒也罢了,可您明确说出:

                  古语中疾和病分别指小毛病和大毛病,不会连用的.如"癣疥之疾"和"病入膏肓"

                  这里连用"疾病"显然应该是指快速发作的传染病.

                  不必用"不读诗,何以言"的解释来强调你的古文修养,我只想指出一点:

                  如果您没有查对诗经,就把诗经中频繁出现的语言现象断言否认,孔圣对您说出的话可能会更难听。

                  我让你查查三国志,没有任何恶意,就好比一个人断言某个池塘没有鲤鱼,我会让他用网打捞一番再说这话。

                  请注意,我没有让你查任何别的书,包括江城兄举出的种种,因为语言习惯可能会随时代推延而该变,先秦如何,不一定三国就如何,要了解三国时疾病的用法,最有力的语料莫过于三国志的记载。

                  也就是说,我不是在剥夺你的发言权,不是泛泛地说只有学富五车的人才能发言,而仅仅是针对你对疾病一词的判断,希望你在

                  判断之前先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