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揭开日本商社的秘密 -- 超级主义者

共:💬93 🌺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什么是声望?是不是花多了,声望就高?

          什么是声望?有没有明确的定义?是不是花多了,声望就高?

          • 家园 收花长声望,送花长乐善。

            一般声望高的属于写原创文章好的人。乐善高的是活跃分子。

            • 家园 送上节日的花朵

              送上节日的花朵。新年快乐,全家安康!

              • 家园 谢花,说点我对日本的看法

                日本的很多做法,在企业层面上,非常地精明,但是在国家和产业的层面上,短视地就比较厉害。所以说,日本将来是一个二流国家,而中国正在向着一流国家的目标前进。中国的产业政策,是不分高低,一起发展,所以目前是低端发展快,高端发展缓慢。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资本积累,高端的产业,如电子,汽车,机械,造船,这些都在以着很快的速度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日本二战以来,被美国压制地很厉害,特别在军事上,日本的海军就是航母的扫雷编队,真的和中国打起来的话,还不如东海舰队的。在制造业上,日本追求精致但很少有创造性的技术,制造业也纷纷因为成本的原因迁离本土。日本本土的经济发展的潜力已经很小了,所以我觉得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上都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

                • 家园 “美国第一”的假象

                  (三)硝烟后的真情

                  在我国即将参加关贸总协定之时,电视大战令人深思:在科技与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为什么在高技术产业化商品化之战中却节节后退?这是一个引起公众兴趣的“谜”。

                  1、美国的科技优势——无可争辩

                  代表科学成就、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数,在这方面,美国遥遥领先。1991年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共6人,美国就有5人,另外1人还是在美国工作期间获得的成果,而日本至今为止获得这一荣誉的一共5人,真正搞科技的凤毛麟角,与美国无法攀比。

                  美国的实验室以及从事研究实验的2.5万科学家,都是世界一流的,而日本却是二流,与美国差距很大。

                  美国的研究费用高达1300多亿美元(1989年),相当日、英、法、德的总和,而日本只有美国的1/3。

                  美国的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高。以研究论文计,占世界总数的1/3,日本是1/8;以技术发明为例,美国登记的专利相当日欧的总和,而日本只占1/6;在世界500项重大技术创新中,美国占70%,日本仅占6%。

                  2、美国的经济劣势——也是事实

                  以代表国家经济实力标志之一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NP)为例,1940年美国占世界的75%,1950年下降到50%,1990年只剩下21%,而日本只有世界人口的2.1%,却生产着世界产品的15%。人均产值美国是2.1万美元,日本则为2.5万美元。以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排序,则第一是日本,美国排第三。在金融财政方面,1980年,世界最大的银行几乎都是美国的,而到1990年,世界最大银行的前8家都是日本的。人均存款,美国只有4200美元,而日本高达4.5万美元,相差10倍多。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15年来一直是赤字,如今每年有上千亿元的赤字,美国买日本货是日本买美国货的20倍。总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国经济都在走下坡路。美国主管科研与经济的能源部长哀叹:彻底输给了日本人!

                  3、败在何处

                  美国的科技实力很强,经济竞争却总是失策,关键就在于经济与科技脱节,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环节上没做好。

                  其表现是:

                  (1)美国政府执意不介入企业活动,不参与“转化”、“结合”的组织活动,不注重制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

                  (2)政府过分重视争面子的国威型科技项目,尤其是所谓“国家安全型项目”,投入极大,经济效益较差。而对“经济安全型项目”不闻不问。

                  (3)政府制订规划与政策,只找学者议论,从来不找企业家。从而使政府项目脱离企业,企业项目脱离政府,没有形成日本那样政企共存共荣的鱼水关系。

                  (4)政府与企业发现问题,都只想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且只相信自己研究,而不注重借用别人的成果,走最省力的捷径。而日本发现和解决问题,都是优先考虑现有国内外可行技术与办法,将其综合归纳成“来于世界,高于世界”的新技术体系。

                  (5)美国人视远离生产的科学研究为高尚事业,而认为与生产结合,实现商品化是庸俗、低级,不愿干。这种价值观使美国的研究所远离工业区,寻求僻静优美的去处。其研究成果尽管不少,但无人搞技术转让,更无人愿为技术的商品化而献身。这就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使日本人毫不费力地从美国人那里拿来技术生产出新产品,再到市场上大把赚美国人的钱。为此,美国人骂日本人“白搭车”、“缺德”,图片:而日本人则讥笑美国人先天就缺少这方面素质。

                  (6)美国的企业家缺乏远见,只想赚钱,结果只赚小钱,而不能赚大钱,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退化。

                  作者简介:杨沛霆教授,从事情报研究工作30多年,是我国情报学奠基人之一,在环境科学、科技史、领导科学和管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树,先后发表专著12本和10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曾受到全国科技大会的表彰,现在是国家级管理科学专家。

                  • 家园 没有基础研究,只能追赶很难超越

                    中国其实也是这么个情况,不过好在中国人多,不用人均GDP很高就能赶上美国。拿日本当参照系的话,中国应该处在1955年左右日本的状态上。

                    引一句别人的话,能花钱买到的东西都不算啥。真正重要的技术,还是得靠自己摸索出来,当然用间谍手段也不失为一法。

                    • 家园 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

                      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这是华为领导人任正非的话。我们谈超越往往会变成大跃进的灾难,不如先追赶。跑长跑,最好的方式跟住前面的选手,不着急超过他,最后的胜利者一定不是那个领跑的人。

                • 家园 海上自慰队还是很有实力的,至少对现在的人民海军。

                  光宙斯盾就6艘吧。小日的潜艇也不可小觑。在排除掉岸基航空兵的情况下,差距还是有的,这几年我们新舰出一批后会好点。我的感觉日本人最大的危机感就来自海洋,对于扩展海军日本是有很大的冲动(也有历史的惯性)如果不是美国人绑着,中日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可能不可避免。实际上,中国航母出来后对日本的冲击一定大于美国,看看到时日本人的反应吧。我觉得日本人从古到今,无时无刻不同中国较劲,总想压咱们一头。弱时装孙,强时狰狞。典型的小人。

                  今天还在那个什么靠中文混饭吃的加藤加一的凤凰博客上看到一篇博文,也不知道写什么,里边有几句“许多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中国在历史传统上所培养的思想文化在日本反而保留的更好,更广,更深。中国人对此应该有所反思。”,也许是留了一些衣冠吧,可惜里边装的是禽兽。

                  你们看是不是,日本人总有一种骨子里的意识,就是要比你们中国人强,优越,先进。一山不容二虎啊。

                  • 家园 就算是不上空军,海军对着只怕自卫队也够呛

                    中国的现代舰对海还是有点用处的,日本的那个直升机航母我就没明白有什么用。

                    中国人虽说是把自己的传统丢了好多,可是把欧美的许多东西全学回来了,其中邪恶的部分,一点没拉。古代中国打败周围的国家,也不过是称臣纳贡而已,以后只怕被中国打败的周边国家,是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PS:中国哪天搞出核动力驱逐舰就好了,武库舰最好也搞出来。

    • 家园 日本企业间都是互相持股

      股权关系很复杂。

      这跟日本传统的财阀体制和战后改造有关。日本经济腾飞也是得宜于这个体制。

      • 家园 相互持股,抵御外资收购

        日本财团企业间相互持股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资收购,企业想卖给谁,不是这家公司老总一个人说就行的。

    • 家园 日本的商社抱团相互持股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80年代末泡沫破裂,也是死在这个相互持股上面。不需要搞成什么耸人听闻的“帝国”。

    • 家园 送花,欢迎多来些原创
    • 家园 送花感谢

      送花感谢好书及传送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