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一,请各位方家指教 -- 闲云野熊

共:💬319 🌺1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赞同

                                        统一的历史使命对于氐族和其领袖而言过于过于沉重 喜欢看 2008-11-14 00:19:29

                                        这个弱小的民族担负不起这样的使命。其做为一关中小国大可延长国祚,但不免被灭,奋起一击却因先天不足而提前夭折。

                                        看历史上各个少数民族的作为,真正入主华夏的,暴戾如蒙元,狭隘阴险如满清,其作为无不以防范,限制汉族为目标。

                                        确实,氐人是先天不足,不过蒙古满清的胜利也是和宋明过分中央集权削弱民间力量,汉人贵族力量消失殆尽有关。

                                • 家园 【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十六)

                                  六、苻坚评价和前秦是否可能实现统一的分析

                                  苻坚自幼“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苻洪,苻坚的祖父)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侯”。又好学习,八岁时,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颇得其祖父家人好评。洪每曰:“此兒姿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 (晋书 苻坚载记)

                                  及其年长,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为其羽翼。太原薛赞、略阳权翼见而惊曰:“非常人也!”(同上)很是结交、收罗了一批人才。为他后来政变成功上台奠定了基础。

                                  登基后,他醉心汉学,政权建设、礼乐仪制一仿汉魏。他熟悉经史,动辄引经据典,常以汉之二武(汉武帝、光武帝)自喻自励。他倡导儒学,曾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已下子孙并遣受业。其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于是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又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对历史也有独到见解:坚南游霸陵,顾谓群臣曰:“汉祖起自布衣,廓平四海,佐命功臣孰为首乎?”权翼进曰:“《汉书》以萧、曹为功臣之冠。”坚曰:“汉祖与项羽争天下,困于京索之间,身被七十余创,通中六七,父母妻子为楚所囚。平城之下,七日不火食,赖陈平之谋,太上、妻子克全,免匈奴之祸。二相何得独高也!虽有人狗之喻,岂黄中之言乎!” 又雅好诗赋,每逢吉庆盛典,几乎都要命诗作赋,并令群臣唱和,亲自评判。

                                  作为一个统治者,他颇有爱民之心,匈奴左贤王卫辰遣使降于坚,遂请田内地,坚许之。云中护军贾雍遣其司马徐斌率骑袭之,因纵兵掠夺。坚怒曰:“朕方修魏绛和戎之术,不可以小利忘大信。昔荆吴之战,事兴蚕妇;浇瓜之惠,梁、宋息兵。夫怨不在大,事不在小,扰边动众,非国之利也。所获资产,其悉以归之。”免雍官,以白衣领护军,遣使修和,示之信义。即便到了最后穷途末路的时候,慕容冲西燕进逼长安,虽兵寇危逼,冯翊诸堡壁犹有负粮冒难而至者,多为贼所杀。坚谓之曰:“闻来者率不善达,诚是忠臣赴难之义。当今寇难殷繁,非一人之力所能济也。庶明灵有照,祸极灾返,善保诚顺,为国自爱,蓄粮厉甲,端听师期,不可徒丧无成,相随兽口。”三辅人为冲所略者,咸遣使告坚,请放火以为内应。坚曰:“哀诸卿忠诚之意也,何复已已。但时运圮丧,恐无益于国,空使诸卿坐自夷灭,吾所不忍也。且吾精兵若兽,利器如霜,而衄于乌合疲钝之贼,岂非天也!宜善思之。”众固请曰:“臣等不爱性命,投身为国,若上天有灵,单诚或冀一济,没无遗恨矣。”坚遣骑七百应之。而冲营放火者为风焰所烧,其能免者十有一二。坚深痛之,身为设祭而招之曰:“有忠有灵,来就此庭。归汝先父,勿为妖形。”歔欷流涕,悲不自胜。众咸相谓曰:“至尊慈恩如此,吾等有死无移。”

                                  苻坚为人宏达大度,英爽豪迈,胸襟气度颇令人心折,尚未登基时闻王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两人君臣相济,肝胆一生。王猛出将入相,“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晋书 王猛传》)虽然王猛不免以权重时有忧谗畏讥之虞,屡次上书请辞权,苻坚却信任有加:“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夫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既以六州相委,则朕无东顾之忧,非所以为优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守之亦难,苟任非其人,患生虑表,岂独朕之忧,亦卿之责也,故虚位台鼎而以分陕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甚至说“朕方混壹四海,非卿谁可委者?卿之不得辞宰相,犹朕不得辞天下也。”(《资治通鉴卷103》)如此际遇,在历史鲜有见者。无怪前燕使臣梁琛以为:“观其君臣相得,自谓千载一时。”

                                  慕容垂困厄来投,他大悦,郊迎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礼之甚重。以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食华阴之五百户;在慕容垂中了王猛之计,儿子叛逃,自己仓皇逃窜被执回京之时,坚引见东堂,慰勉之曰:“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志不忘本,犹怀首丘。《书》不云乎:“父父子子,无相及也。”卿何为过惧而狼狈若斯也!”于是复垂爵位,恩待如初。诚可谓推赤心入人腹,无怪以慕容垂枭雄之姿,对苻坚却终生感望。

                                  他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在位期间,多次下令求才:

                                  1、秦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诏令各级官吏举荐“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

                                  2、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苻坚遣使巡察各地,具条奏报“清修疾恶,劝谏农桑,有便于俗,笃学至孝,义烈力田者。”

                                  3、甘露三年(公元361年),“命各牧伯守宰各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诏求“有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

                                  4、灭燕后,命王猛“以便宜简召英俊,补六州守令 ….”

                                  5、建元八年(公元372年),诏令“关东之民,学通一经,才成一艺者,在所以礼送之。”

                                  他虽然秉承魏晋九品中正制,给士族仕进的优先权,但在实际用人时,颇能唯才是用,不问出身,不问民族。王猛出身寒门,薛瓒、权翼是姚襄谋臣,张蚝本刑余俘将,邓羌汉族,姚苌羌族,慕容垂为鲜卑。而且他并非一味求名而召才,规定“察其所举,得人者赏之,非其人者罪之。由是人莫敢妄举,而请托不行,士皆自励,虽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而不用。”史称“内外之官,率皆称职。”这当然有溢美之辞,不过相对于同期的东晋、前燕等对立政权,前秦在苻坚统治时期用人还是值得称道的。在伐燕之役中,邓羌要挟王猛许以司隶校尉之职,苻坚下诏:“司隶校尉,董牧皇畿,吏责甚重,非所以优礼名将。光武不以吏事处功臣,实贵之也。羌有廉、李之才,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荡扬、越,羌之任也,司隶何足以婴之!其进号镇军将军,位特进。”言辞委婉,褒中含警,处理十分得当。

                                  用人和纳谏,实为相辅相成,只有善于采纳臣属的合理建议,才能建立良好用人环境,人尽其才。苻坚善于纳谏,前文已多次举例,不再庸述。

                                  苻坚执政的业绩总体而言也很不错,前秦在其治下统一北方,疆土广阔,全盛时南至邛、燹,东抵淮、泗,西极西域,北尽大碛,大于后来的北魏,人口超过2000万,成为十六国之首。其声威远播四方:“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胡人为侧鼻,东夷为广面阔颊,北狄为匡脚面,南蛮为腫蹄….”见于史籍记载的西域各地大规模朝贡就有建元十四年(公元378年),建元十七年(公元381年),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三次,尤以建元十七年那次规模为大,“鄯善王、车师前部王来朝,大宛献汗血马,肃慎贡楛矢,天竺献火浣布,康居、于阗及海东诸国,凡六十有二王,皆遣使贡其方物。” 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硃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史称“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兵强国富,垂及升平。”要知道这还都是以苻坚为僭的汉族历史学家站在其敌对方东晋的立场上的记录,虽可能有部分夸张,但应基本属实。无怪苻坚自以为统一之像已具。

                                  苻坚作为一个异族封建君王,他的倾心汉学、气度、用人、纳谏、宽仁都给史学家和评论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很多人都以为苻坚无论能力、人品、治绩均堪与华夏明君相媲美。对于他遗恨淝水、身死五将山最终前秦瓦解,一般有两种典型看法,一种以为当时民族矛盾超过阶级矛盾,前秦对东晋战争的性质中民族侵略性超过兼并统一性,南侵战争不符合历史潮流,且当时前秦内部矛盾激烈,弱小的氐族不足以压制其它异族,缺少实现统一的客观条件;苻坚因胜而骄,穷兵黩武,一意孤行不听臣下正确意见而走向败亡。另一种则认为前秦力量大大超过东晋,足以实现统一,前秦失败更多是由于苻坚及其南征将帅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导致;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前秦内部矛盾,而苻坚在南征失败后的军事、政治错误导致了前秦的瓦解;如果不犯错误,或者王猛尤存,可以避免或纠正苻坚的错误,则中国的统一或可提前二百年。我个人以为这两种意见都有失偏颇。

                                  前面已经分析过,淝水战前,前秦总的国土、人口、经济、军事对比当时东晋而言的优势小于隋伐陈时的优势,但比北魏太武帝时与刘宋孝文帝的优势要高不少。南方汉族士族和民众固然反对前秦的进攻,但从淝水战败后前秦遭到西燕、后燕、后秦、东晋多方攻打,濒于绝境之时,而长安、邺城、新平、晋阳等地仍然忠于前秦死守甚久的情况而言,前秦在北方的统治未必不得人心,战争是暴力对抗,后世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清灭南明人民敌视、反抗侵略者的精神和行动未必不如东晋激烈,仅仅以南方汉族的反抗情绪判断是否符合历史进程恐怕不见得准确。苻秦统治集团对汉文化的推崇和汉化的进程并非始于苻坚,史料记载在其汉化改革的进程中遭到氐族贵族反对的情况还弱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岂能断言前秦不可能在统一之后顺利实现民族融合?苻坚在南伐宣言中声称,南伐成功后,要使“中州之人,流渡衣冠之胄,还其墟坟,复其桑梓”,若其南伐军事上取胜,未必不能收拾士族人心。总体而言,粗略判断其南征胜利的可能性当在十分顺利和不可能取胜之间,以其必胜或必败恐怕都不合适。

                                  关于苻坚坚持南伐的理由,前面也已论述,不可仅以不纳忠言一意孤行视之;而是有其深刻考虑的;曩者南攻襄阳和彭城,已知东晋战力和战意,全国动员,不可谓轻敌;关于穷兵黩武的说法,论者常以这样规模的征发撼动了前秦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征兵源素质过低而诟病此项政策,其实前面分析过前秦的总户数为近五百万户,近2200万人口,动员后总兵力为97万人,约对比前秦的对手东晋,在淝水之战时,其人口不过户约100万,口将近500万,常年遭受饥荒,甚至政府机关都因为饥疫影响办公(中国经济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上册),淝水战前总兵力将近20万(西线荆州军10余万,东线北府兵8万左右,肯定守卫建康等要地还有部分军队),其军队兵员与人口比例大抵相当。若单以此为据责苻坚穷兵黩武,恐非公允。

                                  以此论之,苻坚伐晋,自有其不得不伐之理由,其政治、军事亦有一定考虑,所谓因胜而骄、穷兵黩武、不纳忠言一意孤行,并不确切。当然,苻坚由于其自即位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伐晋的困难估计不足是说得上的,

                                  苻坚伐晋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前文业以论及,我们固然可以对其倾国而出,亲自南下企图一鼓而尽拿下东晋实现统一为军事冒险,非万全必胜之策,但以苻坚所处地位情景论之,是否可有所为万全之策?又或者何为最佳之策?是否应该按王猛临终时的遗言,采取保守策略,攘外必先安内,先行剪除内部鲜卑、西羌隐患呢?

                                  所谓鲜卑、西羌之患前秦,前面也已涉及,在史料记载中,氐族对相处时间更长、恩怨更多、同样被消灭的羌族集团人士似乎并不特别仇恨,除了王猛和苻融提到过羌族以外,很少提到氐、羌之间的矛盾。大多数矛盾、冲突和流言谶纬所发生在氐族与鲜卑之间。其实前燕鲜卑族与前秦氐族在两族建国前栖息地和生产生活方式均有较大差别,交集并不多,两国两族间主要矛盾主要来源于秦灭燕,所谓世仇其实并非实情。两族间的主要矛盾其实在于苻坚重用鲜卑贵胄,使其“父子兄弟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劳旧…..” 另一方面,对苻秦宗室贵族叛乱的忧虑和前秦统治范围扩大使得苻坚采取军事殖民政策,将大量氐族从关中外迁,而将大量异族豪强迁入关中,更进一步增加了氐族与鲜卑之间的对立。与其说这是民族矛盾,还不如说是前秦政治改革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倾扎通过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实际上在苻坚早期执政时氐族权贵对苻坚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打击氐族豪强也是不满的。如果氐族对鲜卑有仇恨,必欲杀之而后快,那么对“阶级仇恨和民族矛盾”更深的汉族如何对待?

                                  相对弱小的氐族出身的君主要想实现统一天下,不可能不重用异族精英,更不可能将异族高层全部杀死或奴役,而要想征服人口等多,文化更先进的汉族政权,在当时汉族士族不肯为其所用的情况下,必须团结和吸收其他胡族人才才有可能成功。这一点苻坚十分清楚,在这一问题上他比王猛更加头脑清醒。

                                  但是苻坚很失望的发现其身边的氐族执政集团却几乎没有人有这样的政治见解,反而被眼前的一点点政治权利迷昏了头脑,都在叫嚣要除掉鲜卑政治势力,这使本来就因自视文化水平高于氐族、对本民族国家被灭亡耿耿于怀的鲜卑贵胄更加心存疑虑,矛盾更加突出,苻坚不得不考虑,即便在其本人的压制下,这种矛盾可以暂时不爆发,但在其身后呢?自己的子侄兄弟能否免除成见继续自己的政策?当被俘而免除杀身之祸因而对自己心怀感激鲜卑首领们也老去之后,那些野心勃勃的鲜卑贵族青年一方面心怀故国情怀,一方面对来自氐族的歧视和敌意能否一直忍耐?苻坚心中并没有把握,更何况来自心底根深蒂固的对汉人政权有朝一日重新强大的忧虑和恐惧使他难以轻松。如果自己死后,氐族权贵与鲜卑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已经统一的中原大地重燃战火,来自东南的那个朝廷会不会乘机北伐?难道自己的族人无法避免被奴役的命运吗?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统治者,他不可能不考虑这种前景的可能性。

                                  即便不急于南侵,想要消弭内部的矛盾也并非易事,同样存在失败的风险。而在存在一个传承所谓正统的汉族政权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想要长久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的异族政权而言,更是充满风险。“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的箴言更是当时汉人对有朝一日起来反抗的希望。

                                  所以苻坚选择在其鼎盛时期伐晋,也不能认为是轻率而为不够稳健,其决策亦有其必然性。其失败不可简单归于某一原因,而是由一系列人为或客观环境因素导致的,苻坚为了实现其统一天下目标注定没有简单明了的途径,只能选择一种危险而困难重重的道路,由于其个人和其统治集团班底的能力不足,他们的努力失败了,归根结底在于其以一弱小民族适逢其会建立了一个政权,又利用机会兼并了大部分中华疆土,客观形势迫使其不得不按照历史潮流前进,无法停步。个人的主观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历史发展,但不可能改变一切,苻坚面临的统一之路注定比一个汉族统治者更复杂,更艰难,他别无选择,在一系列艰难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他成功了一大半,但最终还是没有做到一点都不犯错,所以他倒下了。而他的努力和成就使得这一结果更增加了悲剧色彩。

                                  全文完

                                  参考文献

                                  《资质通鉴》

                                  《晋书》

                                  《太平御览》

                                  《读史方舆纪要》

                                  《十六国春秋别传》

                                  《前秦史》蒋福亚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高敏 经济日报出版社

                                  《氐与羌》马长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三册 台湾三军大学 军事译文出版社

                                  《中国军事史》第二卷兵略上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 解放军出版社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研究评述》崔明德 赵志坚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年 11期

                                  《苻秦兴衰的“晴雨表”--苻秦谣谚纵览》王伟 西北史地 1998年第3期

                                  《十六国时期氐族和鲜卑族教育政策对比研究》陈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6月

                                  《五胡录》火焰塔

                                  《华丽血时代》梅毅

                                  《参合坡 慕容垂》 MESH

                                  《“错在倾巢而出”--评秦晋淝水之战》

                                  《决战淝水-淝水之战的全过程再现》 汉魂网

                                  《前秦苻天王》 国学论坛网

                                  《淝水之战:初唐史家的虚构》汉魂网

                    • 家园 奇怪,这么好的文怎么不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