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尉迟恭的玄武门 (1) -- 史文恭

共:💬600 🌺31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愧为西西河枪棒第一,史大官人出品,必是精品。
    • 家园 尉迟恭的玄武门(3)

      交待完尉迟恭,接着说玄武门之变的前因:

      就像一个最终破裂的脓肿一样,玄武门最后的惨烈结局并非一朝之功。从某一种角度讲,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玄武门之变是一个精确时钟支配下的必然结果。因为明显的,我们知道,如果李世民没有在玄武门中突袭李建民和李元吉,那么,一旦李建民登基,则李世民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自古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夺嫡之战的战场,从没有善终的失败者。换句话说,无论是李世民,或者是他的兄弟一方,他们是同一规则游戏的参与者,是你死我活的竞技者,因此,既然他们加入了游戏,就必然要接受这个结果。--------在这个游戏里,本来就没有那些娘娘腔的伦理规则存在的空间,-----所以,如果谁还要追究“玄武门之变”的是非的话,他应该追问,是谁促成了这个残酷的游戏?

      大致的划分,俺认为原因有五:

      1, 首先,李渊作为一个叛国者,当他起兵造反的时候,年纪太大了。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二岁。而造反这件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党”,是无法成事的。但李渊那个时候的死党都年纪大的不能带兵打仗了,比如裴寂。而作为一个叛国者,李渊无法信任其他人统领他的军队,除了,他嫡出的三个儿子。-----所以,这就埋下了第一条祸根,那就是,李渊的帝国在一开始就让三个儿子同时领有兵权。---继承权如果和兵权相钩连,就好像两种剧毒的药品混杂于一起,是极为危险的。

      2, 作为一个年纪很大的叛国者,李渊忘记了他的唐帝国还在建立之中。他太懒,或者也太贪图安逸,(----李渊生产成活的王子和公主超过了五十个), 所以,他让李世民去东征西讨,而自己却和太子李建成一起呆在老家看风景。很多后来批评李世民的学者都认为,李建成并不是窝囊废,他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显赫武功,只是因为他是太子,要留守京都,但这些议论者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当时的唐帝国还在初创时期,---王世充洛阳被围,窦建德知道这是倾覆天下天平的机会,所以倾国来救,但在李世民同时抗击这两大强敌时,李渊和李建成两位,却都在长安“留守”,作为国之基本,要么,皇帝李渊,要么,太子建成,他们俩人之间无论哪位有一个在京留守就足够了,帝国还在肇造,四海远未平定,征讨四方是此时唐帝国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李渊一直作为统帅出战,那么,李世民就不可能建立他无可抵挡的军事威望。如果李建成能够带兵出战,那么,至少他在后来的夺嫡之战里不会那么被动,但问题是,这父子俩都太懒了。

      3, 和第二点相辅相成的是,李世民的军事天才的确太让人畏惧。在李渊占领长安之时,他还远没有逐鹿中原的实力,所以他给当时天下的强者---李密的信里卑躬屈膝。但由于李世民的超越同时代人(也超越他自己年龄)的恐怖军事天才,把唐帝国征服天下的军事进程大大加快了,在这个过程里,不仅使李世民积累了过于眩目的功绩,也让李渊在处理继承权这个问题的空间更加狭窄,同时,也让夺嫡之争的态势变得急迫。

      4, 而在继承权问题形成的过程里,李渊在关键时候,没有表现足够的决断力。他未能在萌芽阶段,也就是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矛盾还没到无可挽回的时候,及时地做出决断。继承权从本质上讲就是天下的归属,而李渊在这个天下第一大的问题上,曾经给李世民明示或暗示,但却不能落实自己的承诺,这就一方面使太子李建成方产生猜疑和嫉妒,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滋长李世民方的野心。

      5, 最后,最麻烦的问题是,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李世民得以开府。(也就是当上幕府大将军,呵呵,),因此,他形成了自己的集团。而一旦这个集团产生,所有的集团成员在李世民开始参加这个夺嫡之战时,就已然没有退路。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那是因为,他老爸或者爷爷介入了雍正的夺嫡之战,于是被株连,抄家。-----所以,每一个李世民集团的成员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最好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世民登基,否则,他们自身难保善终。-----因故,他们成了李世民走向玄武门最坚强的力量。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五点原因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已然是不可逆了。在各自招募死士,(李世民方有八百,李建成方有两千),在双方都已经明确没有调和的余地之后,玄武门之变像将要破笼而出的猛兽,已是按耐不住了。这一场夺嫡之战,从理智上分析,将是无可避免的鱼死网破的结局。此刻,长安的上空,乌云浓而沉重,缓缓向四周蔓延,历史屏住呼吸,期待好戏上场。-----------但这时,事态有了一个奇怪的停顿。--------战无不胜的天才统帅,对任何一个战机都有野兽般灵敏本能的李世民在结论如此清晰,在情势如此急迫下,却陷入了犹豫。-----无论他的手下如何催促他主动出击,他始终不能决断。--是什么,在此刻动摇了他拔剑的坚定,又是什么,在啃噬他被挤迫的心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越看越有趣

        史MM好文章啊,分析得很有道理

      • 家园 第二点归结于懒恐怕不大合适

        李渊且不说,李建成可是不懒的。从李世民多次作战从来没有出现过补给问题就可以看出,唐的后勤工作是做得相当不错的。而这后勤工作,在李渊大肆出游的情况下,主要都是由李建成负责的。以一懒字做解释,那不但是看轻了李建成,也看轻了李渊。正是因为李建成的后勤工作做的好,李渊才悠闲的出游。进一步说,李建成留守而李世民出征,大致有两点原因:一是国储不轻出的传统,二是李建成更适合担任一个参谋,李世民则更适合担任一个军事统帅。李建成的不适于担任一个军事统帅,这从最开始起事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当前往长安的途中李渊想回撤的时候,李建成是和李世民一样有着正确的判断的,不同的是他没能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而李世民坚持了。统帅是要敢于决定并坚持决定的。

        如果这一点分析错了,后面的分析恐怕会一直偏离下去。

        关于玄武门的问题,准确地说是关于高、太之间皇帝继承经过,我在一本书中作为重点进行了分析。不过由于协议的关系,要过段时间才能发出来了。

        通宝推:pipilu,
      • 家园 好文章
      • 家园 哇这个坑挖的
      • 家园 要是李孝恭是李渊的亲生儿子,不知道会怎么发展

        按战功,李孝恭拿下了半壁江山,可以和李世民分庭抗礼。虽说大部分是李靖这个战神的功劳,可李靖在到他手下之前也没什么表现机会,领导功劳还是很大的。没参加玄武们,凌烟阁排第二,说明他的地位。他要参加争权,多半李靖会帮他。不过他倒是个厚道人,不知道如果是李渊的亲生儿子,还能不能独善其身。

      • 家园 花文恭兄好文。
      • 家园 所有的集团成员在李世民开始参加这个夺嫡之战时

        姜文和葛优合演的<秦始皇>里有一个镜头:马上就要举行登基仪式了,秦王心爱的女儿却自杀死.秦王抱着女儿的遗物痛哭不已,雄心壮志烟消云散。边上的李斯,赵高,蒙恬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还是李斯上前痛斥秦王:“臣等与大王艰苦创业,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由不得你胡闹!于是李斯指挥众人,强行给秦王套上礼服,又把他架上了登基台。这时候的秦王就象一具行尸走肉。最后就是群臣山呼万岁,秦始皇一个人在高台上痛哭流涕。

        事实上,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就曾经威胁过秦王:“事急矣,若不行权道,社稷必危。周公圣人,岂无情于骨肉?为社稷计,大义灭亲。”

      • 家园 玄武门之变是有道理的

        象李渊这样打出了一片天下,需要儿子来继承和发扬,注意,是“儿子”,并不一定是哪个特定的儿子。哪个特定的儿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还是姓李。

        大部分情况下,很多人对宫廷斗争,特别是太子之争比较诟病一些,但是仔细想想,这是一种很合理的方式。

        所谓胜者为王。胜利的人一定有很强的帮手,一定有足够的领导力来领导这些帮手。更何况,皇帝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在大臣面前有足够的威望,否则很容易就被大臣给架空了。基业交给胜者,王朝的延续也会更有把握。

      • 家园 好文!

        既然参与了游戏,就得接受游戏结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