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海有约-当乡巴佬到了大上海 -- 静然如此

共:💬85 🌺48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文!多谢!花!

      特怀念成都——吃、景、人

    • 家园 51号兵站?

      下下侬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上海人么,只要经济关系拎拎清,人还是很耐撕的。

      题目只是个人的一点感觉。

      话说起来上海的年轻人俺觉得真的和以前的阿姨们不一样。俺从小长大的企业是由上海内迁的,以前厂里的阿姨们聊天动辄阿拉上海云云,让人听着很费劲。

      现在俺也厮混在上海,公司里的上海人即便是相互聊天也使用普通话。去拜访客户时,一般也是拜访对方的高管,所以工作环境里基本听不到上海话。

    • 家园 在成都住过几个月感觉成都比上海好多了将来在上海挣钱成都花钱嘿嘿
    • 家园 南京西路有个蜀香辣子鱼,店面不大,店员邋遢,但味道颇正宗

      保证够香够辣

    • 家园 花一下

      怎么说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按照我的经验来讲呢,上海那些歧视外地人的,恰恰是混的不大好的上海土著,他们以歧视外地人来平衡下自己的心理,特别是那些层次低些的中年人。年轻人应该会好些,大多数年轻人都比较懂礼貌。高层次的上海人可能也会在骨子里面瞧不起外地人,但是很少会表露出来。

      比较难搞的就是那些中年妇女们,锱铢必较,而且脸上往往挂着那种什么都见过的那种无所谓和有点不知羞耻的神情。连上海本地的年轻人也不喜欢她们。哈哈,我想起来三个字,本地的小孩告诉我的形容那些中年妇女:老菜皮。当然了,我想从每个人都内心深处都不想这样吧,谁不想活得自信、从容而优雅呢?!那些中年妇女有如此表现,可能和自己的处境有关,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吧,什么都要争。

      我在上海也看到过很多风度气质都不错的老年人。可能是年纪大了,风风雨雨都见识多了,不想而且也不需要去争什么了吧。他们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安静而平和。记得刚来上海时,去浦西的哪个大医院(具体忘啦)看望病人,迷路了,问到一对在散步的老人家,他们很耐心的给我指路。那老阿姨甚至要带我过去。当时多少有些感动。

      上海这个城市,曾经有段时间,感觉的是她的华丽而冰冷。曾经很多次,晚上下班一个人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会感到很凄凉。看看那广厦千万,可是哪一间是属于自己的呢?

      可时间久了,慢慢就习惯了。习惯了那些冲锋一样的抢地铁和公交车座位的人,虽然自己不会去抢,但是也见怪不怪了;习惯了那些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给需要的人让座的人,虽然自己还是会让。。。

      现在要是谁说上海不好,自己心里面还有点不舒服呢。可能已经慢慢在融入吧。

      • 家园 碰到老菜皮的确让人心里不舒服

        一次坐地铁,正好发高烧,晕晕乎乎地在座位上半睡半醒。面前站着的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突然用上海话对我大吼起来,我迷迷糊糊也没听懂什么,但从她的神态来看应该是在骂我。她最后用普通话说她是老人,站在我面前半天了,我怎么也不给她让座位。我当时属于糊涂状态,闻听此言就赶紧让给她了,她一句谢谢都没有。我站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我是病人唉!老弱病残孕,谁说权利只是你的呀!”

        • 家园 老菜皮

          是形容年龄不到50岁的女人,大约指35到45,不过也有很多30刚到,有孩子的,自嘲是老菜皮了(暗指结婚生育后,就没人要了,不能和小女孩比)。

          上海老龄化很严重,电台说现在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公共交通上给老人小孩让座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双方都有理,说实话,还是公共资源严重不足(每每一车的老人和孩子)

          上海老人退休工资比附近几个城市都低,市长说现在是咬着牙给涨,但是和其他城市比还是太低(入不敷出好多年了)。

          老年人普遍有不满情绪,容易带到社会生活上去,倚老卖老,全世界都欠他们的,经常组织散步什么的,大家都比较反感。

          个人感觉上海以前上交了巨额的财政,现在老龄化了,中央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单靠上海自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