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和印度经济有关联的复杂性 -- 葡萄

共:💬160 🌺3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老印干一行毁一行是一点没错

        老印的惰性比起老中那还是要强得很多,做下属是好下属,但如果没人盯着,认真负责的劲头就差多了。用句老话就是“主人翁”精神非常之缺乏,指望老印自己熟能生巧,总结出点做事情的改进之道,那是痴心忘想。当然这是指普遍情况下,老印的顶尖人才其实也不少,但随便抽出个老印与老中比较,这方面特点就很明显了。老中吃亏的大部分是那一口英文,听写都不是问题,但在说上就总是笑话百出,而且不论教育背景,出国长短,是个普遍现象,可能有些思想深处的原因。

      • 家园 塔塔咨询第二季度公司收益增幅同比增长2.1%(去年同期为42%)

        del

      • 家园 推荐国内的<南亚研究>

        del

      • 家园 听专业人事的介绍说印度软件的强势在于

        del

        • 家园 自己感觉

          印度的外包业务强在兼懂英语和计算机的人才多上了。

          不过像日本这样的汉字圈国家,中国做外包还有很大潜力,汉字对印度人是大难关。

          • 家园 中国的软件出口恰是在对日韩外包上起步的

            del

            • 家园 长期的看,印度的外包兴旺恐怕是经济发展中的昙花一现。

              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不是建立在某些具体的产品之上,大部分是作为欧美企业集团化经营行政物流销售配套的一部分,有很强的依附性,有很弱的独立性。

              例如最近工具界的某美国零售大头,已经修正了当年因为高层决策失误把某些产品在印度和东南亚采购的错误,即将停止所有的印度产品采购,转而激进的将几乎除了行政、营销、仓储三块以外的所有部门搬往上海。逐步的,美国本土只保留仓储物流、营销和行政核心。这是一个趋势,也是资本的意志,如果这个趋势稳定前行若干年,后果不可预测。

              软件以及服务外包到无关的第三国,仅仅是全球化背景下集团运营方式转型中降低成本需求的一个过渡(如果在我看来,全球化这个词也是一个过渡,资本的意志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而不是停留在某些繁琐的过程),最终这一块业务还是要落实到稳定后供需双方中的一个,长远的看,如果印度的制造业链条的长度和活性达不到中国的竞争力,仅仅奢望所谓的软件和服务外包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无疑是违背资本意愿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 家园 这个个人想法可以适当且现实的进行展开

                中国大陆外销的供应链,与其用“分散”这个词形容,还不如用“漫无边际”这个成语。

                很多事情不能用静止的思维和静止的对于未来的解读来判断,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且卑微的服从这个趋势。

                假设,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努力能够再坚持若干个十年,假设中国在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上能够再合理分配若干十年,那么,民营领域的大规模生产性企业的整合必然发生。

                写了很久,专业功底有限,删除了,不过今晚的cctv又给了我信心,还是直接丢个自己的结论上来吧,借葡萄兄这个楼,把判断埋起来,作为个人投资者,有身家的搞一线房产,身家略有欠缺的搞二线,恐怕是个人最好的方向了。

            • 家园 但愿我们在竞争中能胜过,

              现状是印度提供的软件服务品质较好。软件行业,我觉得我们不一定要靠出口,内需其实应该很大的,毕竟我们有制造业规模在这里。内需一直没起来这一点有点想不通。

              • 家园 没什么想不通的,核心还是在于盗版问题

                盗版软件的泛滥直接导致了国内对软件价值的低估。国内市场是很大,但是做国内市场的公司没几个活的顺心的。

                前面提到的老大东软,在国内市场也必须通过卖硬件来补贴软件,才能做到微利。做国内市场的软件公司,现在盈利的基本都是online类型的,可以回避掉盗版这个问题的。而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因为整个价值观的问题,客户对软件的市场价值也是严重低估的。

                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内市场没法做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因为没有公司愿意做投入。

                其实我很奇怪葡萄的那个1xx亿美元的出口额是怎么来的? 据我了解,06年的时候,全国13个国家软件园区的纯软件产值加起来也不会超过200亿美元。

                每年的软件企业百强里面, 大部分的纯软件产值都只有5分之一不到,大部分公司的产值是3-5亿。 但是一般实际软件的产值不会超过1亿。 所以我实在是不明白这个出口100多亿美元也就是近千亿人民币是如何来的。只能理解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弊。

                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大概在top50里,但是一年真正的软件产值不超过10%。广州另外几家进了top100的公司也基本如此。上了规模的正统软件公司里面,真正解决了规模/成本问题的,好像只有东软,其他公司都是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高,单位生产率越低,死的越快。

                为了回避这个问题,现在国内公司普遍采取人力资源公司买人头的方式运作。比如我知道的一个金融软件公司,在广州开发中心600人,全部按人月卖给银行用。他们就做市场和培训来收人头费,回避管理和研发问题。这个公司也是top50里的公司。 而广州最大的一个对日外包企业,2年前就已经无法运作下去了,基本靠骗钱为生,通过培训和政府投资存活。

                大连我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反正广州,深圳,北京的外包行业,都没有能力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这1千亿的出口额,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华为中信的。

                另外国内软件市场的大部分利润,其实是被IBM,BEA,ORACLE这些系统软件/硬件公司拿走了,这中利润剥削进一步恶化了软件企业生存环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