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胶济线!又是胶济线! -- 忘情

共:💬157 🌺2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恰恰相反,如果T195次安装了动车组上的ATP系统

              就可以随时从应答器下载最新的监控数据,就不会错过4444号调度命令了

              T195上的老式的运行监控器,只能在出发之前输入数据,列车出发之后如果数据有了变化,调度只好靠电台喊给司机,由司机手动限速,退化为完全人为控制的系统。此时某个环节一旦发生错误(人是不能不犯错误的,而且错误率远高于机器!),就是个4·28

              至于数据的修改,有多种方式可以降低错误概率。比如权限管理,多人多次输入确认等。

              人一生都是要不断犯错误的,靠条例,靠培训,靠扣工资处分停职施加压力等等,都不能改变人要出错误这个结果。

      • 家园 真希望吴仪来执掌铁道部
    • 家园 另外一个视点。

      关于胶济铁路事故医疗抢救的几个博客文章

      1.胶济铁路事故几个片段给我的感受

      2.急救电话响起的那一刻

      3.亲历胶济铁路事故大营救

    • 家园 其它行业是不是也有问题

      我对铁路是外行,其时就是对我现在的工作也不敢说有太深入的了解。我一直以来有一个疑问,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快。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是我们真的有这个实力了吗?也许我的观念需要更新了,我一直以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先要有高素质的人,要有基础科学的底子,要有长远规划,如此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我个人对自控这一块的观查,我们的应用能力应该是不输的,但开发创造的能力就不太清楚。铁路我们可以提速如此多次,我一直以为确是潜力没开发出来,看了贴才知可能并非如此。不知其它行业是不是有类似状况,比如说煤炭业,我一直以为塌方那末多次是无良矿主的错,如果有更深入的了解,会不会是有更深层的原因呢?比如说大型煤企的技术设备老旧导至小煤窑泛滥,能源利用率低导至煤炭需求过高?我们是不是冲太快了?

    • 家园 关注
    • 家园 我觉得欧洲国家的火车发班密度比国内大吧

      高峰期大概是平均两分钟就一班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看他们的设备也挺旧的,感觉还是管理上的问题。

      • 家园 靠先进的信号通信运行监控系统

        国内这方面不改善,可以断定还会继续出事故,保持一两年来一次的频率

      • 家园 新闻报道看,好像还是手工调度阿

        肯定是世界水平的,真不知道怎们实现的。

      • 家园 欧洲国家做不到平均两分钟一班

        在德国平均每条线的发车频率在10分钟到15分钟左右。因为很多城市具有庞大的线网和平行线,所以在单个枢纽站给人以发车频率很高的印象。即使在德国这样的国家,火车提速后误点率和事故率大大提高。去年德国的几个大事故都是火车误点后超速出轨造成的。

        减少误点率和事故率的正道还是扩大线网,扩展平行线,降低单线发车率。

        • 家园 谢谢您的回复

          我刚才问的有点词不达意,我其实就是想说,在某些线路上,时间间隔这么短,车的密度这样大也是可以承受的,所以我想,铁路从内部挖潜还是有道理的

          • 家园 欧洲国家的信号系统确实比我们要好

            我们国家铁路最薄弱的环节就在信号,复杂条件下接发列车的能力要弱一些。

            不过就运输效率角度讲已经是非常高了,动车追踪间隔是6分,普通车底8分,这主要是受运行速度制约了,在不使用移动闭塞的前提下。因而我们的铁路仍然无愧于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运输干线。

            欧美的运行图没有我们的复杂,客货分流,速度一致,车站往往只要平行运行图接发就可以了。美国这里两个编组站之间货车都不用避让也没地方避让,因为反正都是货车嘛。

            此外,上好的信号设备也是要钱的,比如如果动车跑这段这次事故就不会出了,因为动车是用ATP设备的可以自动更新限速。

    • 家园 一声叹息,铁路比较扎眼而已,公路也是一样

      说到底还是运力和经济发展需求跟不上。

      拿胶济线来说,山东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工业这一块。而青岛作为整个山东的主要港口,业务量的急速增加就直接转化为重负之下的胶济线。于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运力就成了短期内的唯一解决方案。只是“最大限度”这个词的另外一面往往就是“最小限度”——最小限度的安全余量。所以出事故的几率大大上升,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

      其实同样的情况一样反映在公路系统上。不知道忘情兄去过青岛没有,就算去过大约也没我熟悉吧。山东的高速公路发展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具体到青岛,主干线也是不堪重负。作用和铁路的胶济线类似的济青高速天天修路,路面上到处打的都是补丁。而青岛市区进出港口的几条主干路则让集装箱货车们压的七零八落。从青岛市区到黄岛区的环胶州湾高速也是一样,路面被大小车辆压得坑坑洼洼,实在是修不胜修。

      好像还是2003或者是2002年的情况通报,我记得山东一年内完成的高速公路新建里程就相当于江西省全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对于江西,这个数字很郁闷,很疯狂;对于山东,这个数字很正常,甚至可能还不太够。直接反映在后面的是经济发展对交通的巨大需求。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部长大人也有他这么做的理由——铁路挖潜,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是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今这次事故,反映的就是灰暗的那一面。

      都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不是常规的路子,非常规路线是不是也隐含着背后非常规的代价甚至牺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