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你刚出国时碰到过的第一个shock是啥 -- 大伊万

共:💬392 🌺13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点都不灯红酒绿

      电视里干净的一塌糊涂还净广告,也没有国家电视台和全国新闻。让我很怀念国内的电视。。

    • 家园 我的第一个shock就是没有shock

      说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到美国之后,感觉除了街上人少一些,说话都是英语之外,和国内似乎没太大区别,一点“身处异国他乡”的感觉都没有

    • 家园 忽然想起来有一年过年时回家,在车上看到路边一个民工

      工地上那时候还没歇工,他跑到路边摆着的一个大水桶那儿,就是我们常用的换矿泉水的那种塑料桶,很大,外面有点脏乎乎的,他把那个桶扳歪了一点,把嘴巴凑到桶边上,顺势就着喝水。

      也不知道触动了哪根神经,那个景象一直在脑子里盘旋了很久,在车上差点掉下泪来。

      现在有时路过那些正在修房子的工地,看着里面三两个工人开着音响,一边听摇滚一边悠闲地干活,还会想到那个就着水桶喝水的工人,仍然泪点很低,希望他们现在条件能好一些了。

      • 家园 现在条件肯定好多了

        喝水那个没什么吧,我们踢球的时候经常带一个饮水机的大塑料桶,装一大桶水喝,比瓶装水便宜,呵呵.

        现在工人收入应该还可以,去年我的房子装修得时候,给我刷墙的小工人每天早晨8点半到工地,换上工作服,打开他的山寨手机,边听音乐边干活,下午5点半的时候洗干净换衣服回家,跟办公室职员上班一样,而且收入也不错,一天200块钱.

        • 家园 有时候为一些事难过也说不上道理

          就是当时看到了,心里难受了很久。可能因为快要过年了,又是冬天。我们当时乘车是要回乡下准备接年了,他们还没有停工。北方的冬天很冷的,我在车上就看见他就抱着桶急忙忙地往肚子里灌水的样子。

          估计人家自己未必觉得多难熬。陌生人的伤感,往往只关乎自己的情绪,也算是无用的同情心了。

          至于工作条件,大概不同的地方情况也不一样。也就前年吧,我小姑姑在国内装修房子,说大夏天的,我姑父上去查验活计,被里面的油漆味顶得撑不了十分钟就下来,可工人们就在那里的地板上睡觉。那活真不是人干的。

    • 家园 塑料袋满天飞

      沃尔玛塑料袋给的那个足啊......那时候国内刚开始禁商店免费塑料袋。当时觉得,美国的环保简直是忽悠。

    • 家园 和店员说了半天,然后试探的说,能说中文吗

      对方大喜,然后开侃,过了一会,我用支离破碎的粤语完成了交流。

    • 家园 吃草,以及异国乡音

      刚毕业那会儿,跟老大去米兰边上一小镇见客户。晚餐找了家Snack Bar 吃“正宗意大利Pizza”。可菜单上来,就看懂两个字:meat、vegetable。于是老大不由分说,一指meat —— “我的!”;再一指 vegetable —— “你的!”老大,我也想吃肉啊。。。

      片刻大饼上桌,看看老大那盘,厚厚一层bacon,香气四溢。再看看我这边,厚厚一层不知名的生菜,叶子小小,颜色翠绿,冰冰冷冷,生机盎然。一口咬下去,“一种清新、自然、原始、野性的香气,顿时在口腔和大脑中同时漫延开来。。。”对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哪里是“菜”,分明就是“草”嘛!于是那天晚上,俺是真真正正把自己当成一头牛,埋头吃着草不过,看到老大一边吃得心满意足,一边盯着我似笑非笑的表情,俺还是毅然决定,坚定地做出尝到了人间极品美味的表情,羡慕死他!

      第二次是在伦敦唐人街的小超市(龙凤?)。周末从乡下进城采购大米白菜老干妈等一干生活必需品,正要推车去结账,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家乡方言!回头一看,一对正挑白菜的俊男美女,正在用俺家乡那小地方的方言,热烈讨论着“哪颗最嫩、哪颗最好”之类。最最shock的是,在同龄人中,俺的方言水平可算是很不错了,至少算是过了六级的水平。可那二位的水准,绝对在专八之上!发音之标准,让俺汗颜不已,以至于都不敢上去搭腔!—— 离家万里,努力地听了几个月各种口音的鸟语之后,这一下,结结实实地被shock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猜猜看是哪里的方言?)

      至今难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