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煮酒兄:抗战、台海、科索沃兼及满清(上):全文完 -- 葡萄

共:💬178 🌺1513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逐篇上花
    • 家园 葡萄太能写了

      不过说蒋是军阀,小的不赞同

    • 家园 花早就送了

      不过还是来冒个泡,套句老话,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能站错队。

    • 家园 有兄此文,‘买办’和‘土共’两词可以收进辞典,勿需再论了。

      好文!

    • 家园 透彻啊

      逐篇花之。

    • 家园 这是兄弟看过的最牛的帖子

      引用:

      "一个军阀就是一个家天下,蒋和他的嫡系尽管是他们中的最强者,但是也不过是他们中最强的那个家天下,而且着家天下还要加上一个封建的。无论蒋也好,张也好,在9.18事变的当日,他们依旧摆脱不了他们家天下的本位思想,无论他们个人才智、品行和操守如何,跳不出这个范畴,封建的家天下。况且,蒋的这个家天下的前面还需要加一个买办的。"

      这一段,道出了蒋和毛在层次上的差距;

      结合现在中国经济. 任何独立自主,掌握游戏规则的经济原则, 就是对的!任何盲目融入国际惯例,受制于人的经济活动,都是错的.

      有关专利保护问题,我们处于不利地位,那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是西方制定的,不公平的!

      有关软件,硬件国际标准的制定,我们一定要强硬.

      遵守游戏规则,做个好孩子, 也许能赚到一些钱,

      但,只有制定游戏规则者,才能赚到超额利润;

      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有权分得规则制定的一杯羹;

      狮子,是需要经常吼一吼,才能保证自己的领地,不被别的狮子所占领.

      美国,认为全世界,都是他的领地,在明目张胆,毫不羞耻的在吼,过分的在吼,比如台海.

      中国,也该吼一吼了.

      现在不吼,以后,作为狮子,就失去了对领地内羚羊的所有权.要打猎,就得先去打狮子.那是划不来的.

      • 家园 中国科技的发展, 要抛弃这种心态:

        "有关专利保护问题,我们处于不利地位,那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是西方制定的,不公平的! "

        • 家园 美国人直到1900年还是专利剽窃大王。

          大国之间势力消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争夺技术优势,已占据优势的技术发达国家捂紧口袋、而相对落后的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则设法偷学,这也是历史上反复上演的剧本。1215年,当时还是个落后国家的英国在《大宪章》第42条中规定,每个自由人都有权在和平时期内离开国土;到1381年却又补充规定:弓箭手和技术兵不得出国旅行,以免他们传授给外国人,这一限制直到1606年才被废除;然而继续限制熟练的纺织技术工人移民欧洲大陆达200年以上。1718 年英王法令规定,凡劝诱英国技工出国传授技术者,最高可判处两年监禁;技工如在6个月内不回国,则将被剥夺一切财产继承权和公民权,没收一切国内财产。中国历史上对铁、丝绸等技术的外传常常也有诸多管制,并将之视为与游牧民族较量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

          这种情形在现代自然更为普遍。在里根时期,美国认为苏联指望通过非法购买或窃取西方技术来弥补其工业和军事领域的不足,于是要求所有欧美国家限制技术出口,其严厉程度甚至让英法盟国也大为不满。其结果,美国对苏联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由1975年的32.7%下降为1983年的5.4%(《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与此同时,白宫却宣布放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以作为中美联手对付苏联的象征性犒劳。当这个短暂的蜜月过去,我们当然也不必吃惊欧美对中国“工业间谍”和“技术抄袭” 的指责调门越来越高,无论是“李文和案”或是其他。

          然而在历史上,从来难有永远的领先优势,一个有所创新的国家只是在它还垄断着这项新技术的时候才具有相对的优势,然后就会首先扩散到最内行的模仿能手那里,最后甚至遍及全世界。而且,“技术领导地位的丧失通常是全面性的。”(《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在这种追赶的过程中,其激烈的程度常常是让人无视通常的道德观的。西方现在为中国树立了两个形象:即积极抄袭技术和伪冒产品——前者集中描述东方人令人恐惧的模仿能力;后者则是令人厌恶的盗版劣质品。两者互为硬币的两面,都是仿造,区别只在于前者致力于技术的提高。

          这种领先者的义愤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同情的。不过无情的事实是:这可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这一现象只是以更大规模在中国出现罢了。1600年前,英国还是一个欧洲进口技术的落后国家,其纺织业的发展是依靠托马斯·洛姆比爵士根据其弟从意大利偷来的图纸,才在德比建造了一座缫丝厂。美国也一样, 1810年Francis Lowell到英格兰通过关系四处参观纺织厂,当时英国严禁出口机器设备或其设计图纸,Lowell凭借极强的记忆力,回美国后“再发明”了英国的纺织机。这位盗版者由此成为美国的英雄,以至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工业小镇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日本。明治维新打开国门后,日本痛感与西方的巨大落差,不遗余力地追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产品是廉价、仿冒的代名词。在1918-1940年间,日本“凭借剽窃或从国外窃取的技术”,大量制造仿冒产品,一度使西方既担忧又反感。1937年元旦,美国驻日大使Joseph Grew在日记中写“日本廉价商品在美国市场泛滥,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出于自卫而予以抵制,这就必定会引起国际间的忿恨和倾轧。”

          日本人当时采用了一些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可笑手法,例如注册Seagar冒充名牌Singer,据传一些劣质品厂商还创建了一个名为Usa的城镇,使美国的原产地标志规定混淆不清。Edward Said回忆,1950年代末在埃及,“最受嘲讽、最惹人发笑的品牌是日本货”,其中有一种很像派克笔的廉价货色,使用的人很多,嘈杂的小贩沿街兜售,笔夹上刻着P.Arker字样——不过它总算还提醒某些细心的消费者:它和正宗的Parker笔其实不是一路货。

    • 家园 1945年蒋公写了《中国之命运》,太祖写了《两个中国之命运》

      如同你所说:

      这里我要说的是我的基本思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要摆脱被奴役被侵略被压迫的命运,究竟要走什么样的路才是出路。

      是走为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问题。而这个多数人往往被看来是蒙昧落后野蛮的同名词。为这些人服务?对精英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