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 张廷玉《明史》 -- 星光

共:💬53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清朝杀的大臣并不少。

                  跟宋朝没法比,只不过比明朝少。明代朱元璋父子就是有名的刻薄寡恩之人(和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相比,差距呀),对大臣就当工具看。有这样的祖宗,子孙也有样学样。明英宗就把于谦给杀了,给于谦安的罪名,连自己儿子都看不下去。嘉靖年间也是杀了不少直言的言官(比如沈继盛等人)。崇祯嘛?死在他手里的可不仅仅是一个袁崇焕。

                  清代皇帝嘛,之所以比明朝皇帝杀人少,很大程度是沽名钓誉,为了图个贤明的好名声。只要不威胁自己统治(华夷之防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文字狱不断),杀大臣还是有顾忌的。康熙当年对待鳌拜,就是无期徒刑(圈禁)。曾国藩在攻下天京以后主动裁军,以免对皇帝构成威胁,慈禧等人就对曾氏兄弟私吞太平天国财富的事装聋作哑。元朝的前车之鉴,清帝们还是注意的。

                  不明白,你们为何那么热爱明朝。汉族统治者中,贤明的不少。西汉文帝,东汉光武帝刘秀,宋代的皇帝(比如赵匡胤)。

                  • 家园 不是热爱那个朝代的问题。。。

                    是为什么到了清朝,大臣不敢直言了?还是清朝的皇帝都虚怀若谷了??

                    明朝大臣被杀,是大臣为了国家直言,还是为了党争直言。。。

                    明朝的皇上杀大臣,是大臣故意死谏,沽名钓誉,又或者皇上被权臣所怂恿;还是皇上就是嗜杀成性,不分缘由的乱杀?

                    • 家园 那江南互保呢

                      义和团时,当清统治者要求南方各省加入“灭洋”行动的时候,南方各省的封疆大臣联合做出一个决定:抗旨。这些的朝廷命官可是公开指责朝廷的圣旨是错误的,并且明确表示坚决不予执行。

                      另外,刚从网上查到的一个雍正时期的大臣,外链出处

                      清世宗雍正靠玩弄阴谋手段夺得帝位后,下令朝中大臣,凡对他的奏章,一律密封上送。孙嘉淦在上疏中,针对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大肆授官、无故用兵三事,尖锐地提出“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三条建议。雍正接疏看后,非常生气,召集朝中大臣,传阅议处,说:“孙嘉淦原是这样一个狂生,决不能让他留在翰林院”。吓得诸臣都不敢说话。只有大学士朱轼回答了一句:“嘉淦确实是够狂妄,但他敢于直言进谏,为臣也很佩服他的胆略!”雍正想了想也说:“朕亦服其胆!”孙嘉淦总算没有受到处分,后来反倒升为国子监司业。

                        孙嘉淦为祭酒时,曾荐其弟孙扬淦为国子监丞。后来,他又负责对宋镐、方从仁等人的教育培养。当学习期满,引荐给雍正时,孙嘉淦说:“宋镐、方从仁都有教学,可委以重任。”当孙嘉淦有发现方从仁的所作所为名不副实时,于是又直方上疏说:“方从仁不怎么样,实在不值得使用。”这使雍正很生气,斥责他反复无常,欺蒙圣上,为此将他撤职,交给刑部治罪。刑部提出,孙嘉淦犯了欺上之罪,准备将他斩首。这时,雍正又对朝中大臣说:“孙嘉淦太憨厚,他有优点,就是不爱财。”又免了他的死罪,把孙嘉淦发落到户部银库干些杂事。......雍正十二年(1734年),任命他担任河东盐政。

                      看来文死谏在清朝还真不容易。就是雍正让大臣捅到痛处(“请亲骨肉”),还得压住自己的怒火。

                      另有,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文中记有从道光到宣统年间的一些大臣直言的事,文中对清统治者评价不高,但却没有说哪位直言者被杀。我看了一下文章,好像就1907年曾将赵启霖革职,但赵启霖也没有牢狱之灾。其他的都是大臣们逼得统治者或作出让步或装聋作哑。

                      • 家园 江南互保不能和以前的事情等同.

                        当时的情况,老百姓怕官,官怕老佛爷,老佛爷怕洋人.

                        要这些官去得罪洋人,还不如得罪老佛爷.皇帝?不好意思,他的权力和威力----略

                        君,君.!光绪和慈禧一起逃跑,到晚上睡觉的被子都要李莲英看见他没得盖,才给了他一床.

                        这个和我们的论题无关,一时不平而已。

                        更多的慢慢讨论.正好这两天有些让人生气的事情

                        我不是马甲:不用羞愧,我就在这么做,没用那是对你

                        心情不太平和,我们慢慢讨论这个问题.

                        确认一下,我们讨论的是清朝大臣的奴才思想,是否?

                        • 家园 能说一下你的“奴才思想”是如何定义的。

                          建议你先看完我给王不留行河友的那两个链接。

                          还有一点,你是如何看“文死谏,武死战”的?如何看待那些经常给统治者找碴,给统治者添堵(统治者不让步理亏,让步有不甘心)的那些清流们?是忠实的奴才,还是有主人翁意思(天下不光是陛下的天下,也是黎民百姓的天下)?

                      • 家园 有点看不明白。。。

                        不知道俺的理解对不对。。。。。

                        1.清朝是不是像明朝一样,也杀了很多大臣。

                        你的答案:“是”

                        2.清朝是不是大臣不敢死谏。

                        你的答案:不是。举例子1只。。。。。

                        (俺没统计过明朝死谏的大臣数,,,,,不知道两朝,那个朝代更多些。。。。)

                        3.清朝皇帝是不是虚怀若谷(沽名钓誉)。

                        你的答案:是。。。

                        结论,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好。

                        好像1,2,3,3个问题是有矛盾的吧???

                        • 家园 你没看我给的链接吧。

                          2.清朝是不是大臣不敢死谏。

                          你的答案:不是。举例子1只。。。。。

                          我前面给了两个链接,第二个中记录了从道光年间到宣统年间,大臣们是如何跟统治者(皇帝太后摄政王)过不去,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反应的。

                          引用孙嘉淦的例子,是有原因的。雍正是清代各皇帝中名声最差的,被称为刻薄寡恩。然而就是他却不敢杀那个几次恶心他的孙嘉淦,反而因为孙为官清廉正直而重用他。其他的皇帝会如何面对臣下谏言就可以想象出来了。

                          综合解释一下。清朝也杀了很多大臣(1)。但杀大臣的原因恐怕没几个是因为死谏。清代大臣想死谏的不是没有,但基本没有得逞(2)。清代皇帝们普遍“狡猾”,哪像崇祯那样直率,出于对好名声的渴望(谁愿意遗臭万年呀),对于那些清流们的找碴,往往是自找台阶下(“朕亦服其胆!”“孙嘉淦太憨厚,他有优点,就是不爱财。”),以显示自己的贤明(沽名钓誉)(3)。

                          结论,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好。

                          可能换种说法更好。清朝皇帝普遍比明朝皇帝“狡猾”,会办事。面对那些清流们的找碴,往往是心里问候对方祖宗,但表面却不敢露出来,还得装成虚怀若谷的样子(大不了找太监们出气消火,反正那帮读书人瞧不起公公们)。

              • 家园 我根本不用去查,有明一朝是臣子无国无君太过闹腾

                ,就你举的这几个人做的事情,换你做皇帝自己看看该不该杀,到崇祯朝那可就真的是挨个毙有冤枉的隔一个有漏网的了,不要把这些贪官打扮得那么无辜。

          • 家园 在清朝没有大臣,只有奴才

            或者是自称,或者是自己这么认为。

            我说这话有点偏激

            • 家园 确实有些偏激

              历朝历代,所有人不都从属于皇帝吗?“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清朝独有的吧。

              在西方(基督教地区),骑士们都是属主(lord,就是三位一体真神)的,而不是属国王的。但在中国呢?

              清朝统治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汉文明全盘照搬,哪怕是糟粕也是原封不动的吸收。结果成了中国落后的替罪羊。

              另外,我记得自称“奴才***”的是满大臣。汉族大臣是自称“臣***”,张勋当年就是自称“臣张勋”。

              • 家园 汉族大臣要到一定级别以后才能称奴才

                满族大臣要到一定级别以后才能称 臣

              • 家园 我想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或许我没说清楚

                奴才并不是在制度上或者是嘴上,最大的危害来自于脑子里的奴才思想。

                清朝的汉族人尤其是各位大臣,脑子里的的奴才思想是在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