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康帖续】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上)已填坑完毕 -- 雪个

共:💬52 🌺1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哦对了

            你贴的这几幅蔡京书法,我认为不好,所以没贴。蔡京的题跋比书札更差,这是我的看法。听琴图那张的,更是。

            至于秦桧,书法比蔡京又差一截,没什么可说的了。

          • 家园 我没觉得有什么矛盾的

            米芾的评论,就不说了。

            关于碑刻数目的问题,这个真与人的性格有关。蔡襄传有云:“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他是不喜欢到处写的,正与蔡京相反。媚俗不媚俗的不好说,讨好权势是世人的共性,没理由宋朝人特别清高些。再说蔡京的字也确实不错。

            还有一点,不记得出处了,我记得宋与唐不同之处在于,宋代已经不重视碑刻了,认为俗,我看见过某名家拒绝刻碑的纪录。

            既然都是书法大家,把谁放在里面不行么?为什么还非要分个清楚明白呢?还一定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才行么?

            这个我觉得你的问题提得很奇怪。宋四家不是我提出来的,把谁放在里面不由我决定,我这里只是考证到底在宋代,宋四家指的是谁。谁取代谁或者放进谁,这都不由我说了算。我自己觉得一点矛盾都没有,是啊,他们都是大家,可宋四家里面只有一个,这个人是谁?这其中的褒贬评论以及选择不是我来做的。启功说了,四家之说本来就俗。但它确实存在。既然存在,而且有两种说法,那么研究哪种正确不是很自然的吗?

            我还是那句话,无论你说宋朝的时候蔡京名声如何比蔡襄大--这很可能,毕竟蔡京的官做得又大时间又久而且时间还很靠后,这对于名声的传播可是太有利了,可是宋四家是谁 ,却不是由这个决定的。

            • 家园 你说了当然不算

              那可是在宋朝啊

              宋四家最早提出来的,是赵构先生。他在翰墨志里面评论北朝的书家时候,提出了

              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至太宗皇帝始搜罗法书,备尽求访。当时以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时誉,犹恨绝无秀异。至熙丰以后,蔡襄、李时雍体制方入格律,欲度骅骝,终以骎骎不为绝赏。继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然家鸡野鹄,识者自有优劣,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

              苏黄米三位的地位已经确定了。但是第四位还是个新面孔。赵构已经做了个小总结。蔡襄的风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列入当时的新新一代里面。

              至于蔡是什么时候取代的薛,我还没有从文献中看到相关的论述。

              最后总结一下好了,我承认蔡襄的水平比较高,蔡京也不错,两个人的水平半斤八两,您要是认为蔡襄就是比蔡京高,我也不反对;但是就像雪个所说的,无论你说宋朝的时候蔡京名声如何……大,可是宋四家是谁 ,却不是由这个决定的,宋四家有谁,不是写的好就行的。

              然后,苏黄米的地位是确定无疑了。从赵构开始,大家从来就没有过什么疑问。因为恶俗吧,我们一定要加上一个凑成四个的话。就是究竟加蔡京,蔡襄还是这位薛大人的问题。我认为赵构先生的评价,也基本上代表了现代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就是蔡襄是属于老一代,保守风格的,而苏黄米和蔡京还有那位薛大人是属于新一代的,创新风格,如果这个您也反对的话,那么请不要往下看了,省得添堵。

              因为风格不同,所代表的趋势不同,所以注定了蔡襄不可能算是宋四家里面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不会把行书名家往楷书名家里面凑一样。你不要提颜真卿、柳公权,人家是什么都玩得转。雪狐狸略微提到了,我再重申一遍。宋四家有谁,不是写的好就行的。这个就是把蔡京替代蔡襄最主要的论据。按照上面的评论,二选一的题,最起码赵构就会那么干。

              您要是觉得这个在逻辑上不成立,我只能说您去看一看历来的几十号恶俗的书画界的四大家排名里面,您随便给我找出一个有着类似的情况的来,我就立马改正。

              至于看蔡京的字顺不顺眼,那是您个人的看法,雪狐狸和我都认为不应该把这个当作评选宋四家的根据。(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蔡京的字,相对蔡襄的还更对我的胃口一点)

              最后,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到此为止。除非您能够拿出来什么新的证据,而不是去网上拾什么牙慧来。

              另,雪个:宋代不但已经不重视碑刻了,邵伯温直截了当地说过,近世薄书学。赵构也说,宋四家也就是家鸡野鹄,识者自有优劣,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勉强来凑数好了。你如果去读一读苏轼、黄庭坚的书论,就知道有宋一代,能够放进他们眼里的,三两个小猫而已。就连老坡最推崇的蔡襄,都是自蘇子美死,遂覺筆法中絕。近年蔡君謨獨步當世,往往謙讓不肯主盟。

              不要提六一子,宋人笔记曰:永叔笔力最弱,故用浓墨。他的文章大可以一读,字就免了。更何况他的书法评论。

              • 家园 嗯,对这个话题兴趣不大了

                我感觉,你的回帖,如果是针对“蔡京与蔡襄谁的字更好”或者“蔡京与蔡襄谁更配进入宋四家”,可能更合适一些。就我自己而言,要从书法上比较他们的高下,我以为没那个能力。而我的题目并不在此。当然,为了写这个,我还是仔细看过他们的书帖,也看过有关评论。我觉得,《中国书法全集》 宋辽金编 蔡襄卷 里面陈振濂关于蔡襄的文章说得是比较客观和全面的。

                还有就是,对于BBS的态度,我和你可能大不相同。我觉得,只要有兴趣,无论是不是有水平有见解,都只管掺和无妨。没有人可能做到什么都懂,不懂就问,问了还不懂就放狗,狗完了还有疑问就继续问,我以为这样挺好。现在网上资源很丰富,用同样的资源,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去解析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不觉得非得有什么新材料才可以写东西。

                顺手贴一幅蔡襄的画像给你瞧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见他这个大胡子,想起他那个关于胡子的故事,不由得好笑--皇帝问他,晚上睡觉这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还是里面,他一时答不出来。等到晚上睡觉时,他一会把胡子放外面,一会把胡子放里面,竟是怎么都不自在,一夜都睡不好,哈哈。这人,其迂至此。。。

                • 家园 说实话,我很失望

                  关注这个话题已经有十几年了吧。以前手里的资料很少,所以就是看杂志,杂七杂八的乱看。当然,也就知道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一直没有时间把那些证据啊,什么的整理一下。所以给你的回帖也是乱七八糟的没有条理。

                  看完了那些东西之后,我的结论就是,证据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两派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说服对方,就是因为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所提出来的证据,都是十几年前就很老套的东西了。好像这么多年来并没有什么改进。

                  我也放狗搜过,但是你大概已经发现我的若干观点都是现在网上所看不到的。我只不过是重复我以前看到的一些东西而已。不可否认,现在网上有了若干的工具书,都是以前我看不到的。但是,大家好像只是满足于纠缠于一些早已经熟知的细枝末节。

                  我不否认,这是个乐趣,尤其是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的时候。但是我想你可以理解我的心情。

                  多谢你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和文章,也多谢大家的参与。祝大家晚安。

                  • 家园

                    我对书法一直没什么兴趣,也就这一年才开始看吧,以前感兴趣的是绘画。毕竟是业余爱好,愣是活生生地把画与书和印割裂开来,对其余二者视而不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是随意远胜过特意追求什么的。

                    与你不同,我对新东西也没什么期待,那种可能性毕竟不大,多半要等考古结果。诸如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不就是因考古的新发现而引起的大争论吗?所以,如果有新东西出来,书画界估计早就乌央乌央地扑过去了,轮不到网上这些人。

                    而对于蔡京蔡襄,似乎这几年书界达成了共识。

                    • 家园 惭愧,我是看到你的帖子才开始在网上看的

                      已经脱节了好久了。我喜欢书法还是在初、高中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大概是因为喜欢炫耀吧,所以很下了一番功夫的。上了大学以后,也就马马虎虎的看点杂志,再往后就彻底的抛弃了。您说蔡之争达成了共识。我相信你。看来我是落后好久了。

                      年轻时候,书法杂志,主要的几种都是每期必看的,所以这才有了点墨水。我父亲制印。所以印鉴我接触的也不少。不过画这一方面,因为缺乏名师指导,一直都属于看热闹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些方面下什么功夫。一是没有那个时间,二是没有哪个兴趣。知道点常识,跟人说话的时候不被当成文盲,就已经很知足了。

                      对了,下一个你想写赵孟頫么?虽然我觉得秦桧更能吸引眼球。颜真卿有很多轶事,尤其是他在行书草书方面的造诣,很多人未必知道。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初唐的几位,褚遂良是我最最喜欢的。他的小故事也有不少。或者写一写董其昌,吴昌硕、或者徐渭(板桥就是青藤门下走狗),这几个在画上的造诣比书法高。你写恐怕更拿手。要么你可以说说碑刻与传世贴之争。80年代的时候可是很红过一阵子的。像我这种半吊子的票友都知道。北宋的笔记里面,也提过好几个例子了。

                      看古人笔记,很有感慨。最热闹的是诗词,但是我等的韵律只是太差,只能看热闹。你要是有研究的话,不妨给我等扫扫盲。其次是轶事,很有可笑之处。但是单对于一个人,集全了很不容易。我们不是钱钟书,没有那么好的记性。看过大多都会忘记的。刻印制章,也是很深的一门学问。要是中虎还在这里,可以催他写一些。

                      您随意好了。我会积极参与讨论,或者送鲜花,或者送砖头的。只不过最近忙得很,只能胡乱应付。下笔混乱之处,尚请海涵。

                      • 家园 但愿青藤这个id还没被人注册......
                      • 家园 亏得你提醒

                        我记得我写过赵孟頫,可在我家园博客里怎么找都没找到,这才发现忘了给加关键词。。。\r

                        http://www.cchere.net/article/1013129

                        这个系列没写下去,因为发现技术性的东西不如八卦性的东西好看和吸引人 所以最近这些都是属于最最普及的入门帖,纯粹口水,呵呵,虽然我觉得是很没意思的整理工作,但是有朋友想看,就写着玩吧。

                        颜真卿,好像米芾对他的楷书很不以为然,却很推崇他的行书。实话说我欣赏不来米芾的东西,无论是书法还是为人。。。董其昌我倒是一直有兴趣,这次回国还买了他的《画禅室随笔》回来。跟赵孟頫一样,属于开辟一个时代的人物吧。当然,其实这两年我自己看得比较多的,还是石涛跟八大。这次也买了画册还有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但是,越看得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少,理解得不够,反是没法下笔。\r

                        书画方面,我倒是有些东西想写,但不一定会写。普及性的水帖八卦帖倒可以发一些。我这一年来,主要精力除了音乐之外,却是在藏传佛教方面,只是这东西,因为既不是西藏人,也没有西藏朋友,纸上得来终觉浅,也只能写写神话一样的故事了。。。

                        • 家园 技术性的东西,至少要票友才能看得懂啊

                          现在玩书画的,还有几个票友呢?

                          米芾为人,太过骄傲。能放在他眼里的,除了二王和钟繇了,颜真卿大概算一个,毕竟有一个天下第二行书在那里。有洁癖,给女儿招女婿,看到名字叫拂,字去尘,就高兴的不得了,非把女儿嫁给他不可。整个一个强迫性精神病。他为人太刻薄,私下里说蔡襄的字如少女,摇妍妩媚以待客。这个人的话,也就是勉强听一听,千万别当真。他的字我也不喜欢。宋四家,如果要算上端明的话,我还是最喜欢蔡襄的。苏东坡的天真烂漫,我真的觉不出什么好来。就更不用说黄米了。

                          董其昌很多人认为他跟徐渭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尤其在画方面。而明清时代,徐渭的爱好者恐怕比董要多,对徐的评价也极高。只不过现在不为人知罢了。

                          石涛和八大的画,我基本上看不懂。要给个评价,只能说独出新意吧。这两位前期的作品,我还可以欣赏一下,后期的,尤其是八大,就不知所云了。特别是枯墨秃笔,完全不按照技法来的。

                          这年头,你不发水贴八卦贴,难道要探讨一下斧劈皴,铁线折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应用么?

                          有神话故事可听也是好的。只不过看看河里的那些改写的。咳嗽,为什么不去看原文呢?都是大家翻译的。希望您能够如同张王粉丝所写的一样,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恭祝雪格格吉祥,妖道告退。

      • 家园 关于这段古文的理解

        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砚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以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字学亦有风气,仆谓君谟之书犹欧公之诗也。。。至元辛卯二月廿有四日,大梁王芝拜题于宝墨斋。

        雪个认为王芝所言“当时位置为四家“意思是包括蔡襄。

        水风兄则认为王芝所言“当时位置为四家“并非包括蔡襄。

        不管王芝所言是否是事实,首先我们需要把王芝读懂。

        我是这么读的:

        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砚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

        如果句号在“四家“之后,逗号在“当时“之前,则明显蔡君谟和他的书法是“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这三个小分句的主语。也就是说“(蔡君谟)当时位置为四家“。

        如果句号放在“当时“之前,如下所示:

        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砚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以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字学亦有风气,仆谓君谟之书犹欧公之诗也。。。至元辛卯二月廿有四日,大梁王芝拜题于宝墨斋。

        很容易看出,王芝“窃尝评之“的四家包括东坡,涪翁,襄阳,和蔡君谟。

        所以无论怎么断句,王芝所言“当时位置为四家“应该是确定包括蔡君谟无疑。

        至于王芝所言是否属实,我就不清楚了。

      • 家园 高手过招,实在精彩!

        一边是师姐,一边是老乡,就不插嘴了,哈哈。早年在学校的时候上书法欣赏课,这几位的字都看过,不过好多年没碰了,印象有些淡了……所以提个意见,是不是找一些图来帖帖?这样品评起来,就有滋有味多了

    • 家园 搬砖头啊,搬砖头

      等着看下文……

    • 家园 同意这个说法

      “按次序应是蔡、苏、米、黄,普遍读为苏、黄、米、蔡,以阴阳平上去顺口,遂成习惯”。

    • 家园 花催下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