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袁隆平传中的叙述 -- 一个地址

共:💬87 🌺139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嘿嘿,你外行了,袁隆平的成就比转基因食品高多了

                    转基因食品是真的用钱砸出来的,但是实际的意义在哪里?尤其在人们崇尚自然今天。

                    • 家园 投入很长时间的研究多了

                      干细胞研究,预计10多年后才会真正临床。

                      现在还不是大把大把偷钱。

                      大家在吃转基因食品呢,这就是意义。

                      • 家园 呵呵,你吃转基因食品吧。

                        还意义呢。

                        • 家园 袁老

                          他好像是西南农大肄业。

                          搞农业育种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漫长,10-15年时间都不稀奇。以前我村里就有一块试验地,教村民如何授粉。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乡土教材许多内容也是与当地的物产相关,比如如何搞适合当地的养殖和种植。现在这种乡土教材已经消失了,造成了现在的学生对国外或太空的事情都一清二楚,却对身边的事情根本不了解的怪现象。

                          说实在话,袁老当时的成功就是得益于人海战术的办法来搞农业育种,后面有许多的无名英雄。我前面说的那种试验地,就是靠这种办法,让农民兄弟识别杂交水稻的。如果没有农民兄弟在三亚找到野生水稻的不育系,恐怕杂交水稻还是搞不出来。但这种发动群众来搞农业育种的办法,恐怕当时世界上也只中国一家,别无分店了。所以,公允地讲,抛弃意识形态之争,当时的这种做法的确加快了育种的进程。

                          现在转基因作物,至少还无法让人肯定是一定安全的。所以,常规育种的方式还是主流,而常规育种是离不开野生种质资源的,那么又如何像杂交水稻的出现那样再出现一个神话呢?恐怕再也不可能出现。

      • 家园 袁的学历

        中国政协新闻网上袁隆平个人网页上的学历是大学,如果当初他在西农是中专毕业,1949-1953年4年制中专也不同一般啊。

        作为一个科学家,袁隆平自己应该有资格评价文革后是不是科学的春天,他自己是不是很高兴文革时的待遇。

        • 家园 是大专

          是大专

          “袁隆平自己应该有资格评价文革后是不是科学的春天,他自己是不是很高兴文革时的待遇。”

          我没有剥夺袁隆平评价文革的权力,因为显然你的引用也不是袁的“自己”的想法,不过是传记文学而已。

          我是针对这种传记文学有感而发。

          • 家园 是大专吗?

              袁隆平考进的是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西南农学院,毕业时是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据我所知,叫学院的是大学本科,如果是专科应该叫某某专科学校。八十年代前还没有本科院校招大专班一说。

          • 家园 说得对

            哪天写封信给袁老,看看他有何高见。我引用传记的说法,是因为袁对内容同意了的。

      • 家园 袁先生是在传播欧美学派的观点啊

        不过他因此受了冲击,在苏联李森科学说被证明错误之前,袁先生一直是孟得尔摩根观点的支持者,所以才会被整。

        • 家园 袁隆平最开始作的以李森科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http://www.hudong.com/wiki/%E8%A2%81%E9%9A%86%E5%B9%B3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

          袁隆平

          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大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第一篇重要论文,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 家园 你说得不对

          袁的杂交稻的理论基础的“冲突”和李森科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和当时的

          流行的“欧美学派”的理论的冲突。

          • 家园 我指的袁隆平在湖南教书的内容

            袁隆平在湖南教书传播的是欧美学派的遗传学观点, 现在也还是经典。在特殊年代,受到冲击是难以避免的。另外摩根的学说应该跟杂交稻理论没有冲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