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半文摘】“小鹰号”再次被“击沉”? -- 加东

共:💬76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当然不能取代舰艇

            我是指在这种情况下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大大下降,会刺激水面舰艇的职能向水下发展。毕竟大洋不像陆地那样有较多的隐蔽空间,但是水下就有。

        • 家园 仅仅一艘俄罗斯的“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

          就可以对付整个航母战斗群,更不要说狼群了。

          怪不得tg海军头头叫嚷二次大战后,航母没有经受过大战恶战的考验,声称航母是陈旧武器。

          航母打打小流氓还是有效的,碰上大块头就不好说了。

      • 家园 现代潜艇的获取信息不全靠自己,而是靠空中侦察

        然后实时数据传递。潜艇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潜伏。等到目标进入射程后发动攻击或者协同攻击。

        tg的潜艇在东海,黄海和南海是有陆基空中保护的,比之德军潜艇,是有天壤之别的。

        德军的狼群战术靠第一头狼发现目标,然后无线电通知附近狼群加入攻击,这带来两个问题:

        1.发报立刻暴露了位置,从而使盟军得知狼群的大致位置;

        2.同时暴露了战术意图,使得盟军有准备。

        • 家园 似乎水下与水面、空中的信息通讯存在技术制约。

          现代潜艇依然难以与水面、空中作战单位进行实时通讯。现代潜艇可以使用浮标天线与其他系统进行通讯但这么做会暴露目标,失去隐蔽性。在与同级别对手的较量中如不驶入安全海域基本上不会使用这种通讯方式。

          潜艇另外的就是接收指挥站长波或极长波的通讯广播达到对战场的了解和命令安排,但这种方式是单向的。且同样无法进行实时通讯,这种工作方式的通讯要求潜艇在接收信号时必须在事先在设定的指定时间内按指定频率进行单向接收,如果使用卫星通讯还必须指定理想的接收海域。而如果在其他时间内打开接收设备则接收的信息全是无法读取的乱码。

          潜艇这样的技术现状基本可以想像其作战运用的特点和规律。

          • 家园 正是为了确保潜伏,才采用超长波通讯,只要告诉潜艇猎物的位置即可

            潜艇没有必要报告自己的位置。单向通讯足够了。

            不是说航母战斗群的直径很大吗?很远距离潜艇就可以发现目标,实时通讯也不是要求那么高。

            关键是预定海区要有只狼在那里蹲着。

            所以我要问tg的潜艇在进行战斗值班?

            记得上次在日本沿海浮起的那艘tg潜艇,全身锈迹斑斑,还挂满了海藻海带,估计在水下泡了很长时间了。

            • 家园 战术信息是不可能靠超长波通信解决的

              因为战术信息不能光发一个目标大致方位就行了——速度、航向、战斗群编成、己方作战方案、协同动作等等……这种和弹道导弹核武器只需要收到很短的电文就可以按预定方案发射导弹是完全不同的。

              而获得航母战斗群的信息本身就是困难而且断续的——因为现有侦察手段无法对1000公里以外的航母进行连续的监视。

              航母战斗群的部署范围很大,但是单遇到其中一艘舰艇,是无法推断整个编队的组成和动态的。

              • 家园 战术行动由艇长 (+政委?)决定,将在外君令不受

                出发前的任务(包括作战海区)是明确的,接受数据不是有困难的,最后决定是艇长的事。

                除了战略核潜艇,那是将在外受君令。

              • 家园 单遇到其中一艘舰艇,意味着离航母最多45公里

                航母战斗群的部署范围很大

                45-400公里由预警机和反潜机加作战飞机组成。水面部署的直径还是相当小的,这和航速有关。

                • 家园 看看林肯号航母战斗群的反潜措施

                  全部采用主动声纳,这个喧嚷程度不是白白告诉对手:航母来了。

                  有点像洪教头,是不是?

                  在反潜警戒方面,因潜艇素以“隐蔽歼敌”着称,加之潜射巡航导弹的发展,从而对航母战斗群形成巨大威胁。为了防备来自水下的突袭,航母战斗群在航渡中需努力扩大反潜防卫圈,尽量做到在潜射武器射程之外,发现并摧毁敌潜艇。目前,美航母战斗群航行状态下的正常反潜防御范围约为200公里,分为3层防御。

                  第1层,2架S-3反潜机部署在编队两侧或前方约200公里处,配合P-3C岸基反潜巡逻机、按一定航线进行反潜巡逻机。

                  第2层,2~4艘攻击型核潜艇呈弧形部署在战斗群航行序列的前方和侧翼,距母舰100~180公里,利用先进的潜艇综合声纳系统,可发现距潜艇60公里以上的低速航行潜艇,并使用反潜导弹和鱼雷实施攻击。

                  第1、2层反潜网的防御距离在150公里以上,可有效的在敌潜艇进入其潜射巡航导弹射程之前,将其摧毁。

                  第3层:主、防范对象是突破前两层防御并使用鱼雷攻击的敌潜艇。此层反潜兵力由3~4艘反潜驱逐舰及各护航舰艇所载反潜直升机组成。前者装有先进的SQR -19拖曳线列阵声纳,部署在距母舰50公里左右的位置上?后者一般部署在母舰前方20~30公里处,使用吊放声难、声纳浮标和磁探仪及机载、舰载鱼雷,实施战斗群的内层反潜。

        • 家园 美国的航母群可以根本就不靠近中国

          只要保持在巡航导弹的射程内就足够了。

          • 家园 tg海军潜艇只要在美国巡航导弹射程处100公里外潜伏即可
            • 家园 这种距离就意味着

              潜艇在作战过程中基本无法得到外部支援。

              就是说潜艇除了被动声纳,就没有任何有效的传感器可以使用了。

              这种潜艇除了让对方反潜力量神经紧张一下而已,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 家园 未来海战新模式

                未来海战将是以飞机和潜艇作为主战平台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历史的启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人影响的深刻的德国潜艇的破交战,盟国被击沉的商船总数达2100万吨、4786艘。而各个交战国总计至少有8000艘商船被击毁,总计超过4000万吨位。

                  潜艇在破交方面的成就,使人们忽视了其在攻击当时海军主战平台--航空母舰、战列舰时的战果,下面有一个简单的潜艇战果统计:

                  美国被击沉“约克城”、“黄蜂”2艘重型航母,“利斯康母”、“布洛克岛”2艘护航航母,“印第安纳波利斯”重型巡洋舰;

                  日本被击沉“冲鹰”、“大凤”、“翔鹤”、“大鹰”、“云鹰”、“神鹰”、“信浓”7艘航母,另有重巡洋舰4艘;

                  英国被击沉“勇敢”、“皇家方舟”、“鹰”3艘重型航母和其他3艘轻型航母,战列舰2艘。

                  潜艇在二战期间取得如此战果,却不能成为主战平台,关键在于受但是技术条件的限制。

                  二战期间的潜艇,其性能可以概括为:

                  潜航时间短,以3-8节的潜航速度只能潜航30个小时;

                  航速慢,虽然水下最大航速可以达到14-16节,但用这样的大速度只要不到2个小时就会耗尽电池,而且,即使这个速度对于航速25节的反潜舰只也是太慢了;

                  最关键的是看不远、打不远、打不准、形成二次打击慢,二战时期的潜艇发现目标主要是依靠水面及潜望深度目视搜索,距离不超过10公里,直航式鱼雷如果保持低速,可以达到15公里的射程,但能否命中就看运气了,而且一旦发射完毕,第二次发射起码需要20分钟以上。

                  这样,潜艇虽然战果辉煌,但也只能作为配角。

                  即使如此,这个配角也是出尽了风头,在大西洋海战中,面对德国潜艇,盟国动用了舰艇2000余艘,其中护航航母就近百艘,还有3000千架飞机。在这里,潜艇实际已经成为德国进行海战的主战平台了。

                  第二、当今潜艇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潜艇有了质的飞跃

                  1.核潜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海战的态势。

                  以俄罗斯的“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为例,该级艇为俄罗斯海军第三代飞航导弹核潜艇,主要用于对付航母编队及大型舰船,水上排水量13900吨,水下排水量18300吨,水上航速15节,水下航速28节,下潜深度300米,装载24枚SS-N-19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550千米,战斗部位为750千克高爆炸药或55万吨TNT当量核装药。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具650毫鱼雷发射管,28枚鱼雷和反潜导弹。西方报道,其最新型可能已装备了新型巡航导弹SS-N-24,射程达3000千米,具备了对陆攻击能力。

                  这样一艘大艇如果能够锁定一只航母编队,完全可以进行单艇对舰队的攻击,航母编队生存,就完全取决于电子对抗的成败了。

                  2.常规潜艇的威力也今非昔比

                  尽管在航速、潜深上于二战相比进步不大,但类似AIP的无空气推进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

                  最大的进步是搜索能力和攻击能力的提高,以俄罗斯的“基洛”636为例,该艇,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座SA-N-8防空导弹发射器“俱乐部”-S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射程200公里,飞行马赫数为3;鱼雷射程15公里,航速40节。声纳和雷达的搜索距离超过40公里。

                  第三、信息化作战带给潜艇作战能力的飞跃。

                  1941年2月22日,5艘潜艇在德国空军Fw200侦察机的引导下找到并攻击了OB288护航队,有8艘共42282吨商船被击沉,而德军则无一损失。据统计,Fw200仅在1940年8月到1941年2月,就在大西洋协同潜艇或单独击沉盟国船只363000吨,被丘吉尔称为“大西洋上空的瘟神”。但这样成功的战例并不多。

                  二战期间,如何发现目标是德国潜艇的一个首要困难,而空军元帅声称“所有会飞的都归我管”,当1940年8月海军元帅雷德尔要求指派飞机协助潜艇搜寻目标时,他勉强派了20几架大型飞机作为巡逻机。

                  但是即使是这样有限的支援也给盟国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对付德国潜艇和FW200的联合攻击,英国将“飓风”式战斗机改装成“海飓风”,可运用于航空母舰上或干脆随船队出发,从商船特制的发射架上起飞,在作战结束后迫降于海面,仅飞行员回收。“海飓风”一共从陆基型中改装出700余架。

                  可以说,空潜联合作战的模式在二战时期就初现端倪。

                  其实现代潜艇的自身的搜索能力虽然有很大提高,但对比打击兵器的性能提升,还不是决定性,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实现的信息共享。现代预警机是潜艇最好的了望哨。现代潜艇的远程打击兵器,需要预警机或卫星进行先期的目标搜索和攻击兵器前期引导。

                • 家园 这段引用里面忽视了关键问题

                  就是潜艇如果要适应信息化作战,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最大优势:隐蔽性。原因很简单:海水可以让绝大多数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失效。

                  至于空潜联合作战,前提就是有制空权,至少是不让对方拿到制空权。而岸基航空兵是无法在作战半径以外面对敌航母战斗群夺取制空权的,因为留空时间短,无法保护预警机在战区的持续工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