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节选《棋逢对手-涟水故事之一》1) -- 钟子麟

共:💬67 🌺166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同意!就冲马英九们等党国大老对《色戒》大鼓其掌那出息……

            你还能指望他们什么?郑苹如可是正儿八经的党国抗战英烈哟!人家把他们糟踏成那个样子了,都还忙着帮人数钱,反倒是大陆这边土共教育出来的人在为郑苹如等抱不平,你说他们还有指望么?

            • 家园 这个......双石兄举的例子嘛,老钟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钟子麟

              《色戒》毕竟不是写实影片,而且是从张爱玲小说改编,张氏的基调已经在那里了,李安的选择和诠释好坏另说,但李安拍片的本意和马英九赞扬该片,还是出于大中华的情怀。李安本人对台湾的去中国化是痛心的,只是在台接受采访时表达得有些隐讳,对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时代和主题,他并没有谈什么人性高于一切之类,记得他回答的大意是说,要让台湾人记得,这是两岸共同的历史,历史的传承是割裂不了,台湾人该知道,这也是我们的历史,看到台湾的观众散场低着头若有所思出来,他很欣慰。而马英九则是从影片谈到他父亲,说当时许多青年在国家遭受日寇侵略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盛赞他们的抗日爱国情怀。我是在台湾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看到这两人分别答记者采访,很少看到马英九激动,但那次他几乎哽咽了,而李安,说到这些历史时,当众掩面痛哭,说不下去。所以,虽然大陆观众对影片的解读有异,至少我对两人借《色戒》所想传达的中国情结,是持肯定态度的。

              • 家园 这个嘛,恕兄弟不能苟同!

                先生当然是尽量从好意或善良情怀去解读的!但当事诸公却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在对历史真实进行位移!而且已经公开言明这是在“抢救历史”,而且诱导受众把这些当“历史真相”解读,这恐怕不是先生这种良好愿望所能诠释滴!

                顺便多问一句,先生好意为当事诸公所作开脱的所谓“大中华情结”,征得了当事诸公的同意么?没问问他们这“情结”里,是不是包括了汪伪,X伪,或伪满?

                兄弟尊重先生意见,但恕不能苟同!

                • 家园 卧倒!有雷!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不苟同也要献花!求同存异好了。顺便说一句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05年去世,留下遗言“化独渐统,振兴中国”,马英九把这八个字刻在了父亲骨灰坛上。

                  • 家园 察其言,还要观其行嘛!俺们好象早就过了见啥就感激渧零的岁数了吧?

                    统战归统战,真要统到一起,可不是一昧赞颂能得来的吧?不还得有太祖那般又哄又打又推,赶着毛驴子上坡的准备么?

                    来而不往非礼也,也回花一朵!

            • 家园 此言甚善,花之
            • 家园 彼此彼此

              马英九帮糟蹋党国英烈的数钱,CCTV为歪曲共军指战员的《集结号》宣传。

              彼此彼此。

      • 家园 恭喜了,鲜花敬上。
    • 家园 【转移阵地】节选二《临蒙公路之战》

      转发到西西河主版《青史微言》连载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35915

    • 家园 师太好文!
    • 家园 【原创】《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节选《棋逢对手-涟水故事之一》6)

      对于华中野战军来说,从保卫涟水的角度,一战涟水无疑是一场大胜仗,它不但保住了涟水城,使得华中低迷的局势为之一振,也为华中区的领导机关转移山东争取了时间,同时给风头甚健的张灵甫当头一棒,破除了整编第74师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此,中共方面大力宣传报道,欢呼“涟水大捷”的胜利。

      十一月六日,新华社华中前线发出电讯稿,报道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就涟水保卫战与涟南追击战发表战绩公报:“战斗自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一日,历时十四昼夜,共毙伤俘敌军九千余人,包括七十四师张灵甫部五十一旅全部,五十七、五十八两旅各一部,及二十八师李良荣部一九二旅大部。”

      可能是由于情报误差或者为战时宣传所需,公报中所称全歼74师51旅并不确实。不过一战涟水“歼敌九千余”后来成为不少军史著作广为认可的权威数字,并且将其中六千左右归为74师的损失,三千左右为28师192旅的损失。《涟水保卫战》一书有一张战绩统计表,具体列出敌毙伤人数为八千四百六十四人,俘虏七百三十六人,证明了“歼敌九千余”之说。在这九千余人中,根据华野向中央报告的《涟水保卫战战况》,五千余人应是截止十月二十七日的涟水保卫战的战果,那么其余约四千人,应该是后来涟南追击战的战果。不过由军事科学院编著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 (第二卷)》(一九九六年版)在叙述涟水保卫战时,对于前面将近十天守城战的具体战果未有提及,只确认了涟南追击战的歼敌数为两千余人。

      按照当时的战绩公报,按理说这样的大捷足以与苏中“七战七捷”中的任何一捷媲美,可是粟裕对战果却不甚满意,战役结束的当天,他在向中央和陈毅等人的报告中对战役检讨说:“涟水之战,由于部署欠妥,方针未明,部队往返调动,不仅在战略战役上处于被动,战斗上也处于被动(敌兵力、火力均已展开,且一部已突入城内),故我伤亡较大,俘虏不多。三十日晚继续进攻南岸之敌时,该区敌已构成据点网,逐村抵抗,节节后退,也未达大量歼敌目的。现敌已退至钦工、马场、王家口、席桥之线,构成更顽固之据点网顽抗,拟在固守待援。我为避免消耗,争取主动,决定停止进攻该顽,以便对另一敌开展攻势。”(1)后来谈到一战涟水,粟裕在回忆录里自承,就战役本身而言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华野自己也损失了六千余人,还牺牲了10纵司令员谢祥军。谢祥军是十月二十四清晨在该纵84团察看阵地的时候腹部中弹负伤,由于后方医院远在三四十公里以外,没能得到及时抢救,后送路上又遭遇飞机沿途轰炸延误了时间,在半路上不治身亡,年仅三十二岁,他是三年内战期间华野在战地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

      陈士榘则毫不讳言一战涟水未能达成战役目的:“这次集中的部队不少,经过几天苦战,虽给敌人以严重打击,但未能达到全歼第七十四师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七十四师系蒋介石的嫡系主力部队‘王牌’,战斗力较强,其部队队形密集,装备精良,很难分割。此次作战不但未能达到歼灭敌人,阻止其东进,收复两淮之目的,而且由于山东野战军主力部队离开了陇海路东段,南调沭阳一带,敌人即乘机占领了兰陵,并控制了陇海铁路东段大部地区。”(2)华野在涟水有所得,是以山野在山东有所失为代价,陈士榘当时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他从山野的角度衡量得失,对一战涟水评价低调也就不难理解了。

      张灵甫对战役结果有何说法呢?一般战史均无提及。薛岳在战役过程中曾经向蒋介石和陈诚等人多次发出战报,上报74师在涟水作战中的进展。据这几份战报所报称的战果,74师各部战绩惊人,51旅和57旅毙伤共军人数合计过万,58旅因作为后方预备队参战不多,仅得毙伤五百余人的战绩(3)。至于74师记录的自身伤亡数字,据解放军总政治部整理的涟水之战《敌档和敌俘提供资料》的统计数据(4):74师51旅伤亡最重,达千余人,57旅伤亡近千人,58旅在后来的涟南追击战中才正式接战,故损失较小,解放军方面也仅称袭击该旅172团一个营和旅工兵营,并将该旅一个警戒连歼灭,故前述三旅共计伤亡为两千多人。加上192旅的损失,国军方面在一战涟水的损失,估计约在四千左右。

      这一阶段,徐州绥署的关注焦点在鲁南,薛岳命张灵甫进攻涟水,也是意图用74师吸引华野和山野的主力南下,把对方牵制在苏北,以策应徐州绥署在北面乘虚而入的行动,单从这一角度而言,薛岳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一战涟水打成这样的结果,对于“常胜将军”张灵甫来说却是难以启齿,即使不说是一场灾难,至少对他自信心是一个沉重打击,这一当头棒喝,让张灵甫从“淮阴大捷”的飘飘然中清醒了不少,他开始重新认识和评判对手真正的水平和实力。整编第74师在事后写出一篇“作战经验与教训”的战役总结,把“上下轻视‘匪’军,对可能增援之‘匪’军,未加计算在内”列为第一条败因,并引用孙子兵法“攻坚则暇者坚,攻暇则坚者暇”自诫:“今后对敌情之估计,不可过低。”结论是今后“对‘匪’作战,在战略上应稳扎稳打,在战术上应兴旺盛之企图,采包围迂回之行动,各级指挥官特别应当机立断,以收围歼之效。”总结的几条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一是骄傲轻敌,低估对手实力,二是主攻方向地形不利,一遭反击难以立足,三是两团制之旅,形成重点困难,指挥上颇感不便。张灵甫到底对共军刮目相看了,他承认棋逢对手,认真总结了对手的优点,认为对手敢于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局部优势,部队调动神速,战斗意志顽强(5)。从此,张灵甫在作战上稳重小心起来,不再肆无忌惮横冲直撞。一战涟水能够使张灵甫这样躬身自省,悉心研究对手的长短,达到知己知彼,也算是他及时亡羊补牢。

      一个月后,整编第74师尚未来得及舔净自身的伤口,张灵甫又再度率军北上直逼涟水城下,他结合刚刚吸取的经验教训,又上演了一场“二战涟水”。

      关键词(Tags): #张灵甫#74师#涟水#粟裕
      • 家园 钟兄对双方损失的统计有什么看法?

        国军自称的

        74师51旅伤亡最重,达千余人,57旅伤亡近千人,58旅......损失较小,

        前面说过因为伤亡惨重,一向“霹雳手段”的张灵甫也动摇了因此未能抓住共军同样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继续进攻,而且这是战役中间的事情。如果三个旅中最多伤亡的不过千余人,能否动摇张灵甫的决心?

        双方统计结果不一致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上述统计数字是事后共军对国军俘虏调查的结果,时间上的不一致往往会造成标准上的不一致,不足为奇。但是凭直觉,74师伤亡两千五六百人,对于一个全员2.8万(我看到过74师兵员数字不一,这个是最低数字)人的整编师,似乎不太应该影响其进攻决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