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扒一扒淮河 -- 坏坏哥

共:💬26 🌺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扒一扒淮河-续三

      好了,摘了些黄河夺淮的新造地面积,初看上去好像蛮不错,国土面积平添那么大一部分。

      不过有好也有坏,也不是总有好的一面。相对于这一点来说,绝大数人听到的也许还是淮河大水泛滥成灾,淮河流域人民背井离乡揭竿起义的故事了。

      不错,改道后的黄河带给淮河的真可以说是弊大于利了。原本富饶的淮海平原一片贫瘠,原本通畅的大地处处有洼地,原本清流入海的淮河现在折头入江。世人都知黄河是举世闻名的悬河,鲜有人知的是,洪泽湖的湖底高程比蚌埠段河底高程高出了近两米,使淮河中下游形成了“倒河”。

      说到淮河的灾难就说说到黄河,而说到黄河造成淮河的灾难就又必须说到治黄。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在黄河夺淮的700年里,黄河是在清中期才开始快速向海推进。不错,这一时期的治黄主张主要是采用了明朝人潘季驯的“束水工沙”的策略,简单说即使在黄河中游河堤放宽,下游河堤紧缩。这样黄河就可以携带更多的泥沙入海,但是这也有一个不良的后果,那就是由于水往低处流——天然河流都有一个天然的比降,河道拉长了,从头到尾的距离变长,那么就要求河口以上淤积产生和以前一样的坡降以保证足够的流速和流量,这样,入海口越远,河道高程约大,最终是黄河下游形成了世界闻名的悬河。也就说,虽然黄河不改道了,但是泥沙都在河道内预计了,据现在黄委多年资料统计,黄河每年携带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上,只有4亿吨入海。

      我们拿这个解释和比例来看淮河,黄河的隆起,使淮河最终失去了入海的通路,而黄河在淮河流域中部的突起,也将淮河流域分为两部分,形成淮河水系和沂沐泗水系。

    • 家园 【原创】扒一扒淮河-续二

      刚又查了一下资料,淮河形成与约100万年以前,那时只有上游一段。黄河东南推进至大别山北麓时,三角洲的南缘与大别山的北麓之间形成的低洼地带就是淮河的新河道了。

      这也可以由淮河得支流长度来很好的区别。淮河以北的支流大都是从黄河沿岸一直南流入淮河,而淮河南岸的支流河长极短,且多数集中在大别山北麓。

      据地质分析表明,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在距今约5000年前,淮河的入海口在现在的江苏涟水县境内云梯关,

      海岸线基本上就是现在的通榆公路,即范公堤沿线。

      之后黄河北上,间有南侵,但少有黄泛,无夺淮,秦时在海岸边设立邮亭,即为以后的高邮市。其后一直到唐宋时,淮河入海流路通畅,两岸少洼地,完全是一片富足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阿,12世纪以后,应该是在1190年代,一直到1855年,黄河夺淮入海。公元12世纪以前,苏北海岸长期稳定在赣榆、板浦、阜宁、盐城至海安一线...黄河夺淮后,海岸线不断向外扩张。

      黄河夺淮700年...黄河河口向东推进90公里,是苏北海岸向北推进60公里左右。

      明后期,黄河在云梯关以东四套入海,1700年,河口下移约30公里,1776年河口又下移20公里,到1855年河口又下移20公里以江苏盐城为例,唐宋时,大海距城东不足1公里,15世纪距城东15公里,17世纪距城东25公里,19世纪中期距城东50公里,至20世纪30年代已距城东70公里。

      从1190年至1855年约700年间,黄河夺淮新造陆地约6000平方公里。

    • 家园 【原创】扒一扒淮河-续一

      媳妇安然到家,咱们继续

      ----

      咱中国的和基本上都是往东流入海的。这是和青藏高原抬高有关系的,么办法,头顶上一个大盖子这水就哗哗往下溜了。一般地说,地壳的隆起是产生河流的原因,山脉往往是河流的源头所在,著名的三江源就是在青海的西部。所以这淮河也不例外,淮河的根在河南南阳的桐柏山上,具体哪个山头自己上网查吧,我也忘了。从桐柏山头向东南方向流入河南信阳市,右岸是淮阳各丘陵,在今约河南与安徽的交界处也就是小洪河和淮河的交界处入海。恩?等等,没错吧?没错,当然需要补充的是这是我国的东海,如果在远古时有中国的话。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从黄河流出峡谷的河南孟津为顶点开始,沿太行山上至天津,沿大别山下至淮阳丘陵,中间处山东半岛外,广袤的约25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大地绝大部分都是由黄河堆积泥沙淤积而成的。

      我们当之无愧的母亲河,携带巨大的黄土泥沙先向东北缓流,造就了一半的华北平原后折向东南又淤积了富饶的淮海平原。可以说现在的淮河大地成于黄河。

    • 家园 还是放在时事版吧。

      黄淮之间一直是比较穷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