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给西西河河神的几点建议 -- 梁东

共:💬76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着感觉杂志倒是有点靠谱

              组稿这方面不用愁,西西河有稿源(开始的时候不挣钱,不付费,会有很多作者还是愿意的吧?)。编辑也问题不大,以前搞过期刊。

              问题在发行这一边。如果考虑跟某些发行商联手合作?

            • 家园 然,这样一说清醒了许多
              • 家园 西西河的特点

                实际就是历史上的同仁杂志。

                这种特点,过去现在都有,我相信将来也会有。同仁杂志的最大特点,就是理想化,或日非商业性。

                想以同仁杂志挣钱,要么钱挣到,同仁性没了。要么钱赔了,原有的摊子也黄了。

                从历史经验看,同仁杂志,或者理想化的东东,不外三种形式:安于贫困自得其乐,腰缠万贯做自己想做的事,赞助商慷慨解囊。

                同仁刊物的惟一回报,就是精神收获,也只能是精神收获。

                • 家园 站在浮云兄这一队

                  在海外,中文杂志报纸绝大部分是白送的,海外iade中文媒体电台电视台所谓的华人影响力,往往有自我吹捧之嫌。

                  在国内,做杂志是当生意做的居多,大环境并不好。(我的大学同学百分之九十都是在新闻媒体杂志电台电视台混饭吃。)浮云兄所说的“杂志是不能靠票友支撑的“,深以为然。

                  所以当我看到有提议做成平面媒体,要做西西河的报纸和杂志的时候,坦白说,我的第一感觉非常不好。要流俗很容易,要独树一帜,难。

      • 家园 是这个意思

        现在国内期刊就有这种形式。

        总部在北京,负责组稿和编辑印刷用的电子版,各地找一个地区出版商。这个地区出版商通常本身是期刊出版商或者广告公司,它买下总部的印刷电子版,负责印刷费用和本地发行,同时加入广告,取得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

        这个期刊的总部甚至不管发行,取得的是期刊版权的收入。这样的一个期刊,首先必须策划得有销路,得到各地期刊出版发行商的认可;其次就是有很好的作者群体和稿源。然后就比较简单,就是编辑和电子制版的工作了。

        这样老铁如果愿意干的话,风险并不太大。首先是几个期刊编辑方面的专业河友策划出一个方案,然后根据这个这个方案把河里以前的精品编辑出一期纸版期刊的电子样品,再然后就是各地河友广泛地帮忙在当地的华人媒体公司中寻找合作伙伴。如果有一定数量的华人媒体愿意购买西西河期刊的当地版权,就可以开始正式运作鸟。

      • 家园 有现成的自助出版服务: lulu.com

        可以解决印刷装订和分发的工作。具体费用不知。

        感觉可以减少不少工作量。

      • 家园 阅,此事交萨苏全权负责办理。

        可惜没办法画圈,可惜啊可惜!

      • 家园 老萨,老铁这个决心要是真的下了

        只怕他就只能以此为事业,不能后退半步了。

        这个决心可是不容易下的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