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兵临城下》和《日日夜夜》 -- landlord

共:💬54 🌺1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兵临城下》最可恶的是那无所不在的暗示

      到处可以看到阴暗的背景下被打倒的斯大林像,被炮火震得摇摇晃晃的列宁像,庆功时的大幅斯大林画像,无能而残忍的政治委员。意识形态的标签无所不再,把老套的故事搅得乌烟瘴气。

      • 家园 斯大林格勒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就像中途岛之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一样。意义非凡。心理阴暗者当然要诋毁一番。

        德日意轴心国,只要打垮了德,轴心国就完了。

        • 家园 斯大林格勒是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这东西是从中文教科书上学的吧?

          苏德战场的中期是一系列的拉锯战,始于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结束于库尔斯克战役,双方都有大量歼灭对方的战例,也都有大量被歼灭的失败。严格的说,没有什么转折点,如果非要强调一个转折点,那么库尔斯克是更加合适。

          • 家园 丘吉尔的评价最高: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 家园 斯大林格勒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

            美国课本上也是这么说的。不知道什么才能称得上是“公认”的观点,但斯大林格勒(或莫斯科)之战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的说法我在美国这边确实看到过很多次了,倒是没见过说库尔斯克是转折点的,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Stalingrad:The first major German loss on the land. Soviet victory here rallied the Allies and proved that the Wehrmacht was definitely not invincible.

        • 家园 我反而觉得,要是没有政委们钢铁般的意志

          和残忍的手段,世界上不会有哪支军队能够最后守住伏尔加河右岸那只有几百米宽的阵地。这是我对这支野蛮、掠夺成性的军队佩服的地方,也许是唯一佩服的地方。斯大林格勒战役,会以意志的较量而在未来一千年里被人们牢牢铭记。什么敦刻尔克、阿拉曼、硫黄岛,会慢慢湮灭在数据和文献之中,成为学者的呓语。

      • 家园 影响深刻的是

        督站队的军官形象极其糟糕。

        还有矿工一来就逼死了红军指挥官。

        但是也把那种末日的绝望气氛渲染出来了。。。

        • 家园 一方面表现士兵缺少弹药,而督站队打自己人用了整整一条弹链。

          有挺重机干嘛不用来压制德军?机枪加剌刀本是完美的战术。电影里这个场景太低劣了。

    • 家园 这里有关于斯大林格勒之战详细的内容

      不过很长 一时半会看不完 要就留mail 我发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showthreads_536017_20_1.html

      • 家园 这书是英国人写的。

          最早看到是一位网友翻译后发在JC上,里面倾向性很明显。

        • 家园 倾向性明显?

          我看还好啦 《兵临城下》对苏共倾向性那才严重呢 看着就别扭

          • 家园 举几个例子,

            注1:毫无疑问,1942年夏天的“侵犯”宣传对1944年底和1945年苏军进入德国境内后的大规模强奸活动负有极大责任。(原作注)

              “侵犯”宣传是指苏联报纸上登出的德军暴行和鼓励杀敌。

              我不相信当时英国报纸不登这些。

            崔可夫开始向所有流露出撤退企图的指挥员大加恐吓,

            战争造成的缺医少药是

            “红军指挥员很少重视医务部门。一名士兵伤重退出战斗,高级军官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找人接替他。”

            没工夫找所有的地方,类似的评论在文章中比比皆是。

            我看这种文章只看其中的具体过程,西方的书中这方面一般都是比较真实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