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侃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足球 -- 网师园

共:💬36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怀念当年看球的时光啊

      对现在的中国足球在没有兴趣啦

    • 家园 出营啦!
    • 家园 欢迎

      欢迎到体育版。

      喜欢小彭,可惜啊

    • 家园 国奥队还不错
    • 家园 难得还有人记得高仲勋...

      延边历来足球氛围浓厚。长春高校一打联赛,说朝语的比说汉语的还多。职业联赛初期,延边以30万人口,仍在甲A挺了好几年。队中除高仲勋外,李红军长期担任国家队主力后卫;此外还有任意球出众的金永洙。

      延边队比较排斥本民族外的队员,当年姜峰出走辽宁,在吉林队(当时吉林队就是延边队)中受到教练及队员排挤也是原因之一。

      有一年联赛,延边队屡次遭遇疑似黑哨。之后便到北京去反映,当场裁判受到处理。其后有南方某支球队遇类似情况时也向上申诉,被斥之:你以为自己是少数民族?

      • 家园 金永殊还是金光柱?

        高仲勋是那届国家队里少有的能控制球,调整比赛节奏的中场,虽然速度慢,有点黏,但是还是有动如脱兔的意识的(象瓦尔得拉马?)

        李红军以170(还是更矮?)的身高打左边卫,其速度,意识实在是没得说,也算勇猛。

        倒是你推崇的金光柱(或许是金永殊-这歌们儿是前锋吧),我觉得有点傻傻的,特色不足

      • 家园 哎,现在印象最深的却是他那句满怀悲愤的

        “中国足球,没戏啦”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那次万宝路杯俺也看了

        那支辽宁队相当于辽宁大连联队,里面N多后来大连队的球星,实力超群。不过这次比赛也算是老一代球员的谢幕式,辽沪当时场上的不少大腕后来在开始的联赛中因为各种原因风光不再了,孙伟后来还是转会回大连了,跟着也退役了。

        上海队那次比赛李龙海(好象是这名字)表现很好,被吹捧了一阵子,不过世事无常,可能因为被吹晕了,李成了倒徐干将,被一拍子拍死,后来只好在甲B乙级混了,而且也不知道是因为上海人的外地恐惧症还是上海足协宁可在手里闷死也不放人的政策,倒徐失败后的那些人都没去外地甲A俱乐部。他们绝对算是最衰的,甲A联赛的开办绝对是给以小撮人先富起来的机会,当时中国培养足球专业运动员的单位很少,同期国奥队全国选拔时有资格的好象就百十人,他们这些正值运动生涯高峰期的机会多好啊!参加甲A收入和以前那根本就是不同数量级。这帮衰人中最衰的应该是唐全顺,老唐曾拿过全运会或旧联赛(反正这些比赛也是一码事)最佳射手,据他说奖金就几百块钱,后来没混几年退役,靠专业知识干起了赌球的营生,事发后进了提篮桥接着给政府和难友讲球

        京沪职业化以来第一次交锋是上海主场,上海4:3赢的,俺怎么记得最后一个球是邓乐军进的?那场比赛安看得现场,还是主席台附近,角度超好,北京队队员技术很好,这从他们传接球的处理就能看出来,可惜架不住对方狼多,杨晨因为范志毅楞没抢到一次第一落点,上海进的球中有一个就是当时的小范带一帮兄弟从北京队后场中卫脚下抢到机会的。还有一球是上海远射砸守门员李长江脸上反弹再被跟进队员打进的。北京队员明显被上海队员的狠劲吓住了。后来第二轮北京主场赢了上海,好象还是个大比方,进了4,5个球,徐执教的时候北京上海是谁主场谁赢,比赛也都很精彩,经典的至少有北京的9:1,上海的雨中榜首争夺战。不过这种地区对抗到底不如欧洲的地区德比大战,再加上中国足球商业化也不高,双方没什么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现在火药味已经淡多了

        • 家园 我怎么记得李龙海是留下来的

          不过后来折返跑的时候比较衰,没碰倒汽水瓶子,从此退役了,不过他那时年纪也不小了。

          倒徐的都是年纪大的球员,比较年轻的好象就一个邱京巍。

          • 家园 我还真不敢保证了,这个消息是听同学说的

            这个同学又是听他朋友说的,这个朋友原来是上海某体校的,有些上海队队员他认识人家,人家看他眼熟

            • 家园 呵呵我也是努力回想了半天。刚才网上搜了下,我们谁都没错

              好象是一开始李龙海也想跟着林志桦郑彦唐全顺他们一起造反的,后来被劝住了,就作为队中为数不多的老队员留了下来,没想到最终因为体测还是没打上联赛。

              这么多年的事情了,我也是因为那个倒霉的瓶子才依稀记得这件事的。当时新民晚报里写道:李龙海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只瓶子

              • 家园 想想那个体能测试真搞笑啊

                12分跑步说了,此跑根本和踢球时的跑动不搭界,摸瓶子游戏倒是反应持续冲刺能力,可你干嘛让人用手?

                记得陈耀东好象摸瓶子是弱项。

                还有老兄记得甲A的一次体能测试规则出BUG吗?当年吉林有一场比赛没办法了让守门员符宾去打中锋,还好老符争气没对比赛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否则他可是没参加过体能测验啊!全国人民也是过了几天才反应过来的

                • 家园 其实对这个12分钟跑我一直吃不准

                  有的说这个考试对足球专业运动员,就象给物理专业大学生考初中历史,虽然专业不对口,但要是考不及格也是不应该的。

                  还有一方的意见和你一样,足球是变速短程+折返跑,好象足球运动员的肌肉走向都和练长跑的不一样。跑不及格很正常。

                  我其实是有点倾向前者。羽毛球也是不停变速短程+折返跑,但他们过12分钟跑肯定很轻松,所以足球运动员没理由过不了。但同时也否认不了有高洪波这样的特例存在。

                  插一句,其实老上海队那帮人那时候离开也就对了,就他们的体能,除了王钢张卫华,其他人是打死也过不了12分钟跑的。

                  苻宾的事情没印象了。我以前也就看看有上海队的比赛,不过也有近十年没有怎么看过了。

      • 家园 怕逼抢恐怕是中国球队长久的毛病了。

        自从81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上中国在狮城以1:2负于打法野蛮逼抢凶狠的新西兰以来,就一直有这个心理恐惧了。所以韩国队才会长久以来是中国的苦主。

        其实中国队以前技术还是很不错的,但自从抢逼围的成功之后,路越走越偏。抢逼围简单粗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上手又很容易,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申花的成功自然被很容易被大家所效仿,大家都抢逼围,申花的抢逼围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大不了大家一起抢,谁怕谁。可惜了那几只南方走技术流的队伍,天生身体素质劣势抢不过北方球队,怎么办?引进北方球员,也打抢逼围!于是乎,就更没人注重技术了。从小时候开始,教练就偏好身体素质好的年轻球员,长此以往,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身体素质上去了,技术都丢光了,根本找不出几个能和前辈相提并论的人。同时,也引发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超龄问题。显然,超龄球员身体素质会更好一些。这些要说起来,就是很大片大片的文章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