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致老萝卜;附:我所知道的双规(1) -- 自我感觉良好

共:💬223 🌺1012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无法绕开“24小时”?
      • 家园 这个和大萝卜讲的好象也差不太远
        • 家园 差远了,这个属于审讯技巧

          换言之,精神折磨,和刑讯逼供不沾边。审讯审讯,可不是做思想工作,没那么多和风细雨。双方都在斗智斗勇、拼意志拼体力,这是审讯的最高层次、比简单的刑讯逼供高明多了;高明的审讯人员通常是不屑于采用刑讯手段的,没有美感,而且适用的对象也很有限。

          顺便再补充一句:我有一个观点,如果对普通刑事犯罪的调查审讯,也有“双规”这样高素质和充足的人力资源、物质条件的投入和保障,“刑讯逼供”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客观条件。

          • 家园 审讯审讯,可不是做思想工作

            不过对贪污的还是有用的,贪污犯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贪图钱财权利就是致命伤,所以这些手段可以起作用,但对刑事犯就不一定,特别是政治犯。

          • 家园 把你这么给关进去
            • 家园 顺便再举个“审讯美学”的例子

              前两年河北省被判死刑的那个李真,检察院办他的时候、一开头也很不顺,啃不下来。后来改变战术,双管齐下:一是磨,二是利用他的虚荣心。把他和普通的刑事犯关在一起,生活上对其有特殊的照顾——举例而言,李真在号子里面经常发烟,而且都不是次烟,一帮犯人因此天天围着他拍马屁——这一方面削弱了他的警惕性,另一方面又让他的虚荣心膨胀、飘飘然;审讯的时候派一个副检察长主审、对他客客气气的,让他觉得自己‘级别’很高、很有面子,铺垫好了以后、就对他用激将法,顺利搞定。

              说白了,‘文明’的审讯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析清楚他的心理和人格特征,看菜下碟,开动脑筋想办法、坑蒙拐骗无以不用其极,是个斗智斗勇拼意志拼体力的辛苦活。

              • 家园 你这肯定是道听途说来的

                一般来说,纪委办理大案,都是抽调纪委、监察、检察院、公安、审计等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公安负责看守、警卫多些。李真案件的主办单位是纪委,在取得证据以前,都是纪委负责,也就是“两规”(对非党员领导干部则是“两指”),这种情况下,是党内谈话或者组织谈话,是不可能把两规人员或两指人员关在看守所里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不错的宾馆,生活、工作环境要不错、要幽静,吃饭也都按人头有标准。也就是说,李真不可能被关在看守所里,更不可能是和其他刑事犯关押在一起。你说的副检察长是唐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晓颖,突破李真其实也确实具有针对性,在无法突破后,专案组把窗帘一拉,电灯一亮(两规、两指都是这种情况),没人和他说话,也没有人应答,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整整有一个多月吧,而后陈晓颖和他开聊,就突破了!多说一句,大部分都是这样突破的,因为不知道寒来暑往,无人交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李真算是创造记录了,我原来工作的公安局副局长,算比较牛的了,只撑了六十多天。我参与的案件中,有个牵涉案情的人员,不过半个月就突破了。其中过程也很戏剧化,他被憋的难受了,死活要到宾馆大院里上厕所,因为那里可以看到天空,在厕所里蹲了二十多分钟后,回到房间啥都说了

                另外,两规、两指,不是审讯,是谈话,就是代表党和组织谈话,和审讯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审讯现在只指刑事案件,也就是“讯问”,治安案件也都是“询问”,刑讯逼供更不可能在“两规”“两指”中出现

              • 家园 你自己也说了“重物证、轻口供”
                • 家园 审讯和搜集证据不是对立关系

                  一方面,审讯可以为办案人员搜集证据提供方向,另一方面,搜集的证据也许要通过审讯来落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对立关系。

                  另外,审讯和口供也并不是一回事。假如有人出钱买别人顶罪,口供倒是有了,是真是假,还需要办案人员甄别,仍然需要一番审讯。

                • 家园 既然需要审讯

                  自然就是想从口供中发现蛛丝马迹,以此为突破口去找到物证和线索……瞎话无论如何是编不圆的,瞎话的缝隙里面就是通往能够揭示事情真相的物证的小道;在这种模式下,审讯的目的就是要用各种手段,让审讯对象编不圆瞎话、一开口就漏洞百出,正好顺藤摸瓜。有些案子单靠外围调查是搞不定的。还有,审讯的时候最棘手的就是原贴里面提及的那个女总编那样,不开口、不配合——人家干脆就连瞎话都不编,这个时候就得想方设法让对方开口,哪怕明知道是瞎话也好,总比面对一个哑巴更有希望取得突破。

                  审讯的学问大得很,甚至是为大家所不齿的刑讯,其实也有智慧在其中。沈醉写的东西(不记得是回忆录还是交待材料了)提及过军统当年审讯中共被捕人员的一条经验:先不分青红皂白把对方打一顿、打得皮开肉绽,然后扔到一间条件很差的牢房,悄悄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进了牢房,还会把铺草弄得舒服点、很注意照顾自己的伤口、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那就是好兆头,因为这个人有求生的欲望,过两天等刑伤好得差不多了、继续提审;他们最怵的就是那种进了牢房,把自己像个麻包一样“砰”一下、往铺位上一扔,然后一副等死的精神状态的人,几乎是不可能撬开口的,也就不浪费功夫了、直接枪毙或者送监狱长期关押。但是沈醉还是遇到了例外:江姐;之所以对她残酷地刑讯那么长时间,就是他们一直认为江姐是那种不想死、用刑讯手段可以撬开嘴的人,结果搞错了,江姐绝非常人。

            • 家园 对不住,瞎话是编不圆的

              这种审讯技巧就是用来对付瞎话、从中找出破绽,而不是用来制造瞎话的;逼迫受审对象编瞎话、以达到栽赃陷害的目的,常用的是另一招:诱供,而且要达成诱供的目的、主要的工作在审讯以外。

              从总体上看,审讯本质上是一种违背被审讯对象的意愿、迫使其说出其不愿意说出的话、承认其不愿意承认的事情,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暴力手段、不是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更不是牧师娓娓道来劝说信徒向上帝忏悔。它是一把刀,既可以用来探寻事情的真相、也可以用来制造冤案,这取决于对这把刀如何运用、刀子本身决定不了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起作用的,按照目前司法界流行的观点,六个字:重物证、轻口供,所以现在的审讯比较偏重于寻找线索和突破口,口供是靠不住的、人家在下一个程序一翻供你就很被动了,稍微有点经验的办案人员都不会犯这种错。

              至于说万一这种遭遇落到自己身上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心里无鬼就坦坦荡荡说老实话;如果心里有鬼,两个选择:要么坦白解脱,要么死扛——反正么,你做了事情、就要承担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这也算另类意义上的敢作敢当。

              至于说到妇女经期混乱这点生理上的反应,算不上什么大事,这是妇女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下最容易出现的症状。

              审讯就是审讯,虽然随着人类对文明、人道的认识的演变,已经从原来那种血淋淋的刑讯,演变成现在的模样,但是在本质上其强迫性、暴力性的特征并没有改变,除非到它消亡的那一天、这一条永远也不会变。

            • 家园 别着急,签文件不假,但都要有足够的认证物证。

              不然最后上到法庭也会给翻案的,还会追究办案人的责任。

          • 家园 同意

            意志上的征服才是最彻底的胜利。

      • 家园 喜欢这个

        一书记乃党校出身,熟读马列,对两个年轻办案人谈起各种主义,还从各方各面论证中国崩溃论。谁料其中一人也乃论中高手,一来二去书记给驳得哑口无言,痛快交代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