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三) -- 梦秋

共:💬56 🌺1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三十二)

        水门事件(三十二)

        进入7月之后,事情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整个7月里,国会里暗潮涌动,议员之间互动频繁,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流和角力波谲云诡。在这里只能用流水帐的方式把这一个月来的经过简略描述下来。

        1974年7月3日,尼克松访问苏联归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没有给总统多少时间消停。7月9日,司法委员会主席罗蒂诺公布了委员会自己根据尼克松提交的录音带作出的文本记录。委员会将这份文本记录与白宫提供的文本记录做了对比,用了131页的巨大篇幅描述了两份文本不一致之处。7月12日,委员会更向外界公布了手中的所有证据,多达3,888页,与尼克松提供的证据不符之处多如牛毛。罗蒂诺釜底抽薪之举让白宫再次陷入恐慌之中。既然双方录音带文本记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只能说明白宫仍在试图掩盖水门事件,往严重里说,那就是白宫还在妨碍司法调查。不光是总统,他手下的那些律师、秘书、助理一个也逃脱不了干系,弄不好就连黑格都有可能上法庭。

        同在7月12日,华盛顿地方法院认定前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厄利希曼在阴谋闯入艾尔斯柏格的精神病医生办公室案件当中侵犯民权罪名成立,同时成立的罪名还有向联邦调查局和大陪审团说谎等。7月31日,厄利希曼被判处20个月到5年监禁。

        7月17日,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斯科特开始与其余共和党领袖商讨尼克松弹劾案。他们决定,立刻启动准备工作,以免万一司法委员会向参议院提交弹劾案,参议院共和党人会措手不及。

        7月24日,在漫长的法庭辩论之后,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通过表决,以8比0的结果作出终审裁决,尼克松必须交出加沃斯基所传唤的64盘录音带。尼克松指望他任命的4位大法官能够帮上忙,这个想法完全落空,甚至可以说是惨败。9名大法官当中回避投票的大法官是伦奎斯特,因为他曾经是尼克松政府的司法部副部长,当时的部长是约翰.米切尔,水门案件的首犯之一。伦奎斯特虽然没有参与最高法院的这个历史性裁决,但是二十多年后倒有幸赶上了另外一场弹劾案,可惜扳不倒克林顿。

        与上诉法院在“星期六晚大屠杀”前的裁决一样,最高法院的裁决留给总统两周的缓冲时间。也就是说,尼克松最迟要在1974年8月5日之前交出录音带。交,还是不交录音带,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回到尼克松手上。这一次没有躲避的余地,也不可能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想要耍手腕拖延时间?没门。西里卡法官已经直截了当地对律师克莱尔发誓,他将使用任何手段尽快了结水门案件的审判工作。

        7月25日,又一堆唐僧开始念紧箍咒。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就以何种名义弹劾总统开始长达10个小时的辩论,电视直播。38个司法委员会成员每人有15分钟的发言权。7月27日,司法委员会以27票对11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第一款弹劾总统案(first article of impeachment),指控总统有妨碍司法和掩盖水门案件行为。

        7月29日,司法委员会通过以28票对10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第二款弹劾总统案,指控总统滥用权力,多次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这一天,又有一位尼克松的接班人被起诉。原得克萨斯州州长,曾经是阿格纽辞职之后尼克松心中的副总统第一候选人的约翰.康纳利被以非法收入、政治丑闻和伪证为罪名告上法庭(不过后来判决无罪)。尼克松的总统班子和政治接班人几乎全军覆没。

        坏消息还有的是。尼克松从前的内阁成员宣布要组织一个称为“保守派要总统下台”的政治运动(Conservatives for Removal of the President);在国会里满天嚷嚷着要在参议院弹劾投票当中投赞成票的共和党议员也为数不少。

        7月30日,司法委员会再次投票,21票对17票,通过了第三款弹劾总统案,指控总统藐视法庭传唤。还有另外两款弹劾总统案提出总统隐藏轰炸柬埔寨的情报和存在税务欺诈问题,但是在投票当中以12票赞成,26票反对被否决了。

        这三款弹劾案,将按照“速决”的方针,提交参议院进行表决。在任何一款弹劾案的表决当中,只要参议院里100名议员出现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即大于66票赞成,或者反对的票数少于34票,尼克松下台无疑。

        以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不利于尼克松的态势,是为黑色7月的“十次打击”。

        尼克松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之中。在检察官要他提交的64盘录音带当中,有最关键的1972年6月23日他与霍尔德曼以及联邦调查局代局长格雷交谈的录音。在这段谈话当中,他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要求格雷暂停联邦调查局对水门“窃贼”们的调查。这不但表明尼克松在水门案发后一个星期里已经完全知晓了整个案件,而且采取了具体措施阻碍司法调查。妨碍司法罪名成立。到了1973年6月,迪恩在参议院作证说他和尼克松见面讨论掩盖水门事件达35次之多。而尼克松却诡辩道,直到1973年3月21日他才全盘知晓水门案件的情况。而1972年6月23日的录音带无疑会反证这一点,伪证罪名是断断无法逃脱的。

        自从1973年7月收到第一张传唤录音带的传票以来,整整一年当中,尼克松和检察官就录音带展开了拉锯战。尼克松的任何努力现在已经全部失效,他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交出录音带。否则法庭会强制执行。想像一下,检察官给警察局开具了搜查证,警察们会不会兴高采烈地冲进白宫,一边找录音带一边找纪念品?最有可能的事情是,白宫的特勤人员会和警察刀枪对峙。

        我手上没有当事人的回忆录。根据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和另外一个学者陈伟的材料,据说当时尼克松提出了一个很危险的方案:动用军队来保卫白宫。

        就这么几个大腹便便的警察,值得动用军队?

        我们都知道,内政发展到了出动军队的时候,这个国家不是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1998年中国的大洪水,2005年新奥尔良的卡特琳娜飓风),就是出现异乎寻常的政治危机。尼克松要动用军队的事情,据上述的材料提供的出处,来自基辛格的回忆录。基辛格回忆说,黑格想要动用82空降师或者是驻扎在华盛顿附近的一个海军陆战队装甲团。动用这么多部队,这哪是要保卫白宫,分明是要发动政变,然后封锁国会,改组最高法院,逮捕那个老奸巨猾的检察官,把西里卡和《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编辑们统统吊死在宪法大道上。坦克上了街,怎样干都行。

        这种说法有个站不住脚的地方。黑格虽然挂着四星上将的肩章,却是白宫办公室的干活,没法调动军队。尼克松本人是三军总司令,倒是可以调动军队。但是就像他干预独立检察官的工作必须通过司法部长一样,尼克松要调动军队,必须通过文职的国防部长。谁能够保证国防部长不会像那个死硬的前司法部长理查德森那样以辞职抗命?而且军人不但宣誓效忠总统,也宣誓效忠宪法。两者相抵触的时候,尼克松到底能够掌握多少军队也是个未知数。在美国,动用军队政变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基辛格之所以这么回忆,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在得知总统试图调动军队,基辛格劝阻说:“总统不能在被刺刀包围的白宫里行使职权”。一句话,化解了武力解决的危机。黑格的回忆对基辛格的这种“政变说”表示出相当的不满,甚至表示否定。不管怎么说,宪法危机没有演化成为军事对峙,这是美国体制的突出优越性所在——除了南北战争。

        既然如此,尼克松已经无可选择。除了体面的辞职,就是等着参议院通过弹劾投票。既然不想辞职下台,那就指望参议院里能够有34个,或者更多议员反对弹劾。8月2日,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斯科特告诉尼克松,大约有36位议员会投反对票。不过,其中有11人的态度还是有点骑墙。总统的宝座本来就只剩下三条腿,其中一条腿还断了半截。

        随着8月5日的来临,总统手下人的态度已经完全倾向于悲观,白宫内部请求总统辞职的声音见涨。克莱尔和布兹哈特力劝总统辞职,黑格也意识到辞职是唯一的选择。强硬的坚持派当中,布坎南也开始倒向辞职的一面。总统本人也心交力萃,去意萌生。说到底,当总统当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没有奔头。但是出于一个老政客的本能,他依然要摆出一副强硬的架势,想要和参议院耗到底,看看到底参议院到底有没有办法通过弹劾案。对于总统的这种强硬态度,白宫幕僚们纷纷收起了自己的辞职报告。如果总统打算强硬到底,那他们也只好奉陪。

        可是总要采取一些策略才是。黑格和布兹哈特的共识是,向检察官交出传唤的64盘录音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可能的选择:

        1.根据宪法第25修正案,让副总统福特暂时代行总统职权

        2.继续观望,在势头不妙的时候宣布辞职(可是眼下势头已经很不妙了!)。

        3.尝试通过参议院的弹劾案。

        4.总统可以先赦免自己,然后辞职

        5.总统可以赦免有关水门案涉案人再辞职

        所有这些选择无一上策,交出录音带根本就成了无法逃避的宿命。走到尽头的尼克松只好在8月5日这一天宣布,向加沃斯基交出录音带。

        关键词(Tags): #水门#辞职#政变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三十一)

        水门事件(三十一)

        政治的无情和冷漠也许对于尼克松来说并不陌生。他游历政坛二十余年,33岁成为众议员,37岁成为参议员,然后在39岁当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少年得志之后,挫折接踵而至。1960年总统大选惜败于肯尼迪,接着1962年竞选加州州长再次失败。六年隐忍,在1968年东山再起,达到事业的顶峰。孰知最后晚节不保,沦落到墙倒众人推的地步。尼克松一生当中坎坎坷坷,跌宕起伏。时而指点江山,时而偏居一隅。他应该看透了他所从事的事业,对政治有了与一般人不一样的理解。

        在尼克松政治生涯行将结束的最后三个月里,他变得暴躁、冲动,常常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回顾周围,除了他身边忠心耿耿的齐格勒以及“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黑格,他几乎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有好几回,尼克松向自己的女儿朱莉娅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儿子)表示,希望他们能够到白宫来多陪伴一下自己。在尼克松眼中,只有自己的家人才相信自己是无辜的,清白的。

        很不幸,女儿女婿也开始怀疑总统是否清白无辜。

        1974年11月国会的中期选举就要来临。共和党本来在国会当中已经是少数派,如果不迅速和尼克松撇清关系,按照选举行情来说,会有很多共和党议员丢掉自己的宝座。5月14日,副总统福特与国会参众两院共和党领袖会面。共和党领袖们要求福特考虑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的可能性。这就是说,请求福特考虑他本人接任总统的可能性。

        福特此前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可能。他没有当总统的野心。对于这样的建议,他只是简单地表示:“无论发生何事,我会继续指望你们支持我。你们的建议给我帮了很大忙。”

        随后几天,参众两院的共和党议员们开始考虑尼克松遭到弹劾时自己的立场。只要能够为自己拉到更多的选票,否决弹劾和支持弹劾都是有效的选择。

        在对付加沃斯基的传票方面,白宫还在焦头烂额之中。加沃斯基没有公开尼克松被大陪审团认定为“未受起诉的同谋者”这个事实。但是公布不公布这个消息并不重要,随着时间流逝,无孔不入的新闻记者们总会知道这一切。果然,6月6日,《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刊登文章,把“未受起诉的同谋者”给捅了出来。

        白宫对于新闻界的反应早已迟钝。在他们看来,最要命的还是那些传票。总统律师克莱尔企图申诉到法官西里卡处,让法庭宣布加沃斯基的传票无效。这种做法除了稍微拖延时间,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5月20日,西里卡驳回了克莱尔的申诉。按照法律,克莱尔可以上诉到上诉法院(这一招以前用过)。5月24日,克莱尔真的这么干了。就在当天,加沃斯基转守为攻,就白宫拒绝提供64盘录音带(原来好说话,只要15-18盘,这回不客气了!)的问题也提出了上诉。

        克莱尔上诉到上诉法院。加沃斯基上诉到了最高法院——绕开了上诉法院这个中级法律机构。

        独立检察官的这个举动非常冒险,但是迫于形式,这又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步。如果任由克莱尔不断的上诉,被驳回,再上诉,检察官在国会夏季休会期来临之前根本无法拿到需要的录音带。水门案件的起诉和审判工作会有可能大大延期,直到1975年的春天才能够结束。对于已经在这个案件上努力了一整年的检察官队伍来说,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几乎已经耗尽。尽快了解案件,已经成为检察官们的共识。况且,水门案件的刑事审判拖得越久,受到政治影响的程度就越高。加沃斯基可不愿意自己成为政治斗争的棋子。

        对于越级申诉,加沃斯基担心的是,如果最高法院表示不满,不受理自己的上诉的话,不但赢不回时间,还会长白宫士气,灭检察官们的威风。也许他的担心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注】,竟然有4位是尼克松在总统任上任命的,这在最高法院的历史上还是个少有的现象。有什么理由可以保证他们不会作出对尼克松有利的决定?

        1974年5月29日,最高法院宣布,接受加沃斯基的上诉,并将在8月来临之前决定是否以最后裁决的方式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在8月份到来之前,尼克松总统已经没有任何手段应付水门丑闻以及所要录音带的传票。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1974年5月,基辛格在中东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以色列和叙利亚就戈兰高地问题达成了一个协议。尼克松觉得这是个改善自己公众形象的大好机会,于是宣布他将出访中东。选择此时出访,是否是想要逃避国内的丑闻,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协议是基辛格中东穿梭外交的成果,尼克松却要来摘桃,基辛格心里满腹牢骚。其时基辛格的日子也不好过。尼克松公布的录音带记录当中谈到了基辛格曾经窃听自己手下的事情(详见【原创】水门事件(十四)事情公开之后,基辛格公开表示,窃听自己部下的事情并不是来自他的直接命令。有记者对此紧追不放,追问道:你是否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引起起诉的伪证罪名?

        基辛格气得浑身发抖。用了很大的劲才控制住自己,勉强说了一个“No”.

        想从丑闻当中脱身哪有那么容易。不久,通过联邦调查局公布的备忘录档案,基辛格命令特工人员给自己部下安装窃听器的事实得到确认。备忘录上还签有已故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大名。这个从棺材板里跳出来的老特务头子实在害人不浅。基辛格被迫眼泪汪汪地承认了自己的这一举动。他不能再抵赖了,尼克松就是榜样。

        基辛格是在1974年6月10日,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承认这一切的。这一天,空军一号飞抵萨尔茨堡,并准备转飞埃及的开罗。尼克松要好好地展示一下的外交风采。6月10日到19日,尼克松先后访问奥地利、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以色列以及约旦。每到一处,尼克松必然作出亲民举动,例如来到欢迎他的人群当中等等,要不就表示出对受访国的无限信任。在沙特,他甚至放着自己的防弹车不坐,坐上了费塞尔国王的劳斯莱斯。这些举动把他的保安人员弄得心惊肉跳。在他们看来,总统这是在故意寻死。

        寻死不一定,出风头才是最重要的。在齐格勒的精心安排之下,新闻记者们拍到的重要照片都是尼克松与中东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基辛格难得抛头露面。是总统取得的外交胜利,不是国务卿。基辛格根本就人间蒸发了,你说他郁闷不郁闷?

        6月19日,尼克松回到华盛顿。6月21日是尼克松夫妇结婚3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华盛顿地方法院给总统送了个大礼包:总统的前特别法律顾问科尔松因在艾尔斯柏格案件当中妨碍司法调查被判处1-3年徒刑,并禁止其今后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尼克松吃了当头一棒,好不难受。回到华盛顿呆了一个星期,尼克松6月25日前往莫斯科,开始了对苏联的访问。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访问外国。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私交甚好。尼克松喜欢这位共产党总书记粗野和憨厚的一面。但是苏联一行,双方就反导武器系统部署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后勉强发表了一个公报,决定在1985年前一定达成协议。此行不管是否取得成果,尼克松听到的聒噪声会小一点。这个时候的总统,已经有一点掩耳盗铃的感觉。

        就是在国外也难得有个清静的时候。在访问以色列的过程中,有人用下列欢迎辞表达对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滔滔敬仰:

        “保佑你,欢迎你!”(Blessed Be Your Welcome)

        “你无法逃脱正义(的审判)!”(You Can’t Run from Justice)

        最难忘的一定是下面这句口号:

        “欢迎福特总统!”

        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为终身制,常设9人,由总统任命。如果在某一总统任上没有法官出缺(退休或去世或者其余原因),总统将没有任命法官的机会。

        关键词(Tags): #水门#中东#上诉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三十)

        水门事件(三十)

        录音带给尼克松带来了连绵不尽的噩梦。在正式开始对掩盖水门事件的七位嫌疑人进行起诉之后,独立检察官加沃斯基和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道尔向继续尼克松索要更多的录音带,被白宫一口拒绝。这一次两个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开始动用手中的行政权力逼宫。1974年4月11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以33票对3票的表决结果,向白宫发出传票,要求对方提供42盘录音带。一个星期之后,加沃斯基有样学样,向白宫发出同样的传票。他的胃口更大,要求对方提供64盘录音带。

        要是尼克松再次拒绝检察官和司法委员会的要求,只会惹出更多的麻烦出来。加沃斯基那一头还有司法豁免权可以抵挡一阵,但是惹恼了司法委员会,他们提出个藐视国会的罪名出来,尼克松照样要被弹劾。总统决定,优先对付司法委员会的传票。

        “对付”,就是其余的事情好说,录音带绝不能交出来。这是底线。特别法律顾问布兹哈特和总统律师克莱尔都劝总统交出至少部分录音带,但是此举遭到了齐格勒强烈的反对。最后总统采纳了黑格的折衷办法:对司法委员会要求的那部分录音带进行编辑,全部转成文字记录,然后录音带留下,文字记录上交。司法委员会给出的最后期限是4月25日,这段时间里,尼克松要做的事情就是听录音,然后发动手下所有秘书对录音进行文字编辑,同时还要考虑删除某些敏感的内容。这是一份繁重的工作。删改录音带的文字记录秉持的原则是:凡与总统行为无关的内容一律删除。尼克松亲自守在录音机前,指挥秘书们对录音带的文字内容进行大幅度的修改。

        同时,总统和他的手下还经过缜密的商量,决定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公关活动,扭转白宫和总统在民众当中的不良印象。所有经过编辑的“洁本”录音记录将在提交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同时向公众公开。在向公众公开这些内容之前,尼克松将发表一次电视讲话,用自己的版本再一次对水门事件作出解释,提前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媒体氛围。这又是一次挟民意制衡国会和法院的行为。类似招数在此前考克斯已经成功的使用过一次,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考虑到录音带的内容实在过于阴暗,齐格勒和布坎南担心此举会严重损坏尼克松的信誉。他们对这个公关行动极力反对。可是尼克松这头连总统宝座都快保不住了,还在乎什么脸面问题。如果不采取任何反击,任由国会和检察官漫天发传票,这个总统和那些藏头缩尾的老乌龟又有啥区别。

        由于录音带编辑工作量实在太大,白宫在4月25日之前没法完成。不得已,黑格请求司法委员会将最后期限延至4月30日。司法委员会对这个请求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大概是觉得整理录音带不会这么费事(他们怎么知道尼克松打的小算盘)。本着和白宫减少摩擦的想法,委员会还是同意了黑格的延期请求。

        4月27日,从纽约方向传来一个好消息。当地法庭宣布,用于起诉米切尔和施坦斯的接受非法捐款罪名不成立。虽然这两位还会因为伪证和妨碍司法继续受到起诉,但是这个消息仿佛一针强烈的兴奋剂,让尼克松陡然产生侥幸过关的幻觉。

        4月29日晚9点钟,按照事先拟定的方案,尼克松通过电视直播向全美国发表讲话,将自己准备向司法委员会提交录音带文字记录一事公之于众,并且保证这份文字记录将能够向新闻界公开。尼克松在电视讲话当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向公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委婉地指责对总统的弹劾将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把美国推入“严峻的考验”之中。尼克松承认自己提供的录音带文本当中删除了部分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总统本人的所了解的情况无关,也不在总统的行事范围之内。最后,尼克松公开恳求美国人民:

        “我将这些(录音带文本)交与你们——把我的错误以及全部交与你们——是因为我将我的信任置于美国人民所拥有的基本的公平理念之上。”

        有多少人能够料到,这些坦率、真诚甚至略带忏悔的语言来自一份修改过14次的演讲稿,而这份演讲稿出自白宫十余个撰稿人、秘书以及公关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些努力,又只是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的一部分。而这次公关活动,是尼克松为自己免于弹劾而作出的最后一次公开的尝试。

        4月30日早上,按照白宫的惯例,本来要举行一次例行记者招待会。但是齐格勒和白宫通讯部主任克劳森取消了这次招待会。这天早上,白宫同时做了两件事情:首先将20万字的录音带记录送交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以及参众两院两党领袖,其次,让总统律师克莱尔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对录音带记录的内容进行解读。请注意到这一点,克莱尔的声明通过新闻界的传声筒传出去的时候,媒体本身还没有得到任何有关录音带内容的消息。实际上克莱尔的解读先于媒体解读到达公众,以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大大地削弱了媒体以及公众的批评性解读的能力。

        直到4月30日下午,在所有晚报截稿时间前两个小时新闻界才拿到录音带文本。这样,在整个4月30日,媒体的报导都随着白宫的指挥棒乱转。而真正的,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要到5月1日才见报。此外,4月30日这一天开始,白宫通讯部主任克劳森向所有白宫职员提供了全美国主要城市电台的谈话节目清单。白宫职员在这些谈话节目进行期间纷纷打电话到电台为总统申辩。这样的精心安排的确显示出白宫老练的媒体策略。

        这次的公关活动取得了短暂但是巨大的成功。总统公布的录音带文本被迅速印制成小册子(实际上在提交司法委员会的时候有1,000多页),很快就卖出了上百万本。受到尼克松电视讲话的影响,美国民意开始转向同情尼克松的一边。国会的共和党人纷纷表示对尼克松的支持,就连一度痛骂黑格和齐格勒的议员戈德沃特也认为向司法委员会提供录音带文本是“公平的、合理的”行为。新任的副总统福特虽然因为其敏感的地位常常保持沉默,此次也公开站出来力挺尼克松。当然,在大家认真读完了录音带“洁本”之后,事情的发展又倒了个个。所谓“洁本”,其肮脏的程度依旧超出了普通美国民众可以接受的范畴。污点无法抹去。

        1974年5月1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表决是否接受尼克松提供录音带文本的行为。投票结果是20票对18票表示无法接受。18票当中有17票来自共和党议员,外加一个反水的民主党议员。表面上看过来,尼克松并没有说服司法委员会对自己免于弹劾,但是想想在两个多星期前,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投票当中有33票赞成,仅有3票反对。从这个对比来看就可以理解尼克松的公关活动取得了多大效果。黑格不禁欣欣然地想,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尼克松很可能躲过一劫。

        因此,甫入五月,看到了一线希望的白宫再次强硬地表示,绝不交出录音带。

        白宫幕僚们没有看清,在支持者的欢呼声中,总统在弹劾案上并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收益。这次的公关活动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录音带文本无论怎样删改,也无法炮制出总统没有违法的假象。不论电视讲话有多漂亮,媒体策划有多出色,最本质的录音带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就算是他提供了录音带文本,总统在其中也大玩偷梁换柱、避实就虚的猫腻。他只编辑了司法委员会传唤的42盘录音带当中的31盘。这让司法委员会如何接受?

        在国会里,虽然赞成和反对的票数相差不远,司法委员会照样要求总统交出录音带,而且这次不但要求总统交出原来的42盘录音带,还要交出另外141次录音记录。最可恶的还不是司法委员会,而是加沃斯基。经过和大陪审团的陪审员商量,加沃斯基决定向白宫公开大陪审团在3月1日作出的秘密决定:尼克松被认为是“未受起诉的同谋者”。按照法庭的规定,“未受起诉的同谋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供法庭传唤的证据。5月5日,加沃斯基与黑格和克莱尔会面,直接威胁道:要是总统再不提供录音带,那么这个秘密决定将会向新闻界公开。到时候全美国都要看总统是怎样和法庭对着干的。这对双方都没好处。

        不想丢脸?这个好办。加沃斯基说,这一次检察官也不打算坚持原来的做法,非要传唤那原定的64盘录音带,白宫能够提供15到18盘录音带就可以了。加沃斯基这个做法未免太卑鄙了一点。这种狙公喂猴子的做法现在连峨眉山上的山大王都蒙不了。黑格和克莱尔都看出加沃斯基是在敲诈总统。谁呢保证明天这位检察官不拿出同样的理由要求白宫提供更多录音带呢?

        加沃斯基这一头还没对付过去,国会里又后院起火。

        5月7日,在仔细阅读了白宫提交的录音带文本之后,参议院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Hugh Scott)一改前两日对总统的支持,抨击录音带文本记录的都是“可悲的、恶心的、站不住脚的、不道德的表演”(a deplorable, disgusting, shabby, immoral performance)。这位共和党领袖在一个星期之内的政治态度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让白宫猝不及防。这四个形容词每一个都像大铁锤一样敲打着白宫。黑格因此愤怒地打电话给斯科特,结果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

        共和党内部已经严重分化,反对尼克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5月8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乔治.布什与斯科特通电话,告诉后者党内在支持还是反对尼克松的观点上分歧太大,他已经无法维持表面上的一致,因此考虑辞去自己的职务。参众两院的共和党领袖以及几个重量级的共和党议员开始私下讨论总统辞职的可能性。

        这一天的下午,尼克松登上在波托马克河上的总统游艇,在河里漫无目的地漂流。晚餐时分,有人看见总统独自一人坐在餐桌旁,目光呆滞地看着河流静静向远方流去。

        关键词(Tags): #水门#录音带#弹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