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袁本初密码 -- 张四维

共:💬147 🌺2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声问一下】汉朝需要避讳年号么?

避讳的花样在汉朝还是比较简单的。至少不用避嫌讳(同音字)。大概因为这是秦朝的暴政之一(据说秦朝为了避秦始皇的讳,把正月的读音改掉了。)而且很多时候为了方便,该避讳的也可以变通,例如班固在《白虎通》上就谈到过“讳名不讳姓”、“君前不讳父母”、“五世以上不讳”、“奏章临文不讳”、“不偏讳”等等。

到了南北朝,避讳制度逐渐严格,连同音字也须兼讳。如东晋简文帝名昱,故改“育阳县”为“云阳县”。到了唐朝,老李家那帮子胡人学会说汉话不久,对同音字搞不清楚,经常写错别字,所以怕别人也照此办理,所以就继承六朝糟粕,不但连同音字要避讳,而且还要帮古人改名。唐高祖祖父名虎,唐修《晋书》称南朝沈约先人沈浒为沈仲高。

到了宋代,避讳的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当代君主要避讳,而且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也在避讳之列。以后,又连及孔子、老子,其名字也要避讳(即所谓的圣人讳)。到了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更把与皇帝相关的称号都当作避讳字来禁用:先是禁用“君”、“皇”、“圣”三字作为名字,而后又扩充到“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字为名字”(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

至于年号避讳,印象中似乎并无定规。有些时候要避讳,有些时候反而不避。

避讳的例子如河南商丘玄武镇唐以前名为观武集,为避讳贞观年号而更名为玄武集。又例如北京附近的延庆县原名隆庆州到了明朝的 隆庆 年间,为了避讳明穆宗的这个年号,又将其改为 延庆州。

但不避讳的例子也不少。以河南省登封县为例。秦代置阳城县,隋炀帝大业初年设嵩阳县,唐代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来嵩山祭天地,并取皇帝登岳封禅之义,改年号为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沿用至今。

也可以用皇帝年号去改置县名,如河南省通许县。北宋建隆三年(962)置通许镇,宋咸平五年(1002)以“咸平”年号改置咸平县,金又改名为通许县至今。(按:金改这个地名却是因为咸平乃是敌国年号。改掉是为了不让人怀念前朝。这个方法也是沿用了。后朝一般要把有前朝年号的名称改掉。但这并不算是一种很严格的避讳。)

至于原来就有的名字也不用改,例如湖北咸丰县,原是不毛蛮地,元时称散毛洞。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散毛千户所,属施州卫。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置咸丰县,属施南府。时至今日,咸丰县仍据湖北西南部,属恩施市。也没有因为清朝的“咸丰”年号而改名。

这些年号避讳的例子都起自唐宋,袁本初似乎没有必要理会几百年之后并不严密的规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